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业经济、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73658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植物保护、中国植保导刊、湖北植保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相关文献由187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庆伟、刘明媛、唐庆华等。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73658篇
占比:99.98%
总计:473764篇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研究学者
- 郑庆伟
- 刘明媛
- 唐庆华
- 张巨勇
- 朱仁元
- 李焰
- 杜琳辉
- 柏立新
- 殷向东
- 沈佐锐
- 石尚柏
- 苑凤瑞
- 裴敬平
- 陈巨莲
- 陈杰林
- 陈益平
- 韩群鑫
- 马秀英
- Asela Kesho(原著)
- E.C.Oerke
- GUO Qiang
- H.W.Dehne
- JIANG Lu
- LU Xiao-yu
- WANG Lin-cong
- XU Lang
- YU Dao-jian
- 丁凯
- 丁晓军
- 万敏
- 万敏12
- 万方浩1
- 万欢欢
- 万欢欢12
- 严静
- 于海燕
- 于秋馥
- 余道坚1
- 侯茂林1
- 俞露
- 冯从经
- 刘光杰
- 刘刚
- 刘坤(编译)
- 刘峙
- 刘峙12
- 刘洋洋
- 刘苏
- 刘道贵
- 刘霞
-
-
Asela Kesho(原著);
刘坤(编译)
-
-
摘要:
本文原作者总结了目前微生物农药产品研究和开发进展,对现有各类微生物农药的特点、作用机理、优势和不足、科学使用技术和提高药效的途径,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和分析。本文对于微生物农药研发和生产单位以及田间使用人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引言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保障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关键。随着人们逐步认识到化学合成农药对非靶标生物、人类和环境的有害影响,人们迫切需要可持续的、对生态友好的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有害生物进行干预的防治方法:利用天敌,利用寄生物和生化反应。生物农药可以是那些能够用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且对作物安全的活体生物(如天敌)或者它们的产物(如植物化学物、微生物产物)或副产物(如化学信息素)。
-
-
刘洋洋
-
-
摘要:
河道防护林往往以单一的杨树为主,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蚀,采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方法,治理病虫害,可实现防护林生态平衡。首先,对目标林场进行病虫害分析,找出影响树木健康的关键病虫害为天牛;其次,建立树木病虫害损伤等级,采用株均羽化孔数建立损伤等级模型;最后,建立防护林健康阈值,株均羽化孔数为3。当株均羽化孔数大于3时,表明防护林处于非健康状态,采用引入天牛的天敌、啄木鸟、花绒坚甲和防护林混栽调控等IPM方法进行干预,干预结果表明:株均羽化孔数量白毛杨为0.11,合作杨为1.57,小于3,表明IPM效果显著。
-
-
齐艳会
-
-
摘要:
番茄是广大消费者喜欢的蔬菜之一,既可生食又可做菜食用,营养价值丰富。番茄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要达到高产优质,病虫害防治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在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背景下,番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但病虫害同样也为番茄种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获得品质优,高产量,商品性强的番茄,病虫防治至关重要。番茄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病害,如不能及时预防和治疗,将会造成产量下降乃至绝收。病虫害防治总体目标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依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基本准则,选择抗耐病虫品种,栽培管理防治,生物和化学防治等措施。
-
-
李瑞宁;
朱亮;
马春森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葡萄规模化种植的扩大,虫害对葡萄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在规模化种植中,葡萄小型害虫的发生覆盖整个生长期,因其体型小易隐蔽,在发生初期难以被发现,易造成防治措施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概述了葡萄园多发的小型害虫的种类、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征,并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小型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期望为葡萄小型害虫的防治以及葡萄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支持。
-
-
郑庆伟
-
-
摘要:
为探讨我国本土天敌昆虫对外来人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以中红侧沟茧蜂和管侧沟茧蜂为试材,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2种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2种侧沟茧蜂均能寄生草地贪夜蛾的低龄幼虫。
-
-
郑庆伟
-
-
摘要:
为明确新疆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及该药剂对玉米螟3种解毒酶活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联合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新疆乌鲁木齐、伊宁、疏勒和泽普4个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利用氯虫苯甲酰胺LD_(20)和LD_(50)处理玉米螟3龄幼虫72小时以及LD_(50)连续筛选9代,然后测定不同处理及不同田间种群的解毒酶活性并观察处理后的玉米螟生长发育状况。
-
-
周洲(摘译)
-
-
摘要:
巴基斯坦农业官员Saqib Ali Ateel已指示农业科学家和推广官员为杧果栽培开发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模型,以确保杧果满足国际市场对其大宗出口的需求,增加外汇收入。Saqib在7月上旬主持的讨论杧果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模型的会议上指出,巴基斯坦想要增加杧果出口,需要从依靠杀虫剂杀死害虫的传统做法转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