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特点
犯罪特点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98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10篇;相关期刊409种,包括犯罪研究、法制与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犯罪学学会第21届学术研讨会暨年会、首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年会等;犯罪特点的相关文献由1184位作者贡献,包括等、王浩、齐文祥等。
犯罪特点
-研究学者
- 等
- 王浩
- 齐文祥
- 丘志馨
- 丛梅
- 周长康
- 张全涛
- 徐鹏
- 朱冲
- 李康震
- 熊纬辉
- 闫峰
- 于凤荣
- 于滨
- 代朝旭
- 任克勤
- 关纯兴
- 刘志慧
- 刘枚
- 刘淑妹
- 刘畅
- 刘远
- 刘霞
- 原军
- 吴秋玫
- 吴鹏
- 周靖
- 姚克坚
- 姚迈
- 姜万国
- 姜良彩
- 宋小宁
- 庞海晨
- 庞金凤
- 廖善康
- 张华
- 张学超
- 张恩福
- 张远煌
- 徐彬
- 成爱军
- 朱其良
- 朱昆
- 李丽
- 李国庆
- 李宝字
- 李峰
- 李德新
- 李德荣
- 李抒峰
-
-
王烨
-
-
摘要:
伴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套路贷案件数量随之增加,极大地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极大的恶劣影响.套路贷与高利贷尽管较为相似,但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侵害客体、行为目的以及行为手段等方面.由于套路贷属于新型犯罪活动,往往和黑恶势力交织存在,很容易诱发暴力犯罪不良事件,但由于此类犯罪案件经常打着民间借贷的名义存在,导致侦查机关难以进行有效的侦查和打击,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打击套路贷,则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普遍关注的重点内容.文章就套路贷案件的犯罪特点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案件的常用套路,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套路贷进行打击和防范,推动法治社会稳定发展.
-
-
王琨
-
-
摘要:
新零售作为第五次零售业革命产物,近年来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但其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行业监管不到位、社会信息不对称等灰色地带,部分利用新业态、新零售开展非法金融活动的行为严重妨害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新零售非法集资犯罪呈现经营核心数字化、犯罪链条复合化、主体迭代快速化、商品服务道具化、组织发展传销化、资金流转隐性化的特点,案件模式新、认定难,数据大、取证难,人员杂、维稳难,给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带来新挑战。基于实战案例解析与《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研究新零售非法集资犯罪特点与侦防对策,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对于公安机关打防并重、构建综合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
-
刘鹏里
-
-
摘要: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治安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现阶段呈现出增长速度非理性化、危害后果泛社会化、犯罪主体逆边缘化、行为模式反传统化、组织结构去中心化的特点。因此需要结合社会结构变革、网络空间演化、治理基础薄弱、管控滞后漏洞、地理文化影响等原因,通过网格化标准构建体制体系、大数据深度厚植工作根基、现代化高度激活打防末梢、全流程密度强化法治保障等对策,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全面侦查打击,减少人民群众损失。
-
-
张鹏宇;
赵民
-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污染环境犯罪愈演愈烈,侦查难度不断提升。通过梳理中国裁判文书网2015至2021年间11296份刑事判决书,发现污染环境犯罪呈现出犯罪地区集中、涉及领域广泛和作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等特征。引用宏观侦查学相关理论与方法,结合公安实务工作,分析侦查机关办理此类案件存在的困境,进而从线索来源、队伍建设、衔接机制、侦查协作四个方面,提出公安机关侦办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对策建议。
-
-
原军;
马晓楠
-
-
摘要:
农村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由于监管不力,职务犯罪高发.呈现出发案岗位集中、内部人员共同作案问题突出,内外勾结犯罪增多、犯罪主体具备较强的反侦查能力,积案隐案较多的特点.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经营风险,危及涉农金融安全;同时涉众化趋势明显,容易引发舆情;进一步损害诚信金融环境,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对此,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完善用人机制;强化监督制约,落实岗位责任;加强信息建设,实施数据分析;强化精准宣传,增强法律意识,切实抓好农村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防控工作.
-
-
乔子愚
-
-
摘要:
随着国际毒品犯罪活动的持续蔓延,毒品犯罪问题在南亚、东南亚以及拉美地区较为猖獗.湄公河流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犯罪高发地区,该地区毒情形势也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在传统毒品犯罪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合成毒品犯罪又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应对措施:1.建立协作机制,深化个案合作;2.突出研判效能,形成更大合力;3.凝聚共识,共享情报信息;4.及时查缺补漏,加强监管力度.
-
-
王启明
-
-
摘要:
信息化时代,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海量形成,使得犯罪空间、犯罪手法、犯罪主体、犯罪地域等都有了新的变化,形成侦查活动展开的挑战.与此同时,信息化也带来了侦查优化提升的契机,数据信息的采纳及现代科技的应用,解决了侦查活动的难题,解放了人力,提高了侦查的效率.要抵御信息化背景下犯罪特点变化对侦查所形成的压力,发挥出信息化对侦查的价值,需要侦查机关转变侦查理念、优化侦查流程、创新侦查方法、夯实侦查基础.趋利避害,实现信息技术与犯罪侦查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侦查的效率效果,维护保障社会稳定秩序.
-
-
孟周胤
-
-
摘要:
现今时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国民教育和现代化管理、经济发展、国家安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计算机和网络犯罪也愈加严重.
-
-
张恩福
-
-
摘要: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通信信息技术和手段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近年来,此类犯罪“异军突起”,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已严重侵犯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其它合法权益,破坏社会诚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成为一大“顽疾”。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当前的严峻形势,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打击、治理和防范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坚决遏制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高发蔓延的态势.
-
-
高雨秋
-
-
摘要: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作为一种妨害风化类的犯罪,在“快播案”“天一案”等典型案例发生的2015—2018年,受到了各界人士的积极讨论。对本罪的生效裁判文书进行分析,了解本罪的犯罪特点及量刑特征,有利于更好地规制本罪,实现司法公正。
-
-
黄立;
崔铭滔
- 《中国犯罪学学会第21届学术研讨会暨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在国民中占大多数.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一方面导致大量的农业人口、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另一方面导致城市通过急速扩张而把周边的农村变为自己的一部分,即城中村.作为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城中村是城市化矛盾的集中地,城中村中的犯罪是典型的社会矛盾点.本文试图以广州的城中村为研究样本,在简单归纳城中村犯罪特点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文化三方面对城中村犯罪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经济方面包括广州城中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城中村经济模式存在诱发犯罪的可能。社会方面提出人口管理的弱化为犯罪人提供了隐匿的便利,二元体制的博弈导致行政管理的弱化,基层管理的粗疏放纵了犯罪。文化层面是由于城中村的文化具有多元性,文化多元化导致价值多元化,文化分裂性导致犯罪团体意识的产生等原因。
-
-
-
-
-
-
-
-
-
-
-
-
-
- 株式会社资生堂
- 公开公告日期:1998-04-22
-
摘要:
对脸面进行分类的方法,其中分析了脸面特点,使得能对脸面作适当分类或识别,以有助于正确和容易地由化妆来产生所创造的形像。用第一指标表示脸长与脸构成件构型两者中之一,此构成件包括眼、眉毛、口与鼻。用第二指标表示脸部轮廓和脸部各构成件轮廓此两轮廓中之一。应用此第一与第二指标将脸部归属到各提供有相似外观的一批特点组的一个之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