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甘薯品种

甘薯品种

甘薯品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591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中国种业、安徽农学通报、福建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等;甘薯品种的相关文献由45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庆美、张立明、张海燕等。

甘薯品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6 占比:2.3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591 占比:97.69%

总计:9818篇

甘薯品种—发文趋势图

甘薯品种

-研究学者

  • 王庆美
  • 张立明
  • 张海燕
  • 段文学
  • 董顺旭
  • 解备涛
  • 侯夫云
  • 孟羽莎
  • 李强
  • 李爱贤

甘薯品种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鹏
    • 摘要: 本文根据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发展情况,以思南县三道水乡发展的红薯产业为例,调查总结其开发利用现状,为乡村产业革命提出优化策略和发展建议。一、红薯产业发展情况概述甘薯是思南县一种传统特色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4万亩。2018年,陈薯公司落户思南县三道水乡,2019年带动全县推广种植甘薯种植面积2.1万亩,2020年达到3.6万亩,预计2021年全县甘薯种植面积达10万亩。近年来,随着“双高”甘薯种植面积的扩大,该产业存在“双高”甘薯品种单一、种植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种薯贮藏难等技术瓶颈。
    • 刘香; 聂庭彬
    • 摘要: 甘薯是秦皇岛市主栽农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3 hm^(2)左右,主要以淀粉型品种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甘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鲜食型品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20年已发展到3300 hm^(2)左右。为推动鲜食甘薯绿色高效生产,解决甘薯生产中存在的肥料施用不科学、农药使用不规范、商品薯率低等问题,在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薯类创新团队的大力支持下,秦皇岛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冀东甘薯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综合试验推广站)在卢龙县连续4年开展鲜食甘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试验示范项目,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模式。现将该技术模式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 韦强; 钱井; 满杰
    • 摘要: [目的]研究7个甘薯品种在贮藏过程中理化性状的变化规律,了解北京地区主栽甘薯品种的贮藏特性,为京郊不同甘薯品种采后贮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烟薯25号、龙薯9号、普薯32号、济薯26号、心香、苏薯16号和浙薯75号7个北京地区主栽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7个甘薯品种在温度10~13°C、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贮藏150 d内的失重率、腐烂率、含水量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不同甘薯品种耐贮性存在较大差异,贮藏期间龙薯9号的失重率和腐烂率低,还原糖含量较高,较其他品种耐贮性较强;烟薯25号、苏薯16号和心香贮藏期间的失重率、腐烂率较高,浙薯75号易失重、易腐烂。[结论]龙薯9号的耐贮性强,贮藏期达150 d;普薯32号次之,贮藏期120 d;烟薯25号、苏薯16号和心香的耐贮性一般,贮藏期应控制在120 d内;浙薯75号耐贮性较差,贮藏期应控制在90 d内。
    • 曹立娜; 刘洋; 张恭; 杜德玉; 揭琴; 石颖; 崔绍玉; 张震; 陈明月
    • 摘要: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重要的粮食及工业原料作物,同时也是生产燃料乙醇的理想原材料。我国是甘薯种植大国,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甘薯收获面积达到225万公顷,其在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紫甘薯,又称“黑红薯”,是一种薯皮紫黑色、薯肉紫红色的甘薯品种。其富含丰富的花青素类色素、多糖、蛋白质、维生素、矿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抑菌等多种药用功能,国内外越来越关注对紫甘薯的研究。甘薯属于营养繁殖,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毒侵染。目前,国内外尚未培育出高抗病毒病的优良品种,也无行之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利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技术生产脱毒种薯(苗)是目前防治甘薯病毒病最有效的措施。而在茎尖脱毒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配比是影响茎尖成活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紫甘薯“京薯6号”为供试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比较了植物激素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和吲哚乙酸(IAA)不同组合及浓度对紫甘薯茎尖诱导的作用及影响。
    • 林同欢; 陈美华; 邱子文; 廖进勇; 李晓河
    • 摘要: 为筛选出适合潮州市推广种植的优质甘薯品种,引进、收集了8个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普薯32号、普薯24号、广薯87,广薯111、安薯8-3综合性状好,食用品质佳,可作为鲜食甘薯种植;七里香系当地农家品种,食用口感佳,可作为特色鲜食品种在当地种植;沙捞越产量水平及淀粉含量高,可作为加工品种种植。
    • 沈升法; 项超; 吴列洪; 季志仙
    • 摘要: 对国内鲜食甘薯广泛生产应用的心香、普薯32、烟薯25和龙薯9号4个品种进行春季迷你甘薯食味、干率、蒸熟前后可溶性糖含量、粗纤维含量测定,分析不同品种和块根大小对迷你甘薯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心香和普薯32干率高,食味优,块根蒸熟后可溶性糖含量高,粗纤维含量少;烟薯25干率中等,食味中上,块根蒸熟后糖化中等,粗纤维含量较多;龙薯9号干率低,食味中上,块根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高,粗纤维含量少.同一品种中,不同大小块根的食味差异不明显,心香、普薯32、烟薯25的熟薯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块根大的比小的高,而龙薯9号的熟薯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块根增大呈下降趋势.心香迷你甘薯香味浓郁,熟薯还原糖含量高,50~100 g块根的食味明显优于同等大小的普薯32.心香、普薯32、龙薯9号适宜作春季迷你甘薯品种,烟薯25适宜作普通鲜食品种.
    • 田晴; 孙立永; 杨胜广; 王学清; 胡亚亚; 韩美坤; 刘兰服; 马志民; 牟德华
    • 摘要: 选取五个品种甘薯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甘薯烘烤后理化指标、感官评分、香气成分、质构特性的差异.理化测定得出,受试品种中淀粉型甘薯蛋白质含量低于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总糖含量低于鲜食型甘薯;鲜食型甘薯中红瑶的总糖含量最高.感官评价得出鲜食型甘薯中红瑶、普薯32烘烤后口感较好,淀粉型甘薯中冀粉 1号烘烤后口感较好;红瑶的口感最佳.质构及相关性分析得出,整体口感分别与咀嚼性、内聚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红瑶的内聚性、咀嚼性数值最低,因此红瑶的口感最好.GC-MS及PLSDA分析得出,苯甲醛、苯乙醛、壬醛、橙花醇、大马士酮、芳樟醇、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α-萜品烯等物质为品种间共有香气组分;芳樟醇、癸醛、2-莰烯、壬酸、糠醛五种香气成分为甘薯重要香气成分.综合得出,受试品种中最适合用于烘烤的品种为红瑶.
    • 明如倩; 史谊君; 潘如军; 唐秀桦; 任立云
    • 摘要: 以10种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检查虫薯率、块根表面的取食孔数和块根内的虫数,研究10个甘薯品种对甘薯小象甲的田间抗性.试验结果表明,桂经薯8号对甘薯小象甲的抗性最强,虫薯率仅为20.0%,其次是广薯87.从单薯平均虫数和块根表面取食孔数来看,也是桂经薯8号最低,与东皇薯1号相比,虫量减退率和取食孔减退率分别为98.37%和88.06%.东皇薯1号对甘薯小象甲的抗性最弱,田间虫薯率100%,单薯平均虫数和取食孔数分别为22.41头和125.88个.综上所述,桂经薯8号是最具有抗甘薯小象甲潜力的甘薯品种,可在生产上优先推广,减少甘薯小象甲对甘薯生产的危害,同时也可减少农药使用.
    • 摘要: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甘薯类还不存在转基因品种。虽然市面上流通的甘薯品种比较多,但只有紫薯是含有花青素的。而且具有关研究数据显示,紫薯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还有保肝护肝的功效。它作为一种天然的威性食物,与一些肉类食晶搭配,可以起到维持人体酸碱平衡的功效。同时,大部分甘薯类都具有低脂肪低热量的特性。它们的热量还不及大米的三分之-,甚至可以作为一种主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