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像技术
热成像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8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军事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68152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世界发明、科技创新导报、农机化研究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九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全国第十四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 等;热成像技术的相关文献由813位作者贡献,包括凌一洲、刘燕德、周其显等。
热成像技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8152篇
占比:99.96%
总计:468318篇
热成像技术
-研究学者
- 凌一洲
- 刘燕德
- 周其显
- 周建民
- 洪刚
- 许毅
- 赵纪民
- 冯昊
- 周巍松
- 夏元清
- 尹洪妍
- 张杰
- 张金会
- 李瑞利
- 翟弟华
- 邱国玉
- 顾聚兴
- 刘峰
- 刘春华
- 吴涛
- 张博
- 张国南
- 张奇
- 张建武
- 张龙
- 李伟
- 李晓光
- 梁乃峰
- 计东亚
- 金伟其
- 万淼
- 于震
- 任红艳
- 余分子
- 共田
- 冯涛
- 刘健
- 刘凯
- 刘华飞
- 刘国栋
- 刘娟娟
- 刘斯扬
- 刘晓冉
- 刘海涛
- 刘玉红
- 刘阳
- 卢丽
- 卢亚伟
- 叶勇
- 司广志
-
-
于向阳;
冉澳;
崔璨;
徐宁;
卢玲
-
-
摘要:
为了弥补红外热成像技术受可达性限制的不足,精确获取非金属封闭体内电接触部位复杂热流场信息,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在役飞机电接触致热效应计算方法。针对圆柱面接触模型进行结构和数值离散,分析了不同辐射模型对仿真计算结果的影响,认为表面辐射(surface to surface,S2S)模型在得到较好的仿真结果的同时,其迭代所占用的计算资源较少;针对封闭体-电接触模型,采用分段细化-平滑建模及近壁网格处理方法,实现了模型结构的有效离散,得到了致热耦合三维热流场,与红外温度谱的特征相符,通过探究计算流体力学与实验方法结合的技术路径,为电接触可靠性分析及失效预判等实效方法的提出开展有益探索。
-
-
刘成涛;
张鑫;
赵俊旗;
黄磊
-
-
摘要:
为解决现今疫情防控测温难、排队等候难、人们集中测温困难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款基于热成像技术的无人机测温与预警系统。该系统结合无人机技术、热成像测温与预警技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中的ATK-RM04-WIFI模块将热成像仪与地面终端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中,实现图像温度数据的实时传输与预警。该系统的实现可进行大范围的人群测温,提高测温准确性,减少人力资源分配,提高疫情测温工作效率,对疫情的防控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
-
杨唯
-
-
摘要:
“热成像技术能将热辐射转换成可见光图像,让人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像白天一样看清物体,在工业、安防、消费电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6月29日,说起自主研发的热成像观瞄类产品,贵州景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浩科技)创办人介绍了该公司的创业历程。景浩科技经过10年的自主研发创新,掌握了从设计到制造的领先技术,系列产品已打入欧美高端市场。
-
-
李胤;
宋远佳;
刘春华
-
-
摘要:
在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FRP)结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损伤检测与演化规律研究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热成像作为一种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检测结果直观、可实时监测等特点,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总结了CFRP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综述了主/被动热成像技术在CFRP损伤检测与演化规律中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主/被动热成像在CFRP检测中的适用性,并针对该技术在CFRP中的应用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
-
-
李营;
许晓政;
隋多;
丁雪宝
-
-
摘要:
为避免陶瓷材料产生裂纹导致材料报废,仿真陶瓷材料近表面微裂纹动态演化过程.基于涡流热成像技术检测原理,应用计算机控制脉冲发生器发射脉冲,感应加热源将脉冲转换为高频电流,电流通过激励线圈传导到陶瓷试件表面.红外热像仪受计算机控制生成陶瓷试件表面温度场图像,计算涡流激励下陶瓷表面生热和陶瓷裂纹热流传导.利用有限元建立构建实验模型,依据所设定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完成陶瓷材料近表面微裂纹动态演化过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陶瓷试件温度场受陶瓷表面微裂纹影响,温度场随激励时间增加变化较大;陶瓷试件裂纹体积深度与激励时间成正比,温度越高,裂纹越大;陶瓷表面微裂纹深度和裂纹区域温度与无裂纹区域的温差成正比.
-
-
谢启明;
耿朝红;
尹国良;
应常宇;
李林涛;
李祥芬
-
-
摘要:
锗窗是红外热成像系统的一个关键光学元件,随着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对锗窗的面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胶盘上盘抛光技术,因粘接力导致锗窗下盘后发生变形,限制了锗窗面形精度的进一步提高.介绍了一种采用夹模上盘抛光锗窗的方法,夹模上盘依靠机械限位,将锗窗镶嵌到夹模中进行抛光,上盘时不需要任何粘接剂,从根本上避免了粘接上盘时锗窗所受的粘接力影响.与传统胶盘上盘抛光技术相比,夹模上盘减小了盘上、盘下锗窗面形的变化,缩短了上盘、下盘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结果表明,对尺寸Φ90 mm×5 mm、镀膜完工面形精度PV≤0.5λ(λ=632.8 nm)的锗窗,抛光下盘后面形PV值的平均变化量小于0.1光圈,这为镀膜完工后锗窗面形精度满足要求起着重要作用.
-
-
刘江;
洪俊华;
王俐骄;
赵宁东;
徐怀春;
刘俊
-
-
摘要: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能量变化,为获取能量变化信息,将手机热成像仪FLIR One Pro与智能手机组成具有热成像功能的装置用于化学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对毛细管法测定萘的熔点、蒸馏法测定乙醇的沸点及浓硫酸与纸的脱水反应实验中温度动态分布进行可视化观察.得到了不同反应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直观图像,图像颜色变化表征了不同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信息.这种装置能快速、准确、无接触获取体系温度,能对肉眼不可见的温度变化进行直接观察,根据颜色的变化还能显示反应的剧烈程度.
-
-
程明;
周伊利;
李琪;
朱丹
-
-
摘要:
住区下垫面对室外热环境有重要影响,关于乡村住区下垫面研究存在缺失.文章选取上海市闵行区丰收村的一处住区组团作为实验场地,利用热成像无人机作采集数据,获取冬季典型日白天时段下垫面的表面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射、下垫面的材质、色彩等要素对于下垫面得热情况具有显著影响;硬质下垫面的温度普遍高于自然下垫面;遮挡可以减少气温波动幅度.文章揭示出乡村住区下垫面得热差异及内在机制,可为乡村室外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
杜丙南
-
-
摘要:
当前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更加明确,不同区域配置了不同的建筑综合体。为满足居民工作与生活需求,大型城市综合体越来越多,这对防火与灭火救援工作来说是一项挑战。文章通过对城市综合体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阐述有效的防火措施,以期发挥红外热成像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实现灭火救援技术的有效应用。
-
-
黄雪菲
- 《第五届“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学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热成像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和勘察技术,在使用时不会接触或干预被检测对象,且测量结果直接形象,因而应用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尤其是在前期的无损检测中,具有显著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要介绍热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在历史建筑检测中的优势,并以作者意大利学习建筑保护期间接触的几处实际运用热成像技术进行无损检测的历史建筑保护案例,通过对隐藏肌理、病害及发生部位的图像分析,进一步介绍该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
-
-
-
杨洪钦;
谢树森;
炉庆洪
- 《福建省光学学会2005年年会》
| 2005年
-
摘要:
人体热成像是一种无损的、低成本的医学影像诊断新技术.在一些疾病的诊断和人体健康状况的评估方面,热成像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本文概述热成像技术的物理基础,分析热成像技术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并介绍了热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后对热成像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