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频谱
电磁频谱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29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军事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9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45713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现代军事、电子信息对抗技术、中国无线电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2014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雷达网第二十届年会暨提高雷达反侦察和抗干扰能力新技术研讨会等;电磁频谱的相关文献由883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友喜、赵宏志、曲珂等。
电磁频谱—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5713篇
占比:99.73%
总计:146104篇
电磁频谱
-研究学者
- 唐友喜
- 赵宏志
- 曲珂
- 吴飞
- 邵士海
- 郭文博
- 任翔宇
- 刘东林
- 刘丽
- 许建华
- 刘继斌
- 夏海洋
- 朱松
- 查淞
- 黄纪军
- 刘德鹏
- 刘忠英
- 叶瑞芳
- 向长波
- 宋长庆
- 柳永祥
- 王燕
- 赵杭生
- 李赞
- 杨曼
- 武坦然
- 秦平
- 苏东林
- 马燕
- 齐佩汉
- 付刚
- 信号处理编辑部
- 克雷格·马丁·斯登
- 刘焱
- 威廉·A.·普里斯二世
- 张健美
- 张效义
- 易翔
- 杜会文
- 沈强
- 沈莹
- 王晓曦
- 约翰·格雷戈里·布鲁斯
- 罗伯特·H.·马丁
- 胡向春
- 胡赟鹏
- 蒋慧娟
- 裴仁帅
- 许金勇
- 贺永红
-
-
张国勇;
王斌;
顾文先;
张永文;
徐海涛
-
-
摘要:
通过对“无人+有人”协同作战中电磁频谱作战应用的分析,针对在未来空中作战如何应对无人机作战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构建新型电磁频谱作战中心的设想,阐述了在未来针对无人机作战中如何充分发挥电磁频谱战的能力优势,并对其所涉及的相关作战体系、技术架构和作战运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
-
段国栋;
李武松;
李培林;
陈飞鹏;
孟磊
-
-
摘要:
传统粗放式频谱监测存在效率低下、能量损耗大、时延严重等问题。电磁频谱预测是精准化频谱监测的基础。针对电磁频谱数据的时序化特点,设计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电磁频谱预测算法,包括模型训练及预测流程、3层网络结构及超参数优选策略,通过与典型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方法的实验对比,验证所提出的长短时记忆网络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准确性。
-
-
-
李勇军;
骆明贵;
伍维;
江飞
-
-
摘要:
现代飞机航电设备电磁频谱复杂,信号辐射功率大,导致机载敏感电子设备容易被内外部电磁信号干扰,从而产生信号波动的现象,随着飞机服役时间的增长,整机电磁抗干扰能力也会逐渐降低,容易出现难以排除的电磁干扰类故障。本文针对飞机燃油油量耗量系统受机载火控雷达和电子对抗系统影响的现象,开展干扰抑制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工作,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在飞机修理过程中,实施预防性措施,杜绝该类电磁干扰问题的发生。
-
-
田培根
-
-
摘要:
电磁频谱作为一种按照电磁波波长或者频率进行连续排列的电磁波族,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军事领域中,其不仅能够起到快速准确传递信息的作用,还可以实现对军事敌情的有效侦查,因此成了当代军事交战双方争夺的制高点之一。在电磁频谱实践应用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信息传递的安全可靠性,基于电磁辐泄露的信息量越多,那么就越会容易造成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文章对电磁频谱的安全管理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
-
-
-
摘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智能无人信息系统、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认知无线网络、电磁频谱作战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型业务不断涌现,网络流量和连接终端数量剧增,导致电磁频谱资源日益紧缺、对抗日益激烈、安全日益严峻。因此,电磁空间资源已被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成为当代大国间竞争博弈的制高点之一。2021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新增规定:“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在太空、电磁、网络空间等其他重大安全领域的活动、资产和其他利益的安全”。
-
-
-
-
摘要:
DARPA网站2022年6月报道,随着射频(RF)频谱相关技术飞速发展,为了在现代电磁频谱(EMS)作战中占据优势,建立EMS领域对对手的压倒性优势,需进一步提升射频传感器关键装备的性能水平和灵活性。其中,一个优先领域是提升/优化有源相控阵(AESA)系统的性能和多功能性。长期以来,DARPA致力于为美国部队研发/提供关键基础技术支撑。敏捷EMS能力是支撑实现关键任务态势感知和战术通信的核心要素。持续优化改进的宽带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阵列由成百上千个小型收发通道(TRM)组成,较窄带相控阵系统在硬件和功能上有显著区别。宽带AESA能够动态配置波束,实现多频灵活通信等多功能,在复杂(拥塞)射频环境中具有突出应用价值。同时,这种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也成为高效军事行动的关键。
-
-
张小飞
-
-
摘要:
电磁频谱空间是继陆、海、空、天、网之后的第六维国家战略空间,是构建全球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无人化作战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为了应对电磁频谱空间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将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引入电磁频谱空间,促进人工智能理论与电磁频谱空间管控理论的深度融合,实现对电磁频谱空间的智能掌控。为进一步促进电磁频谱空间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研究,促进全国电磁频谱空间人工智能相关联行业的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计划推出“电磁频谱空间人工智能技术”专题栏目,现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集符合该专题方向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及综述,旨在集中反映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
-
-
-
-
摘要:
电磁频谱空间是继陆、海、空、天、网之后的第六维国家战略空间,是构建全球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无人化作战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为了应对电磁频谱空间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将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引入电磁频谱空间,促进人工智能理论与电磁频谱空间管控理论的深度融合,实现对电磁频谱空间的智能掌控。为进一步促进电磁频谱空间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研究,促进全国电磁频谱空间人工智能相关联行业的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计划推出“电磁频谱空间人工智能技术”专题栏目,现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集符合该专题方向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及综述,旨在集中反映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
-
-
李永志;
金芳
-
-
摘要:
基于海量频谱数据开展电磁环境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研究,从频谱监测大数据中发现基于事件序列的频谱使用规律,对频谱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并能够从频谱大数据中发现异常的频谱使用情况.基于网络的用频装备在通信过程中,通信链路拓扑和各通信节点的通信量有着潜在的规律性,通过对频谱监测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可以实现通信网络绘制与复现.
-
-
-
Guoru DING
- 《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以其战略性、基础性、带动性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成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基础设施.电磁频谱作为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国家战略资源,是支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理想媒介,如何创新频谱数据分析理论方法,有效服务于天地一体频谱资源高效利用、无线电秩序管理和电磁频谱战,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新课题.本文面向天地一体频谱共享、频谱监控和频谱作战新需求,探索研究广域、动态、复杂电磁频谱环境信息获取与处理涉及的理论与方法,从前期研究相对单一的"频谱数据统计分析(Analysis)"到下一步系统探索"数据采集方案设计、数据统计分析与规律发现、数据驱动的决策优化、数据应用效果验证与评估等闭环的频谱数据证析(Analytics)",具体探索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下群智频谱感知、深度频谱推理和自主频谱优化等研究方向,寻求理论、机制、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突破.
-
-
刘红飞;
张伟军;
孙冠伦;
叶卫勇;
王剑
- 《第六届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技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为实现对多个区域的电磁环境同时进行监测,分析了分布式电磁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确立了监测系统的硬件连接方案,利用以太网-GPIB控制器、集线器和控制计算机来对多台仪器进行集中控制的方式,设计了相应的系统软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备同时控制多台频谱分析仪的功能,能够实时测量电磁频谱、背景噪声、频段占用度等数据,具备测量数据存储、回放与分析、报表生成的功能,具有状态反馈和异常状态提示的功能,完全能满足多个区域电磁监测的要求.
-
-
-
YU Yi;
于宜
- 《2013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论述了组建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部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回顾了军地频谱管理机构的天然联系,分析了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部队的组建条件、现状和任务,提出依托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组建预备役队伍是贯彻"平战结合、军民融合"方针的必由之路.
-
-
-
-
李晖;
白冬林;
杜佳
- 《陕西省通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现代战争条件下战场的电磁环境恶劣,各种电磁辐射源,如雷达、通信、导航、指控、电子对抗设备等数量成倍增加,覆盖的频谱越来越宽,多种电子设备在有限的地域内密集开设,使得频谱资源异常紧张,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文章提出一种频谱管控策略,由于认知无线电设备能够主动感知战场电磁环境并对接收信号进行识别,因此可以一边进行电磁频谱侦察,一边快速释放或躲避干扰,实现传统无线通信设备所不具备的电子对抗功能.文章给出了频谱管控的需求参数,建议确立战场电磁频谱动态管控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提高频谱感知的能力和频谱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电磁兼容能力、提高战场态势显示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