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能
混合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机械、仪表工业、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402104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塑料应用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金属溶剂萃取国际研讨会、2013塑编产业链技术交流与市场对接会、第七届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创新研讨会等;混合性能的相关文献由42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卫民、毕超、马秀清等。
混合性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02104篇
占比:99.97%
总计:402225篇
混合性能
-研究学者
- 杨卫民
- 毕超
- 马秀清
- 何亚东
- 信春玲
- 安瑛
- 戴干策
- 陈晋南
- 马昆
- 丁玉梅
- 关昌峰
- 吴艳阳
- 庞军舰
- 张涛
- 彭炯
- 戴彬
- 杜遥雪
- 杜钰锋
- 杨侠
- 林俊
- 熊能
- 王峰
- 王晓冰
- 邵剑波
- 阎华
- 陈亮
- 陶洋
- D.S.马林森
- 余东泉
- 刘苗苗
- 包雨云
- 吴军强
- 吴凤悟
- 周寒秋
- 姬宜朋
- 孙永昌
- 廖键
- 张先明
- 张振兴
- 张沛
- 徐百平
- 徐裕锡
- 成梦娇
- 曹亨镐
- 朴哲辰
- 李剑锋
- 李庆春
- 李政权
- 李春和
- 李泰京
-
-
王港;
刘冲;
李旭东;
娄建伟;
李经民
-
-
摘要:
针对行星式离心混合器(PCM)的使用中存在材料特性与混合性能之间关系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研究了流体黏度与密度对PCM混合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ICEM CFD对计算域进行了建模并划分了网格,对网格进行了无关性分析;然后,采用二阶有限体积法与离散相模型对PCM混合不同黏度与密度流体时的质点轨迹、低速区域以及离散粒子分布进行了求解,通过定义的混合指数对混合效果进行了定量表征;最后,分析了流体黏度与密度对PCM混合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流体黏度与密度主要通过影响流场结构使PCM的混合效果发生变化;流体黏度越大对应的最优转速比越大,能达到的最大混合指数值越小;流体密度越大对应的最优转速比越小,能达到的最大混合指数值越大;该研究结果可为PCM的使用与优化提供参考。
-
-
孙永昌;
张佩;
武煜坤;
陈伟;
郑诚林;
徐止恒;
李政权
-
-
摘要:
为了提高无挡板立式搅拌釜的混合性能,应用自主开发的离散元软件研究颗粒的粒径、密度以及颗粒间的摩擦系数对搅拌釜混合性能的影响,采用接触数法评价颗粒的混合度并结合颗粒的空间合角速度来分析颗粒的混合效果。结果表明:颗粒的粒径对混合性能影响较小,4种不同粒径组合的混合度均在0.25~0.45之间;而2种颗粒的密度差越大,混合度越小,颗粒密度一致时混合度最大;混合度随着颗粒间的摩擦系数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摩擦系数为0.54时,混合度最大,接近0.5。
-
-
陈亮;
翁艳丽;
范德华;
戴彬
-
-
摘要:
在标准Rushton涡轮桨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曲面桨叶,并针对所设计曲面的扭角这一参数进行优化,以搅拌桨的能耗、剪切效果以及主体对流扩散这三个混合性能作为优化问题的评价指标,期望在较低能耗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剪切速率和较强的主体对流扩散能力。利用理想点法与平方和加权法对扭角进行优化,求出较好的非劣解,确定叶片扭角为4°时,搅拌桨拥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对比流场仿真结果,改进后的搅拌桨综合性能比初始标准桨提高了28.2%。
-
-
刘春江;
卜孟庄;
郭凯;
郑龙云;
项文雨;
刘辉
-
-
摘要:
Winpak是一种新型的规整填料.为了探讨其在液液单相混合过程中的应用前景,采用实验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Winpak填料混合性能及其混合强化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设计了包含压降测量以及取样分析的液液单相混合实验装置对Winpak填料混合性能进行测试.通过Standard k-ω 湍流模型,建立了液液单相混合过程的CFD模型,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模拟值与实验值达到较好的吻合效果,证明了CFD模型的准确性.随后,通过CFD方法考察了压降以及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oV)随流量变化的情况.当液体总流量由1.35 m3/h提高到3.02 m3/h时,Winpak填料的压降提高了227.1%,同时CoV值下降了2.8%.CFD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混合过程压降的提高,混合性能也有相应的提高.Winpak填料内部速度场与浓度场的模拟结果表明,CoV值沿流动方向逐渐下降,而CoV值急剧下降的位置均处于Winpak填料的开窗结构处.对比Winpak填料与板波纹填料的模拟结果,Winpak填料压降平均提高了15.0%,但同时CoV值平均降低了24.1%.对比两种填料同一截面处的径向速度分布模拟结果可以看出,Winpak填料的开窗结构可以在更大的流动区域内产生有利于混合的径向速度,达到强化混合的效果.从而证明了Winpak填料对液液单相混合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而Winpak填料的开窗结构是其具有较高混合性能的主要原因.
-
-
赖莉莹;
孙永昌;
黎晴晴;
何新航;
张芮;
李政权
-
-
摘要:
为了提高无挡板立式搅拌釜的混合性能,应用离散元法研究了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颗粒混合性能的影响.应用接触数法对不同参数下的混合度进行评价,结合颗粒的空间合角速度来分析颗粒混合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转速越大,混合度越高;搅拌桨离底高度越大,表面混合度越大,底面混合度越小;桨叶半径为33 mm时混合性能较优;桨叶数目越多,混合度越小.
-
-
辛思成;
成文凯;
张先明
-
-
摘要:
选取反向旋转微型锥形双螺杆挤出机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和网格叠加技术(Mesh superposition technique,MST)研究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的挤出流动过程,结合粒子示踪技术对挤出机的混合性能进行分析,并且考察螺杆螺距对速度分布和混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流速和剪切速率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啮合区的速度大于筒壁边缘,在啮合区的剪切速率小于筒壁边缘;随着螺距增大,流体在轴向上的速度分量随之增大,最大剪切速率呈减小趋势;平均对数拉伸长度随螺距的增大而减小,时均混合效率随螺距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锥形双螺杆挤出机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
-
董久祥;
张振兴
-
-
摘要:
基于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研究了在非并行分布式补偿框架下的非线性系统L2-L∞/H∞混合性能指标优化问题.首先,给出了使得模糊系统渐近稳定并满足混合性能的模糊静态控制器设计的充分条件.然后,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根据每一个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度函数的可行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隶属度函数在线学习优化策略来实时地优化控制器隶属度函数进而得到优越的L2-L∞/H∞ 混合性能指标.相比已有的传统非并行分布式补偿模糊控制方法,该优化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实际的抗干扰衰减性能指标.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得到了成本函数误差收敛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在线学习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
-
董久祥;
张振兴
-
-
摘要:
基于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研究了在非并行分布式补偿框架下的非线性系统L_(2)-L_(∞)/H_(∞)混合性能指标优化问题.首先,给出了使得模糊系统渐近稳定并满足混合性能的模糊静态控制器设计的充分条件.然后,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根据每一个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度函数的可行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隶属度函数在线学习优化策略来实时地优化控制器隶属度函数进而得到优越的L_(2)-L_(∞)/H_(∞)混合性能指标.相比已有的传统非并行分布式补偿模糊控制方法,该优化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实际的抗干扰衰减性能指标.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得到了成本函数误差收敛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在线学习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
-
-
-
摘要:
近日,科倍隆南京向金晖兆隆交付了一条挤出生产线用于降解塑料的生产。该系统包括一台STS 65 Mc11双螺杆挤出机和一台风冷输送带。它主要用于PBAT淀粉改性降解塑料的加工,产能大概为200~400 kg/h。科倍隆STS Mc11双螺杆挤出机由于其优良的混合性能,非常适合于PBAT与淀粉的配混。
-
-
董德伟;
李建中;
陈坚;
郎旭东;
金武
-
-
摘要:
为了将富油/淬熄/贫油(RQL)燃烧技术运用于高温升燃烧室设计,优化淬熄区设计以达到最佳混合性能.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常温、常压状态下对不同燃烧室压损、射流与主流流量比、淬熄孔及旋流器结构下的淬熄区混合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淬熄孔存在最佳孔间距使得淬熄区内的混合性能达到最优.淬熄区内的混合性能随着淬熄孔的轴向位置后移而逐渐减弱.淬熄孔射流与头部气流的流量比增大,淬熄区内的混合性能增强,但存在临界值.在相同的流量比状态下,增加淬熄孔孔径有利于淬熄区内混合性能的增强.燃烧室湍流强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淬熄区内的快速混合.当淬熄孔位于H/2时,采用交错排列和三孔对称排列,淬熄区具有较好的快速混合效果.采用对称排列时,增加淬熄孔数同时减小单孔面积不利于淬熄区内气流的快速混合.
-
-
郭晟;
杨甫江;
李亭鹤
- 《第六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在Ma>7的更高马赫数域,超燃冲压发动机面临严峻的推阻问题.为了实现增强燃烧、减小阻力的目的,针对Ma8/H31km工况,采用基于流向涡技术的Hypermixer喷注器,在不引起较大损失的情况下加快混合过程,从而促进燃烧过程、缩短燃烧室长度以减小摩擦阻力.对影响Hypermixer混合性能的当量比、斜坡间距、压缩角、膨胀角及喷注角五种因素进行拉丁方试验设计及敏感性分析.结合燃烧室流场特性,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对混合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斜坡间距对混合性能影响最大,增大间距会促进流向涡生成,提升混合效率,但是总压损失相应增大.当量比、压缩角和膨胀角对混合性能均有不同影响,但喷注角对混合性能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
-
-
庞军舰;
何亚东;
信春玲;
余东泉;
李庆春
- 《2013塑编产业链技术交流与市场对接会》
| 2013年
-
摘要:
利用聚合物流体分析软件Polyflow,对倒三角形排列的三螺杆挤出机和等规格的双螺杆挤出机的混合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计算不同角度的拟稳态流场,采用示踪粒子法对聚合物熔体在流场中的动态混合情况进行三维等温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粒子轨迹进行统计后处理,并分别采用混合指数、面积伸展率和停留时间分布表征流场的分散混合能力、分布混合能力和轴向混合能力,进而比较两种挤出机的混合性能.另外,在实验条件与模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实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三螺杆挤出机各方面的混合性能均优于双螺杆挤出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
-
彭炯;
曹英寒;
陈晋南
- 《第六届中国塑料工业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讨会暨2011中国塑协塑料技术协作委员会年会·技术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文章在螺杆转速为25r/min,进出口压差为零的条件下,使用POLYFLOW软件,数值模拟了同向和异向锥形双螺杆、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PVC-R的过程,计算了三种双螺杆计量段流道内熔体的三维等温流场,用粒子示踪法统计分析了三种双螺杆的混合性能,将同向锥形双螺杆的混合挤出性能与异向锥形双螺杆和平行双螺杆的混合挤出性能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向锥形双螺杆粒子所受的拉伸作用最大,分离尺度最小,其分散性混合能力最大;粒子停留时间分布范围比异向锥形的大,比平行双螺杆的小,其分布性混合能力比异向锥形的大,比平行双螺杆的小。研究结果表明,同向锥形双螺杆既保存了异向锥形双螺杆有利于物料的压缩的优点,又克服了异向锥形双螺杆剪切能力小的缺点。
-
-
曾广斌
- 《第七届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创新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采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搅拌桨叶转向、转速、固体组分含量等工艺参数对立式捏合机混合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搅拌桨叶转向不同的条件下,对混合流场以及混合特性的差异进行研究.接着,在传动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深入分析了桨叶自转速度、物料粘稠系数与立式捏合机混合性能的关系,并通过工程实验对部分结果进行验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立式捏合机设计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
-
李军;
胡海峰;
林革
- 《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撞击涡流燃烧室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利用氧化剂和燃料的喷注动量对两种组元进行初始和二次湍流混合以及液膜的贴壁旋转流动,从而实现燃烧室的高效稳定燃烧和有效冷却.撞击涡流燃烧室具有轴向尺寸小、壁温低、大范围推力调节等特点,可用于RBCC引射火箭、低成本小运载推进系统、小型战术导弹主动力等.本文对国内外撞击涡流燃烧室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初步分析了燃烧室流动和结构参数对其混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撞击涡流燃烧室变推力的可行性.
-
-
-
王建;
郭迪;
陈晋南
- 《第七届中国塑料工业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讨会暨2012中国塑协塑料技术协作委员会年会·技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改进单螺杆挤出机的性能,本文数值模拟研究了机筒内壁开螺槽的螺筒结构对单螺杆挤出机性能的影响。使用POLYFLOW软件,数值模拟了硬质聚氯乙烯(PVC-R)熔体在单螺杆螺筒挤出机中的三维等温流场及混合过程。统计计算了五种结构流道中粒子的混合指数λ、分离尺度S(t)和累计停留时间分布F(t),比较研究了五种结构混合挤出PVC-R的性能,重点研究了螺筒深度对单螺杆螺筒挤出机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单螺杆挤出机,在机筒上加工螺旋沟槽的结构形成单螺杆螺筒挤出机,有助于提高挤出机的混合性能;在螺筒与螺杆之间间隙不变的情况下,大的螺筒槽深更有利于混合.
-
-
KASAMBAYMUTANGALA Francis;
KASAMBAYMUTANGALA Francis;
TSHIBANDA NTAKAMUTSHI Patrick;
TSHIBANDA NTAKAMUTSHI Patrick;
NKULU WA NGOIE Guy;
NKULU WA NGOIE Guy;
KONGOLO KITALA Pierre;
KONGOLO KITALA Pierre;
KIPEPE AWAKA Odon;
KIPEPE AWAKA Odon
- 《2015金属溶剂萃取国际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展示了一个研究的结果,该结果基于新型铜萃取剂ACORGA OPT 5540、Mextral984H和以前的萃取剂LIX 984N、ACORGA OPT 5510处理铜溶液的技术经济性能比较(该铜溶液来自刚果金希图鲁的湿法冶金工厂KAMFUNDWA矿的浸出液).本文第二部分研究新萃取剂和旧萃取剂可能的协同作用,在现有溶剂萃取系统中使用混合萃取剂或完全去掉有拮抗作用的萃取剂.第一种尝试证明使用新型萃取剂,在标准实验条件下,铜萃取效果更好.Mextral984H的铜萃取率是93.29%,而Lix 984N的铜萃取率是82.82%,Acorga 5510是81.54%,Acorga 5540是85.18%.Mextral984H的萃取率明显更好.接下来准确的完成了这些不同活性物质的协同实验以得到技术性能更好的萃取剂组合.实验最终获得的结果显示某些萃取剂混合物显示很好的协同作用.萃取剂Acorga OPT 5540和Acorga OPT 5510按体积比1:1混合,萃取率是铜97.90%,共萃的铁38.88%.萃取剂Acorga OPT 5540和Acorga OPT 5510按体积比3:2混合,萃取率是铜98.32%,共萃的铁47.22%.最后,Mextral 984 H和ACORGA OPT 5510按体积比1:4混合,发生协同作用得到的萃取率是铜98.74%,共萃的铁18.88%.
-
-
KASAMBAYMUTANGALA Francis;
KASAMBAYMUTANGALA Francis;
TSHIBANDA NTAKAMUTSHI Patrick;
TSHIBANDA NTAKAMUTSHI Patrick;
NKULU WA NGOIE Guy;
NKULU WA NGOIE Guy;
KONGOLO KITALA Pierre;
KONGOLO KITALA Pierre;
KIPEPE AWAKA Odon;
KIPEPE AWAKA Odon
- 《2015金属溶剂萃取国际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展示了一个研究的结果,该结果基于新型铜萃取剂ACORGA OPT 5540、Mextral984H和以前的萃取剂LIX 984N、ACORGA OPT 5510处理铜溶液的技术经济性能比较(该铜溶液来自刚果金希图鲁的湿法冶金工厂KAMFUNDWA矿的浸出液).本文第二部分研究新萃取剂和旧萃取剂可能的协同作用,在现有溶剂萃取系统中使用混合萃取剂或完全去掉有拮抗作用的萃取剂.第一种尝试证明使用新型萃取剂,在标准实验条件下,铜萃取效果更好.Mextral984H的铜萃取率是93.29%,而Lix 984N的铜萃取率是82.82%,Acorga 5510是81.54%,Acorga 5540是85.18%.Mextral984H的萃取率明显更好.接下来准确的完成了这些不同活性物质的协同实验以得到技术性能更好的萃取剂组合.实验最终获得的结果显示某些萃取剂混合物显示很好的协同作用.萃取剂Acorga OPT 5540和Acorga OPT 5510按体积比1:1混合,萃取率是铜97.90%,共萃的铁38.88%.萃取剂Acorga OPT 5540和Acorga OPT 5510按体积比3:2混合,萃取率是铜98.32%,共萃的铁47.22%.最后,Mextral 984 H和ACORGA OPT 5510按体积比1:4混合,发生协同作用得到的萃取率是铜98.74%,共萃的铁18.88%.
-
-
-
-
-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厂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6-21
-
摘要:
本申请提出一种混合器混合性能考核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混合器包括多个入口,多个入口各自所对应的组分流体是不相同的,混合器的出口处设置多个监测区域,在将各组分流体通过对应的入口输入至混合器后,获取各组分流体在各个监测区域上的含量,根据各组分流体在各个监测区域上的含量,确定混合器的平均混合均匀性系数,根据混合器的平均混合均匀性系数和混合器的标准平均混合均匀性系数,确定混合器的混合性能,由此,基于混合器入口各组分流体在各个监测区域上的含量,确定出混合器的平均混合均匀性系数,并基于混合器的平均混合均匀性系数,准确确定出了混合器的混合性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