男(雄)性
男(雄)性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1年内共计26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5篇、专利文献2148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河北中医等;
男(雄)性的相关文献由94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志坚、傅峪松、康冬梅等。
男(雄)性
-研究学者
- 何志坚
- 傅峪松
- 康冬梅
- 杨振东
- 黄金林
- 代敏
- 任建松
- 何恢绪
- 傅勇华
- 傅媛
- 冯小双
- 吕军
- 吕章艳
- 吴寿岭
- 吴振华
- 吴曼
- 吴登龙
- 周安方
- 周艳艳
- 姚华强
- 孙明
- 张小明
- 张炯
- 张爽
- 曹剑
- 朱翔
- 李云波
- 李小鹰
- 李霓
- 林英
- 楚新梅
- 沈干
- 王亚蓉
- 王伟
- 王刚
- 王卫东
- 王磊
- 石菊芳
- 聂海波
- 胡卫列
- 袁建林
- 袁梦晖
- 许冬梅
- 赫捷
- 赵敏
- 邱晓拂
- 金龙
- 陈宏达
- 陈朔华
- 陈玉恒
-
-
王磊;
高明;
金龙;
李云波;
袁梦晖;
王亚蓉;
袁建林;
魏龙晓
-
-
摘要:
目的用一体化PET/MR研究健康年轻男性脑默认网络(DMN)的功能连接(FC)和代谢有效连接(MEC)特征。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西安招募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中位年龄29岁),使用PET/MR采集所有受试者全脑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静息功能MRI(fMRI)以及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MPRAGE)T1加权数据。使用CONN18b软件和统计参数图(SPM)12进行分析,基于体素提取DMN 4个子网络: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后扣带回皮质(PCC)及左右两侧的外侧顶叶(LP)的FC及FDG代谢数据,计算FC和MEC并分别进行单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经Bonferroni校正。结果DMN的4个子网络两两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FC(t值:6.00~7.71,均P<0.008,Bonferroni校正);MPFC与PCC之间(MPFC到PCC:t=10.03,PCC到MPFC:t=3.73,均P<0.004,Bonferroni校正)、双侧LP相互之间(左LP到右LP:t=5.28,右LP到左LP:t=4.76,均P<0.004,Bonferroni校正)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双向MEC;MPFC、PCC分别和双侧LP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向MEC(t值:3.44~6.93,均P<0.004,Bonferroni校正)。结论DMN内部存在特殊的FC和MEC模式,MPFC和PCC在DMN中较为关键,存在紧密联系且共同调节LP。一体化PET/MR提供了认识脑网络组织形式的新角度,深化了对DMN的全面了解。
-
-
杨亚男;
高静;
李晓卫;
马静;
肖健勇;
高明东;
刘寅
-
-
摘要:
目的 探讨吸烟与≤45岁男性早发心肌梗死(P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且≤45岁的男性患者283例.依据吸烟状态分为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2组临床基线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与SYNTAX评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283例中吸烟患者232例(82.0%).吸烟组白细胞计数(WBC)、三酰甘油(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及脂蛋白(a)水平高于不吸烟组(P<0.05);吸烟组患者SYNTAX评分显著高于不吸烟组(P<0.05);在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吸烟组存在重度狭窄病变的比例均高于不吸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吸烟患者SYNTAX评分≥23分(OR=3.000,95%CI:1.152~7.811)和冠状动脉多支血管重度狭窄(OR=2.275,95%CI:1.098~4.713)的风险较高.结论 吸烟与≤45岁男性P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明显增加冠状动脉SYNTAX高评分和多支血管重度狭窄的风险.
-
-
庞青青
-
-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早期导尿管去除方式用于肝胆胰外科老年男性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男性患者3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前列腺增生A组62例及无前列腺增生A组62例采用常规导尿管去除法,前列腺增生B组110例及无前列腺增生B组110例采用改良后的导尿管去除法,对比四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无前列腺增生B组主观舒适度评分为(0.86±0.13)分,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的(2.08±0.31)分、(2.10±0.32)分、(2.04±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60、29.187、38.940,均P<0.05);无前列腺增生B组排尿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409、24.691、27.409,均P<0.05);前列腺增生B组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84%、3.23%,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A组的17.74%、12.90%及无前列腺增生A组的15.45%、1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53、4.349、3.916、4.828,均P<0.05);无前列腺增生B组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2%、2.73%,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A组的17.74%、12.90%及无前列腺增生A组的15.45%、1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4.390、12.962、6.859、8.713,均P<0.05);无前列腺增生B组的导尿管排出时间为(7.48±2.40)s,明显短于前列腺增生B组的(14.27±4.1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14,P<0.05).结论 无前列腺增生的肝胆胰外科手术老年男性患者运用改良导尿管去除法的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排尿情况,降低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发生率,且导尿管排出时间较短.
-
-
王琨;
刘芳
-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516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骨质疏松分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组(n=151)和非骨质疏松组(n=365),分析所有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两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25羟维生素D[25(OH)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空腹胰岛素(FIns)、血钙(Ca)、血磷(P)、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指标;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516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者占68.41%(包括严重缺乏);不足者占24.81%;充足者占6.78%.糖尿病骨质疏松组年龄、病程、HbA1 c、TC、TG高于非骨质疏松组,25(OH)D、FIns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病程增加、HbA1c升高及维生素D缺乏是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随年龄增长、病程增加和HbA1 c升高,维生素D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
-
韩玥;
王艺璇;
唐瑞雪;
王蓓
-
-
摘要:
cqvip: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illary carcinoma,IPC)又称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5%~1%,多见于绝经后妇女,男性偶可发生,有研究认为与中老年男性乳房女性化及雌激素/雄激素比例升高有关。
-
-
-
林华;
陈洁晶;
莫秋菊;
薛雯;
向桢;
张岳
-
-
摘要:
目的 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基因微缺失情况在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587例男性不育患者,分析其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的情况.结果 共检出39例Y染色体微缺失,总检出率为6.6%.包括31例AZFc缺失,检出率为5.3%;2例AZFb缺失,检出率为0.3%;3例AZFb+c缺失,检出率为0.5%;1例AZFa缺失,检出率为0.2%;2例AZFa+b+c缺失,检出率为0.3%.结论 桂林地区AZFc区缺失发生率最高.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为男性不育临床诊断、遗传咨询和辅助生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
-
梁灿灿;
姚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男性非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代谢指标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男性患者,其中非肥胖NAFLD组(A组)20例、肥胖NAFLD组(B组)20例、健康对照组(C组)20例、代谢正常肥胖组(D组)20例.检测四组研究对象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PG)、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和炎症因子白介素-17(IL-17).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D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中的蓝藻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等,分析男性非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指标、炎症因子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四组Hb、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是影响男性非肥胖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A组和B组血清SCFA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和D组,A组血清SCFA水平显著低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肠道菌群结构均有其特异性,但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为主要优势菌群,A组拟杆菌门丰度显著高于B组,但B组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低于A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水仙菌门在C组中含量最高、在B组中含量最低.A组中蓝藻细菌门与SCr呈负相关(P<0.05);拟杆菌门丰度与IL-17呈负相关(P<0.05);厚壁菌门丰度与SCFA呈负相关(P<0.05).B组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与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非肥胖NAFL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优于肥胖NAFLD患者,推测非肥胖和肥胖NAFLD人群肠道优势菌的不同可能是二者表型不同的原因之一,但优势菌与不同NAFLD表型间的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
王磊;
高明;
金龙;
李云波;
袁梦晖;
王亚蓉;
袁建林;
魏龙晓
-
-
摘要:
目的 用一体化PET/MR研究健康年轻男性脑默认网络(DMN)的功能连接(FC)和代谢有效连接(MEC)特征.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西安招募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中位年龄29岁),使用PET/MR采集所有受试者全脑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静息功能MRI(fMRI)以及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MPRAGE)T,加权数据.使用CONN18b软件和统计参数图(SPM)12进行分析,基于体素提取DMN4个子网络: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后扣带回皮质(PCC)及左右两侧的外侧顶叶(LP)的FC及FDG代谢数据,计算FC和MEC并分别进行单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经Bonferroni校正.结果 DMN的4个子网络两两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FC(t值:6.00~7.71,均P<0.008,Bonferroni校正);MPFC与PCC之间(MPFC 到PCC:t= 10.03,PCC到MPFC:t= 3.73,均P<0.004,Bonferroni校正)、双侧LP 相互之间(左LP 到右LP:t=5.28,右LP到左LP:t=4.76,均P<0.004,Bonferroni校正)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双向MEC;MPFC、PCC分别和双侧LP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向MEC(t值:3.44~6.93,均P<0.004,Bonferroni校正).结论 DMN内部存在特殊的FC和MEC模式,MPFC和PCC在DMN中较为关键,存在紧密联系且共同调节LP.一体化PET/MR提供了认识脑网络组织形式的新角度,深化了对DMN的全面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