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渗

电渗

电渗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319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化学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960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届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首届安徽省高等院校电气专业学术论坛、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等;电渗的相关文献由5381位作者贡献,包括邓传东、易家祥、朱小川等。

电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 占比:6.9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2960 占比:92.70%

总计:3193篇

电渗—发文趋势图

电渗

-研究学者

  • 邓传东
  • 易家祥
  • 朱小川
  • 孟龙
  • 汪耀明
  • 徐铜文
  • 沈江南
  • 王军
  • 陈小平
  • 胡小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洪星
    • 摘要: 采用自制室内试验装置,研究电渗联合化学溶液对淤泥质软土的排水固结效果。通过对比分析电流值、电渗排水量、抗剪强度和微观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了不同化学溶液对电渗固结效果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化学溶液的加入可以促进电渗排水,而小原子量、低价态离子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在本次试验中Na^(+)>Ca^(2+)>Al^(3+);运动到阴极附近的Ca^(2+)、Al^(3+)离子可以参与反应生成胶结物质,增强了土颗粒间的黏结力,提高了阴极土体的抗剪强度,其中以Ca^(2+)离子增强效果最明显,土体抗剪强度提高了3.5倍;而化学溶液的加入则会加速电极腐蚀和土体的酸碱化。
    • 宗梦繁; 李传勋; 吴文兵; 田乙; 梁荣柱; 梅国雄
    • 摘要: 实际地基处理中,电渗与堆载预压常常联合使用。为了解决目前综合考虑堆载和电渗作用的成层地基固结解答理论的不足,假定土体中的渗透流速可由水力坡降引起的渗透流速与电势差引起渗透流速的进行叠加,建立考虑堆载和电渗联合作用的双层地基1维固结方程;利用特征函数法获得瞬时堆载和线性堆载下双层地基1维电渗固结解析解;通过与现有解析解和电渗固结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解答的可靠性。基于该解答,详细讨论了土层参数及荷载参数对双层地基固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下层土的渗透性高于上层土的渗透性时,由于电渗作用导致地基中间土层在固结初期流入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造成超静孔隙水压力在固结初期上升及有效应力在固结初期下降的现象;降低下层土的压缩性能够提高双层地基的沉降速率和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速率;与单纯电渗固结相比,电渗联合堆载作用不仅能提高地基沉降速率,还能提高固结后的地基强度,更有利于减小工后沉降和加快地基处理速率。
    • 张世民; 张兵兵; 崔允亮; 潘方然; 汪浪波
    • 摘要: 针对电渗真空预压处理淤泥过程中淤堵效应严重.处理效果不均匀等问题.设计并进行室内试验.研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对电渗真空预压的影响。进行沉降柱试验确定APAM的最优掺量,采用两组对照试验。同时对试验全过程的数据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加入0.25%的絮凝剂的淤泥处理后的含水率和抗剪强度分布均匀,总排水量提高88%。
    • 程瑾; 曹凯; 吴玉涛
    • 摘要: 为了寻求吹填湖库底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合规的脱水处理方案,以白洋淀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中试试验和应用示范的系统化工程研究方法,进行电渗真空预压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渗真空预压技术成熟,脱水效果明显优于真空预压,双面排水脱水效果明显优于单面排水,比真空预压技术的脱水费用高约13,满足生态合规性要求,便于进行后续资源化利用。研究成果可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 吴迪
    • 摘要: 基于饱和土体和电化学理论,由于软黏土体结构和土体孔隙溶液对土体中离子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故建立软黏土电渗过程中离子迁移多场耦合数学模型。本文采用Comsol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用电化学模块和化学物质传递模块两者进行耦合,通过Nernst-Planck-poisson方程建立模型,对土体孔隙溶液中离子在电渗过程中的迁移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阳极附近离子浓度偏低,尤其是阳电极中部离子浓度最低。越靠近阴极,离子浓度越高;离子迁移速率在阳极和阴极的中间达到峰值。当离阴极越近,离子迁移速率越低,在阴极处达到低谷;孔隙水的排水速率在离阳极近的地方,排水速度缓慢。在阴极附近,孔隙水排水速率较快。
    • 徐国稳; 孙萱; 李旭; 骆旭; 蔡姗姗
    • 摘要: 基于一种应用电渗效应的除湿翅片结构,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构建数值模型,分别对采用大孔硅胶和活性氧化铝这2种固体干燥剂的除湿翅片吸附饱和后的电渗流进行模拟研究,结合试验结果进行模型验证,并分析影响电渗流速率的相关因素,包括空隙率、迂曲度、颗粒物粒径、Zeta电势和电场强度等。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参数范围内,大孔硅胶的电渗流速率比活性氧化铝高30%左右;对于这2种固体干燥剂,电渗流速率受空隙率的影响最大,受其余4个因素的影响较小;对于颗粒物粒径的影响探究,还需要对较窄流道内的双电层区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模型改进。
    • 项鹏飞; 沈勇; 裘一松; 杨海平
    • 摘要: 电渗加固软土地基具有噪音小、加固效果好、施工所需设备简单等优势,是一种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软黏土加固方法。国内外学者目前已经进行了电极材料、阳极灌浆溶液、通电方式、土体的性质等因素对电渗加固软黏土影响的一些相关研究。建议对电渗时阳极灌浆溶液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找出最优的灌浆溶液和溶液溶度,同时深入开展电渗时土体微观变化的研究和相关化学变化的研究;展开不同软黏土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电渗效果的研究,并且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原理分析;进行温度、湿度、大气压、地下水位等环境因素对电渗效果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进行有关减小阳极和阴极界面电势差的研究。
    • 高成跃; 王档良; 何龙坤
    • 摘要: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利用电渗防水技术有效阻止地下结构外部水分渗入内部,以达到防渗堵漏目的,但当混凝土裂缝宽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电渗防水技术失去效果.为得到电渗防水技术可处理混凝土裂缝宽度极限值,开展室内模型电渗试验与理论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头差为80mm时,20,40,60V电压下电渗防水技术可处理混凝土裂缝宽度试验极限值分别为0.35,0.40,0.50mm,理论计算极限值分别为0.34,0.41,0.45mm.
    • 周亚东; 张超; 李琳; 尚伟
    • 摘要: 针对新近吹填土地基承载力低,无法满足机械进场施工的问题,基于电渗固结阳极区域土体固结快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近吹填土快速结壳电渗电极,采用该电极分别开展了电渗、真空不同联合方式的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排水量、电渗能耗、最终含水率、抗剪强度及承载力等土性参数指标.结果表明:采用该电渗电极处理后的吹填土含水率降低31.0% ~61.4%,土体表层承载力最高可达192 kPa;单纯电渗处理后土层抗剪强度沿深度衰减,电渗真空联合作用下土层抗剪强度更高且分布均匀;设计的电渗电极可实现高含水率新近吹填土浅表层快速加固.
    • 沈美兰; 周太全; 李吴刚
    • 摘要: 电渗固结是促进低渗透性软土排水固结的有效方法.为了揭示不同电势梯度影响高岭土电渗固结的基本规律,在自制电渗试验装置上对高岭土进行电渗试验.试验过程中测量电流、排水量、沉降量以及有效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单位排水能耗分析.基于电渗固结多场耦合控制方程,实现土体电渗固结全耦合分析的有限元数值方法,计算结果与解析解吻合良好,验证了程序的有效性.为预测不同电势梯度下土体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对0.5,1.0,1.5V/cm3种电势梯度电渗固结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模型表面沉降量分布、阳极超静孔隙水压力时空发展规律、阳极位置固结度等曲线,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为实际电渗试验提供理论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