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成矿
热液成矿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0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海洋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633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矿床地质、矿产与地质、黑龙江地质情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2012河南省有色金属学术年会等;热液成矿的相关文献由36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明、刘伟、沈洁等。
热液成矿
-研究学者
- 刘建明
- 刘伟
- 沈洁
- 赵善仁
- 邵军
- 刘吉成
- 姜能
- 张德会
- 杜乐天
- 丁振举
- 储雪蕾
- 冀桂清
- 刘英汉
- 周家志
- 姚书振
- 宫同伦
- 常旭
- 庄广民
- 张勤
- 张立生
- 张连昌
- 成杭新
- 李永明
- 杨兴科
- 杨占兴
- 松江
- 欧阳菲
- 王登红
- 章永加
- 罗先熔
- 翟世奎
- 赵传冬
- 赵支岗
- 陈战浩
- 霍卫国
- A.D.Saraswat
- AokiS
- C.ЮГ
- CartenR
- ChaoECT
- ConradJ
- Dong.GY
- K.AH
- KarenK
- Piraj.F
- Pouti.M
- Raje
- Rich.JP
- Sim.BRT
- Wake.BA
-
-
-
邹艳红;
刘尧;
潘勇;
阳宽达;
戴塔根;
毛先成;
赖建清;
田海龙
-
-
摘要:
青海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多金属矿床,该矿床形成的条件及详细动力学过程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该地区的黄铜矿成矿过程进行数值建模,并在数值模拟中近似地考虑野外地质特征、成矿及其相关的地球化学条件.着重采用现代成矿理论定量地考虑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中黄铜矿的成矿化学反应过程.相关数值结果表明:含矿热液流动是该地区矿化的关键控制因素,而温度梯度是孔隙热液流体流动的主要驱动力.在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中,黄铜矿成矿的温度为250~350°C.这些相关的计算结果已通过地质勘查成果得到验证.由此表明:采用新兴计算地球科学中的成矿化学反应与有限差分模型耦合模拟方法有利于提高对该地区成矿过程的认识.%The Kaerqueka polymetallic deposit,Qinghai,China,is one of the typical skarn-type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the Qimantage metallogenic belt.The dynamic mechanism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Kaerqueka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always an interesting topic of research.We used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o model the mineralizing process of the chalcopyrite in this region with considering the field geological features,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In particular,the modern mineralization theory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estimate the related chemical reac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chalcopyrite formation in the Kaerqueka polymetallic deposit.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drothermal fluid flow is a key controlling factor of mineralization in this area and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pore-fluid flow.The metallogenic temperature of chalcopyrite in the Kaerqueka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between 250 and 350 °C.The corresponding computational results have been verified by the field observations.It has been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coupled models in the field of emerging computational geosciences can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in this area.
-
-
邹艳红12;
刘尧13;
潘勇4;
阳宽达12;
戴塔根12;
毛先成12;
赖建清12;
田海龙5
-
-
摘要:
青海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多金属矿床,该矿床形成的条件及详细动力学过程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该地区的黄铜矿成矿过程进行数值建模,并在数值模拟中近似地考虑野外地质特征、成矿及其相关的地球化学条件。着重采用现代成矿理论定量地考虑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中黄铜矿的成矿化学反应过程。相关数值结果表明:含矿热液流动是该地区矿化的关键控制因素,而温度梯度是孔隙热液流体流动的主要驱动力。在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中,黄铜矿成矿的温度为250~350°C。这些相关的计算结果已通过地质勘查成果得到验证。由此表明:采用新兴计算地球科学中的成矿化学反应与有限差分模型耦合模拟方法有利于提高对该地区成矿过程的认识。
-
-
王子洋;
郭伟炜
-
-
摘要:
根据15万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威远门一带圈定了AS16综合异常。为掌握该区成矿潜力,运用地质测量、激电中梯测量、土壤测量以及探槽揭露等手段,大体了解了该区岩性构造及矿化蚀变特征、金属硫化物分布范围及空间产状、元素土壤异常的分布地段和元素组合,通过对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的对比分析了该区的成矿条件,认为该区成矿条件良好,具有形成热液型Pb、Zn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
-
夏旭丽
-
-
摘要:
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成果显示,灵丘县南部地区具有显著中低温热液元素异常,为进一步查明研究区成矿潜力,部署了系统的异常查证工作,结果显示研究区热液成矿地质条件好,地球化学异常显著,剖面Au元素含量高,槽探工程验证效果较好,应以寻找以Au为主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为主,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
-
薛光洁
-
-
摘要:
在长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滇东富乐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等因素,浅析了该区铅锌多金属矿床应属于中—低温热液成因,且符合“背斜加一刀”的热液成矿模式.从而,指出了该区内的背斜核部虚脱空间或挠曲构造层间破碎带等膨胀部位,有利于热液多期富集形成富厚的铅锌多金属矿体;同时指出了进一步的找矿、勘查方向.
-
-
胡波;
陈刚;
邱腾;
谢克文
-
-
摘要:
已证实,粤北诸广山岩体南部某铀矿区内矿体多以隐伏矿体存在,其深部铀矿找矿前景巨大.由于稀土元素与铀矿体存在伴生关系,对地气稀土元素与岩石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地气测量的稀土配分模式与岩石稀土配分模式和δEu以及LREE/HREE比值基本一致;地气元素中Ce的变化规律与岩石本身的Ce变化规律类似,随着地层由老到新,δCe由大于1逐渐变成小于1;地气稀土元素与岩石稀土元素相似却不相同的性质是由地气纳米颗粒的不同元素的不同迁出率引起的.
-
-
喻国东;
高艳东;
高扬;
姚顺列;
尹红光
-
-
摘要: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重要的成矿带,尤其是峨山火山岩体周围,产有不同矿种的矿床,多金属矿(钨矿)床以石屏龙潭为代表.2013年以来,在石屏县龙潭深部找到了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在峨山县方丈村、左合莫找到矽卡岩化钨矿(化)体,对滇中地区寻找与火山岩体找矿提供了直接佐证,以火山岩体为中心的热液成矿作用、地质标志及成因提出供探讨.
-
-
赵义来;
罗先熔;
欧阳菲
-
-
摘要:
黑龙江金厂金矿是—特大型金矿床,该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并伴随大规模的热液蚀变活动,形成了金厂矿床的隐爆角砾岩型、裂隙充填型、岩浆穹窿型及接触带型等多种矿化类型,而热液扩容充填成矿可作为该矿区的代表性矿化类型.通过FLAC3D软件进行金厂矿区热液成矿过程计算模拟,结果表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对本区金成矿具有控制作用;本区温度场的分布受成矿岩体规模控制;受东西向压应力场影响,本区出现了NW、NE向的剪切应变带及NEE-SWW向展布的张应变扩容区,扩容区不仅与流体汇流、实际成矿位置对应较好,还指示了新的找矿靶区.
-
-
欧阳菲;
同锐灵;
罗先熔;
曾南石
-
-
摘要:
金宝山含矿岩体是一个具有高铂钯背景值的超基性岩体.矿相学研究发现岩体中的热液蚀变作用具有多期、多类型叠加特征:首先经历了大规模水解形成面状分布的蛇纹岩,蚀变矿物组合为叶蛇纹石+少量滑石;晚期蚀变沿裂隙分布,形成了复杂蚀变岩,局部叠加了绿泥石化、次闪石化和碳酸盐化组合.岩石化学分析发现,岩体中结合水含量高达10%,表明岩体经历了他变质作用,而不是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的自变质作用.稀土元素分配特征表明,早期蛇纹石与蚀变橄榄岩具有同源一致性,明显区别于晚期以脉状产出的蛇纹石.铂钯矿物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以类质同象形式分散于残留的早期造岩矿物中,另一种以独立矿物存在于晚期热液细脉中.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在残留造岩矿物的含矿岩体中铂钯的平均含量高,为0.4~0.5 g/t;而无残留造岩矿物的岩体中铂钯含量仅0.2 g/t左右.背散射电子分析表明,铂钯的独立矿物出现在岩体内的晚期热液细脉中.综合分析认为,热液蚀变作用对金宝山铂钯矿床的矿化富集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早期的大规模水解作用.
-
-
陈明;
孙春美;
王蕊;
王新宇;
刘冠男;
李小赛
- 《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重金属污染土壤EK-SS修复技术(以下简称"EK-SS技术")是一种用电动力来模拟低温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与物理化学条件,将分散于土壤中的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砷(As)、镉(Cd)、镍(Ni)等重金属进行活化、定向迁移、沉淀富集和采集分离,将重金属彻底与土壤分离,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永久性修复的技术.EK-SS技术需要将土壤放置到特制的装置里面来处理,将重金属移出土壤系统后,再将土壤恢复到原位。因此,本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原地但非原位”技术。除现场处理装置建设外,具体的应用流程包括:挖土。将污染土壤用挖掘机、推土机等从场地中挖掘出来。搅拌。用大型搅拌机将污染土壤与重金属活化剂和一定量的水分搅拌均匀。应用EK-SS技术将重金属与土壤分离。中和与搅拌。处理后的土壤呈酸性,需要用石灰或其他碱性物质将它中和。平整并使用。将修复后的土壤回归原位,然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
-
-
杜丽娟;
杨瑞东;
陈军;
郑禄林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热液成矿作用总是伴随着热液的交代蚀变作用,从而使围岩发生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蚀变作用,即围岩蚀变.晴隆锑矿床以锑矿化为主,近些年的勘探成果表明也存在一定的金矿化.晴隆锑矿床围岩蚀变有硅化、萤石化、黄铁矿化、高岭石化、方解石化、钠长石化、角砾岩化、伊利石化和绿泥石化等.与锑成矿最为相关的蚀变为硅化和萤石化,与金成矿最密切的为硅化和伊利石化.本文对晴隆锑矿床与成矿联系最为紧密的硅化和萤石化进行地球化学研究,以揭示成矿过程中元素组分变化以及示踪成矿物质来源。
-
-
-
丁兴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热液成矿是地球最主要的成矿作用之一,普遍存在于地球表层系统.长期以来,研究成矿金属元素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溶解-迁移-沉淀的过程和机制,一直是洞悉热液成矿过程和金属成矿的关键.然而,在热液流体中,成矿金属元素如何从离子态逐步生长为脉体中可见的宏观晶体?期间经历了哪些过程和转变?受控于哪些因素和机制?这些问题至今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以热液条件下TiO2矿物相的生长为例,通过使用合成的稳定氟酸基钦金属络合物KZTiFb配制成的稀溶液作为初始反应物,使用冷封式高压釜、活塞圆筒和热液金刚石压腔等高温高压设备模拟自然条件下钛金属元素从流体中析出以及生长的过程,试图了解热液过程中成矿金属氧化物的生长机制、生长速率和形貌控制因素,从而为沉积热液型的锐钛矿型和(或)金红石型TiO2矿床的成因提供制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