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潇贺古道

潇贺古道

潇贺古道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建筑科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专利文献21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传承(学术理论版)、广西社会科学等; 潇贺古道的相关文献由81位作者贡献,包括韦浩明、姚磊、宋书巧等。

潇贺古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79.81%

专利文献>

论文:21 占比:20.19%

总计:104篇

潇贺古道—发文趋势图

潇贺古道

-研究学者

  • 韦浩明
  • 姚磊
  • 宋书巧
  • 朱其现
  • 杨宝琪
  • 乔珍明
  • 刘美杏
  • 宋全昌
  • 徐芳
  • 方倩宁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思成
    • 摘要: 古道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其沿线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更受关注。文章以潇贺古道贺州段沿线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外部空间布局和内部空间结构两方面入手,结合对传统村落的地理空间特征、形态特征、街巷空间、水口空间等内容的分析,总结得到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并基于景观特征,提出了古道沿线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思路与策略,以期为传统村落的活化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 罗劲松(文/图)
    • 摘要: 秀水,潇贺古道上一座远近闻名的“状元村”。早在20年前,身为文化记者的我便对这座远处湘、桂交界地带的古村寨心向往之,却一直没有得到前往探访的机会。前不久,应贺州宣传部门之邀,沿潇贺古道一路采风。秀水,自然成为我最为期待的探访地之一。
    • 邱艺博; 晁梦军
    • 摘要: “潇贺古道”作为古代中原进入广西的主要通道,沿线多元文化交融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这些丰富的文化沉淀是和古代交通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本文以“潇贺古道”影响下的富川瑶族长鼓舞中平地瑶芦笙长鼓舞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古代主要交通线路区域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瑶族“非遗”舞蹈文化。为保持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开展地方特色舞蹈文化与区域交通优势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借鉴的依据。
    • 苏水莲
    • 摘要: 瑶族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瑶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在特定的历史和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客观反映。在瑶族文化生态系统内,瑶族舞蹈是一种无可替代处的生命文化,寄托着瑶族人民的精神信仰。文章从三个部分研究瑶族舞蹈的相关的生态演替现象:第一部分阐述瑶族舞蹈在自然、社会和人的三方面展现的生态意蕴,第二部分分析瑶族舞蹈生态演替变化的特征,最后寻找瑶族舞蹈发生生态演替变化的原因。
    • 阳娜; 姚磊
    • 摘要: 潇贺古道作为一条历史通道,其沿线文化遗产众多。以潇贺古道永州段的桐口村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阅、田野调查等方法,探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技术应用,梳理桐口村基本概况,绘制得出了村落文化遗产资源表。结果表明:桐口村遗产资源丰富,极具研究价值,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搭建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基于此,提出了桐口村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的保护方法与策略,旨在为潇贺古道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 姚磊; 杨雄心; 王文; 甘德欣
    • 摘要: 目前关于潇贺古道的研究多为沿线古村落和湖湘文化的研究,对于潇贺古道沿线石刻的研究多表现为文化背景、书法形式,而石刻形式及景观美学等在研究领域尚属空白.潇贺古道沿线石刻是当地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可视化表现之一,为探索总结以石刻为载体形式的人文历史、民风民俗以及景观美学,以潇贺古道为背景,潇贺古道沿线石刻为载体,通过收集、总结此线路的石刻资料,结合田野调查、口述历史、对比等研究方法,对潇贺古道沿线的石刻形式进行梳理和总结,探索潇贺古道沿线石刻形式及其背后的景观美学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潇贺古道沿线石刻形式丰富,表现多样,具有独特的湖湘景观美学意境.
    • 张锋; 张桂红
    • 摘要: 潇贺古道为沟通中原与岭南的重要孔道,其基本特征有五岭孔道,兵家必争之地;南北通衢,古丝路之要津;沟通多元文化,协和不同族群;建筑风格多样,自然构造奇特,形成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古文明的活化石;传统宗祠如串缀于乡野的明珠.潇贺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与规划的思路:全面摸排,将沿线的文化遗产乃至自然遗产全数调查清楚;跨区域合作,联手将潇贺古道整体申报为"国家文化遗产";融入"一带一路",在国际战略层面提升潇贺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地位及影响;突出线性空间,真正实现廊道式保护;全社会共同参与潇贺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和保护.唯有如此,潇贺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方能长久,也才能通过科学合理规划使其成为新时代下凸显原生文化价值的"新道".
    • 温爱民
    • 摘要: 秦汉时期从中原入越路线,有广东"大庾岭道"和广西"灵渠道".然而五岭山脉横亘东西,单一的交通孔道并未能满足中原与岭南两地交流需求,因此,各地根据山川形势、地理条件,开发出不同的交通孔道,促进了岭南百越各族与中原经济文化的联系.其中,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潇贺古道"(萌渚岭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为秦汉时期中原与岭南交通重要通道之一.德庆锦石山的有关记载,进一步佐证了陆贾出使南越从桂岭取道至番禺的入越路线.
    • 谢干兰; 郭璐汕
    • 摘要: 历史上,连接岭南与中原的潇贺古道与北方长城有着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在传播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连通商贸活动、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时间的流逝虽带走了古道的繁华,却带不走它的历史价值,文章从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潇贺古道上探寻桂商精神之源,以期提炼桂商精神,进而丰富桂商历史文化。
    • 蒋启志
    • 摘要: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南岭西段的都庞、萌渚两岭余脉之间,是一座有着数万年原始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两千多年建县历史的三省边城。这里还是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有着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荣获中国瑶族蝴蝶歌之乡、中国瑶族芦笙长鼓舞之乡等荣誉称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