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未婚女性

未婚女性

未婚女性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86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976篇;相关期刊380种,包括社会、现代交际、婚育与健康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首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会议等;未婚女性的相关文献由835位作者贡献,包括卢柳霞、周巧宇、孟培等。

未婚女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0 占比:10.4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4976 占比:89.46%

总计:5562篇

未婚女性—发文趋势图

未婚女性

-研究学者

  • 卢柳霞
  • 周巧宇
  • 孟培
  • 段云葵
  • 赵宁宁
  • 陈旻静
  • 陈艳
  • 麻玲玲
  • 于荣彦
  • 任学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雪; 陈金艳; 张艳; 瑚炎培; 贺蓓
    • 摘要: 目的:探讨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后的避孕方式及避孕行为。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188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随访,了解避孕知识及态度以及流产术后避孕状况。结果:被调查者避孕知识,2.1%认为非常了解,29.8%不太了解;71.8%主要通过互联网了解,对避孕套避孕的知晓率最高(100.0%),对其他避孕方式的知晓率均<50.0%,其中皮下埋植避孕剂和避孕针的知晓率仅为4.8%和2.7%;97.9%认为有必要了解避孕知识,88.8%愿意主动采取避孕措施,75.0%认为流产术会对自己今后婚恋交往产生影响。避孕知识态度的最低得分(51.6±7.7)分(12.0-75.0分)。术后1周,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为89.9%,其中口服避孕药(COC)147例、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ARC)20例、长效避孕针2例;术后第1个月,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降至58.0%;术后第3个月,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降至37.6%,非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提高到52.7%;术后第6个月,未避孕率提高到15.5%;术后第12个月,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降至29.7%,未避孕率提高到22.5%,意外妊娠率为8.1%。末次随访显示,续用率COC为25.2%,LARC为75.0%。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非高效避孕措施的使用率高于高效避孕措施(P<0.05)。未续用COC的主要原因为“难以坚持每日定时服药”,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弃用LARC的主要原因为“不良反应”。结论:行人工流产术的未婚女性避孕知识水平偏低,但术后避孕态度积极,术后经过PAC多数会采取高效避孕方式但不能坚持使用,高效避孕方式的续用率较低,提示临床应加强术前咨询服务工作。
    • 胡美凤
    • 摘要: 目的分析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168例未婚流产女性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流产次数将其分为重复流产组(n=70)与无流产史组(n=98),自制问卷调查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性生活史及生殖健康知识知晓度。结果重复流产组与无流产史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性伴侣数、同居生活、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居住地、独生子女、职业、首次性生活年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1.227)、性伴侣数(OR=1.005)、生殖健康知识得分(OR=1.586)是未婚女性重复流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文化程度低、性伴侣多、生殖健康知识匮乏是导致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的主要影响因素,需加强未婚女性的生殖健康咨询服务。
    • 郝睿楠; 张倩; 杨萍
    • 摘要: 目的调查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状况,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203例的临床资料,记录生殖健康状况(生殖系统疾病、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生殖健康态度)。依据就诊是否有生殖系统疾病分为疾病组(n=44)和健康组(n=159)。比较2组受试女性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户籍、性生活频率、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生殖健康态度、流产史、吸烟、饮酒及职业。结果2组受试女性年龄0.05)。疾病组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下、性生活频率>2次/周、避孕知识评分2次/周、避孕知识评分≤60分、流产次数≥2次是影响生殖健康状况危险因素(P<0.05)。结论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状况较为严峻,应扩大健康宣教范围,提高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控制性生活频率,学习采用安全措施,避免重复流产。
    • 张玉辉
    • 摘要: 近日,女艺人郑某疑似“借腹生子”的消息引发广大网民热议。近一个月,代孕相关话题已多次登上热搜,影片《宝贝儿》撕开了代孕背后的伦理禁忌和法律问题,将“有偿代孕”的灰色产业链带到公众视野里。随着生育年龄逐渐升高、妊娠分娩风险升高,越来越多的年轻未婚女性、恶性肿瘤或严重非恶性疾病患者,期望及早保存卵子或卵巢组织,在疾病基本治愈后能够有生育的机会,导致“代孕”“捐卵”等违法行为屡屡上演。解决高龄生育问题能不能靠代孕?在我国法律不允许代孕的情况下,高龄生育困难问题如何解决?
    • 王一琳; 徐红; 鲍正娟; 朱雪; 石琴
    • 摘要: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焦虑、抑郁评分和避孕知识掌握、避孕措施落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未婚人工流产女性90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其接受PAC服务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评分、避孕知识掌握程度和避孕措施落实效果.结果:接受PAC服务前对象抑郁、焦虑评分为(58.38±3.71分)、(59.11±2.67分),较PAC服务后的(40.44±2.64分)、(42.08±3.69分)显著降低(P<0.05).接受PAC服务后术后避孕知识优良率(98.9%)高于服务前(83.3%),避孕措施落实率(100%)高于服务前(28.9%)(均P<0.05).结论:流产后关爱服务应用于未婚人工流产者,能更好地改善妇女抑郁、焦虑情绪,增加避孕知识,提高流产后避孕措施落实率.
    • 肖晓芳; 苗琦; 林琼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阴道注入生理盐水诊断幼女及未婚女性阴道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1月于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64例阴道异物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阴道注入生理盐水,分析单独检测(超声检查)与超声联合阴道注入生理盐水检查(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比较单独检测、联合检测的异物确诊率.结果 64例阴道异物患者中,阴道出血及异常分泌物为最常见就诊原因,发生率为79.69%;单独检测、联合检测的超声结果均发现强回声等异常回声,但是单独检测多数无法确诊异常回声成因,联合检测全部确诊异常回声成因.联合检测的阴道异物确诊率为100.00%,高于单独检测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3,P<0.05).结论 超声联合阴道注入生理盐水诊断幼女及未婚女性阴道异物准确率更高,且无不良事件发生,临床价值较高.
    • 李琳; 王晴; 贾辛婕; 吴琼
    • 摘要: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未婚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健康坚韧性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目的取样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15例未婚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健康坚韧性量表(RHHI-24)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15例未婚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6.65±7.38)分;积极应对得分(24.36±6.68)分;消极应对得分(11.39±4.15)分;健康坚韧性得分(76.83±21.46)分;患者健康坚韧性与社会支持总分、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正向预测健康坚韧性(β=0.65,P<0.001),消极应对负向预测健康坚韧性(β=-0.28,P<0.001),社会支持在积极应对与健康坚韧性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未婚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健康坚韧性水平中等偏低,临床工作中应关注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状况,鼓励其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并最大程度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以此提高未婚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健康坚韧性,用更好的心理资源应对疾病,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沈锦花
    • 摘要: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未婚人工流产女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收的200例未婚人工流产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双盲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的认知水平、心理评分和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殖健康、避孕知识、避孕方法、人工流产术认知四项健康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干预后两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提升其健康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的同时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 吴国霞; 许美琴
    • 摘要: 目的:探讨"互联网+生殖健康知信行"流产后关爱服务(PAC)干预对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后避孕行为及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64例,按照流产后PAC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互联网+生殖健康知信行"干预组,每组32例.常规组给予流产后生殖健康宣教和电话回访管理,干预组实施基于"互联网+"的生殖健康知信行跟踪管理.跟踪随访1年,对比两组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度、心理健康状态评估及避孕效果.结果:实施人工流产术前,以及实施后第1、3、6、12个月,干预组生殖知识认知、避孕方法掌握程度及避孕措施落实的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施人工流产术前、实施后1h及实施后1个月的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明显,干预组得分均低于常规组同时间段的评估得分(P<0.05);随访1年内的干预组重复流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互联网+生殖健康知信行"PAC干预模式,可明显提高未婚女性流产后对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度,改善长效避孕效果,更好的保障女性身心健康.
    • 周聪; 郑玉华; 肇丽杰; 叶秀涛; 孙慧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PAC)对非意外妊娠未婚女性术后即时避孕、心理及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自愿行人流手术的640例未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 =320)和对照组(n=320).实验组在常规服务基础上提供PAC服务,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服务.分析两组未婚女性术前意外妊娠的原因及避孕措施,观察两组未婚女性术后即时避孕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未婚女性人流前后的焦虑程度,并随访两组未婚女性术后14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近远期并发症、重复流产率、高效避孕率、应答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未婚女性焦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PAC服务后实验组未婚女性对避孕方法、避孕的重要性等避孕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未避孕和不安全避孕人数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未婚女性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术后即时避孕率高、术后高效避孕率及随访应答率高、重复流产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AC能够缓解未婚女性的焦虑情绪,有效提高未婚女性采用高效避孕措施的概率,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保护未婚女性身心健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