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官话
中原官话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52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文教资料、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6届年会、第五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等;中原官话的相关文献由154位作者贡献,包括贡贵训、王东、张安生等。
中原官话
-研究学者
- 贡贵训
- 王东
- 张安生
- 王海燕
- 罗明月
- 芦兰花
- 赵丽萍
- 黎新第
- 丁婷婷
- 倪博洋
- 冯良珍
- 刘明丽
- 刘育林
- 刘芳
- 原慧艳
- 周政
- 孙红举
- 尤晓娟
- 崔灿
- 张永霞
- 张蕊蕊
- 昌雅洁
- 曾晓渝
- 杨子仪
- 杨正超
- 辛亚宁
- 郭沈青
- 马克章
- 高聪
- He Xiaoya
- 丁振芳
- 万晓丽
- 中野尚美
- 乔全生
- 仝筱菲
- 任声楠
- 任永辉
- 任翔宇
- 余江英
- 余跃龙
- 侍建国
- 侯怡雪
- 侯精一
- 光影流年Sun(图)
- 冯青青
- 冯颖
- 刘丹丹
- 刘俐李
- 刘勋宁
- 刘勋宁日本
-
-
王海燕
-
-
摘要:
江苏省北部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长期接触,导致两种方言的面貌都很模糊,特别是在交界地带,单纯使用一条标准很难进行理想的划分。通过实地调查和详细描写两种方言的语音特征,将分界标准分为三个层级,并辅以方言地理学中的人文历史、地理沿革等要素,探索实施综合标准的划分方法。
-
-
赵萍君
-
-
摘要:
山阳县中原官话关中片方言被当地人称作“本地话”,是山阳境内的强势方言。其主要分布在山阳县的2街道8镇,语音以山阳县城关街道话最为典型。归纳山阳县中原官话关中片方言的音系,讨论山阳县中原官话关中片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总结其轻声的调式,从中可以发现山阳县中原官话关中片方言的部分语音特点。
-
-
王海燕
-
-
摘要:
方言分区中,语法标准的选用较少,但是语法形式的相对稳定性是其不可忽视的特性,在方言分区中可以起到重要的区别作用。江苏省北部是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交界地带,由于长期的接触和演变,方言的分区问题略显复杂。若仅使用语音和词汇进行方言区划分,易于忽略很多重要的方言特征。从实地调查结果分析,这个地带的方言分区更适合采用语音、词汇、语法相结合的多重标准。
-
-
-
原慧艳
-
-
摘要:
在方言交界地带,方言演变的外因动力往往大于内因动力.以沁水方言为中心,选取晋语长治小片与中原官话绛州小片交界地带8个方言点的语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个典型的语音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求在外因驱动下交界地带方言的音变波扩散途径.研究发现,不同的音变有着不同的扩散途径,但总的来说是中原官话的扩散势力要强于晋语.
-
-
陈姣姣
-
-
摘要:
获嘉方言中表给予的"给1",演变为表容许义、作被动标记的"给2""给3",其关键是出现了句式"NP1+(否定副词+)给+NP2+VP".而句式2"NP1(非VP的施事)+给+NP2(有生、施事)+VP(可控、进行)"、句式3"NP3(受事)+给+NP2(有生、施事)+VP(实现、及物)",分别是演化为"给2"、"给3"的重要条件.演化为"给3"是因为该片方言点存在把表容许义的"让/给"演变为被动标记的原因.另外,确山方言"给"与获嘉方言"给"在语法功能上大致相同,但两者仍有一定的差别.
-
-
常靖雪
-
-
摘要:
河南地方歌唱艺术种类繁多,所采用的大多是河南地方方言,中原地区方言独特的地域性特征使地方剧种具有独特的魅力.本文着重从地域性语言文化阐述河南地方歌唱艺术中的地域性特点,并简要分析文化民俗价值对于剧种形成的意义.
-
-
赵丽萍
-
-
摘要:
中原官话时间标记"头"语法位置较灵活,有前置功能和后置功能之分;不仅存在于中原官话中,也普遍存在于粤方言、闽方言、吴方言、徽方言等汉语方言中.时间标记"头"在六朝产生,在先秦两汉时期已开始虚化,此时形成了现代汉语"头"的基本功能格局.时间标记"头"在转喻和隐喻两种认知方式的作用下,由指称功能虚化为词缀功能,表空间或方位,后经类推作用成为时间标记.
-
-
原慧艳
-
-
摘要:
在方言交界地带,方言演变的外因动力往往大于内因动力。以沁水方言为中心,选取晋语长治小片与中原官话绛州小片交界地带8个方言点的语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个典型的语音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求在外因驱动下交界地带方言的音变波扩散途径。研究发现,不同的音变有着不同的扩散途径,但总的来说是中原官话的扩散势力要强于晋语。
-
-
-
-
- 《第十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为探索基频、发声类型及母语背景对声调感知类型的影响,该文对开封话母语者进行了普通话声调的听辩实验.实验刺激采取双向合成的形式,分别保留了各声调的发声信息,实验包括辨认和区分两部分.开封话母语者对普通话声调感知模式包括三种类型:范畴感知、准范畴感知和连续感知.阴平与去声、上声与去声为准范畴感知,阳平与上声为连续感知.各声调对的范畴化程度不同.发声类型对部分声调感知的影响是显著的.该研究表明,基频、发声类型与母语声调特点会影响声调感知类型.
-
-
贡贵训
-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
| 2013年
-
摘要:
根据声韵表现不同,安徽怀远话可分东西两片.东片有入声,为江淮官话洪巢片;西片无入声,但归属存在争议.根据西片话声韵的表现及入声字舒化后的变化模式,怀远话北片应该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而非信蚌片.发现怀远话东西两片语音表现不同:东片虽有入声,但语音特征与相邻的中原官话信蚌片的蚌埠、凤阳极其相似;入声舒化后的归向也属于信蚌片模式,一旦入声舒化过程完成,最有可能并入信蚌片。西片话与信蚌片关系较远而与北部相邻的宿州等地郑曹片关系最近,其入声的分派模式虽沾染凤台型的痕迹,但基本上应该属于郑曹片阜阳型,曾梗摄入声字舒化后的韵母归向也印证了这点。因此,怀远话的西片应该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而非信蚌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