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1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6340篇;相关期刊413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临床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二届中医眼科学术年会暨山东省第十七次眼科学学术会议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文献由2389位作者贡献,包括尹娟、王红芳、王静等。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2 占比:5.0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6340 占比:94.89%

总计:27759篇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文趋势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研究学者

  • 尹娟
  • 王红芳
  • 王静
  • 许文静
  • 陈萍
  • 张睿敏
  • 张莉
  • 李倩
  • 王宇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冬爱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宁河区医院治疗的84例(84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BCVA、眼压及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BCVA、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用于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视功能,降低患者眼压,加深前房,安全可靠。
    • 汪玲
    •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门诊就诊、住院手术及24 h眼压监测的8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心理护理,能够促使患者保持更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康复,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护理质量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樊芳; 李科军; 闵思; 马清敏; 赵智华; 王玲; 贾志旸
    • 摘要: 目的: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房水中IL-8及IL-12p70浓度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10/2020-12于我院治疗的原发性AACG急性发作期患者29例29眼作为研究组,同期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ARC患者17例17眼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检测患者房水中IL-8及IL-12p70水平,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ARC患者相比,AACG患者房水中IL-8浓度显著升高(Z=-5.384,P<0.05),但两组患者房水中IL-12p70水平无差异(Z=-1.587,P=0.112)。AACG患者房水中IL-8水平与急性发作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_(s)=0.387,P=0.038),其中滤过性手术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IL-8、IL-12p70浓度均显著高于非滤过性手术患者(P<0.05)。结论:AACG患者房水中炎症相关因子IL-8浓度明显升高,免疫相关因子IL-12p70浓度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差异性表达增加,提示炎症和免疫可能参与AACG的病理过程。
    • 王龙龙
    • 摘要: 晶状体作为眼内屈光介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赤道部周围附着悬韧带,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与放松共同完成晶状体厚度的调节。晶状体悬韧带的异常可继发多种眼部疾病,其中以继发青光眼居多,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似。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晶状体悬韧带松弛使得晶体位置稳定性降低,通过前倾身躯、低头或处于俯卧状态时等机制使晶状体前移可阻滞瞳孔,由于晶状体虹膜隔前移,继而前房变浅、房角关闭,从而导致急性青光眼的发作。对于此类患者,若给予缩瞳等常规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处理方法,不仅不能起到降低眼压的作用,反而会使症状进一步加重。对于悬韧带松弛继发青光眼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摘除晶状体并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体化手术治疗。研究表明,对于本病的治疗在手术前以中西结合为宜,术后以中医治疗为主。我科收治一例悬韧带松弛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抗青光眼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 王洪鹏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南阳市眼科医院治疗的84例(84眼)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前房角分级、中央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眼压、BCVA、前房角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0.094,P>0.05;Z=0.424,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患者BCVA及前房角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7.149,3.890,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9,P0.05)。结论: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AACG合并白内障在降低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及改善前房角开放程度、中央前房深度方面效果更为理想,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李文静
    • 摘要: 目的分析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44只眼)。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眼和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情况及视力、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为(2012.24±502.27)个/mm^(2),对侧眼为(2752.37±580.27)个/mm^(2);对照组患者患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为(2285.46±535.55)个/mm^(2),对侧眼为(2432.22±550.13)个/mm^(2);治疗前,两组患者患眼及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患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视力、眼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会对患侧角膜内皮细胞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调节患者视力及眼压。
    • 姜宪英
    •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方法:从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门诊、住院及行24小时眼压监测时接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抽选40例作为研究对象,该40名患者于本院或外院接受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于本院接受随访眼压及观察术后滤过泡情况,统计患者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眼压改变情况以及滤过泡等级。结果: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生相关严重术后并发症,且患者出院时眼压、末次随访眼压均明显低于入院时眼压(P<0.05);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占比为87.50%。结论: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远期疗效可观,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中的价值。
    • 姬俊雅; 于浩南; 栾莉; 冯振华; 李艳
    • 摘要: 目的基于OCTA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不同时长的持续高眼压对视盘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对照研究,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首次发作伴有轻度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发作期高眼压持续时间分为2组,高眼压持续≤2 d为A组,高眼压持续>2 d为B组。所有患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行OCTA检查,分别观察两组患眼黄斑区平均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视盘周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整体及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的变化,并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30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A、B组各15例(15眼)。A、B两组患眼间术前mGCC厚度及视盘整体、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NFL厚度A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术后1个月,A、B两组患眼间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A组患眼mGCC厚度及视盘整体、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及B组患眼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mGCC厚度,RNFL厚度,视盘整体及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OCTA测量的mGCC厚度、RNFL厚度、视盘血流密度等指标可作为评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高眼压对视网膜损伤的量化指标。
    • 赵莹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给予观察组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后IO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形成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 d、180 d观察组IO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浅前房形成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66%)(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将角膜缘作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使用可调整缝线结扎,根据房水流速和滤过量来调整结扎松紧度,从而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并维持其稳定性。改良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术后眼压指标,提升患者视力效果,有利于优化患者的浅前房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 刘静; 岳珊珊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中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运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即参照组(n=44)与联合组(n=44),参照组利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联合组则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与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手术前和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眼压以及前房的深度,还有房角粘连闭合角度发生的变化,并记录对比并发症的情况。视力水平采用远近视力表进行检查;眼压则使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前房深度则运用裂隙灯进行检查;房角粘连闭合角度运用房角镜进行检查。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前房炎症、瞳孔散大。结果经过手术治疗以后,眼压结果显示参照组高于联合组,视力水平显示参照组低于联合组,两组患者与手术前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手术后,前房深度结果显示参照组低于联合组,房角粘连闭合角度显示参照组高于联合组,两组患者与手术前比较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联合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通过在临床中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可以减轻眼压,提升视力的水平,以及在前房的深度和房角粘连闭合度方面得到有效的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非常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