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疏浚底泥

疏浚底泥

疏浚底泥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4624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湖泊科学、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第二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会2012年首届学术年会等;疏浚底泥的相关文献由66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燕、何圣兵、胡保安等。

疏浚底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1.96%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4624 占比:97.68%

总计:4734篇

疏浚底泥—发文趋势图

疏浚底泥

-研究学者

  • 吴燕
  • 何圣兵
  • 胡保安
  • 陈雪初
  • 周颜
  • 方申柱
  • 贾瑞
  • 于浩
  • 孔海南
  • 彭啸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聂明建; 张涵博; 石德智; 童海航; 罗丹; 杨洪伟
    • 摘要: 疏浚底泥是具有环境风险的沉积物,产生于水体治理过程且产量巨大。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1994~2020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其研究领域内的热点方向和前沿动态,以构建基于全球研究视野的疏浚底泥研究图谱。全球范围内的底泥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合作子网络的作者研究侧重点不同。发文量靠前的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重金属、疏浚工程、修复和污染等是复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底泥污染的背景研究、底泥中各种污染物的修复以及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是目前疏浚底泥的研究热点,且底泥资源化利用将是未来实现绿色发展的研究前沿。
    • 程瑾; 曹凯; 吴玉涛
    • 摘要: 为了寻求吹填湖库底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合规的脱水处理方案,以白洋淀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中试试验和应用示范的系统化工程研究方法,进行电渗真空预压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渗真空预压技术成熟,脱水效果明显优于真空预压,双面排水脱水效果明显优于单面排水,比真空预压技术的脱水费用高约13,满足生态合规性要求,便于进行后续资源化利用。研究成果可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 马学通; 高德彬; 雷颖; 严耿升
    • 摘要: 为了改善西安灞河疏浚底泥的力学性质,实现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在传统硅酸盐水泥固化基础上,添加了生石灰、聚丙烯、矿渣及高分子吸水树脂,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不同掺量组合的固化材料对高含水率疏浚底泥不同龄期的强度影响及固化材料掺量与疏浚底泥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矿渣与水泥掺量对疏浚底泥强度影响显著,生石灰掺量对疏浚底泥强度影响较为显著;聚丙烯和高分子吸水树脂掺量对疏浚底泥强度影响不显著;复合固化剂的最优配比为:水泥(A)∶生石灰(B)∶聚丙烯(C)∶矿渣(D)∶高分子吸水树脂(E)=2 000∶400∶10∶1 100∶8。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采用不同固化剂掺量下疏浚底泥强度的回归预测模型,为河道灞河河道疏浚底泥再生利用提供依据。
    • 周剑锋; 张星宇
    • 摘要: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越来越多的环保类项目投入实施,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河湖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河湖中的内源污染主要存在于其底部受污染淤泥,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即为环保疏浚。环保疏浚淤泥如不能得到有效处理,长期堆放在底泥堆场,不仅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长时间大面积占用土地资源,不利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制约大规模环保疏浚工程的实施。淤泥干化技术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疏浚底泥处置方法,同时经处理干化后的淤泥,不仅最大限度减小对环境影响,而且可以有多种方法进行资源化利用。本文就国内各类淤泥干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结合部分项目应用实际,对比分析多种淤泥干化技术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条件,以及对淤泥资源化利用和处置开展研究分析。
    • 梁标; 黄寿琨; 蔡德所; 董堃; 黄月群; 孙桂凯; 莫崇勋
    • 摘要: 通过对两河段底泥(DSⅠ和DSⅡ)、大理石废粉(MWP)两种固体废弃物的化学组成及热稳定性分析,确定制陶原材料配比与工艺参数范围,设计了以不同原料配比、预热时间、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为因素,以堆积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和除磷率为水平的正交实验,并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分别确定了一种制备高强建筑轻集料(DMC-HC)和一种高效除磷滤料(DMC-HP)的最佳原料配比和工艺参数,利用XRD观察不同性能的DMC物相变化,分析DMC抗压性能与除磷性能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底泥与大理石废粉能够很好地制备陶粒,在原料配比为DSⅠ:DSⅡ:MWP=2:1:0.8、预热时间为10 min、焙烧温度为1060°C、焙烧时间为10 min时,可制得堆积密度为696.29 kg/m3,表观密度为1430 kg/m3,空隙率为52.23%,吸水率为33.42%,抗压强度为2.37 MPa,破碎率于磨损率之和为4.12%,盐酸可溶率为1.56%,比表面积为2.06 m2/g的高效除磷陶粒;DSⅠ:DSⅡ:MWP=2:1:0.8、预热时间为5 min、焙烧温度为1180°C、焙烧时间为15 min时,制得堆积密度为950.35 kg/m3、吸水率为1.5%、抗压强度为25.53 MPa的低吸水率、轻质高强陶粒.结合XRD物相分析表明:陶粒主要通过化学沉淀达到高效除磷效果,在1180°C时形成的蓝晶石和铝酸钙是使陶粒获得高强性能的主要原因.
    • 王迪
    • 摘要: 针对河道在生态系统中出现了淤积严重、岸坡坍塌以及生态功能缺失等问题,文章提出将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应用于河道治理中.根据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材料的目标参数,设计了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的配合比,通过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的化学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分析了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的理化性质,实现了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的制备,从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重金属浸出安全性、抗剪强度、固化泥干密度和孔隙率四个方面,测试了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的性能指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将疏浚底泥生态护岸材料应用到河道治理中,可以解决河道的淤积严重、岸坡坍塌以及生态功能缺失等问题,为河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 黄文海; 闵红平; 聂怀军; 江东; 彭冠平; 薛强; 王民珉; 张文
    • 摘要: 考察了典型的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清淤底泥脱水性能的改善作用,解析了调理过程中底泥絮体特性的变化特征,探究了絮凝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絮凝剂均可通过增加底泥絮体颗粒粒径和降低底泥表面电荷而有效改善底泥的脱水性能;不同絮凝剂调理后,余水中氨氮浓度均明显上升,PAM系絮凝剂能有效抑制底泥中有机物的释放,而无机絮凝剂能有效抑制底泥中总磷的释放.三维荧光光谱分析(3D-EEM)表明,底泥中溶解性有机质以芳香族类蛋白质和色氨酸类蛋白质为主,不同絮凝剂均能去除上清液中的蛋白类物质.PAC去除底泥中蛋白类物质的效能对碱化度的变化不敏感,而PAM系絮凝剂的分子量越大,对蛋白类物质的絮凝去除效果越明显.
    • 陈宇涵; 杨楠; 方静; 刘述泽; 皮科武
    • 摘要: 针对河道疏浚底泥采用电渗脱水时能耗高、脱水时间长,不利于其工程应用推广的问题.采用自制的钙基聚合硫酸铁(CaPFS)对起始含水率为68%±0.5%的河道底泥进行调理后电渗脱水,重点考察了调理反应时间对脱水速率、电极电流、泥饼电阻及脱水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aPFS调理反应10 h,采用20 V的垂直电场进行脱水时,(75±3)min泥饼脱水即达到终点,此时底泥含水率由68%±0.5%降至59.8%±1.6%,脱水速率为(0.38±0.06)g/min,脱水能耗为(118.7±2.4)kWh/t滤液,未CaPFS调理时,脱水能耗为(156±3.5)kWh/t滤液、达到终点脱水时间为(110±2)min.分析脱水过程电化学行为与泥饼脱水关系可发现,当CaPFS加入后,Ca和Fe共同作用压缩颗粒表面双电层促进了颗粒再聚集,减少了颗粒间空隙,从而迫使自由水渗出.可见,CaPFS的调理有效缩短底泥电渗脱水时间、提高脱水能效,为电渗脱水技术在河道底泥治理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与技术的支撑.
    • 吴金隆; 吕向菲; 董岁明; 赵永国; 张瑞霞; 穆原冰; 黄志威
    • 摘要: 无需高温热解,仅通过碱溶和氯化锌活化,在较低温度的水热条件下,就能制备粒径均匀,表面官能团丰富、孔结构发达的疏浚底泥基吸附剂。将其用于水体铜离子吸附,180 min时,溶液中Cu^(2+)的去除率达98.97%。在50~300 mg/L的铜溶液中,吸附剂对Cu^(2+)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当铜离子溶液pH值大于6时,几乎可全部去除溶液中铜离子。
    • 梁标; 蔡德所; 莫崇勋
    • 摘要: 疏浚底泥作为一种利用价值很高的固体废弃物,其陶粒化研究越来越备受关注.阐述了底泥烧胀陶粒的机理;探讨了成球方式、干燥工艺、预热参数和焙烧参数等制陶工艺与陶粒性能的关系;分析了底泥烧胀陶粒过程中重金属固化的原理;介绍了底泥烧胀陶粒在水处理滤料、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表明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指出虽然现阶段相应规范的缺乏使底泥陶粒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其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