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专利文献21035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绥化学院学报、文艺评论、东方艺术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丹柯、张晓静、张美丽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035篇
占比:99.41%
总计:21159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研究学者
- 张丹柯
- 张晓静
- 张美丽
- 彭武阳
- 毛本栋
- 王彬彬
- 王艺漩
- 许翠娟
- 郭备
- 黄永建
- Lethe
- 何向阳
- 何慧
- 何满子
- 佘艳春
- 刘丹
- 刘小江
- 刘延红
- 刘惠娟
- 刘成纪
- 刘杨
- 刘松坤
- 史瑾华
- 吕晴朗
- 吕翔
- 吴婷婷
- 吴小美
- 吴巍巍
- 吴晓东
- 吴高泉
- 周予
- 周兴华
- 唐煜松
- 姚迪
- 孙霄
- 孟伟
- 宇智波鼬
- 尹丹丹
- 尹庆一
- 屈书香
- 帕·卡特里斯
- 常立霓
- 废墨
- 张伟航
- 张勇
- 张志庆
- 张志忠
- 张春梅
- 张红娟
- 张纯颖
-
-
王阳
-
-
摘要:
1987年9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作家韩少功与韩刚合译的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译本所附《前言》中,韩少功强调了翻译这部小说的必要性1。此后,他又在小说、散文、对话中多次谈论这部小说。有学者将创作家对文学的谈论分为"谈论自己的创作"、"表达对文学的纯理论的思考"、"对其他作家的解读、评说"这三类。由于创作家在谈论其他作家时"往往在不经意间泄露""其自身创作的种种秘密",这第三类谈论也就成为"最值得重视的"2。韩少功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谈论,正属于这一类。作为译者,韩少功自然是认可翻译对象的。但结合韩少功自身写作可知,他对这部小说还有着质疑与批判。以往研究者只注意到他对这部小说的肯定。
-
-
段正芝
-
-
摘要:
米兰·昆德拉在他创作的前期和中后期,总是以1968年爆发的“布拉格之春”前后非正常状态下的捷克作为叙事大背景,借此叙写那些被革命的疾风暴雨掩埋的各个行业的普通个体存在。所以,在政治表层叙事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潜在的叙事文本则是生命的个体苦苦确立自我和追寻自我的艰难历程。同时,米兰·昆德拉艺术地把这一过程进行了镜像化处理,使之标征为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者的参照、互相认同或疏离的认识规定关系。
-
-
-
-
摘要:
《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由阿诺·阿梅哈创作,阿诺·阿梅哈出生在巴黎。他既是《我爱读书》系列图书的编辑,也是儿童图书的创作者,他希望写出能让人发笑的故事。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五十多本青少年书籍。这本书由侯邦绘画,侯邦是个超有激情的漫画家,喜欢创作,为很多儿童图书绘制了插画。本书的译者尉迟秀译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笑忘书》《雅克和他的主人》《小说的艺术》《无知》《不朽》《缓慢》《生活在别处》等书。
-
-
肖毛
-
-
摘要:
对于许多中国观众而言,捷克电影是个陌生的名词,印象中的捷克电影,似乎只有《好兵帅克》和动画片《鼹鼠的故事》。有人或许会把《布拉格之恋》当成捷克电影,而那其实是美国人拍摄的,尽管电影的内容源自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高晓松写过一首歌,叫作《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其中有这样两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我看来,捷克电影的永恒主题正是—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而是诗和圣洁的田野。
-
-
艾伟
-
-
摘要:
逃离一直是文学的母题。在社会主义经验的层面,关于逃离的作品非常多,比如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这两部作品其实在讲同一个主题,就是逃离或无处可逃。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在布拉格做医生的托马斯和特蕾莎逃离了捷克,去了瑞士,又返回祖国,最后到了乡村,过起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死于一次车祸。而小说中托马斯另一个情人艺术家萨宾娜则到了大西洋的对岸,美国。在《日瓦戈医生》中,尤里和托马斯一样,也是医生,他从乡村来到莫斯科,和冬妮娅结婚。
-
-
毛本栋
-
-
摘要:
卡夫卡曾在日记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在真实中。米兰 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一个人在私生活与在公开生活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生活在真实之中就意味着推翻私生活与公开生活之间的障碍。什么是真实?真就是不作假、不虚伪;实就是实在、不做非分之想。这是一种不撒谎、不做作、不违背良心,单纯依心性而行的人生态度。
-
-
肖光琴
-
-
摘要:
米兰?昆德拉对于现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十分关注,常在小说中对于生命的"轻与重"等人类生存困境问题进行解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对于生命的"轻与重"的选择、"性与爱"的交织以及对"灵与肉"的思考,对昆德拉解读的现代人类生存困境进行了分析.
-
-
-
-
赵峰
-
-
摘要:
米兰?昆德拉是20世纪比较著名的喜欢借小说阐释哲理的一位作家,他常常将自己置身于小说之中,解读现代人类的生存困惑.昆德拉觉得,生命应在"轻"与"重"之间,在"重"和"轻"的思考中,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昆德拉阐述了关于生命中的"性与爱""灵与肉""雅与俗"等问题,昆德拉用其哲人的深邃、简洁轻巧的文学话语,解读让人颇感迷惑的命题,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奇异的小说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