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8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四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等;江淮官话的相关文献由11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赛华、吴波、贡贵训等。

江淮官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74.2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52%

专利文献>

论文:48 占比:24.24%

总计:198篇

江淮官话—发文趋势图

江淮官话

-研究学者

  • 周赛华
  • 吴波
  • 贡贵训
  • 冯法强
  • 孔慧芳
  • 顾劲松
  • 余颂辉
  • 曹祝兵
  • 王海燕
  • 薛才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王海燕
    • 摘要: 江苏省北部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长期接触,导致两种方言的面貌都很模糊,特别是在交界地带,单纯使用一条标准很难进行理想的划分。通过实地调查和详细描写两种方言的语音特征,将分界标准分为三个层级,并辅以方言地理学中的人文历史、地理沿革等要素,探索实施综合标准的划分方法。
    • 王思齐
    • 摘要: 本文以江淮官话区知庄章声母为研究对象,以《书文音义便考私编》《西儒耳目资》《切韵声原》《韵通》《五声反切正韵》《说音》《等韵学》《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等多部明清江淮官话韵书为研究材料,探讨明清时期知庄章声母在江淮官话地区的演变趋势、规律及南京型方言的形成过程。我们认为,明代末年南京型方言开始形成,现代不分[ts][ts]的江淮官话地区——如洪巢片东部——历史上也曾属于南京型的范围,现代分[ts][ts]的黄孝片在近代才加入南京型。许桂林《说音》无法提供关于知庄章声母演变的有效信息,但反映了19世纪的海州音(连云港)确实存在两派方言的共时语音现象。章组声母最先失落介音,庄组声母以内外转为条件随之改变。由韵书中错落的现象可探知当时庄组各韵摄主元音在高低状况及其在不同次方言中的读音差别。
    • 王敏; 吴小芳
    • 摘要: 为了计量化描述江淮官话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从而客观高效地理解江淮官话相关研究的知识基础和研究前沿,以中国知网2011-2020年发表的江淮官话相关论文为数据,使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施引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江淮官话研究总体态势平稳,但产生显著学术影响力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并不多;江淮官话的历史演变、语音研究尤其是入声研究以及与中原官话、西南官话等方言的比较研究是江淮官话研究热点;江淮官话的音系研究、共时研究以及与吴语的比较研究是江淮官话未来的前沿热点。
    • 王海燕
    • 摘要: 方言分区中,语法标准的选用较少,但是语法形式的相对稳定性是其不可忽视的特性,在方言分区中可以起到重要的区别作用。江苏省北部是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交界地带,由于长期的接触和演变,方言的分区问题略显复杂。若仅使用语音和词汇进行方言区划分,易于忽略很多重要的方言特征。从实地调查结果分析,这个地带的方言分区更适合采用语音、词汇、语法相结合的多重标准。
    • 孔慧芳
    • 摘要: 研究首先抽取安徽江淮官话10个方言点的舌尖元音进行类型学调查,结果表明安徽江淮官话舌尖元音在格局、音系对立、音位配列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然后,研究又对枞阳方言、安庆方言、巢湖方言、桐城方言等具有代表性的安徽江淮官话方言点中的舌尖前元音[■]进行了声学实验。定量的HNR分析表明:这4个方言点的舌尖前元音[■]比高元音[i]具有更强的摩擦性。声学分析表明:这4个方言点的舌尖前元音[■]的共振峰轨迹相对稳定,符合单元音标准;和高元音[i]相比,F2较低。基于以上特点,研究认为江淮官话中的舌尖前元音可以被视为典型的摩擦元音。
    • 范金梅
    • 摘要: 江淮官话无为方言虽属北方方言,但是极少用“儿”这个词缀.在普通话里很多用“儿”词缀的地方,无为方言用“子”这个词缀.无为方言“子”词缀和普通话“子”词缀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点.为展现江淮官话无为方言“子”词缀的特点,将选用具体的例子阐释无为方言“子”词缀的使用情况.
    • 范金梅
    • 摘要: 江淮官话无为方言虽属北方方言,但是极少用“儿”这个词缀。在普通话里很多用“儿”词缀的地方,无为方言用“子”这个词缀。无为方言“子”词缀和普通话“子”词缀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点。为展现江淮官话无为方言“子”词缀的特点,将选用具体的例子阐释无为方言“子”词缀的使用情况。
    • 柯蔚南; 邓晓玲
    • 摘要: 结合移民史探求江淮官话的历史发现,江淮方言中存在唐朝、宋朝中期两个层次.前者是一个残存的底层,它保存在某些常用词的通俗说法或白读音中,与初唐、中唐至晚唐的外来移民情况相对应;后者体现在大部分的词汇中,与宋朝中期的大规模南向移民运动有关.江淮官话"异质性"的形成背景,影响到历史比较方言学音系构拟在其中的具体运用.方言史研究应包括对词汇层次的探讨,而这需将方言学和移民史领域的研究结合起来.
    • 孔慧芳; 姚健
    • 摘要: 江淮官话的高元音摩擦现象引人注目.学界对江淮官话中前元音的摩擦性质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有关后元音的摩擦性质还有待深入研究.文章以庐江方言为例,探索江淮官话中后元音/u/、/o/的摩擦性质.声学研究表明:后元音/u/呈现摩擦倾向,/o/的样本中没有发现摩擦现象.元音/u/的共振峰结构受到了摩擦噪声的影响,在语图上表现为高频区间的乱纹,在声波信号上表现为不规则的毛刺.音系解读表明:庐江方言中元音/u/由于没有圆唇动作,其过高的F2数值容易导致与其他元音的感知混淆.因此,引入这些摩擦特征作为次要区别特征,可以增强语言感知上的区分度.
    • 摘要: 吴波教授的《江淮官话音韵研究》一书,2020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江淮官话的音韵系统。从跨方言比较的视角,结合历史文献材料,以中古音类为纲,比较江淮官话内部以及它与周边方言的语音类型、音变模式上的对应关系,离析语音层次,讨论分析了江淮官话语音发展的共时与历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淮官话的音韵性质、语音层次、形成与发展等相关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