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查
生化检查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5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73237篇;相关期刊221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中国综合临床、中华放射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0年OA办公室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全国加强门诊急诊工作(呼和浩特)学术研讨会等;生化检查的相关文献由619位作者贡献,包括薛延、丁媛媛、于洪江等。
生化检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3237篇
占比:99.55%
总计:73567篇
生化检查
-研究学者
- 薛延
- 丁媛媛
- 于洪江
- 余卫
- 侯振江
- 刘东利
- 孔祥菊
- 张保永
- 张子扬
- 张宗英
- 徐闯
- 朱奎玲
- 朱智君
- 李丽
- 李金萍
- 武卫
- 沈泰钰
- 王振威
- 王清华
- 王炳元
- 王燕
- 王琳
- 王紫芳
- 盖丽娟
- 糯米团
- 罗海兵
- 荆长军
- 蔡敏
- 许秋实
- 陆济华
- 马力
- 马跃
- 魏海霞
- 黄小雪
- Badiou
- Badiou S
- Bellet
- Bellet H
- E.
- Edward L.Krawitt
- H.
- Lehmann
- Lehmann W.D
- Mayatepek
- Mayatepek E
- S.
- W.D.
- 丁冬梅
- 丁国林
- 丁毅
-
-
仇思予;
于春雪
-
-
摘要:
对临床上一例疑似患有子宫蓄脓的猫进行临床检查、血常规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该病猫患有子宫蓄脓,采取手术切除患猫的子宫及卵巢治疗该病,术后经过为期一周的治疗,该病猫好转出院。
-
-
张炜炜
-
-
摘要:
目的观察肾脏疾病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标改变情况及对诊治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3月间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肾脏疾病患者纳为研究病例,以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为参考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其中对照组(轻度)有63例患者,研究组(重度)有37例患者;对照组行免疫检查,研究组行生化免疫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的准确率;另以同期于海安市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者构成健康组,对比分析三组生化免疫指标。结果研究组检查准确率为94.59%,对照组检查准确率为76.19%,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的肌酐、尿酸、尿素以及白蛋白较高,补体C3、补体C4较低,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肌酐、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疾病患者通过生化免疫检查可准确反映其肾脏受损情况、免疫情况,有利于检查者更好地对其病情进行判断,降低漏诊、误诊风险,为后期治疗提供有价值参考。
-
-
袁凯迪
-
-
摘要:
目的:分析肾脏疾病患者采用生化免疫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某院接诊的肾脏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检查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采用免疫检查方法临床诊治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检查方法的基础上额外使用生化检查.另收集空白组42例健康人的血液标本,采用生化免疫联合方法进行检查,记录并比较3组对象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准确度和医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白蛋白、补体C3、补体C4、尿素、肌酐、尿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实验室指标变化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临床准确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医护满意度(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免疫两者结合的检查方式能提高肾脏疾病的检查准确率,大幅提升医护满意度,对后期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
王宏飞;
李寅
-
-
摘要: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指由脓毒症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SAE是一种病理状态,至今尚未完全了解,其最重要的特点是虽然有脓毒症但中枢神经系统并无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体现为与脓毒症伴发的意识障碍.在SAE的早期,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率较低,因此其容易进展至严重阶段,从而导致患者的治疗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而SAE的治疗目前尚未有特效药物,多为针对脓毒症的治疗.文章即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SAE的诊断、治疗的新进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加深SAE的认识,提高SAE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水平.
-
-
邹见刚;
王清华;
葛静
-
-
摘要:
目的:探析在糖尿病的诊断中应用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00例病患视为观察对象,按不同的检查方式划分为两组,将采纳常规检查的作为对照组,采用生化检查的设为实验组,分析两组的诊断准确率、GLU、TC、TG、2hPBG以及GHb指标变化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生化检验的诊断准确率和总体满意度值都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检验,实验组中的GLU、TC、TG、2hPBG和GHb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检查,生化检查不仅操作简便,安全性和准确性还较高,为患者节省了更多的检查时间,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提高了满意度,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应用和推广.
-
-
李佩佩;
王婉晴
-
-
摘要:
目的:评价分析使用血沉及CRP两指标诊断筛选人工髋关节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所患疾病史等.结果:80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人工髋关节感染的8例患者中,5例血沉检测为阳性,3例阴性;4例CRP阳性,4例阴性,血沉检测阳性合并CRP阴性患者共2例,血沉检测阴性合并CRP阳性患者共3例.结论:同时使用血沉及CRP作为行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评价及检查指标,其临床漏诊率低,准确率高.
-
-
洪美;
肖姗
-
-
摘要:
目的 对某玻璃制造厂接触镉作业工人的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镉作业对工人身体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某玻璃制造厂职工145名,分为2组,开展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镉接触组HB、MCV、MCH水平,均低于镉未接触组.此外,镉接触组ALT、GGT、TBIl水平,均高于镉未接触组.结论 玻璃制造厂职工长期接触镉对患者存在健康影响,应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从源头控制职业危害.
-
-
李珊珊
-
-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体检人群生化检查结果,判断老年人群常见慢性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60及以上的老年体检人群生化检查标本,总计112例.结果 对全部样本生化结果进行分析,能够发现,60-70岁老人生化指标异常人群占总数的75.34%,71-80岁老人生化指标异常的站人群总数的79.48%.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生化指标异常的几率显著升高.其中,高血脂普遍存在,占据生化指标异常人群25.89%以上.结论 结论老年人群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生化异常情况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显著上升.
-
-
袁小琴
-
-
摘要:
血常规检查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当遇到需要检查血常规的时候,而血常规报告单上写着一堆堆的数字,这么一张小小的化验单到底说明了什么呢?项目这么多,该怎么迅速读懂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关于血常规的一些知识吧。
-
-
盖丽娟
-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在肾脏疾病患者中采取生化检查和免疫检查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肾脏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中分别抽选50例,其中肾脏疾病患者列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列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生化检查和免疫检查,对比临床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尿酸、肌酐、尿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补体C4、补体C3、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4.913、21.269、18.067、17.676、7.812、17.360,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2级诊断共48例,1级诊断为2例,诊断准确率为96.00%;同时,两组受检者满意度均比较高,数据差异不大(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肾脏疾病患者中采取生化检查和免疫检查能够很好的诊断肾脏疾病,准确率高,可以为后续的诊治提供有效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
崔兴
-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第三次学术年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收治的血液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有2例发生文献上所说的假性低血糖.其中1例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另1例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全血标本中血细胞数越高,室温下放置时间越长则越容易发生假性低血糖和假性高血钾,这种现象也可发生于其它血细胞(如血小板)增高的疾病。对于这类血细胞增高的患者进行生化检查时,应即抽即检,若实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则应考虑假性低血糖的可能性,并及时重复或改进实验方法,以免误诊误治。
-
-
-
姚景龙
- 《全国加强门诊急诊工作(呼和浩特)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血糖仪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的血糖,而病人在医院检验科抽血测的是静脉血浆的血糖,对于血糖仪和生化检查的结果差距范围,目前还没有一个公布通行的标准,一般认为10%左右都属正常,但末梢血糖和静脉血糖有何会有不同呢?它同样受到进餐和空腹的影响。在空腹时,由于血浆滤去了含糖少的红细胞,所以空腹状态下静脉血浆的血糖值通常比毛细血管全血的血糖值高10%左右。进食后,由于胃肠道吸收的糖首先进入动脉,然后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进行代谢后再回到静脉系统,因此,毛细血管内的全血血糖浓度要高于静脉全血的血糖浓度,但由于化验室测的是不含红细胞的静脉血血浆糖,故两者相抵,用血糖仪测得的餐后血糖值与同时抽血测得的餐后静脉血血浆糖值结果大致相当。从临床诊断与监测来看,这两种血液标本的血糖均具有相同的价值,虽然毛细血管血糖应比静脉血糖低10%,但实际在临床工作这10%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一般认为10%左右都属正常。本文分析了便携式血糖仪的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
-
郑莉
- 《湖北省微循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年会、武汉微循环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2%~3%,并以每年千分之一的速度增长。目前临床已广泛开展检测患者血糖的工作,但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具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示。本文分析了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的临床意义,提出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血糖控制满意而且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查2次HbAlc,而治疗方案已经调整或血糖控制不满意的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该检查4次HbAlc。总之,HbAlc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能反映糖尿病患者2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