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磁波吸收

电磁波吸收

电磁波吸收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549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48549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工程、复合材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0年全国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2010年全国军事微波会议、SAMPE CHINA 2009暨中国国际先进材料与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等;电磁波吸收的相关文献由105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刘久荣、加川清二等。

电磁波吸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8549 占比:99.96%

总计:248642篇

电磁波吸收—发文趋势图

电磁波吸收

-研究学者

  • 刘伟
  • 刘久荣
  • 加川清二
  • 吴莉莉
  • 汪宙
  • 王凤龙
  • 冀志江
  • 吴楠楠
  • 刘付胜聪
  • 周作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伟; 余进; 龙啸云; 孙启龙; 马岩
    • 摘要: 为开发具有电磁损耗的新型纤维状电磁波吸收材料,采用天然丝瓜络作为碳质纤维的基材,通过原位杂化将Fe_(3)O_(4)负载到纤维的表面和内部孔隙中。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磁滞回线和电磁参数分析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丝瓜络基碳材料具有特殊的中空结构,生成的Fe_(3)O_(4)颗粒在纤维表面和内部孔隙中均匀分布,介电损耗、磁损耗和纤维结构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材料的电磁波损耗;当FeCl_(3)浓度为2 mol/L,处理温度为700°C时,在2~18 GHz范围内,厚度为3 mm的试样在9.97 GHz处的电磁波损耗达到了-24.37 dB,在7.33~10.33 GHz频段内电磁波损耗小于-10 dB。丝瓜纤维通过合适的炭化及磁性颗粒负载工艺,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 陈宇滨; 田俊鹏; 褚海荣; 时双强; 杨程
    • 摘要: 采用缓冲溶液调节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pH,经过水热处理制备了石墨烯吸波剂。使用FESEM、XPS、Raman光谱、矢量网络分析等研究了溶液的pH为2、7和12时,石墨烯吸波剂的微观形貌和电磁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片层于不同pH的溶液中的聚集行为差异,使得相较于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在经缓冲溶液维持的酸性溶液中制备的石墨烯吸波剂的片层较薄,褶皱和孔隙结构丰富,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与损耗能力。其中,应用缓冲溶液是得到较好性能的关键步骤。理论计算表明,pH为2时制备的石墨烯吸波剂在添加量仅为2.0%、厚度为10 mm时,对1~18 GHz电磁波的有效吸收频带宽度可达9.6 GHz。
    • 时光生; 李姜
    • 摘要: 二维金属碳化物(MXene),以二碳化三钛(Ti3C2TX)为代表,其优异的介电性能使其在电磁波吸收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其较高的电导率与单一的介电损耗机制限制了其微波吸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水性聚氨酯(WPU)具有绿色环保、良好的力学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因此,文中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磁性镍颗粒修饰的MXene吸波剂(Ni@MXene)。目的是为了改善MXene的匹配特性并引入磁损耗机制,从而提高MXene的吸波性能。通过调控镍离子与MXene的质量比制备了3种不同镍含量的Ni@MXene。结果表明,镍的引入能够有效地改善MXene的匹配特性并能显著提高MXene的吸波性能。Ni@MXene/石蜡复合材料在质量分数40%、1.7 mm厚度时最小反射损耗为-32.0 dB(对应频率为11.9 GHz),有效吸收带宽达到了2.6 GHz(对应波段为11.7~14.3 GHz)。最后,以MXene和Ni@MXene为填料、WPU为基体制备了质量分数为20%的复合材料,进一步验证了镍化改性对MXene吸波性能的提升。
    • 李松岩; 田晓霞; 屈绍波; 王甲富; 王军; 李辰琛; 马丽斯
    • 摘要: 以制备的多孔碳为基材,采用热还原法通过原位生长制备轻质化Co-Ni@N-C/多孔碳复合材料,研究了多孔碳的添加量对样品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对样品的相结构、组分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在2~18 GHz频段内的电磁参数进行测试,并根据传输线理论分析了样品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以多孔碳为基材制备的Co-Ni@N-C/多孔碳样品,当多孔碳含量占原材料总质量的2.7%时,样品具有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最大反射损耗值为-57.74 dB(15.12 GHz,2.35 mm),最大有效吸收带宽为5.14 GHz(12.86~18 GHz,2.25 mm),基本覆盖整个Ku波段。
    • 陈宇滨; 田俊鹏; 时双强; 褚海荣; 杨程
    • 摘要: 使用水热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吸波剂,利用乙二胺作为氧化石墨烯的交联剂与还原剂,探索乙二胺添加量及热处理对吸波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二胺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能够将氧化石墨烯部分还原并实现交联,提高了吸波剂的介电常数。由于氮原子的掺杂会引入杂原子与缺陷,吸波剂的导电性和介电常数会随乙二胺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当乙二胺添加量为0.5 mL时,吸波剂具有较高的电磁参数。此外,热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还原氧化石墨烯吸波剂的还原程度,从而优化吸波性能。经250°C热处理的吸波剂在10 mm厚度下可实现-42.73 dB的吸收峰值。
    • 许璟珅; 卢娜; 袁萌伟; 孙根班
    • 摘要: 利用溶剂热结合煅烧法合成了空心球状的四氧化三钴和钼酸钴的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Co_(3)O_(4)-CoMoO_(4)),将其作为磁损耗材料,与石墨烯复合后进行了电磁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复合后的材料具有更好的电磁波吸收能力,在2 mm时最小反射损耗值为-23.45 dB;吸收带宽为2.55 GHz;其有望成为一类具有“薄、强、轻、宽”优异特性的新型吸波材料.
    • 袁朱润; 詹嘉懿; 魏任重; 毕海明; 采国帅
    • 摘要: 利用乙炔炭黑改性胶黏剂,制备电磁波吸收功能胶合板。结果表明,4%的乙炔炭黑添加量为宜,制得的7层、11层胶合板在2 GHz附近反射率可小于-10 d B,带宽分别为1.2 GHz和2.2 GHz,且力学及环保性能良好。
    • 王刚; 张栋
    • 摘要: 电磁吸波材料作为一种可以与电场或磁场分支相互作用的特性功能介质,在过去2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铁磁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其协同损耗机制以及多样化的成分和微观结构设计一直被认为是高性能电磁吸波材料的候选材料。近年来,人们对具有独特核壳结构的铁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越来越感兴趣。一方面,核壳结构可以保证涂层良好的化学均质性,对易腐蚀组分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在不同电磁组分之间形成充分的非均质界面,有利于增强极化效应,以极化损耗的方式加剧电磁能量的消耗。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波吸收理论,然后从内嵌铁磁金属芯和外嵌介电壳层两方面重点介绍了铁磁金属基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此外,还总结了铁磁金属单体颗粒以及铁磁金属@SiO_(2)复合材料,通过分析其电磁吸收性能,提出了核壳铁磁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面临的挑战。
    • 王才良; 程明; 罗振涛; 龙昌; 韦芳; 于浩
    • 摘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电器设备被广泛应用到广播、通信、家用电器等领域,由此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此外,在军事方面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迫切需要排除对飞机、卫星等武器装备上精密电子元件的电磁干扰。因此,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电磁屏蔽材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羰基铁粉(CIP)是一种重要的电磁吸收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羰基铁粉用于电磁屏蔽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羰基铁粉合成及改性方面的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 李茹; 娄志超; 顾水祥; 王秋怡; 刘杰; 李延军
    • 摘要: 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一种除水和空气污染外的新环境污染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废弃的竹粉进行回收利用,制备吸波性能较好的磁性竹炭,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也可解决废弃竹粉污染环境的问题。采用原位共沉淀、Fe2+/Fe3+混合液和NaOH溶液两步常压浸渍法制备磁性竹粉,并在1000°C下原位碳化,合成了α⁃/β⁃Fe/Fe3O4/Fe3C四相Fe/C复合材料(CF3)的磁性竹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以及矢量网络分析仪等研究方法可以看出,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成的CF3表面出现许多微孔,有利于实现电磁波的吸收,磁性竹粉炭化前后的饱和磁化强度由2.18 emu/g显著提高到67.00 emu/g。CF3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较好,其在5.72 GHz处具有最小反射损耗值,为-19.82 dB,匹配厚度为4.25 mm,有效响应带宽为13.76 GHz。研究表明,较好的吸波性能是由于α⁃/β⁃Fe/Fe3O4/Fe3C多相复合形成的连续网络结构可得到最佳的阻抗匹配特性,以及最大的介电损耗和磁损耗能力。3种材料中磁性竹炭表现出最高的电导率,说明磁性竹炭的导电性能最好,具有较强的电磁波衰减能力。此外,在C⁃Fe3C、C⁃Fe和C⁃Fe3O4界面处的界面极化对提高微波吸收性能有积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