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医防治

中医防治

中医防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55506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家庭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陕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第三届岐黄论坛、第六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年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5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等;中医防治的相关文献由482位作者贡献,包括俞璐、仝小林、卓晓麟等。

中医防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55506 占比:99.47%

总计:55799篇

中医防治—发文趋势图

中医防治

-研究学者

  • 俞璐
  • 仝小林
  • 卓晓麟
  • 沙海汶
  • 胡丽娟
  • 侯振民
  • 刘大晟
  • 刘明
  • 刘杰
  • 刘耀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佳琪; 刘长信
    • 摘要: 调理阴阳、安和五脏,这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基本法则,而腹部推拿是诸多疗法中“安和”作用最显著的一种方法。传统医学认为,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主大腹”,利用手法直接作用于腹部,可达到调理中焦、益气养血的功效。可能有人疑问,自己平时经常按摩腹部,但并没有多大效果。其实,这是因为方法不当,有效推摩腹部要用足8个手法。
    • 代金钟; 俞菲菲; 李春婷
    • 摘要: 本文基于伏痰理论探讨大肠息肉的发病特点、病理机制、治疗方法及生活调摄,认为伏痰藏匿肠腑,伏而不显,伺机而动,由无形伏痰转变为有形实质,最终导致了大肠息肉的发生。伏痰之根不祛,大肠息肉则反复发作,复发率及患病率高;伏痰可挟瘀化毒,致使大肠息肉后期有一定癌变倾向。治疗上,从伏痰出发,施以健脾化痰、调气畅痰、清温消痰、化瘀解毒等手法阻断大肠息肉发生发展的根源,可以有效的提高疗效,降低大肠息肉的复发率及癌变率,为临床防治大肠息肉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 冉德聪; 张忠勇; 王晓蕴; 王元松
    •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DM患病率快速增长,DR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如何有效防治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应充分掌握其适应证、存在着明确的副作用、面临着问题及困惑。中医学对DR认识已久,围绕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很多医家在提高DR临床疗效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积累了宝贵的临证经验。文章选取近年来中医防治DR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针灸疗法、治未病、药食同疗等方面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张弯; 任克军; 戴金枝; 严云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衰竭的患病率不断升高,且病情较重,并发症多,给人们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多采用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临床疗效不理想,且不良反应多,治疗代价大,而中医治疗有独特优势。该文探析《理虚元鉴》治虚三本二统论、预防调护思想对防治慢性肾衰竭的指导意义,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 赵东凯; 李晓晶; 王爽; 李若南; 刘俊楠; 宫晓燕
    • 摘要: 疫病具有强传染性、流行性与危害性。纵观中国数千年的瘟疫历史,对于疫病的防控和治疗,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疫病的概念、历史背景、治疫思想、以及明清医家的治疫特点等进行阐述,认为其治疫以预防为主,避其毒气,治疗上重视保护正气、调畅气机、开门驱邪,重视后期调养和辨证论治。探讨明清医家的防疫思想和措施对现代疫病防控的作用和意义。
    • 张宁; 陈志强; 种文强; 吕沛然
    • 摘要: 目的总结、探讨历代以来疫病流行情况及中医防治概况,以期为中医防治疫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国古代关于疫病的认识及其流行概况进行梳理;对中医防治疫病特点进行总结、探讨;并且,就中医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中医基本病理因素、病位、治疗原则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政治局势变动、战争、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是影响古代疫情发生的重要因素。先秦两汉时期疫病学说奠定基础,晋隋唐时期是疫病学和温病学的发展阶段,金元时期是重要成长阶段,明清时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防治疫病理论体系。中医药对COVID-19与SARS的中医基本病理因素、病位、治疗原则等方面的认识较为接近,但在疾病传变及辨证施治方面医家各有不同。结论中国古代医家在对疫病防治的探索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千百年来中医药在疫病的预防、治疗以及预后等多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 方颖; 张丽平
    • 摘要: 奥沙利铂是目前临床肿瘤化疗药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线药物,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毒副反应也随之被发现。奥沙利铂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肢端感觉异常等,严重时可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甚至造成肌肉萎缩、肢体废用,影响了化疗的进程,不利于疾病的转归。西医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多采用甲钴胺、卡马西平等措施,疗效不甚理想。故本文通过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患者的中医防治措施作一综述,以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为中医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患者提供充分的依据,为临床推广中医护理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 尹景峰
    • 摘要: 猪高热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猪高热病的特征、防控方法等展开研究讨论,阐述了不同病毒感染下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并分别从中医防治、常规防治等方面展开分析,希望为有效诊治猪高热病、做好疾病预防、维护养殖户经济效益提供支持。
    • 李大川; 张为民
    •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降低疾病对老年患者的不良影响,我国不断推进脑梗死的中医防治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文章主要探究中医防治老年脑梗死的优势,旨在为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
    • 笪晓丽; 郝闻致; 李晓娟; 莫晓玮; 杨娜婷; 陈家旭
    • 摘要: 抑郁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众多证据表明抑郁症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并于春季高发.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主要中医证型,其呈现四季高发、春季突出的流行病学特征.故本文以证候为本,以肝木关系为基、以魂意相生为要,从肝旺于春枢机阴阳、春病延夏脾湿为盛、金木相制收敛肃杀、水不涵木封藏郁闭4个方面,分别论述了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四时的发病机理.论述了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季节性发病的病机,主要由3方面因素构成,一是脏腑的阴阳属性和功能特点,二是肝、脾两脏在机体中发挥的基础和调理作用,三是各脏腑之间紧密的生理病理关联.并依据抑郁症的发病特点和季节特性,给予了中医防治建议,即机体应顺应四时规律饮食作息,其次四季均要以顾护脾胃为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