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育后期

生育后期

生育后期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050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种子世界、现代农业科技、华北农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20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等;生育后期的相关文献由64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萌、田纪春、赵世杰等。

生育后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2 占比:7.3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3050 占比:92.48%

总计:3298篇

生育后期—发文趋势图

生育后期

-研究学者

  • 李萌
  • 田纪春
  • 赵世杰
  • 隋娜
  • 孟庆伟
  • 冯素伟
  • 刘娟
  • 姜丽娜
  • 张忠信
  • 张自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珠; 王红艳; 赵英华; 李珍珍; 杜娜钦
    • 摘要: 小麦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要经历几次大的病虫害的考验,以安平县为例,冬小麦防治虫害一般有三个时期:苗期、生育中期、生育后期,针对小麦三个时期出现的虫害,简要介绍下该如何用药。一、小麦苗期用药管理小麦返青后容易发生蚜虫、灰飞虱和小麦红蜘蛛等虫害。从最近几年的经验来看,播种后到上冻前这段时间,各地的小麦一般很少出现病害或者虫害。而返青后,大约在次年4月上旬,一些地区的麦田会有蚜虫大发生的情况。个别地方还会发生灰飞虱,灰飞虱是小麦病毒病的传毒介体,它多在小麦起身和返青后发生。
    • 丁利花
    • 摘要: 玉米花粒期是指玉米从抽雄(天樱)至成熟这段时间,也叫玉米生育后期阶段,一般历时45~55天。这个阶段玉米生育特点为: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都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高,营养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阶段。此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证植株正常授粉受精,促进籽粒灌浆,防止后期叶片早衰,争取粒多、粒重,实现丰产丰收,具体措施如下。
    • 张玉盛; 张小毅; 肖欢; 敖和军; 向焱赟; 田伟; 肖峰
    • 摘要: 为探究水稻生育后期施氮对双季稻乳熟期植株亚细胞镉分布及成熟期糙米镉积累的影响,开展大田试验,选取早稻株两优819(低镉积累品种)、陆两优996(高镉积累品种)和晚稻湘晚籼12号(低镉积累品种)、玉针香(高镉积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后期施氮时期处理,分别为始穗期施氮、齐穗期施氮、灌浆期施氮,并以后期不施氮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后期不施氮情况下,水稻根、叶细胞镉分布表现为细胞壁>细胞液>细胞器,后期施氮处理下不同稻季根、叶亚细胞各组分镉分配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早稻品种根、叶乳熟期细胞壁和细胞液镉分配比例降低,细胞器分配比例提高,低镉积累品种株两优819根细胞壁和细胞液镉含量显著高于高镉积累品种陆两优996;晚稻品种乳熟期根、叶细胞壁和细胞液镉分配比例提高,细胞器镉分配比例降低.根细胞壁中镉分配比例与细胞器和细胞液中镉分配比例极显著负相关(P<0.01),根细胞壁镉分配比例与镉的转运系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根细胞器中镉分配比例与镉的转运系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始穗期施氮,株两优819糙米镉含量显著降低28.57%;齐穗期施氮,陆两优996、玉针香糙米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8.46%、48.15%,湘晚籼12号糙米镉含量降低10.00%;灌浆期施氮会提高糙米镉含量.水稻生育后期是籽粒镉积累的关键时期,水稻齐穗期施氮可显著降低高镉积累品种糙米镉含量.
    • 马芳骥
    • 摘要: 豆角锈病一般在生育后期发病严重,因此从开花结荚到采收期间应注意锈病的发生。特别是夏秋季节,高温多雨的年份,锈病发生比较严重。锈病除了在豆角上常发生外,还在菜豆上普遍发生。锈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蔓延到整个田块。
    • 张叶; 聂凌利; 邢蔓; 王晓丹; 周冰倩; 刘蓓姝; 官春云; 官梅
    • 摘要: 以湘油15为材料,应用15N示踪技术,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两个施氮水平,通过比较研究油菜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角果发育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和分配以及15N丰度,以揭示油菜生育后期根系对氮肥的吸收特性和氮素的再分配规律,为油菜高效氮肥管理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油菜发育后期,根的氮素累积量变化不大,茎的氮素累积量的变化呈现单峰模式,在盛花期达到最大值.叶片氮素积累量从初花期到终花期显著下降;角果粒氮素积累量呈S形曲线,终花期之前缓慢增加,终花期至结果发育期快速增加,其后略有增加;茎秆中氮素积累量从盛花期开始缓慢降低;角果皮在终花期积累至最高,其后逐渐下降;角果果瓣在终花期后略有降低,但变幅不大.在低施氮水平(T1处理)下,油菜生育后期有61.98%的氮素来自土壤,38.02%的来自肥料,所有器官中氮素来源于土壤中的比例高于来自肥料中的比例;在高施氮水平(T2处理)下,油菜生育后期总积累的氮素来自肥料氮的比例为52.69%,高于来自土壤的比例(47.31%),其中角果粒和茎秆中积累的氮素来自肥料的比例显著高于来自土壤的比例,根、角果皮和角果果瓣中积累的氮素来自肥料和土壤的比例相接近.油菜生育后期对氮素仍然有较大的需求量,也具有较强的氮素吸收与累积能力.
    • 张舵; 李援农; 王增红; 闵迪; 杨金宇
    • 摘要: 为探索河西地区春小麦节水高产的微喷带灌水定额,以"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在生育后期(孕穗期―成熟期)设置5次灌水,4个灌水定额30 mm(W30)、40 mm(W40)、50 mm(W50)及60 mm(W60),研究了河西春小麦生育后期在微喷带灌溉下不同灌水量对其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后期灌水量的增加,春小麦株高呈增加趋势,W50和W60处理分别比W30处理高7.3%、9.27%;灌水有利于光合同化物向籽粒的转移,W50和W60处理千粒重分别比W30处理显著提高12.6%、15.29%;各处理春小麦的穗粒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均在W50处理达到最大,分别比W30显著高11.74%、35.95%和18.24%。从节水高产的角度综合考虑灌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50处理可作为河西春小麦生育后期较适宜的灌水处理。
    • 姜丽娜; 朱娅林; 张雅雯; 赵凌霄; 李春喜
    • 摘要: 该研究以小麦‘矮抗 58’为材料,采用根箱种植,设计 3 种不同产量水平的水肥管理模式[高产高效(HH)、高效(HE)、超高产(SH)],于小麦花后(0、7、14、21、28 d)测定不同土层(0~20 cm 和 20~40 cm)根系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丙转氨酶(GPT)和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并分析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探讨水分控制、肥料管理等方面集成的大田管理模式下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氮代谢的生理机制,为生产中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实现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显示:(1)在小麦生育后期,20~40 cm土层根系的氮代谢酶活性高于0~20 cm土层根系;HH 模式下不同土层根系的 4 种氮代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 SH 和 HE 模式,而SH 与 HE 模式间则在大部分时期差异不显著.(2)3 种模式下0~20 cm和 20~40 cm土层根系的 GS活性在花后 14 d有一个小高峰,之后又下降,呈现出降-升-降的变化趋势.(3)HH 模式下根系的GOGAT活性强度及维持时间均高于SH 和HE模式;HH 模式和SH 模式下0~20 cm和20~40 cm土层根系的GPT活性在开花期至花后 7 d无明显变化,7~14 d时 GPT活性迅速下降,但 14~28 d时 GPT活性无明显变化.(4)3 种模式下不同土层根系的 NR活性在开花期至花后 21 d下降比较缓慢,花后 21~28 d时 NR活性迅速下降.(5)3 种模式间的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且 HH 模式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 SH 和 HE 模式.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调控小麦花后根系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花后根系氮同化能力,从而更好地协调小麦地上与地下部的生理活动,保障小麦高产,且 HH 栽培模式下的小麦根系氮同化能力最强,收获的产量也最高.
    • 许慧英1; 杨晓娥1; 魏晨艳1; 闫芳娥2
    • 摘要: 秋冬茬番茄在7月底8月初育苗,8月底9月初定植,10月至来年1月收获;生育前期高温多雨,已发病毒病、叶霉病等病害;生育后期温度逐渐下降,需要防寒保温,防止冻害。一般采用日光温室进行种植。
    • 陈展宇; 付良帅; 张玉姣; 李大勇; 崔喜艳; 张治安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生育后期根系伤流液中氮素等养分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生理依据.[方法]以3种不同产量水平(低、中、高产)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栽培管理条件相同,测定开花期(R2期)、结荚期(R4期)和鼓粒期(R6期)大豆根系伤流强度及伤流液中氮素(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氨基酸)以及磷、钾、钙和钠等养分含量.[结果]整个生育后期高产大豆品种根系伤流强度、总氮、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中、低产品种,平均值分别高13.4%和24.0%、31.9%和74.2%、46.3%和81.0%.根系伤流液中硝态氮含量高于低产品种,平均值高19.9%;铵态氮含量低于低产品种,平均值低16.5%;根系养分元素磷、钾、钙含量均高于中、低产品种.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品种伤流强度的最高值均出现在R4期,R4期籽粒产量与伤流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65**);根系伤流液中总氮和氨基酸含量在R2期达最高值,磷、钾在R4期含量最高.[结论]在开花期以后,高产大豆品种根系代谢旺盛,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活力,这可能是大豆高产的关键因素.%[Objective]To explore changes of nitrogen and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s of root bleeding saps of soybeans [Glycine max (L.) Merr.] with different yield levels at late growth stages, and provide a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soybean breeding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Method]Soybean cultivars with three different yield levels (low-, middle- and high-yielding) were planted under the same cultivation condition. Root bleeding intensity,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compounds (total nitrogen, nitrate nitrogen, ammonium nitrogen and amino acids) and other nutrient elements (P, K, Ca and Na) in root bleeding saps of soybeans were measured at flowering (R2), podding (R4) and seed-filling (R6) stages respectively.[Result]Root bleeding intensities, total nitrogen and amino acid contents of high-yielding cultivars were 13.4% and 24.0%, 31.9% and 74.2%, 46.3%and 81.0% higher than those of middle- and low-yielding cultivars at late growth stages. Nitrate nitrogen content of high-yielding cultivar was 19.9% higher than that of low-yielding cultivar,while ammonium nitrogen content of high-yielding cultivar was 16.5% lower than that of low-yielding cultivar. The P, K and Ca contents of high-yielding cultiva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low- and middle-yielding cultivars. The bleeding intensities of soybeans with different yield levels reached the maxinum values at R4 stage, and the grain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leeding intensity at R4 stage (r = 0.765**). The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 and amino acid in root bleeding saps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s at R2 stage while the contents of P and K were the highest at R4 stage.[Conclusion]Root metabolism of high-yielding cultivar was vigorous and had stronger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vitality, which might be the key factors to increase soybean yield.
    • 汤海成
    • 摘要: 花生要获得高产稳产,除了要选用优质品种种植外,还应针对花生各个生育期的水肥需求特点,结合天气情况进行科学田间管理,现将花生各个生育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