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多样性指数

生物多样性指数

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82955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湖泊科学、生态科学、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第15届学术会议等;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文献由383位作者贡献,包括夏亚军、项亚飞、于洪贤等。

生物多样性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82955 占比:99.99%

总计:783064篇

生物多样性指数—发文趋势图

生物多样性指数

-研究学者

  • 夏亚军
  • 项亚飞
  • 于洪贤
  • 付纪勇
  • 代宏文
  • 刘维达
  • 刘芳
  • 卞正富
  • 卢爱英
  • 周岩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浩; 于天翼; 于洪贤; 柴方营
    • 摘要: 为掌握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鱼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状况,2020年10月2~8日在毕拉河自然保护区境内流域展开渔获物调查,分析该地区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本次鱼类调查共鉴出1纲6目7科17种,其中鲤形目最多为11种,鲑形目2种,鲶形目、鲈形目、鮋形目和鳕形目各1种。以相对重要指数(IRI)大于500为标准,毕拉河自然保护区优势种为湖鱥(Phoxinus percnurus)、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Pielou均匀度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73、0.36及1.67。基于调查结果,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流域生境特点适合冷水性鲑科鱼类生长发育。
    • 陈君; 宋芬; 彭祺; 文威
    • 摘要: 研究围垸养殖对洪湖自然保护区水质的影响,从浮游生物视角评价水质现状及发展规律,以期为洪湖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及水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6月在洪湖自然保护区不同方位水面布设10个采样点,开展水质及浮游动植物现状调查和分析,计算生物多样性,并与环境因子做CCA分析。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57属74种,以蓝藻门的微囊藻、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绿藻门的单角盘星藻为主要优势种;浮游动物61种,以萼花臂尾轮虫和广布中剑水蚤为主要优势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26,浮游动物均值为2.12,水质为中度污染状态,但有重度污染的趋势。CCA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分布与SD呈正相关,与WT、COD;等呈负相关;部分轮虫及大部分原生动物与SD、As呈正相关,与WT、Chl-a等呈负相关。洪湖自然保护区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型状态。围垸养殖会导致洪湖水体有机物沉积、水质恶化,并对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和数量产生重要影响。
    • 薛雁文; 雷湘龄; 薛杨; 王小燕
    • 摘要: 水生植物与水环境因子相互作用,水环境因子的变化也会对水生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带来影响。本研究使用RDA法分析水生植物的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五源河上、中、下游之间的COD以及氨氮含量差异显著,主要水质污染物为COD、氨氮和总氮;研究区内有22科41属共45种水生植物,其中田字苹、薇甘菊、草龙、铺地黍、粟米草、象草和野芋为区域内的优势种;从生物多样性指标分析,上游S3植物种类最多,以S6群落复杂程度最高,S9植物群落分布最均匀;RDA排序分析显示,五源河区域内pH值、总氮是影响水生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而叶绿素a和盐度的影响程度最小。
    • 裴鹏祖; 王亮; 杨永伟; 刘方正; 包新康
    • 摘要: 以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量化和评价;对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进行了量化和评价;从6个类别10个评估指标对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估算。结果表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指数(BI)为21.01,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V_(P))为25.26、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V_(PT))为10.58、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V_(A))为33.82、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V_(AT))为28。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为239.46亿元·a^(–1)。其中,固碳释氧功能价值为7.84亿元·a^(–1);水文调节功能价值量为22.33亿元·a^(–1);防风固沙价值为111.20亿元·a^(–1);土壤保育价值量为70.45亿元·a^(–1);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量为25.64亿元·a^(–1);生态旅游价值为2.00亿元·a^(–1)。
    • 师艳丽; 张依章; 闫祯; 常宝健; 张胜; 陈振宇; 平令文; 曹英杰
    • 摘要: 浮游动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为研究天津市近岸海域浮游动物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9月在天津市近岸海域设置16个采样点开展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方法对浮游动物多样性进行评价,利用冗余分析法(RDA)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对浮游动物多样性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天津市近岸海域主要水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近岸海域共监测到浮游动物18种,桡足类为主要类群,占浮游动物类群总量的50%;物种数量占比较多的为桡足类幼体(Copepodite larva)、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和桡足类无节幼虫[Nauplius larva(Copepoda)];浮游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C)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37、0.71、0.36和1.31;RDA分析表明,悬浮物(SS)浓度与总生物量、D、J、H′均呈负相关,活性磷酸盐浓度与J、H’呈正相关,pH、盐度与C呈负相关,Chla、NH^(+)_(4)-N浓度与C、J呈正相关,DO浓度与C、总生物量呈负相关,石油类浓度与C呈负相关;PCA分析显示,SS、Chla和NH~+-N浓度是影响浮游动物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子。
    • 柏祥; 张紫薇; 武绍靖
    • 摘要: 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对校园木本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校园内共有木本植物107种,隶属于37科75属,其中乔木69种,灌木37种,藤本1种。木本植物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分别为8.601,0.709,1.926和0.412。与国内高校相比,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校园不同调查区中,生活教学区的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而综合办公区最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木本植物配置、加强校园立体绿化和开展草本植物调查等措施。
    • 叶卿; 谈金豪; 刘凯
    • 摘要: 于2019年对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4个季度的周年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45属68种,其中原生动物24种,轮虫类27种,枝角类10种,桡足类7种.西江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密度2007.75个/L,年平均生物量为0.94 mg/L,夏季、秋季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春季、冬季(P<0.05).Shannon-Wiener指数(H′)变幅为0.17~1.75;Margalef指数(D)变幅为0.20~1.79;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幅为0.11~0.72.根据生物学评价标准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水质,西江水体属于中营养类型.根据西江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估算出可提供的渔产潜力为4.91×104 kg.
    • 邓忠坚; 李晓娜; 甘淑
    • 摘要: 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基础,但由于经费与时间上的限制,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多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难以满足相关规划的需求.本文基于云南省县域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估成果数据,依据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价值当量及人类足迹指数格局,利用GIS分析方法,将县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值展布到1 km×1 km的栅格单元中,形成精细化、空间连续化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等级低、中、一般和高的区域面积分别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20.20%、29.32%、33.80%、16.68%;空间连续化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格局能更精细表达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的空间分布;本研究所识别的高生物多样性区域,有68.9%位于划定的保护优先区范围内,而仅有38.9%的保护优先区位于本研究结果划定的高生物多样性区域内.研究表明:县域生物多样性空间连续化方法精度较高,可为优化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提供数据参考,也可为与其他空间连续化的生态环境要素进行空间关联分析,探讨生物多样性形成及维持机制等问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 李冠稳; 高晓奇; 肖能文; 吉晟男
    • 摘要: 高效快速评价县域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对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省玛多县为例,结合InVEST模型和遥感、GIS技术,以景观结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质量三方面的6个指标构建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实现县域生物多样性快速监测和评估,并为玛多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结果表明:玛多县生物多样性指数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变化趋势,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沼泽草甸和高覆盖草地区,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地、稀疏草地区.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玛多县生物多样性指数值域范围分别为0.1138~0.8058、0.1416~0.8073和0.1546~0.7939,值域最低值呈上升趋势、最高值有所下降.2000—2015年玛多县生物多样性降低区域占其陆域总面积的59.85%,增加区域占40.15%;明显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冬春牧场,明显降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冬春牧场与夏秋牧场交界处及玛查理镇城区.实例分析表明,基于遥感技术构建的生物多样性评估指标体系能够监测玛多县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时空变异特征,相对于传统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基于遥感技术的生物多样性评估具有时效性强、操作便捷高效等优势,可应用于县域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与评估.
    • 李瑶; 陈敏; 吴兴华
    • 摘要: 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了2020年长江口南支水域春季和秋季的污染情况,并对各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水域的污染等级为轻污染至严重污染,从上游至下游污染程度逐渐下降.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为轻污染至严重污染,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为轻中污染至重污染,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为轻度污染至重污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评价结果变化趋势大体一致.3种评价方法中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相对适中,是相对较好的水体污染程度评价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