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煤焦油沥青

煤焦油沥青

煤焦油沥青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60068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煤炭学报、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金属学会炭素材料分会第二十七次学术交流会、2012年全国活性炭学术研讨会、第九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等;煤焦油沥青的相关文献由517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兆祥、朱志荣、吴倩等。

煤焦油沥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0068 占比:99.78%

总计:60202篇

煤焦油沥青—发文趋势图

煤焦油沥青

-研究学者

  • 余兆祥
  • 朱志荣
  • 吴倩
  • 崔楼伟
  • 李冬
  • 黄晔
  • 付进
  • 孙宝平
  • 张小宝
  • 高学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焦油沥青取样阀及在线取样系统,所述煤焦油沥青取样阀包括阀门手轮、阀杆、凸盘、阀杆架、阀芯及阀座;所述煤焦油沥青在线取样系统包括煤焦油沥青取样阀、沥青冷却器、沥青取样钢瓶、称重电子秤、吹扫单元及排气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煤焦油沥青取样阀,不设于沥青取样支管上,而是直接设于沥青主管道上,阀座的取样沥青入口一端插入沥青主管道内部。
    • 庄奇琪; 曹景沛; 吴燕; 韦宇檑; 杨志慧; 赵小燕
    • 摘要: 本研究以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采用α-Fe_(2)O_(3)模板结合KOH活化法制备了三维结构分级多孔炭(HPCs),得到的HPC-3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2003 m^(2)/g),这是由于α-Fe_(2)O_(3)的占位(一定的中大孔)和KOH活化(丰富的微孔)协同作用导致的,其组装的双电层电容器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具有最大的比电容(295 F/g)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0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高达97.8%)。同时,将其应用于EMIMBF4离子液体电解液,工作电压拓宽到3.6 V,能量密度高达60.0 (W·h)/kg。
    • 王菲; 谷紫硕; 苏英杰; 朱亚明; 高丽娟; 程俊霞; 赵雪飞
    • 摘要: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由于含有较多的脂肪族烃类物质而导致其在深加工过程中的反应活性不易控制,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分离及基础物性研究可为其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将由洗油、煤油和蒽油组成的混合溶剂油作为萃取剂,采用混合溶剂-重力沉降法对中低温煤沥青进行分离,分别得到轻相、重相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各4种,并利用核磁共振(1 H-NMR)、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8种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基础物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轻相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在同种分离条件下的支链化指数均高于重相中低温煤焦油沥青,说明轻相沥青中的支链数量及长度明显低于重相中低温煤焦油沥青;重相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软化点、结焦值以及C/H等均高于轻相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且重相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芳香性要高于轻相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即随着混合溶剂油中蒽油添加量的增加,轻/重相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芳香缩合度(f_(a))略有增加,但软化点、结焦值明显降低;随着蒽油含量的增加,轻/重相沥青的最大失重速率逐渐减少,通过控制混合溶剂中蒽油的含量可有效调控轻/重相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热反应活性。
    • 张作钦; 潘贵翔; 李杰; 陈欢; 李豪; 阴国锋
    • 摘要: 沥青基炭材料制作的碳滑板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滑动电接触领域,受原料性质和制备工艺影响,滑板内部存在较多裂纹、孔隙等缺陷,制约了其机械、电气综合性能。选用与碳基体有良好相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作为结构缺陷的调控材料,并对其使用CO_(2)等离子体进行改性,可有效防止和减少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产生微裂纹。结果表明,添加0.3wt%等离子体改性MWCNTs的炭材料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明显提高,抗压强度为112.55 MPa,是原始炭材料的2.4倍,电阻率为41.61μΩ·m,是原始炭材料的0.64倍;CO_(2)等离子体改性可有效去除MWCNTs表面杂质,并使其表面富含多种含氧官能团,有利于碳管的分散以及与沥青的结合,充分发挥MWCNTs高强度、高导电的性能优势,并有效抑制微裂纹的产生。
    • 林雄超; 盛喆; 邵苛苛; 许德平; 王永刚
    • 摘要: 原料沥青的族组成是决定针状焦品质的关键因素.采用超声溶剂萃取对煤焦油沥青进行组分分离,并对沥青族组成进行混合再调配,以探究不同组分对生焦中间相结构形成及发育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正己烷可溶物(HS)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结构,在炭化过程中过高比率的HS不利于大尺寸中间相的生成,但是适量的组分HS在炭化过程中可以调节体系黏度,维持体系足够长时间的低黏度,保证中间相可以充分的生长和发育;甲苯不溶物(TI)主要为高聚合度的稠环芳烃,可以加速中间相小球体的生成和发育,但是过量的TI组分会导致镶嵌型结构的生成,降低针状焦的品质;正己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炭化得到的生焦具有最优的光学各向异性结构,是最适宜作为针状焦原料的组分.组成为HS≈25%、HI-TS≈69%、TI≈3%-8%的精制沥青炭化后可制备出中间相结构发育良好、热膨胀系数较低的针状焦.
    • 曹元甲; 张智文; 王震; 卢翠英
    •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以煤沥青(CTP)为碳源,乙酸镍为催化剂前驱体,简单通用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催化热解生长工艺.借助SEM、TEM、Raman及TGA等分析手段对样品微观形貌结构、缺陷度及含量进行表征,系统探索了温度、催化剂用量及生长时间对MWCNTs含量、晶体缺陷、长径比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Ni催化生长的MWCNTs壁厚约10 nm,管径几十纳米;850~1000°C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拉曼光谱中D1峰和G峰强度比(ID1/IG)由0.95减小到0.92再增大到1.02;热重测试DTG拟合分析表明CNTs和无定型碳含量的峰面积比S2/S1比值变化也有类似趋势;当Ni的质量分数为0 ~0.75%,MWCNTs随Ni含量的增加而增多;延长热解时间有利于MWCNTs生长,950°C,0.75% Ni时,催化热解CTP 3 h制备的MWCNTs长度可达毫米级.在综合分析和TEM表征基础上,认为CTP催化热解生长MWCNTs时,为顶端和底端机理并存过程.
    • 张鹏; 李勇; 高占先; 沈连仲; 徐桂英; 周卫民; 王坤
    • 摘要: 以煤焦油沥青为前驱体,采用反溶剂沉淀法来构建沥青的球形结构,并在此过程中添加炭黑颗粒,利用后续炭化过程中两种物质的界面分离增加孔道结构,应用KOH活化法制备煤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系统地讨论炭黑添加量、炭化温度、活化温度、KOH添加量等因素对复合球形活性炭的微观形貌及孔道结构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炭黑添加量对球形活性炭的形貌结构和比表面积有着重要影响。炭化温度过低、活化温度过高、KOH添加过多均会导致制备的样品难以维持球形形貌。因此,调控适宜的制备条件才能制备出比表面积较大、球形度良好的球形活性炭。
    • 孟宇; 朱仕元; 彭娜; 郭卓
    • 摘要: 煤焦油是焦炭和半焦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副产物,煤沥青占煤焦油质量的55%~65%甚至更多,其产量在中国巨大,煤沥青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提高其附属价值是当前煤化工领域难题之一.因煤沥青有含碳高、来源广、低成本的特点,从煤沥青出发制备功能性碳材料是实现煤沥青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综述了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的结构特征及分类、制备方法,应用前景,并给出发展建议.
    • 白洁; 庄江鸿; 高冬梅
    • 摘要: 为了了解石油沥青对煤焦油沥青碳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在煤焦油沥青碳纤维制备过程中加入了不同掺量的石油沥青,分析了石油沥青掺量对可纺沥青软化点、元素含量以及碳原丝纤维纺丝长度和直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石油沥青掺量.研究表明:①可纺沥青软化点在石油沥青掺量小于10%时基本保持不变,在10%~25%时随着沥青掺量增大而减小;②可纺沥青的碳含量随着石油沥青掺量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③当石油沥青掺量为10~15%时,碳原丝纤维的平均直径最小而纺丝长度最大;④最佳石油沥青掺量为10~15%.
    • 崔瀛丹; 钟梅; 哈丽丹·买买提; 杨超; 樊星
    • 摘要: 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根据Hansen溶解度参数软件(HSPiP)的计算结果,选择无水乙醇、正戊烷、异丙醇、甲苯、四氢呋喃和N-甲基吡咯烷酮为萃取剂对沥青进行逐级索氏抽提,以解析其结构与组成.高分辨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各级萃取物中含有3 000多种化合物,分子量集中在100~400 u,CH类化合物的含量高达60%,相对含量较高的20种化合物中芳香杂环为9种,以含氧化合物为主,Nn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为4.3% ~ 12.9%,主要是吡啶型和吡咯型氮化物;ONS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之和为10.1% ~12.0%.各级萃取物的不饱和度双键当量(DBE)值主要分布在15 ~19,碳数为21 ~28.对萃余物进行XPS、红外、热重、13C NMR和晶相分析,结果表明C主要以芳碳形式存在,比例高于80%;相较于吡啶氮,吡咯氮更易被溶剂萃取,致使其相对含量随萃取级数增加而下降;S则主要以噻吩硫形式存在.13C NMR分析显示沥青及各级萃余物中表征平均芳环尺寸大小的Xb约为0.7,意味着其平均芳环数约为5;芳桥碳含量fBa超过65%,说明各级萃余物中芳碳缩合度较高.随着萃取级数的增加,各物质中弱键和侧链等基团逐渐减少,分子量增加和芳环缩合度增加,热稳定性增强,各物质的饱和链间距和芳香片层间距逐渐减小,芳香层片间的直径、堆砌高度及芳香片层数逐渐增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