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滤过泡

滤过泡

滤过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3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5篇、专利文献31089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 滤过泡的相关文献由75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文强、周和政、洪颖等。

滤过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5 占比:0.97%

专利文献>

论文:31089 占比:99.03%

总计:31394篇

滤过泡—发文趋势图

滤过泡

-研究学者

  • 张文强
  • 周和政
  • 洪颖
  • 王宁利
  • 周雄
  • 梁远波
  • 王薇
  • 刘杏
  • 张立贵
  • 徐月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沙仁高娃; 崔仁哲; 卢迪; 丁浩轩; 孙丽霞
    • 摘要: 目的探讨CLC-2氯离子通道靶向阻滞对人结膜成纤维细胞(HConF)纤维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ConF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2000(Lipo2000)组、无义小干扰RNA(siRNA)组和CLC-2 siRNA转染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各组分别采用含有相应转染试剂的培养基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LC-2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HConF的增生能力,即吸光度(A)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ConF凋亡比例;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各组HConF迁移能力;采用胶原收缩实验检测各组胶原面积收缩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PI3K、Akt、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Lipo2000组、无义siRNA组和CLC-2 siRNA转染组CLC-2 mRNA相对表达量和细胞A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110、198.680,均P<0.001),其中CLC-2 siRNA转染组CLC-2 mRNA相对表达量和细胞A值明显低于无义siR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空白对照组、Lipo2000组、无义siRNA组和CLC-2 siRNA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78±1.10)%、(4.54±1.51)%、(4.82±0.88)%和(28.90±0.91)%,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260,P<0.001),其中CLC-2 siRNA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无义si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细胞迁移率和细胞迁移数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4.493、1625.431,均P<0.001),其中CLC-2 siRNA转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无义siRNA组,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少于无义siR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细胞胶原面积收缩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692,P<0.001),其中CLC-2 siRNA转染组细胞胶原面积收缩率明显低于无义si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比值和p-Akt/Akt比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073、456.931、340.889、43.021,均P<0.001),其中CLC-2 siRNA转染组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比值和p-Akt/Akt比值明显低于无义siR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靶向抑制CLC-2氯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ConF凋亡,抑制细胞迁移、胶原合成及胶原收缩,抑制纤维化过程。
    • 段敏; 哈少平; 何利东; 庞麟; 李春花
    • 摘要: 目的 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结束时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抑制滤过通道瘢痕化的作用.方法 观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60例(60眼),最终完成随访12个月患者40例(40眼),其中研究组21例(21眼)、对照组19例(19眼).分别观察术后1周、1、3、6及12个月时眼压、滤过泡高度、范围、充血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眼压更低(P<0.05).术后1、3、6、12个月研究组滤过泡垂直高度(H)及术后1周、6、12个月研究组滤过泡水平范围(E)均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研究组功能性滤过泡18例(86%),对照组则为15例(79%),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结膜伤口漏、角膜上皮损伤、前房出血、浅前房、滤过道内口阻塞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前房炎症、眼内炎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结束时手术部位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可以联合抑制滤过通道瘢痕化,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栗庆霞
    • 摘要: 目的 观察在治疗青光眼过程中应用改良小梁切除术的总体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均为我院接受青光眼治疗的120例患者,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展开研究,研究期间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其中实施小梁切除术治疗的58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两组的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结果 观察组早期眼压控制眼数与对照组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远期眼压控制眼数、功能性滤过泡、非功能性滤过泡分别为54(87.09%)、47(75.80%)、15(24.19%);对照组远期眼压控制眼数、功能性滤过泡、非功能性滤过泡分别为34(59.64%)、32(56.14%)、25(43.8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在青光眼治疗期间应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够实现眼压的远期控制,具有良好的功能性滤过泡,临床借鉴价值较高.
    • 李艳颖; 王雪梅; 张鑫玉; 赵晶; 刘桂海
    • 摘要: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拆除结膜缝线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对滤过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市眼科医院2020年1月至8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0例患者术后缝线自行吸收,未给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术后2周拆除结膜缝线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眼压,结膜充血情况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拆除结膜缝线能有效减轻结膜充血,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可以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减轻滤过泡瘢痕的形成,从而长期维持眼压稳定,提高青光眼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青光眼失明率,大大提高生存质量。
    • 马铭绅; 申颖; 李文萱; 关文英; 康欣; 赵海霞
    • 摘要: 青光眼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不可逆致盲的首要因素.眼压的病理性升高是青光眼最为危险的因素之一,由此可导致特征性视神经损伤.在过去的50年里,青光眼滤过术作为降低青光眼眼压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其术后常因滤过泡瘢痕化,滤过通道房水流出受阻,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明确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化的机制对青光眼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中笔者就国内外针对瘢痕化形成的信号通路与当前抗瘢痕化治疗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
    • 朱晓燕; 谢琳; 谭薇
    • 摘要: 目的 观察整合素αvβ3在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滤过术后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6~8周龄雄性SD大鼠55只,取右眼建立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动物模型,剔除建模失败的大鼠15只,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分组法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TGF)组、LM609组和TGF+LM609组,每组10只,分别采用含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TGF-β2(2 mg/ml)溶液、整合素α邛3受体阻断剂LM609(40 μg/ml)溶液和TGF-β2(2 mg/ml) +LM609(40 μg/ml)溶液的棉片术中处理结膜瓣2 min.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1周、2周采用iCARE眼压计监测眼压,计算术后平均眼压比率(术后眼压/术前眼压×100%);于术后3d、1周、2周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拍照观察滤过泡形态改变,计算滤过泡生存比率;术后2周,摘取各组术眼眼球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手术区球结膜组织的炎性改变、纤维化程度及胶原纤维沉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整合素αv、整合素β3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手术区结膜组织整合素αvβ3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大鼠术后第3天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1~2周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TGF组、LM609组和TGF+LM609组平均眼压比率分别为(101.80±4.44)%、(103.90±5.65)%、(94.10±7.45)%和(100.60±4.61)%,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1,P=0.010),其中LM609组平均眼压比率均小于对照组、TGF组和TGF+LM60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对照组和TGF+LM609组滤过泡变为扁平状,球结膜组织稍有增厚;TGF组球结膜组织明显增厚,并有大量的血管长入;LM609组仍可见局限的小滤泡,血管化较其他各组明显减少.TGF组滤过泡生存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LM609组和TGF+LM609组,LM609组滤过泡生存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GF+ LM60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LM609组和TGF+LM609组结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均较TGF组减少,胶原纤维沉积较TGF组疏松.TGF组手术区结膜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LM609组和TGF+LM60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整合素αvβ3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手术区及微管周围结膜组织,TGF组手术区结膜组织整合素αvβ3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均较其他组明显增加.结论 整合素αvβ3在大鼠滤过术后结膜组织瘢痕中高表达,抑制其表达可减少纤维沉积,延长滤过泡生存时间,提示整合素αvβ3可能参与结膜瘢痕形成过程.
    • 吴英杰; 程方
    • 摘要: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结膜滤过泡的功能状态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对滤过泡的评估一直是术后随访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临床评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从最早的裂隙灯检查到如今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各种检查方法旨在评估滤过泡功能,帮助临床医师制订进一步随访计划和治疗方案.随着技术进步和软件开发,以往用于视网膜血流评估的OCT血管成像术(OCTA)在滤过泡的随访评估中也显现出价值.本文就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主要评估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逐一总结阐述.
    • 李艳颖; 王雪梅; 张鑫玉; 赵晶; 刘桂海
    •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拆除结膜缝线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对滤过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市眼科医院2020年1月至8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0例患者术后缝线自行吸收,未给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术后2周拆除结膜缝线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眼压,结膜充血情况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拆除结膜缝线能有效减轻结膜充血,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可以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减轻滤过泡瘢痕的形成,从而长期维持眼压稳定,提高青光眼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青光眼失明率,大大提高生存质量.
    • 张行; 吴迪; 闫永钛; 关立南
    • 摘要: 青光眼是一类因病理性眼内压升高,导致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致盲性疾病.因此青光眼的治疗应该以个体化眼压为目标,阻止病情进展,保存患者现有视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光眼的治疗方式也逐渐多元化,青光眼滤过术作为目前临床控制眼压的主要手段之一,挽救了很多患者的残存视力,但术后较多患者出现屈光变化、干眼等不良症状.为了探究青光眼滤过术后眼部可能出现的变化,研究者们进行了相关研究,以便指导术后治疗,在确保挽救视力的同时,尽量提高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