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器
滤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6369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3452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血液净化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4第六届全国重症血液净化大会(CCBP2014)、第五届微创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暨全国下肢静脉疾病微创治疗研讨会、第九届全国临床放射学学术会议暨安徽省放射学第八次学术年会等;滤器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李伟、李强等。
滤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3452篇
占比:99.63%
总计:63690篇
滤器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李伟
- 李强
- 张勇
- M·J·小帕拉托尔
- 王超
- 刘小林
- 王勇
- 张伟
- 王伟
- 张涛
- 胡效军
- 王磊
- 乔基奥·基隆迪
- 曹开军
- 贾建东
- E·V·冈策
- 郭江明
- 王凯
- 高麟
- 王强
- 叶剑生
- 李波
- 李阳
- 陈玲
- 王涛
- 王军
- 刘伟
- 陈志超
- 张鹏
- 李军
- 李杰
- 李浩
- 章礼春
- 王辉
- 张敏
- 李刚
- 叶伟强
- 李静
- J·R·里斯
- 祝建勋
- 陈磊
- 王平
- 陈华
- 张辉
- 陶金龙
- 李宁
- 李斌
- 王鹏
- 魏新时
-
-
朱飞
-
-
摘要:
某轮主机的燃油系统配备了一个主机专用的燃油自清滤器(以下简称自清滤器,如图1所示),其型号为BOLLFILTER6.72。近期碰到了自清滤器无法自动反冲洗的故障,本文通过讲述自清滤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结合故障现象及故障分析,再现故障解决过程。
-
-
张富钊;
李静;
郑国学;
康藤耀;
雍熙;
陈镜全;
谭强;
陈开;
郑江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滤器置入术后发生急性滤器相关下腔静脉血栓形成(IVC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和影像学随访的8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其中发生急性滤器相关IVCT患者19例(IVCT组),未发生滤器相关IVCT患者67例(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滤器置入术后发生急性滤器相关IVCT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变量参数,预测滤器置入术后发生急性滤器相关IVCT风险,找出最佳临界值。结果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制动(OR=0.067,95%CI=0.011~0.411,P=0.004)、术后未规律抗凝(OR=0.104,95%CI=0.017~0.619,P=0.013)和下腔静脉直径(OR=1.466,95%CI=1.095~1.963,P=0.0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分析下腔静脉直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提示其预测滤器置入术后发生急性滤器相关IVCT的准确度较高。结论术后下肢制动、术后未规律抗凝及下腔静脉直径偏小是滤器置入术后发生急性滤器相关IVCT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下肢活动、规律抗凝和密切观察下腔静脉直径较小患者,可能有助于减少急性滤器相关IVCT发生。
-
-
邓佳欣;
刘丽萍;
赵渝;
李凯平
-
-
摘要: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为国内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TM核心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对1975年至2020年可回收IVCF的总体特征和知识图谱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665篇有效文献,近20年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发文量最多,为452篇,中国发文量排在第2位,为40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远期并发症、随访管理、滤器回收、创伤患者滤器应用等方面。结论 当前可回收IVCF研究领域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美国。未来研究可探讨高效的随访管理方式,以提高滤器回收率,减少滤器相关远期并发症。对于长期留置滤器患者抗凝治疗和滤器类型选择等相关问题,还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进一步探索。
-
-
王晓东;
萧炜亮;
刘琼;
柏晨辉;
郭友
-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导丝成襻法在回收钩贴壁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31例患者通过常规方法取出Günther Tulip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失败。旋转DSA判断滤器回收钩贴壁情况、旋转X线球管切线位显示贴壁侧滤器与血管壁间最小间隙后,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滤器。结果 7例回收钩开口偏向血管腔患者,再次采用常规套取法成功取出滤器。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成功取出滤器23例,失败1例,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成功率为95.8%(23/24)。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45~120 min)。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对比剂外渗或滞留。随访期超声复查下腔静脉无明显狭窄,未见附壁血栓形成。结论 旋转DSA导引下应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取出回收钩贴壁滤器简单可行。
-
-
耿鹏丽
-
-
摘要: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临床使用较广泛,其中治疗滤器、管路凝血是CRRT期间遇到的共性问题,本文综述滤器、管路凝血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后续临床工作时需依据原因实施相应的预防策略,包括血流速、流量与置管的位置,正确实施管路预冲,选取合理的抗凝剂,合理选择治疗的模式及参数等,旨在减少CRRT中治疗滤器、管路凝血的发生率,增强护理的质量。
-
-
卢甜美;
蔡伊甜;
张利;
王俊霞
-
-
摘要:
目的研究oXiris-内毒素吸附技术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科收治的需要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滤器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oXiris滤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去甲肾上腺素(NE)使用剂量、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系统(sofa)评分、降钙素原(PCT)水平、血乳酸值、血小板、血肌酐和尿量。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NE使用剂量、sofa评分、PCT水平、血乳酸值、血小板与血肌酐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对心率、呼吸频率、NE使用剂量、sofa评分、PCT水平、血乳酸值的降低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iris-内毒素吸附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液的乳酸水平与感染指标,改善器官功能,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应用。
-
-
李瑞林
-
-
摘要:
我院制剂室配置了DT-200型多功能提取机组,用于胶囊剂、合剂、颗粒剂及软膏剂制备时的水煮提取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罐体底部药液出口处没有假底,出药液时药渣往往会堵塞出口,造成出液不畅,采用不锈钢丝等物品疏通时,滚烫的药液会烫伤工作人员,且易造成药液污染;罐体底部的部分中药饮片经多次煎煮但仍存在硬心,没有煎透。为此,我科自制了假底和过滤器,临床应用效果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1.1材料材料包括304不锈钢管1根(长约12 cm,直径5.5 cm,厚度2 mm)、304不锈钢筛网2张(14目,18 cm×14 cm,10 cm×10 cm)、304不锈钢卡箍2个(40~60 mm)、304不锈钢筛板(75 cm×20 cm,厚度1 mm,孔径3 mm)、304不锈钢螺母螺杆4根(长8 cm,直径8 mm)、304不锈钢螺母螺杆4个(长2 cm,直径3 mm)、304不锈钢脱卸合页1副。
-
-
骆柳芬;
孔祥栋
-
-
摘要:
目的:比较无肝素血液透析不同冲洗速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包括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生理盐水冲洗速度为常规的100ml/min,观察组患者为250ml/min.比较透析前后血红蛋白(Hb)及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两组患者滤器使用时间以及管路完全堵塞的发生情况.结果:透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b、PT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滤器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管路完全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生理盐水以250ml/min的速度冲洗可以有效减少管路完全堵塞的发生率,延长滤器的使用时间.
-
-
王淑芳;
杜贵娟
-
-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折选择滤器植入方式的患者,其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骨折选择滤器植入方式的患者,其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和皮肤色泽好转时间都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评分都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选择滤器植入方式的患者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增加患者生活质量.
-
-
贾中芝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断裂的相关并发症及治疗策略.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有关IVCF断裂的文献,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59篇研究文献(个案31篇,论著28篇),涉及16种类型IVCF(永久型5种,可回收型11种),共4392例患者.其中223例患者发生IVCF断裂,中位发生时间为滤器置入后30.4个月.断裂的支撑杆位置依次为下腔静脉(54.0%)、肺动脉(19.9%)、右心室(14.2%)、其他(11.9%).80例(35.9%)有断裂支撑杆处理措施,如随访观察(65.0%)、腔内介入取出(17.5%)、外科手术取出(15.0%)、药物保守治疗(2.5%);88例(39.5%)有断裂IVCF处理措施,如随访观察(61.4%)、腔内介入取出(35.2%)、外科手术取出(3.4%).IVCF断裂相关严重并发症8例(3.6%),其中心脏压塞6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猝死1例.结论 各种IVCF均可发生断裂.断裂的支撑杆近半数分布于远隔脏器,1/5患者有临床症状,15%需外科干预,3.6%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
-
- 《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重症医学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滤器为体外循环核心组成部分,滤器凝血为常见治疗问题,分析凝血原因,如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抗凝剂应用不足、无肝素抗凝等,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对保障血液净化成功实施意义显著,本文就此展开综述,现总结如下.
-
-
崔嵩
- 《2014第六届全国重症血液净化大会(CCBP2014)》
| 2014年
-
摘要:
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是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治疗方式.因为大多数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不能全身应用抗凝药物,所以在CVVHDF过程中滤器凝血很常见.rn 本研究使用一项比较将透析导管尖端放置于右心房或上腔静脉进行CVVHDF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评价了与滤器频繁凝血(定义为CVVHDF时滤器凝血超过每天一次)风险增高相关的患者因素.在入组的94例患者中,单变量分析提示,体重指数(BMI)较高、血小板数量较高、低国际标准化比率均与滤器频繁凝血有关.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的应用、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及每天普通肝素的用量均与滤器频繁凝血无统计学相关性.在多因素分析中,只有高BMI(优势比1.06每点增量;95%可信区间1.01-1.13;P=0.036)和高血小板数(优势比1.84每100*109/升增量;95%可信区间1.17-2.91;P=0.009),两个因素均为线性方式,与滤器频繁凝血风险独立相关.因此,对于高BMI和高血小板数量的患者,为减少在CVVHDF中滤器频繁凝血的风险,透析导管尖端的位置是否合适非常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