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育年龄

生育年龄

生育年龄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81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571篇;相关期刊242种,包括人口学刊、婚育与健康、人人健康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全国出生缺陷干预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等;生育年龄的相关文献由49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忠民、罗雪挥、臧金霞等。

生育年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4 占比:12.6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2571 占比:87.09%

总计:2952篇

生育年龄—发文趋势图

生育年龄

-研究学者

  • 王忠民
  • 罗雪挥
  • 臧金霞
  • 于荷
  • 冷金花
  • 华雨
  • 徐行
  • 李俊林
  • 杨庆文
  • 杨慧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宇丹; 兰玉; 查红燕; 陈世苹; 唐巧; 王丹丹; 杨再婷
    • 摘要: 目的了解南充市城区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为相关的人口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9—10月,使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和自编问卷对南充市城区内265名育龄期人员进行匿名调查。调查研究对象生育意愿数量,分析其理想生育年龄。结果调查对象理想子女数为0、1、2和3的人数分别为19(7.2%)、99(37.4%)、144(54.3%)、3(1.1%),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5±0.6)个。在理想子女数≥1个的246名调查对象中,理想孩子性别为男孩、女孩、儿女双全、无所谓的人数分别为14(5.7%)、57(23.2%)、118(48.0%)、57(23.2%)。理想子女数≥1个的调查对象理想生育第1个孩子的平均年龄为(26.6±2.6)岁;理想子女数≥2的调查对象理想生育第1个和第2个孩子的平均年龄为(26.0±2.5)岁和(30.2±2.8)岁。结论南充市城区的育龄人群理想子女数集中在2个或1个,理想子女的性别偏好主要为儿女双全、女孩或对性别无要求,理想生育年龄在适龄范围内。
    • 唐晓燕; 华克勤
    • 摘要: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妇科肿瘤,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及子宫颈癌年轻化趋势,其发病率不断上升,约为1.4/100000~4.6/100000[1]。在我国,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在同期妊娠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016%(52/330138)[2]。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患者诊断时多为早期,70%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年临床分期的Ⅰ期子宫颈癌[3],且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妊娠本身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4~6]。
    • 黄佳明; 姚书忠
    • 摘要: 随着子宫颈筛查技术的普及与规范,越来越多的年轻子宫颈癌患者被早期诊断,因此近年来子宫颈癌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而此类人群往往有较强烈的生育要求,加之“二孩”、“三孩”政策的开放,生育年龄进一步推迟,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逐渐受到更多妇产科医生的重视。
    • 闵保华
    • 摘要: 临床上,对于一些有排卵障碍或准备做试管婴儿的不孕女性,医生会处方促排卵药。对此,有的患者比较接受,甚至认为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惊喜(双胞胎);有的患者则认为吃促排卵药会伤害身体,因此有些抵触。那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促排卵药也不例外,如果使用不当确实会对身体造成各种伤害。正常生育年龄的妇女每个月仅有1个卵子生长、成熟并排到子宫内。做试管婴儿,就是要利用促排卵药物刺激卵巢,使多个卵泡同步发育,达到成熟,而后手术取出,一般以获得10个左右卵子为宜。
    • 张旭; 张静静; 王跃; 闫金松
    • 摘要: 目的:编制育龄期恶性血液病女性病人生育意愿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维纳心理学家的归因理论为基础,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育龄期恶性血液病女性病人生育意愿问卷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2月--2020年10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00例育龄期恶性血液病女性病人为调查对象,通过条目分析与筛选、同质性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来确定问卷的结构和条目,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育龄期恶性血液病女性病人生育意愿问卷共3个维度12个条目,分别是生育维度、情感反应维度及信息支持维度。问卷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87,各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5~0.887;问卷总折半信度为0.874,各因子折半系数为0.865~0.888;问卷总体重测信度为0.877。问卷内容效度为0.980,问卷各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75~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Bartlett球形检验χ2值为590.211(自由度为66,P<0.001),进一步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均方根残差(RMSEA)为0.061,比较拟合优度指数(CFI)为0.961,模拟拟合指数(IFI)为0.962,均达到可接受的统计学标准,各条目在各自潜变量上的负荷值均达显著水平。结论:编制的育龄期恶性血液病女性病人生育意愿问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合理性,能够为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实施提供参考。
    • 张玉辉
    • 摘要: 近日,女艺人郑某疑似“借腹生子”的消息引发广大网民热议。近一个月,代孕相关话题已多次登上热搜,影片《宝贝儿》撕开了代孕背后的伦理禁忌和法律问题,将“有偿代孕”的灰色产业链带到公众视野里。随着生育年龄逐渐升高、妊娠分娩风险升高,越来越多的年轻未婚女性、恶性肿瘤或严重非恶性疾病患者,期望及早保存卵子或卵巢组织,在疾病基本治愈后能够有生育的机会,导致“代孕”“捐卵”等违法行为屡屡上演。解决高龄生育问题能不能靠代孕?在我国法律不允许代孕的情况下,高龄生育困难问题如何解决?
    • 姚登旺; 于瑞洋; 陈钰
    • 摘要: 目的:探究我国近些年来的低结婚率对女性生育与生理健康方面的影响.方法:对我国2010年至2018年的结婚登记人数、节育手术中人工流产数量及每年女性婚检时发现的相关病例数等相关数据做描述性分析,利用SPSS对每年的结婚数量与相关的健康因素数据做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结果:结婚登记人数与人流手术数量有显著的负相关(R=-0.688,P<0.05),结婚登记人数越少人流手术数量越多.人流手术数量与女性患有性病人数有显著的正相关(R=0.931,P<0.05),人流手术数量越多女性患有性病人数越多.结论:在鼓励结婚与生育的"年轻化"的同时应加强对女性生理生育健康的科普教育,增强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与保护意识.
    • 苏自己
    • 摘要: 卵巢的健康关乎到女人的生育大事,而年龄又是影响卵巢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于想要二胎或者头胎生育年龄过大的人来说,超过40岁,真的不适合再要孩子了,对女人和孩子都可能存在伤害。
    • 高嘉敏; 郑晓瑛
    • 摘要: 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对亲代生育年龄与子代受教育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父母生育年龄在25-34岁的子代受教育年限均值、完成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高于父母生育年龄为≤24岁或≥35岁子代人群.亲代生育年龄与子代受教育年限呈现倒"U"型分布,低或高生育年龄的子代受教育年限较低;与父母生育年龄≤24岁的子代相比,父母育龄为25-34岁的子代完成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可能性更大.亲代生育年龄与子代的成长发育、人力资本积累密切相关,需重视适龄婚育的意识教育,降低亲代生育行为对子代人力资本发展的不良影响.
    • 余倩; 郭金珍
    • 摘要: 目的:探究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影响因素,分析其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7例PDD患儿作为PDD组.按照1:1病例对照研究要求,随机从本市幼儿园、小学中选取87例同年龄且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和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D发生影响因素,并探究PDD发生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结果:PDD组儿童ABC、CAR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35岁、父亲性格内向、有家族史、母亲生育年龄>35岁、主要看护人为(外)祖父母是影响PD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35岁、父亲性格内向、有家族史、母亲生育年龄>35岁、主要看护人为(外)祖父母是影响PD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胆红素水平越高,出现PDD的可能性越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