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刺激疗法

电刺激疗法

电刺激疗法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4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4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251856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河北中医、上海针灸杂志、中国针灸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16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学术会议、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等;电刺激疗法的相关文献由1950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剑波、王明山、宫丽荣等。

电刺激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4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1856 占比:99.75%

总计:252492篇

电刺激疗法—发文趋势图

电刺激疗法

-研究学者

  • 余剑波
  • 王明山
  • 宫丽荣
  • 时飞
  • 陈怀龙
  • 张圆
  • 史佳
  • 李井柱
  • 毕燕琳
  • 张高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蔚; 贺小林; 张状金
    • 摘要: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肌电位及疾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150例经阴道分娩的子宫脱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A组给予低频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气虚积分,盆底肌电位值及血清TGF-β_(1)、IGF-1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高于A组的80.0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气虚积分呈下降趋势,且B组低于A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肌电位值和血清TGF-β_(1)、IGF-1水平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均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补中益气汤可以更有效地减轻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气虚状况,提升患者盆底肌电位值和疾病相关因子水平,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王娟; 刘佩蓉; 刘春亮; 彭生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全麻下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组(TAVNS组)、假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40例。TAVNS组于耳甲迷走神经分布区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经皮刺激;假刺激组予以相同参数的电刺激,但刺激位置为耳郭非迷走神经分布区域;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刺激处理。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定认知功能,并同时于术前、术毕、术后1 d、术后3 d检测外周血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β水平。结果术后1 d、3 d、7 d,TAVNS组的MoCA评分高于假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TAVNS组在术后1 d、术后3 d的NSE、S100β、TNF-α、IL-6、IL-1β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假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可以抑制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
    • 王开勇; 苏丹; 李香盛; 傅军伟; 李文莲; 施皑皑
    • 摘要: 目的观察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麻醉效果及血清β-内啡肽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以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骶管麻醉,对照组予以单纯骶管麻醉。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β-内啡肽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HR水平在T3~T4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T0时间点VAS、β-内啡肽和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4时间点VAS评分和皮质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麻醉效果确切,能够明显降低术中疼痛,提高术中肛门松弛度、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丁彬鸿; 冒文静; 吴素青; 冒鑫炜; 张萌
    • 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参照组采用Bobath疗法,试验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Bobath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下肢部分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分〕、步态指标(步长、步宽、步速、步态周期)及下肢关节活动度(髋关节最大屈曲度、伸展度及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伸展度),并对比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FMA下肢部分、BBS、BI量表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步长、步宽、步速和髋关节最大屈曲度、伸展度及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分别大于本组治疗前,步态周期、膝关节最大伸展度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步长、步宽、步速和髋关节最大屈曲度、伸展度及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大于参照组,步态周期、膝关节最大伸展度小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满意度为94.7%(36/38),高于参照组的78.9%(30/38)(χ2=4.145,P=0.042)。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能提高患者肢体功能与平衡能力,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步态的恢复,提升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世科; 何慧
    • 摘要: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对轻中度产后抑郁症(PPD)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轻中度P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耳穴贴压联合耳迷走神经电刺激。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抑郁自评量表(S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33/35),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26/3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AMD-17、SDS、EP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AMD-17、SDS、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QOLI-74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可以明显降低轻中度PPD患者产后抑郁状态,改善其睡眠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静
    •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松滋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350例初产妇PSUI患者,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5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盆底肌改善程度和盆底肌肌电值、尿失禁(UI)次数及24 h尿垫试验尿液渗出量。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0.53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24,P<0.001)。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肌电值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UI次数和24 h尿垫试验尿液渗出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PSUI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肌力、尿失禁和盆底电生理指标。
    • 凌静; 姜雄春; 徐明; 周贞伶; 周芸; 覃彭静; 葛圆
    •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案对产妇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后42 d确诊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产妇120例,根据产妇间断或连续到医院治疗时间安排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60例;另选不进行仿生物电刺激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3组产妇均进行产后自主康复锻炼;观察1组采用连续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案,观察2组采用间断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案,比较3组产妇背部疼痛和腹直肌分离恢复等情况。结果:3组产妇年龄、体重指数、新生儿体重、治疗前腹直肌分离距离、背部疼痛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产妇背部疼痛缓解、腹围缩小、腹直肌分离距离减小(均P<0.05);观察1组治疗腹直肌分离效果优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应常规进行自主康复锻炼指导;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效果明显,且连续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案优于间断刺激治疗方案。
    • 王迪
    • 摘要: 目的 探讨云随访平台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9年4月-2020年6月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n=30)与观察组(n=30)。其中常规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予以云随访平台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均护理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FOIS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常规组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提高程度更明显,两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云随访平台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周晓萍
    • 摘要: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结合产后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生物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尿失禁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分级、尿失禁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均有显著改善,尿失禁程度均显著减轻(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可提高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收缩能力,改善盆底功能,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 张莉; 许瑞雪; 宇辉; 陈艳; 范雪影
    • 摘要: 目的:探究电针刺激联合镜像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镜像治疗组(接受镜像治疗),联合治疗组(镜像治疗联合电针刺激治疗),治疗2周,采用测力计、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脑梗死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以及全身三维步态与运动分析系统(RealGait 2.0)评价两组患者肌力、肌张力、平衡、生活质量以及步态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与镜像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BBS评分[(41.36±6.47)分比(44.42±5.19)分]、步行速度[(57.13±12.28)cm/s比(63.04±11.45)cm/s]、步频[(78.22±10.96)步/min比(85.45±12.32)步/min]、步幅[(78.37±14.97)cm比(86.93±13.31)cm]以及SS-QOL总分[(205.62±18.64)分比(213.66±15.46)分]均显著增加,双支撑时间[(1.03±0.47)s比(0.84±0.46)s]显著缩短(P<0.05或<0.01)。结论:采用电针刺激联合镜像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下肢步态、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