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级
煤级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1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地质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0685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地质论评、现代地质、新疆地质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年捣固炼焦技术、捣固焦炭质量与高炉冶炼关系学术研讨会、"八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等;煤级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学梅、李东、郝静远等。
煤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0685篇
占比:99.94%
总计:130758篇
煤级
-研究学者
- 张学梅
- 李东
- 郝静远
- 马青华
- 傅雪海
- 秦勇
- 任德贻
- 张群
- 李军
- 张俊凡
- 张小东
- 张慧
- 李娜
- 杨锡禄
- 桑树勋
- 洪国良
- 赵峰华
- 赵文光
- 韩德馨
- A.R.Cameron
- CAI YiDon
- Gayer.R
- LI JunQian
- LIU DaMen
- PAN ZheJun
- PuszS
- QIU YongKai
- Sale.MR
- Sugg.RP
- YAO YanBin
- ZHOUHong-cang JINBao-sheng ZHONGZhao-ping HUANGYa-ji XIAORui LIDa-ji
- 为群
- 伊迪.格
- 关世桥
- 刘世奇
- 刘会虎
- 刘大锰
- 刘娜
- 刘高峰
- 刘鹏华
- 卢崇宁
- 古全德
- 叶建平
- 吕建伟
- 吕玉民
- 吴敏杰
- 吴财芳
- 周培明
- 周鸿璞
- 唐书恒
-
-
-
-
-
-
李东;
张学梅;
郝静远;
马青华
-
-
摘要:
用温度-压力-吸附方程对淮南新集气煤、河东柳林庙湾焦煤、潞安屯留曲庄贫煤和晋城沁水郑村无烟煤在4个测量温度下(20、30、40和50°C)和3个压力点(1.0、3.0和5.0 MPa)的非常规系列等温变压实测吸附数据进行直接处理。4种煤的12对实测吸附值与计算吸附值的相对平均误差在4.01%~4.96%。同在800 m埋深,随着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加大(煤级升高),煤的计算吸附量很有可能按对数关系增大。在3500 m以浅,高阶煤的计算吸附量总大于低阶煤的计算吸附量,即无烟煤>贫煤>焦煤>气煤;只有无烟煤,在埋深2500~2600 m出现煤层气吸附极大值现象。随着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加大(煤级升高),煤的单位等量吸附焓很有可能按对数关系增大。
-
-
杨建业;
张卫国;
屈联莹
-
-
摘要:
The concentrate degree of trace element and its acid-removal rate of elements for the 5 different rank of coal from No.8 coal form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of China have been analyzed and suggested that the coal metamorphic degree had played a big role in concentrate amount,level and occurrence of trace elements in coal.In general,the stronger metamorphic coal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ewer enrichment numbers and the smaller enrichment degree of trace element.While their occurrence modes of trace elements are quiet complicated.The proportion of chalcophlile elements had been increase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post magmatic hydrothermal occurred widely in Xishan Mine.Furthermore,the level of similarity between the acid-removal rate of trace elements and its first ionization energy was quantitatively obtained using MATLAB software guided by Ergodic manner and element periodic law.Consequently,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coal level of similarity would decrease when its metamorphism is stronger.Most of elements rejected by the MATLAB software are evidently enriched trace elements and shows complex contained in more than two minerals.But,elements not rejected by MATLAB software are those occurred as the combined state of minerals.%通过对山西8号煤层5个不同煤级的微量元素富集程度和元素酸脱除率的统计对比,发现,受岩浆热力烘烤作用影响的煤的变质程度对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个数、富集程度和赋存形态影响甚大.总的趋势是,煤变质程度愈大,富集元素的数量趋于减少,富集程度趋于减弱,但赋存形态却趋于复杂;可能出现的岩浆期后富硫化物热液还使得西山部分矿区富集的亲铜元素比例明显增大;与此同时,还以元素周期律和数学遍历算法为指导,用MATLAB软件编制的程序定量求出了5个不同煤种元素脱除率变化态势和其第1电离能变化态势的相似程度,发现,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加,元素脱除率和第1电离能的相似程度也趋于减小.凡是用数学方法筛除的元素大都是一些异常富集的微量元素和赋存形态并非单一矿物结合态的元素,而未被筛除的元素,则多以矿物结合态为主.
-
-
郝宗超;
张小东;
杨燕青;
孙飞扬
-
-
摘要:
为了探讨溶剂萃取过程中不同煤级煤的小分子化合物溶出行为及其机制,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对褐煤、长焰煤、肥煤、贫煤和无烟煤进行了分次索氏萃取,借助于柱层析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不同分馏时间段各类煤的萃取率、族组成和化学组成的差异及其实质.结果表明:煤的萃取过程可划分为2个阶段,其中第Ⅰ阶段萃取速率远大于第Ⅱ阶段;相比于第Ⅰ阶段,第Ⅱ阶段的萃取物中烃类含量较低,非烃类含量较高;除了褐煤以外,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其他煤的萃取物中化合物的种类逐渐减少;各类煤的萃取物中,杂环化合物含量高且种类多,相比而言芳烃在中级烟煤萃取物中含量较高,而脂肪烃中长链烷烃在中低级煤萃取物中含量较大.
-
-
刘娜;
康永尚;
李喆;
王金;
孙良忠;
姜杉钰
-
-
摘要:
为系统分析煤岩孔隙度主控地质因素及对其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统计分析了全国37个主要煤层气区块/矿区的压汞孔隙度等数据。利用相关趋势分析方法分煤级着重探讨煤级、煤体结构、镜质组、灰分等因素对煤岩孔隙度以及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R_(o,max)是储层物性评价的重要参数,低煤级区煤岩孔隙度对R_(o,max)的变化最为敏感,且孔隙度平均值随成熟度升高呈现出高-低-高-低的变化。低煤级区同一煤层气区块/矿区内部,孔隙度变化区间大于高煤级区同一煤层气区块/矿区内部孔隙度的变化区间。中低煤级区,复杂的煤体结构对煤储层物性具有破坏作用;高煤级区,复杂的煤体结构对物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镜质组含量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灰分产率与孔隙度无明显相关性,且在低煤级区镜质组含量和灰分产率与孔隙度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是孔隙度评价的重要参数;而在中高煤级区,二者对孔隙度的影响可以忽略。煤岩大中孔比例和储层平均渗透率随平均孔隙度的增高而增高,孔隙度大小尤其是孔隙度随煤级的变化规律对不同煤级区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
-
-
摘要:
在当前世界范围的能源紧张情况下,煤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要量与日俱增,为使煤得到合理利用与综合利用,必须加强煤的物质成分研究。煤的显微组分、显微类型和煤化作用,是近期煤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有机显微组分、无机显微组分、煤岩类型结合煤层及围岩沉积相的研究,确定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煤相;根据显微组分及其组合特征以及煤层的其他特征,进行煤层对比;通过显微定量和煤级的测定,预测煤的结焦性,选择炼焦配煤,
-
-
焦守涛;
张旗;
金维浚;
王金荣;
陈万峰;
李承东;
邵国良
-
-
摘要:
隐伏岩体对于热液矿床找矿是非常重要的.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物探(磁法、电法、重力、地震等)方法应用得最广泛、效果最好.本文介绍的岩浆热场法,是专门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岩浆热场法是地球物理方法的一种,它以感知温度场的差别为目的,没有多解性是它最大的优点.它以岩浆热场理论为基础,以各种能够恢复古温度场的方法为手段.能够感知岩浆热场温度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了其中的五种:接触变质带法、煤质和煤级法、伊利石结晶度法、牙形石色变度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等.接触变质带是岩浆热场直接的具体的体现,传统的接触变质带范围有限(一般不超过1 km).但是,如果考虑到极低级变质作用,将大大扩展接触变质带的范围(达6~8km).煤质和煤级是煤田地质部门应用得非常娴熟的方法,中国无烟煤分布区大多与岩浆热场有关,是隐伏岩体的良好指示剂.伊利石结晶度、牙形石色变度和镜质体反射率法是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指标.在上述各种方法中,笔者推荐镜质体反射率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精确、适用、经济、快速的特点.与物探方法比较,该方法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如果能够将该方法从煤田和石油部门移植到岩石学和矿床学部门,与磁法、电法、重力法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寻找隐伏岩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