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犯罪特点

犯罪特点

犯罪特点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98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10篇;相关期刊409种,包括犯罪研究、法制与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犯罪学学会第21届学术研讨会暨年会、首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年会等;犯罪特点的相关文献由1184位作者贡献,包括等、王浩、齐文祥等。

犯罪特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6 占比:57.7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710 占比:42.01%

总计:1690篇

犯罪特点—发文趋势图

犯罪特点

-研究学者

  • 王浩
  • 齐文祥
  • 丘志馨
  • 丛梅
  • 周长康
  • 张全涛
  • 徐鹏
  • 朱冲
  • 李康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烨
    • 摘要: 伴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套路贷案件数量随之增加,极大地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极大的恶劣影响.套路贷与高利贷尽管较为相似,但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侵害客体、行为目的以及行为手段等方面.由于套路贷属于新型犯罪活动,往往和黑恶势力交织存在,很容易诱发暴力犯罪不良事件,但由于此类犯罪案件经常打着民间借贷的名义存在,导致侦查机关难以进行有效的侦查和打击,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打击套路贷,则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普遍关注的重点内容.文章就套路贷案件的犯罪特点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案件的常用套路,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套路贷进行打击和防范,推动法治社会稳定发展.
    • 王琨
    • 摘要: 新零售作为第五次零售业革命产物,近年来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但其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行业监管不到位、社会信息不对称等灰色地带,部分利用新业态、新零售开展非法金融活动的行为严重妨害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新零售非法集资犯罪呈现经营核心数字化、犯罪链条复合化、主体迭代快速化、商品服务道具化、组织发展传销化、资金流转隐性化的特点,案件模式新、认定难,数据大、取证难,人员杂、维稳难,给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带来新挑战。基于实战案例解析与《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研究新零售非法集资犯罪特点与侦防对策,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对于公安机关打防并重、构建综合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 刘鹏里
    • 摘要: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治安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现阶段呈现出增长速度非理性化、危害后果泛社会化、犯罪主体逆边缘化、行为模式反传统化、组织结构去中心化的特点。因此需要结合社会结构变革、网络空间演化、治理基础薄弱、管控滞后漏洞、地理文化影响等原因,通过网格化标准构建体制体系、大数据深度厚植工作根基、现代化高度激活打防末梢、全流程密度强化法治保障等对策,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全面侦查打击,减少人民群众损失。
    • 张鹏宇; 赵民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污染环境犯罪愈演愈烈,侦查难度不断提升。通过梳理中国裁判文书网2015至2021年间11296份刑事判决书,发现污染环境犯罪呈现出犯罪地区集中、涉及领域广泛和作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等特征。引用宏观侦查学相关理论与方法,结合公安实务工作,分析侦查机关办理此类案件存在的困境,进而从线索来源、队伍建设、衔接机制、侦查协作四个方面,提出公安机关侦办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对策建议。
    • 原军; 马晓楠
    • 摘要: 农村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由于监管不力,职务犯罪高发.呈现出发案岗位集中、内部人员共同作案问题突出,内外勾结犯罪增多、犯罪主体具备较强的反侦查能力,积案隐案较多的特点.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经营风险,危及涉农金融安全;同时涉众化趋势明显,容易引发舆情;进一步损害诚信金融环境,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对此,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完善用人机制;强化监督制约,落实岗位责任;加强信息建设,实施数据分析;强化精准宣传,增强法律意识,切实抓好农村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防控工作.
    • 乔子愚
    • 摘要: 随着国际毒品犯罪活动的持续蔓延,毒品犯罪问题在南亚、东南亚以及拉美地区较为猖獗.湄公河流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犯罪高发地区,该地区毒情形势也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在传统毒品犯罪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合成毒品犯罪又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应对措施:1.建立协作机制,深化个案合作;2.突出研判效能,形成更大合力;3.凝聚共识,共享情报信息;4.及时查缺补漏,加强监管力度.
    • 王启明
    • 摘要: 信息化时代,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海量形成,使得犯罪空间、犯罪手法、犯罪主体、犯罪地域等都有了新的变化,形成侦查活动展开的挑战.与此同时,信息化也带来了侦查优化提升的契机,数据信息的采纳及现代科技的应用,解决了侦查活动的难题,解放了人力,提高了侦查的效率.要抵御信息化背景下犯罪特点变化对侦查所形成的压力,发挥出信息化对侦查的价值,需要侦查机关转变侦查理念、优化侦查流程、创新侦查方法、夯实侦查基础.趋利避害,实现信息技术与犯罪侦查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侦查的效率效果,维护保障社会稳定秩序.
    • 孟周胤
    • 摘要: 现今时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国民教育和现代化管理、经济发展、国家安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计算机和网络犯罪也愈加严重.
    • 张恩福
    • 摘要: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通信信息技术和手段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近年来,此类犯罪“异军突起”,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已严重侵犯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其它合法权益,破坏社会诚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成为一大“顽疾”。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当前的严峻形势,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打击、治理和防范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坚决遏制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高发蔓延的态势.
    • 高雨秋
    • 摘要: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作为一种妨害风化类的犯罪,在“快播案”“天一案”等典型案例发生的2015—2018年,受到了各界人士的积极讨论。对本罪的生效裁判文书进行分析,了解本罪的犯罪特点及量刑特征,有利于更好地规制本罪,实现司法公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