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浅前房

浅前房

浅前房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57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140篇;相关期刊285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实用防盲技术、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与心理护理学术交流会、第八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中国药学会全国生化新药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会议等;浅前房的相关文献由1420位作者贡献,包括方秋云、程依琏、罗谦等。

浅前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3 占比:10.9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140 占比:89.02%

总计:6897篇

浅前房—发文趋势图

浅前房

-研究学者

  • 方秋云
  • 程依琏
  • 罗谦
  • 张玲
  • 王洁
  • 薛国民
  • 赵春梅
  • 郑瑜
  • 于静
  • 包明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郑艳瑾; 赵春梅; 刘湘云; 洪阳
    •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FLACS)治疗合并浅前房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我院2020-11/2021-02收治合并浅前房的白内障患者55例60眼,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并进行分组,接受FLACS的患者为FLACS组,共28例30眼,接受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的患者为Phaco组,共27例30眼。对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中超声乳化能量释放量(CDE)、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内皮细胞丢失率(ECL)、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wk,1mo的UCVA及术后1wk,1mo的BCVA均优于术前,且FLACS组术后1d UCVA优于Phaco组(P0.05)。结论:FLACS治疗浅前房白内障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术后内皮细胞丢失率、快速恢复视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对黄斑无明显影响。
    • 谢秋霞; 齐慧芳; 华山; 蔡惠平
    • 摘要: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9-03/2021-04期间收治的实施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9例34眼,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房角形态、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与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具有差异(Z=-5.126,P0.05)。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满意度高。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
    • 李俊宁; 林陈娟; 何侦
    • 摘要: 目的 探讨白内障伴浅前房患者行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01~2019-01于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白内障伴浅前房患者46例(46眼).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CACD)、房角开放距离(AO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视力为(0.28±0.16),术后上升至(0.6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8,P=0.000).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眼压降低,CAC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术眼"3点"、"6点"、"9点"和"12点"方位的AOD500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中发生虹膜损伤3例(6.52%),悬韧带部分断裂1例(2.17%),仍安全顺利植入人工晶体.术后发生角膜水肿16例(34.78%),术后1个月均恢复.未发生后囊破裂和角膜失代偿等较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手术能有效改善白内障伴浅前房患者眼前节拥挤情况,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术前评估以及准备、手术中技巧的合理应用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冯巧珍
    •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对此加强预测与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深圳市眼科医院10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发生浅前房的1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浅前房的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术前眼压、术前虹膜、术前眼轴长度是影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针对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干预,降低浅前房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 王立博
    • 摘要: 目的 探讨将透明质酸钠应用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152例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45例(51眼)发生浅前房,其中42例(45眼)经药物等治疗5~7 d后,仍未形成前房,将其随机分为前房注气术组(25例,25眼)和透明质酸钠组(17例,20眼).前房注气术组实施前房注入空气治疗,透明质酸钠组实施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气泡、透明质酸钠于前房中的维持时间与术后眼压情况.结果 透明质酸钠组一次手术成功率100%高于前房注气术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注气术组有5眼经一次手术后3~6 d,前房再次发生消失,进行了二次手术治疗,均成功.透明质酸钠组前房积血、炎症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10.0%,均低于前房注气术组的28.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注气术组气泡在前房中滞留时间为2~4 d;透明质酸钠组透明质酸钠滞留时间为3~6 d.前房注气术组出现高眼压症状1例,平均眼压为12 mm Hg(1 mm Hg=0.133 kPa);透明质酸钠组出现高眼压症状3例,眼压最高为30 mm Hg,平均眼压14 mm Hg左右,但经过降眼压药物治疗后,2~3 d内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对于前房浅等级为Ⅰ~Ⅱ级,经药物等治疗5~7 d后,仍未形成前房患者,或者前房浅等级为Ⅱ级以上患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将透明质酸钠注入到前房中,可有效提高对患者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 陈龙
    • 摘要: 目的 分析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63眼)和观察组(60例,66眼).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两周,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降低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 文勇; 白美春
    • 摘要: 目的 探讨前房注射过滤空气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2例(8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眼.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在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基础上加前房注射过滤空气.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疗效、并发症、视力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日及术后3日观察组眼压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术后3日观察组眼压已快速下降而恢复正常.对照组早期较低的眼压逐渐上升并趋于正常,观察组眼压则由高降低趋于稳定,眼压下降缓慢,眼压波动幅度极小.观察组术后浅前房、恶性青光眼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基础上加前房注射过滤空气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减少恶性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及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陈杰; 冯俊; 王玮
    • 摘要: 目的 评估全调节缝线法在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POAG患者55例(61只眼),分为2组:全调节缝线组26例(31只眼),部分调节缝线组29例(30只眼),分别给予小梁切除手术配合不同的调节缝线,观察术后前房、滤过泡的情况,和术后6个月眼压的情况.结果 (1)术后眼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眼压比较,在7 d(t=-2.197,P=0.032)、3个月(t=-2.040,P=0.046)及6个月(t=-2.054,P=0.04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滤泡形态:试验组I型滤泡的比例(64.52%)高于对照组(33.33%),有统计学意义(x2=5.931,P=0.015),但试验组总体功能性滤泡(I型+Ⅱ型)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1.828,P=0.176);(4)术后6个月手术成功率:试验组总成功率96.77%(30例),而对照组86.67%(26例).但是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其它:术后使用降眼压药及再次手术情况,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组在术后降低眼压效果、降低术后浅前房等方面优于部分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孙娟; 冯振华; 许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屈光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将2018-03/2019-06我院收治的96例112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前房深度(ACD)分为浅前房组(ACD≤2.20mm,52例62眼)和对照组(ACD 2.21~2.90mm,44例50眼),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于术前,术后1d,3mo测定屈光度、ACD、前房容积(ACV)的变化,Pearson线性相关法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屈光状态与前房参数的关系.结果:浅前房组术后3mo屈光误差较对照组高(P0.05);浅前房组术后3mo屈光误差与术前ACD呈负相关(P0.05).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后存在远视漂移现象,且远视漂移程度与术前ACD呈负相关,与术后ACD呈正相关,即术前ACD越浅,术后ACD增加越高,远视漂移程度越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