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游客行为

游客行为

游客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建筑科学、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6482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论坛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4年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第四届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旅游信息化发展论坛、第二届中欧国际旅游论坛等;游客行为的相关文献由41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伟伟、唐凡茗、崔哲浩等。

游客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6482 占比:99.34%

总计:26659篇

游客行为—发文趋势图

游客行为

-研究学者

  • 周伟伟
  • 唐凡茗
  • 崔哲浩
  • 杨新军
  • 符全胜
  • 范晓梅
  • 黎巎
  • 万田户
  • 刘静
  • 周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京婷; 吴晓华; 汪天瑜; 徐斌
    • 摘要: 【目的】具有千年历史的杭州上塘河正遭遇活力不足的困境。探讨杭州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特征,可为激活运河城市滨河景观带空间活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上塘河一级缓冲区内的8个样地[城北体育公园(A_(1))、东新门广场(A_(2))、永丰公园(A_(3))、望宸公园(A_(4))、水陆院遗址(A_(5))、千桃园(A_(6))、天都公园(A_(7))、西洋桥公园(A_(8))]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注记法对上塘河滨河景观带进行了活力特征调查,采用聚类分析和核密度估算法(KDE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从人群维度来看,人群多元化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A_(3)、A_(6)、A_(1)、A_(7)、A_(5)、A_(2)、A_(8)、A_(4),行为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A_(6)、A_(7)、A_(5)、A_(2)、A_(1)、A_(8)、A_(3)、A_(4),主要原因是A_(3)、A_(6)水岸空间多元复合,历史文化遗址、景观性设施等吸引人们开展自发性活动。②从时间维度来看,人群活动的波动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A_(6)、A_(7)、A_(2)、A_(5)、A_(3)、A_(1)、A_(8)、A_(4),活动时长大于30 min的人数从多到少依次为A_(6)、A_(1)、A_(8)、A_(2)、A_(3)、A_(7)、A_(5)、A_(4)。主要原因为A_(6)、A_(1)内有滨河夜景、文化活动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能延长人群驻留时间。③从空间维度来看,活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_(6)、A_(1)、A_(3)、A_(7)、A_(2)、A_(5)、A_(8)、A_(4),单位时间段的人群聚集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A_(1)、A_(2)、A_(6)、A_(3)、A_(5)、A_(7)、A_(8)、A_(4)。主要原因是人群空间分布会受到空间边界、空间活动面积、空间围合感、周边用地性质、周边人口密度等多因素影响。【结论】营建复合滨河景观,促进空间多元功能融合,挖掘山水、人文景源,增设景观装置小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营造活力水岸夜景,举办文化互动活动,是提升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的有效措施。
    • 郑颖莉
    • 摘要: 近年来,短视频传播已经成为乡村旅游产业重要的营销手段。本研究基于乡村旅游营销视角,构建短视频传播、游客认同度、品牌社区支持与游客行为的关系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论:游客认同感在传播主体专业性、内容丰富度和讲解详实度对乡村旅游意向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品牌社区支持在传播主体专业性、内容丰富度和讲解详实度对乡村旅游意向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特别是当游客具有较高的品牌社区支持时,传播主体专业性、内容丰富度和讲解详实度对乡村旅游意向的影响较强。
    • 郑伟民
    • 摘要: 早期,旅游活动常被认为是日常生活的溢出,这导致旅游学科往往被置于社会科学的边缘[1]。近年来,随着“移动范式”的出现,旅游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备受关注,旅游移动性也因此逐步成为旅游研究中的热门话题[2-3]。另外,作为近几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旅游业在促进目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尖锐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对于旅游移动性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游客行为
    • 王成康; 张译元
    • 摘要: 为弥补当今遗产保护领域从游客主观视角出发自下而上探寻遗产景观与人类互动关系研究的不足,以景观环境多样的南京明城墙为例,通过收集大众点评网游记数据,借助NLP算法,运用语义分析文本等方法得出游客的情感与行为偏好,从而探究游客行为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南京明城墙的评论数相对于南京市内其他景点仍有较大差距,其景观与人类的互动性和保护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强。(2)游客评价中积极评价约占80%,消极评价约占20%,游客对南京明城墙以及周边整体景观环境的体验满意度、认可度较高。(3)分析积极与消极评价内容结合场地调研,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对南京明城墙遗产景观的保护经验及优化策略进行归纳总结。验证了“社交网络文本数据”在遗产景观保护研究领域的适用性,为未来遗产保护和城市绿地规划等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 周立军; 张雪楠; 殷青
    • 摘要: 在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中,村落空间承载着历史文化与人文底蕴,游客行为承载着社会物质文化需求与消费意向,应聚焦村落空间与游客行为的互动关系,使二者相互契合,更好地激发空间的经济、文化、社会效益。本文以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会同村为例,运用"行为—空间"关联性理论及其方法体系探究游客行为与村落空间之间的互联互构。通过行为注记等调研方法对村落重要空间的特征与游客行为分布进行统计与总结,进一步对行为集聚量差异较大的空间进行对比,探寻空间对行为的客观限定机制、行为对空间的主观选择机制。最后提出"游客行为—村落空间"互构策略,降低空间先决条件对行为的限制,强化空间后天利用对行为的适应,从而推动乡村空间的适游性建设。
    • 石磊; 韩瑛; 燕飞; 刘欣; 赵鹏宇
    • 摘要: 文章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和党史学习教育为背景,以红色旅游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途径为结合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武乡县红色旅游游客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游客旅游动机为了解革命历史和参加红色活动,信息获取主要来自于亲友推介,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建党建军节或其他重要革命事件纪念日,旅游产品选择青睐于大型实景演出和实物图片,旅游景区偏好于知名度较高的景区。基于此,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期为武乡县红色旅游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张伊; 周媛; 张凡
    • 摘要: 美食旅游是一种重要的审美体验,识别美食之美属性认知对游客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游客视角,以扎根理论为指导,研究发现:(1)美食之美属性认知由美食食材之美、产品之美、环境之美、情境之美、文化之美5个主范畴构成。(2)美食之美属性认知、情感象征是游客行为倾向的心理归因,形成契合美食旅游情景的“心理认知→情感象征→行为倾向”作用机理。(3)游客行为倾向受外部信息的调节和内部心理归因的响应,具体遵循“信息卷入→认知与情感涉入→行为忠守”发生路径。以上结论深化了美食之美属性认知对游客行为倾向影响的理论研究,为有效开发美食旅游提供实践思路。
    • 周立军; 张雪楠; 殷青
    • 摘要: 乡村旅游中游客的空间体验需要得到重视,因而村落空间应该在原真性保护的基础上尽可能契合游客行为意愿。然而,游客对空间要素的重要性感知往往被忽略,但事实上其应该与满意度感知共同构成空间质量的评价依据。本文以中东铁路沿线代表型村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一面坡镇镇北村为例,运用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简称“IPA”)的方法体系探究游客视角的村落空间问题。首先根据游客的通行、消费、观览、互动四类行为选取游客的空间体验评价指标,借助李克特量表调查游客对镇北村4个空间维度共36个空间因子的满意度与重要性的感知,然后对所得数据构建IPA模型并进行修正,所有空间因子被划分为4个优先级。由此发现镇北村旅游发展的空间亮点与短板,提出各空间要素相对应的改善措施以优化游客空间体验,从而推动该村的保护与发展,以期为中东铁路沿线城镇村的旅游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 石磊; 杨帆
    • 摘要: 本研究以夜间旅游为切入点,运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忻州古城夜间旅游游客行为特征。结果表明:(1)游客主要来源于忻州市本地,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岁,文化程度主要以本科为主,职业主要为学生,月收入集中在1000~3000元;(2)游客旅游动机主要为夜间观光,旅游信息获取途径主要为亲友推荐,停留时间主要集中在1~2 h,出游方式更多选择与家人、朋友一起,旅游产品多偏好于参与型夜间旅游产品。基于以上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期为忻州古城夜间旅游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贾倩; 王晨雨; 王彬汕
    • 摘要: 研究和管理游客行为是自然保护地平衡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前提,也是优化旅游体验的关键。以泰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联通手机信令数据,从游客画像、时空分布等方面分析游客行为,为泰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管理和旅游提质升级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游客画像方面,泰山游客以18~50岁的中青年群体为主,且19~24岁的学生群体占比高;一半以上为省内游客,除泰安本地外,济南游客占比最高,其次是济宁、临沂和青岛游客;省外游客以河南、河北、天津、江苏等近程客源市场居多。(2)游客空间分布方面,绝大多数游客仍选择最经典和传统的红门游览线登山,其次选择可乘坐大巴车登山的天外村游览线;从桃花峪游览线和天烛峰游览线登山的游客较少。(3)游客时间分布方面,泰山游客最高峰出现在清晨5~6点的观日出时段,次高峰为中午11~13点,晚上19~20点游客量最低,但仍有游客在山上停留,且夜爬泰山成为颇受欢迎的特色体验。(4)游客住宿倾向于选择万达广场商圈和泰山火车站周边。基于泰山游客行为提出如下发展建议:推动发展桃花峪至岱顶游线,改变游客单线往返、时空分布不均衡的格局,带动泰山西部区域旅游发展;山上山下联动,山上发展行进式观光旅游,山下结合周边区域针对泰山顺访游客发展文化体验与休闲度假等互补业态;面向“昼登泰山”与“夜爬泰山”的两类游客群体,结合泰安市区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补齐不同时间段产品,构建“大泰山全时空体验闭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