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吸收光谱
激光吸收光谱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219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13195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原子能科学技术、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激光与红外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真空计量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技委真空与低温专业组学术年会、第二届燃烧学研讨会、华东六省一市自动化学会2012学术年会等;激光吸收光谱的相关文献由512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立军、曹章、张玉钧等。
激光吸收光谱—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3195篇
占比:99.97%
总计:313293篇
激光吸收光谱
-研究学者
- 徐立军
- 曹章
- 张玉钧
- 何莹
- 刘文清
- 宋俊玲
- 王广宇
- 阚瑞峰
- 刘建国
- 洪延姬
- 尤坤
- 邱爽
- 许振宇
- 夏滑
- 张宏宇
- 张志荣
- 曲前伟
- 王健
- 王敏
- 黄昂
- 刘立鹏
- 吴边
- 崔小娟
- 庞涛
- 张治国
- 彭志敏
- 李宁
- 王立明
- 董凤忠
- 顾海涛
- 翁春生
- 邵杰
- 陈东
- 饶伟
- 马柳昊
- 高晓明
- 严建华
- 余西龙
- 刘畅
- 刘锟
- 夏慧
- 孙鹏帅
- 岑可法
- 常刘勇
- 张亮
- 张健鹏
- 杨亚如
- 潘虎
- 王飞
- 管祖光
-
-
何东;
丁艳军;
彭志敏
-
-
摘要:
反射激波后的压力随时间推移往往呈现不稳定状态.该现象会对燃料的反应进程产生影响,是造成激波管测量数据和模拟结果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激波管流动理论,计算了非反应气体反射激波后的压力演变过程,计算结果和压力测量结果吻合较好.为了分析中、高压条件下压力渐升过程对燃料反应进程的影响,利用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测量了正庚烷氧化过程中温度和CO摩尔分数的演变过程;测量结果快于基于定容、定热力学能假设和定压、定焓假设的机理预测结果,说明压力渐升过程明显促进燃料反应;采用测量压力作为输入信号进行模拟,模拟过程更接近实际,可减少实验和模拟之间偏差造成的影响.
-
-
俞峰苹;
李济东;
彭志敏;
尤晨昱;
赵金龙
-
-
摘要:
介绍了基于中红外吸收光谱的高温条件下SO_(2)和SO_(3)同步测量技术。在该测量实验系统中,SO_(3)由SO_(2)与O_(2)在钒基催化剂作用下高温反应得到,并且在SO_(2)催化氧化过程中同步测量SO_(2)和SO_(3)的浓度,进而计算得到了该催化氧化反应的转化率随温度(550~1000 K)和压力(3~20 kPa)的变化关系。通过对SO_(2)和SO_(3)高温吸收光谱模型的修正,将测量的混合气体的耦合光谱成功解耦,分别得到SO_(2)和SO_(3)各自的吸收光谱和气体浓度。同时,在实验系统中还设计有冷却分离装置,将反应后的高温SO_(3)气体冷却吸收后测量剩余SO_(2)浓度,并对比验证同步测量得到的SO_(2)浓度的准确性。实验发现,当温度低于590 K时,无SO_(3)生成,但SO_(2)在催化剂表面有明显的吸附效应,且吸附率随压力上升而增大。当加热温度高于590 K时开始观测到SO_(3)生成,且反应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先逐渐增大至92%(800 K),后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至3%以下(1000 K)。在每个测量温度下,反应转化率随压力升高呈对数增长趋势。
-
-
宋振明;
李济东;
彭志敏;
鲍丽娟
-
-
摘要:
采用2.32μm的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TDL)测量了一氧化碳(CO)气体v(0→2)振动带R转动带从R(4)至R(12)9条谱线在N_(2)为背景气下的碰撞展宽系数,且与HITRAN数据库对比并给出了谱线展宽系数随转动量子数的变化关系。本文通过采用WM-DAS方法提高实验信噪比,在不同压力(1~100 kPa)下采用Voigt(VP),Rautian(RP),Galatry(GP)和Speed-dependent Voigt(SDVP)模型对实验测量吸收率进行拟合并探究各类线型不同参数随压力的变化关系。本文还以R(10)谱线为例测量了该谱线在He,N_(2)和Ar为背景气下的碰撞展宽系数和压力频移系数,并探究了Dicke收敛系数和速度依赖性系数随压力变化的非线性关系,且通过定义残差-吸收峰值比,分析了不同背景气下R(10)谱线的收敛效应。最后,本文结合该波长范围内CO谱线的吸收强度、展宽特性和抗H_(2)O分子光谱干扰能力,推荐R(6)和R(10)两条谱线用于工业现场测量CO浓度。
-
-
韩邦成;
陆吉玺;
张少文;
翟跃阳;
胡朝晖
-
-
摘要:
碱金属气室是原子磁强计、原子陀螺仪、原子钟等量子传感器的核心敏感元件,其内部的碱金属原子蒸汽通过与激光、磁场等相互作用,实现对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实验室搭建了针对一类高温、高压碱金属气室的参数测试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通过测量激光吸收光谱,获得气室内部缓冲气体的压强以及碱金属原子蒸汽的原子数密度。该平台使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激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碱金属气室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也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相关课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
-
龙江雄;
邵立;
张玉钧;
尤坤;
何莹;
叶庆;
孙晓泉
-
-
摘要:
由于HITRAN数据库中NH_(3)在4296—4302 cm^(–1)范围的谱线参数主要源于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为了修正数据库中该范围内NH_(3)的谱线参数,本文利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和计量学理论,测量2—10 Torr(1 Torr=133.322 Pa)高纯NH_(3)在4296—4302 cm^(–1)范围内的吸收光谱,综合考虑压强、温度、气池光程、波数、线型拟合等主要影响因素,对NH_(3)在该波段的主要吸收谱线的线强和自展宽系数进行了反演和不确定度计算.测量得到的线强与同行最新测量结果偏差在20%以内,自展宽系数与HITRAN2020数据库偏差在14%以内,二者的不确定度范围分别为0.63%—2.7%和0.77%—5.4%,均小于HITRAN数据库中的不确定度范围10%—20%,测量的部分谱线光谱参数在HITRAN中没有记录,本文获得的结果对于补充和修正HITRAN数据中4296—4302 cm^(–1)范围NH_(3)的谱线参数具有参考意义.
-
-
梅园园;
蔡静;
常海涛;
许江文
-
-
摘要:
为解决目前TDLAS波长扫描直接吸收法测温领域存在的干扰吸收峰影响温度测量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吸收光谱线型对称的积分吸光度计算方法,利用中心频率至无干扰吸收峰一侧频率范围的吸光度,根据对称性得到全频域的积分吸光度,以此来排除干扰吸收峰的影响,提高温度测量准确性。选取7185.6 cm和7444.4 cm两条HO吸收谱线,利用吸收光谱仿真数据在400~2600 K温度范围内选择8个温度点进行温度仿真计算,同时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一套TDLAS测量系统,在573~1173 K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管炉测温实验,并将吸收光谱线型对称积分吸光度计算法的测量结果与忽略干扰峰影响的单峰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仿真计算温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1%和5.66%,实验测量温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2%和9%,验证了存在干扰吸收峰时根据线型对称性获取积分吸光度进行温度测量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为推动TDLAS温度测量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
-
龙江雄;
张玉钧;
邵立;
叶庆;
何莹;
尤坤;
孙晓泉
-
-
摘要:
在碳中和的国际大背景下,精确可靠地定量测量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开发测量结果可直接溯源至国际单位制SI的气体分析仪是精确可靠监测温室气体浓度的重要方法。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是常用的气体浓度测量方法,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实现仪器的测量浓度直接溯源至SI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可直接溯源的气池光程,气池光程的不确定度直接影响气体浓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对气池光程的可溯源精确测量有利于发展测量结果可直接溯源的气体分析仪。针对光程标称为81 cm的三次反射型气池光程可溯源测量需求,使用校准的米尺测量该气池光程得到的直接测量结果为(81.21±0.80)cm,较大的测量不确定度(0.80 cm)是综合考虑定位误差和三段光路与测量路径可能不重合导致的测量误差估算得到的。为了减小测量不确定度,本文搭建了TDLAS气池光程测量系统,测量系统以1576 nm分布式反馈激光器为光源,通过在激光控制器上加载斜坡扫描电压来测量待测气池内标准高纯二氧化碳(CO_(2),99.999%)在6344.68 cm^(-1)附近的吸收光谱,使用测量结果可直接溯源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气池内的压强和气体温度,采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最新测量得到的30012-00001跃迁带P 4e支线强(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0.15%)反演气池光程,使用二次速度依赖Voigt线型精确拟合不同气压(36~75 Torr)下的光谱吸光度信号获得对应气压的积分吸光度,全面分析各参量的测量不确定度及其传递过程,对不同气压下的积分吸光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得到可直接溯源的气池光程为(81.61±0.42)cm,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0.51%,测量不确定度范围落在直接测量结果范围内,测量不确定度小于直接测量结果。本文气池的光路结构是多次反射长光程气池的简化,该系统同样适用于多次反射长光程气池光程的可溯源测量。
-
-
沈佳园;
李济东;
陈钻;
刘翔;
何国军;
彭志敏
-
-
摘要:
介绍了一套高精度气体吸收光谱测量系统,并采用7.16μm的量子级联激光器(QCL)测量了甲烷(CH_(4))气体在该波长附近不同压力(5~30 kPa)和温度(290~1050 K)范围的光谱参数。同时,本文不仅测量了纯甲烷环境下的分子自身光谱参数,还测量了其在Ar, N和He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背景气下的各类谱线参数。实验发现,本文测量的甲烷谱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碰撞展宽系数由大到小分别是:自身>N>Ar>He,四种环境下测量谱线的压力频移系数均为负数,及谱线压力频移与压力呈负相关,其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自身>N>Ar>He,与碰撞展宽系数变化规律相同。本文对所有测量的谱线参数均计算了各自的不确定度且定量分析了各类不确定度的来源。
-
-
邹丽昌;
黄俊;
李峥辉;
邓瑶;
邵国栋;
阮真;
卢志民;
姚顺春
-
-
摘要: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由于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非侵入及实时检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燃烧诊断、痕量气体监测、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中.波长调制光谱(WMS)的二次谐波(2 f)检测是最常用的TDLAS气体传感方法之一.激光器作为TDLAS-WMS在线检测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由于其工作温度等因素变化,引起输出激光波长漂移和2f背景信号基线变化,从而导致气体浓度反演的精确度和TDLAS-WMS在线检测系统的稳定性降低.针对上述问题,根据NO气体分子在中红外波段5.176~5.189μm的基频吸收特性,选择峰值发射波长位于5.184μm的分布反馈式连续波量子级联激光器(DFB-CW QCL),分析了输出激光中心波长对应的峰值采样点位置随采样时间变化的漂移规律和2f吸收及其背景信号的漂移特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以2f信号平均峰峰值替代2f信号峰值建立气体浓度反演模型以修正2f背景信号基线漂移,并结合以信噪比最优为2f背景信号波长漂移修正原则的2 f背景信号漂移综合修正方法,以消除TDLAS-WMS在线检测系统长期连续检测过程中2 f背景信号漂移对气体浓度反演结果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 f信号平均峰峰值随配置的N O样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两者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其拟合曲线的线性拟合度R2达到了0.9999.在使用体积浓度为20×10-6 NO气体样品开展的连续60 min监测实验中,波长漂移修正后,反演浓度的标准偏差由波长漂移修正前的0.19×10-6下降到了0.07×10-6,反演浓度的最大相对误差由波长漂移修正前的6.30% 下降到了3.85%,相对误差均方值由波长漂移修正前的24.39% 下降到了9.99%.结果显示,该2 f背景信号漂移综合修正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2 f背景信号漂移对气体浓度反演结果的影响,显著提高了TDLAS-WMS在线检测系统连续监测的灵敏度、精确度和稳定性.
-
-
沈忠明;
张越;
叶飞;
秦瑞鹏;
魏格圣
-
-
摘要:
TDLAS是一种通过向二极管激光器施加调谐信号来核算其成分和状态信息,以此先后取得波长扫描和气态物质的吸收光谱的检测技能.它通常用于工业和环境范畴内的气体检测.具有分布式反馈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可调谐光源和用于点扫描的多反射单元的试验设备就是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和谐波检测的原理制造而出的.可调谐的二极管的激光气体检测技能可以有效检测烟气热交换器的微泄漏,其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
-
-
-
LIU Chun;
刘春;
LIU Zhongliang;
刘中亮
- 《华东六省一市自动化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是利用二极管激光器的波长调谐特性,扫描待测气体特征吸收线,从而获得待测气体的浓度信息。介绍了在线式波长调制二次谐波(WMS-SH)气体检测技术,讨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气体浓度反演算法,通过背景扣除去除二次谐波信号中的噪声,提高了信噪比和反演精度,并对最小二乘算法反演得到的甲烷浓度数据采取加权递推平均滤波和中位值平均滤波相结合的复合滤波算法,降低了脉冲干扰噪声的影响,提高了气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
-
-
李飞;
林鑫;
余西龙;
顾宏斌;
李智;
陈立红;
张新宇
- 《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科院力学所高温气动实验室设计、建设的多通道-可调谐二级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测量系统。其主要参数如下:谱线选取7185.597 cm-1、7444.37cm-1+7444.37cm-1(重合吸收线)两条H2O吸收线,采用分时扫描-直接探测策略,测量频率4kHz。该系统用于诊断超然冲压模型发动机,可同时得到燃烧室入口、烧烧室出口和燃烧室内某截面的气流静温、水蒸气分压和速度的截面分布,通过这些测量参数可以分析燃烧室入口气流参数特征、燃烧室的燃烧效率和燃烧特征及模态。
-
-
-
王铁栋;
刘文清;
张玉钧;
王敏
- 《2007年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学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机动车排放尾气成为很多城市大气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机动车尾气遥测系统利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及其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条件下,在道边对机动车尾气成份中的CO,CO2进行实时遥测.实验表明,基于该技术的尾气遥测系统可以迅速、方便地获得大量机动车的实时尾气排放数据和车辆信息,从而快速筛选出那些高排放的车辆.该系统是传统尾气检测方式的补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