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失调

生态失调

生态失调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4483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甘肃社会科学、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内陆湖泊暨鄱阳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等;生态失调的相关文献由264位作者贡献,包括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季科夫斯基、克莱尔·澈柏、劳伦·克鲁泽等。

生态失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4483 占比:99.83%

总计:64594篇

生态失调—发文趋势图

生态失调

-研究学者

  • 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季科夫斯基
  • 克莱尔·澈柏
  • 劳伦·克鲁泽
  • 奥列格·瓦连京诺维奇·多罗日科
  • 帕斯卡尔·斯儒
  • 米里耶·德里安
  • 约翰·万·易卡马·威利格
  • 莱昂内尔·瑞光提尔-高奕斯
  • 詹弗兰科·格龙波内
  • 鲍里施·阿纳托利耶维奇·鲁多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博文; 刘宁宁; 王慧
    • 摘要: 肠道微生物组在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由多种环境因素(包括肠道微生物组)在遗传易感个体中引起的免疫疾病。尽管大多数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及其代谢物通过诱导炎症和免疫紊乱在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但仍无法确定微生物组与IBD发病机制之间的因果关系。该文总结了IBD发病过程中细菌、真菌和病毒微生物组的改变以及潜在的功能途径,探讨当前针对微生物组的治疗方法和前景。
    • 查艳芳; 杨雯雯; 户守鑫; 崔克乐; 胡世莲; 程民
    • 摘要: 目的研究共生菌对小鼠肺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性κB激酶α/β(IKK-α/β)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等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共生菌缺失小鼠(Abx鼠)及正常小鼠(WT鼠)肺脏组织中NF-κB、IKK-α/β及PI3K等的表达量及其磷酸化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小鼠缺失共生菌后,其肺脏组织中NF-κB表达上调(Abx比WT,1.609±0.084比1.000±0.000;t=7.287,P<0.01),NF-κB磷酸化水平上调(Abx比WT,2.039±0.133比1.000±0.000;t=7.812,P<0.01),IKK-α表达无明显变化(Abx比WT,1.206±0.095比1.000±0.000;t=2.170,P=0.055),IKK-β表达上调(Abx比WT,3.389±0.184比1.000±0.000;t=13.012,P<0.01),IKK-α/β磷酸化水平上调(Abx比WT,1.433±0.053比1.000±0.000;t=8.203,P<0.01),PI3K表达上调(Abx比WT,1.414±0.024比1.000±0.000;t=17.206,P<0.01),PI3K磷酸化水平上调(Abx比WT,3.171±0.237比1.000±0.000;t=9.160,P<0.01)。结论共生菌对小鼠肺脏组织中NF-κB、IKK-α/β及PI3K等的表达量及其磷酸化水平均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宁明杰; 陈颖
    • 摘要: 近年来肺部微生态开始成为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热点。健康人群和肺癌患者在肺部微生物群落存在差异,环境因素、吸烟、遗传对肺部微生态及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有研究发现肺癌患者的下呼吸道微生物的组成与健康人群显著不同。所以通过改善肺部微生态,抑制肺癌的发生发展的微环境,可能为肺癌早期防治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策略。就肺部微生态的与肺癌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林芳琪; 张保焜; 徐建广
    • 摘要: 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往往会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还会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发现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促进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微生物-肠道-大脑轴是一种双向通信系统,可使CNS与肠道进行通信,对神经系统起到调控作用.该文将就胃肠道菌群生态失调对神经损伤的影响进行综述.
    • 宁明杰; 陈颖
    • 摘要: 近年来肺部微生态开始成为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热点.健康人群和肺癌患者在肺部微生物群落存在差异,环境因素、吸烟、遗传对肺部微生态及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有研究发现肺癌患者的下呼吸道微生物的组成与健康人群显著不同.所以通过改善肺部微生态,抑制肺癌的发生发展的微环境,可能为肺癌早期防治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策略.就肺部微生态的与肺癌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陆守荣; 张云云; 郁洁; 杨颖; 徐侨; 张炳山; 王卓; 洪侃
    •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症的最主要亚型,也是65岁以上人群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慢性神经炎症等诸多因素,并受到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其研究进展缓慢,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近年来,人们认识到肠道菌群与大脑相互作用,称之为微生物-肠道-大脑轴,该轴涉及代谢、内分泌、神经和免疫通路,这些通路对维持大脑稳态至关重要.最近的证据表明,肠道生态失调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导致AD的发生发展和病理变化,尽管具体机制并不明确,但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调节肠道菌群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肖艳艳; 刘建华; 秦晓松; 刘勇
    • 摘要: 人类的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众多,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相关.肠道被认为是一个独立器官,在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和代谢平衡等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古代就有应用粪便菌群移植(FMT)治疗疾病的记载.近年来,FMT成为研究热点,大量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证据表明FMT是治疗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rCDI)的有效方法,欧洲和北美的指南中也推荐将FMT用于抗生素治疗失败的rCDI,同时也可考虑将FMT用于与肠道生态失调相关的其他多种慢性疾病.
    • 余天; 袁娟丽; 陈红兵; 武涌; 高金燕
    • 摘要: 乳糜泻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致病机制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麸质蛋白是导致乳糜泻症状的主要环境因素,目前有研究报道,影响乳糜泻患者肠道生态系统的其他环境因素主要为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衡,特别是与革兰氏阴性菌数量增加和革兰氏阳性菌数量减少有关.本综述详细介绍了乳糜泻的发病机制,并总结了口腔、肠道微生物群与乳糜泻之间的关联;利用现有研究解释微生物菌群在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式以及乳糜泻患者微生物菌群发生的变化.此外还将相关益生菌对乳糜泻疾病的调节作用加以介绍,进而帮助我们从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角度深入探讨乳介绍糜泻的致病机制,探究肠道微生物群与麸质相关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尽可能在近期开发出新的预防和治疗乳糜泻的策略.
    • 何帆; 张觇宇; 李桑琳; 汪厉思; 胡丽娜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阴道微生态失调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和SinoMed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0月,并手工检索相关参考文献,纳入研究阴道微生态失调与不孕症相关性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检索到文献1724篇,纳入9个横断面研究,不孕症患者1702例,对照1665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不孕症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3.15,95%CI(1.57,6.32),P=0.001].结论 尽管现有证据表明阴道微生态失调与不孕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以验证此结论.(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281-286)%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of vaginal dysbiosis and infertility.Methods Cohort studies, case-control studies and cross-sectional studies were searched in electronic databases, including MEDLINE,EMBASE and SinoMed(from inception to October 2017);in addition, the reference lists of included studies and similar reviews were handsearched.These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aginal dysbiosis and infertility were included.The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RevMan 5.3 software.Results 1 724 records were retrieved by the search; from those,9 cross-sectional studies were included,comprising 3 367 participants(1 702 in infertility group and 1 665 in control group).The likelihood of vaginal dysbiosis in infertility group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OR=3.15,95% CI (1.57,6.32), P=0.001].Conclusions The availabl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vaginal dysbiosi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infertility.However, further case-control studies or cohort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confirm or refute these findings.(Chin J Lab Med,2018,41:281-286)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