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
生态系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301篇,主要集中在普通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104117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海洋世界、海洋科学、海洋与湖沼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迎接21世纪西部大开发暨微生物教学科研和成果产业化研讨会、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等;生态系的相关文献由426位作者贡献,包括佘军、林昱、不公告发明人等。
生态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4117篇
占比:99.72%
总计:104407篇
生态系
-研究学者
- 佘军
- 林昱
- 不公告发明人
- 丘建文
- 刘京立
- 刘元昌
- 匡旭
- 卢光义
- 唐启升
- 宋宗水
- 庄栋法
- 张晓爱
- 徐琪
- 朱涛
- 李传荣
- 李庆彪
- 李正达
- 李蕾蕾
- 李贵昌
- 李镜辉
- 柳静
- 王德建
- 童金南
- 蔡子平
- 蔺海明
- 贾如冰
- 郑珍贵
- 陈伟烈
- 陈孝麟
- 高炳生
- 高莉玲
- 黄兆祥
- Chris.V
- H.Ricardo Grau
- Hazel
- M.M.Joachimski
- N.Ignacio Gasparri
- Overb.J
- T.Mitchell Aide
- WeberP
- Γ.М.斯贝泽尔
- А.П.哈乌斯托夫
- 丁天宝
- 丘依枢
- 于丹
- 任jian缵
- 任海
- 任继周
- 何冰辉
- 何宴开
-
-
时培石;
时美伦;
丁天宝
-
-
摘要:
基于能量传递原理,构建多营养层级全生态系养殖尾水生态净化单元,利用水生态系统内不同营养生态层级,可立体化综合处理养殖尾水中残饵、粪便等有机颗粒物及可溶性无机氮磷污染物。经过生态净化,池内不同层级生物能量传递,最终尾水中污染物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鱼、贝、藻等生物的营养,达到净化养殖尾水的目的。
-
-
周丝;
赵敏;
马增岭
-
-
摘要:
温州大学明心湖长期以来水体透明度偏低且近岸时常出现水华现状,文章于2020年4~5月对该湖实施了底泥疏浚、水生植物种植、曝气等生态治理工程,并通过对治理前后其水质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定期监测。结果表明:治理后5个月,明心湖水体的TN、TP和COD显著下降,分别从3.31、0.17和51.03 mg/L降至0.81、0.05和25.26 mg/L;SD、DO和pH平均值显著升高,分别由0.14 m、7.06 mg/L、7.28升至0.31 m、10.53 mg/L和8.10;浮游生物的丰度均显著下降,浮游植物中绿藻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而浮游动物中枝角类和轮虫类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综上,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后,明心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营养盐水平、叶绿素a浓度及浮游生物丰度显著下降。
-
-
刘贺1
-
-
摘要: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钢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成为可以引以为傲的名副其实的产钢大国,因此,在钢铁战线上也活跃着数以亿计的追梦人。而在这个相对艰苦的行业中,女性却凤毛麟角,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授、生态系主任李素芹就是其中之一。
-
-
-
-
摘要:
近日,韩国庆尚国立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A mutual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Streptomyces bacteria,strawberry plants and pollinating bees”的文章,利用可控的草莓生态系用发现了链霉菌、草莓和传粉蜜蜂的互惠互作。
-
-
-
-
-
周加丰;
单云鹏
-
-
摘要:
在恢复和重建受害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各种干扰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及生态演替规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科学研究结果、技术对策及社会经济学等问题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对受害生态系统作出合乎自然规律,并有益于人类生活的治理措施,使受害生态系统在自然及人类的共同作用下真正得到恢复、改建和重建.
-
-
-
-
摘要:
2016年1月27日,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带领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高中学生和生物、化学老师约100人,到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学城校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观摩学习。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系副主任周婷副教授,为师生们进行了一场"荷的环境及人文效应"生态讲座。周婷教授具体介绍了不同品种的荷花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和差异。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并当场与周教授进行了互动,
-
-
蒋政
-
-
摘要:
4月26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层论坛暨水溶肥推广模式影响力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大会以"构建土壤生态系,彰显水肥新动力"为主题,聚焦水肥政策、项目合作、土壤安全以及水肥在未来循环经济中的突出作为。相关部委领导、行业专家分别针对水溶性肥料的应用、有机水溶肥的开发、水溶肥发展前景及项目介绍等问题做主题演讲。
-
-
- 《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CS bERK.)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久负盛名的滋补食品,其食用和人工栽培起源于中国.我国菌物科学家在银耳的纯菌种分离培养、生活史、生态系、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及人工栽培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取得了多项颇有影响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为银耳的生物学写下了新的篇章,为人工栽培银耳,大幅度提高产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
-
谢志刚
- 《迎接21世纪西部大开发暨微生物教学科研和成果产业化研讨会》
| 2001年
-
摘要:
生物活性除臭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属于高活性菌群,可有效地抑制环境中产生臭源物质的腐败菌和引起人畜疾病的病原菌.环境中的臭源物质一方面被制剂中有益微生物产生的多种酶类分解转化,另一方面被有益微生物作为营养物质所吸收利用,使被破坏的环境生态系得以恢复和转化.生物活性除臭剂的除臭净化效果取决于有益微生物生态系建立的速度与稳固程度,当有益微生物在环境中迅速定植生长,稳定占据生态位,腐败微生物生态系才能被破坏,也只有建立了有益微生物生态系才能达到消除恶臭、清洁空气、净化环境的目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