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晋语

晋语

晋语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6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43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6届年会、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等;晋语的相关文献由286位作者贡献,包括邢向东、宗守云、刘芳等。

晋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2 占比:19.5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1443 占比:80.21%

总计:1799篇

晋语—发文趋势图

晋语

-研究学者

  • 邢向东
  • 宗守云
  • 刘芳
  • 王利
  • 史秀菊
  • 曹瑞芳
  • 温锁林
  • 王为民
  • 乔全生
  • 桑宇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朴轩
    • 摘要: 晋语■、■等入声前缀的构词模式,可分为词缀或伪词缀形式的虚语素构词与实义构词两类,前者又可分为复音化因素-缀附构词、复音化因素-分音构词两类。实义构词可分为音转构词、现代变音构词等。文章重点考察■词头构词下的分音、缀附、音转三类。认为这些形式有规律可循,是晋语一套成体系的构词模式,并简单论述这些构词模式的源流,认为一般缀附构词与分音构词皆源于古汉语单音节词汇的复音化需求,而高度虚化的缀附是后期对一般缀附构词模式的泛化套用,它们各自反映了古代汉语在一定阶段造字构词的内在驱动逻辑。
    • 宗守云; 滕祖爱
    • 摘要: 矾山位于河北涿鹿县东南部,矾山方言属晋语张呼片。本文记录了矾山方言的声韵调以及同音字汇。
    • 徐利峥
    • 摘要: 介休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介休方言中结果补语丰富且具有独特的意义和特点。文章以介休方言为研究对象,对介休方言结果补语进行描写和归纳研究,主要描写了方言中的九种结果补语“住,着,见,举,得,转,杀,适,上/下”以及“V+得+A”结构,并从中找出其不同于普通话的特点。文章后一部分介绍了介休方言结果补语的否定及疑问句式和特殊音变现象。
    • 李佳烨
    • 摘要: 分音词,又叫“嵌l词”,是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前人对分音词的研究多从历史语言学和传统线性音系分析的角度进行,现试图从生成音系学的角度对陕北方言中分音词的来源进行分析。序言研究背景分音词,也称“嵌l词”,是汉语中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侯精一先生在《晋语的分区(稿)》一文中指出,有分音词是“晋语的共同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陕北地区属于晋语区,陕北方言中存在一定的分音词现象,本文探讨的对象即为陕北方言中分音词的成因。
    • 范宇轩
    • 摘要: 晋语五台片中存在大量的分音词与合音词,它们有着自己的语音组成方式,分音词在语音上分一个字为两个音节,合音词在语音上合双音节为一个音节;有着独特的词汇、语法特征,与重叠、加词缀等晋语特有的几种语法现象息息相关。既符合晋语分音词合音词的整体规律,又有着独属于五台片的特征,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五台片的分音词与合音词展示了晋语的独特性,为晋语成为一种独立的方言提供了支撑。
    • 原慧艳
    • 摘要: 晋城盆地方言分布于山西晋语、河南晋语和中原官话交界地带,该区域方言古日母字读音较为复杂,“儿系字”有[?r][?][??][??][?]五种读音形式,“日系字”有[?][z][l][?]四种读音形式,呈现出方言交界地带语音的复杂性和跨界性。从语音演变看,二者虽共同源于舌面鼻音,但在演变过程中,不同的演变动因形成了多种语音形式。
    • 许圆玥; 潘世松
    • 摘要: 文章以晋语上党片方言为基础,对晋语入头分音词的语音特征、词汇特征、语义特征进行探讨,这对全面深入研究山西独具特色的入头分音词的整体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面认识山西晋语的特点以及定位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 刘芳
    • 摘要: 怀仁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中部,隶属于朔州市,其方言属于晋语大包片.怀仁方言三身代词单数有舒、入两读,与普通话差异较大;复数与普通话基本一致,多采用附加式;在领属位置上单数人称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起突出和强调领属的作用;复数人称代词可以和第三人称单数连用,但第三人称复数除外.
    • 李建校; 曹梦
    • 摘要: 山西晋语中古模韵帮组、见系字韵母与端系字韵母不同,端系齿/龈音字韵母在不同方言裂化为了不同的韵母类型.根据中古模韵今读韵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五种类型:I类包括u韵母、II类包括u及γu、?u等韵母、III类包括u及γ?、?γ、γ等韵母、IV类包括u及ei韵母、V类包括u及u?、uγ韵母.文章认为,山西晋语中古模韵端系齿/龈音声母字今韵母之所以不同,声母与u韵母拼合不协和是重要原因,但泥组、精组、端组字韵母裂化的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它们在声学特征上有差异.端系字韵母的不同类型说明对齿/龈音有深入分析和细分的必要.
    • 李建校
    • 摘要: 晋语并州片平声不分阴阳的现象很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平声分而又合的结果,一些则认为这是古代一个平声的保留.本文在检视这两派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及方言材料认为,中古时期清声母和浊声母会对平声调产生影响,从而使平声调类相应地分化为清平调和浊平调两个不同调值,并分别与清浊声母共存,具有羡余特征.随着浊声母的消失,并州片中这样的羡余调值并没有继续升格为不同的调类,而是在一定的词汇中以"连调"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