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留置导管
深静脉留置导管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7955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护士进修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第九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第九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暨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等;深静脉留置导管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伍玉凤、刘潇玲、唐一可等。
深静脉留置导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7955篇
占比:99.82%
总计:58058篇
深静脉留置导管
-研究学者
- 伍玉凤
- 刘潇玲
- 唐一可
- 姚祖武
- 宋晓玲
- 方跃平
- 李倩
- 李艳琼
- 李莎
- 李青春
- 林侃
- 洪剑波
- 滕小雁
- 王建红
- 王超洋
- 秦喜
- 苏楠
- 蔡笃秀
- 袁静
- 邓长虹
- 陈江华
- 陈涌
- 陈臻
- 隨丽娜
- 青香莲
- 韩涛
- 鲍家银
- 黄卫红
- 黎英
- 丁瑾
- 万秀贤
- 于康岩
- 于洁
- 亢君
- 付平
- 仲向东
- 任丽
- 任品芳
- 俞小卫
- 俞江英
- 冯国定
- 刘凤群
- 刘大伟
- 刘景利
- 刘月明
- 刘毅
- 刘海华
- 刘逸
- 化俊飞
- 史瑞英
-
-
李海英;
罗畅
-
-
摘要: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行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施行深静脉留置导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血肌肝、尿素氮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躯体健康评分和情感功能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方式,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
吴慧芬
-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净化中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及风险护理效果。方法:选择 2017 年 6 月到 2020 年 01 月于我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 68 例,通过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各 34 人,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风险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基础护理、专业技能、风险 评估、风险管理和药物管理护理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儿童血液净化中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及风险护理能够有效确保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风 险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静脉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
-
-
-
杜盆盆;
肖书敏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给予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精细化管理措施干预,对其意外脱管及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89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通过单盲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操作,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精细化管理措施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 试验组意外脱管、导管功能不良、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精细化管理措施干预,可降低意外脱管及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
王小丽;
陈怡莹
-
-
摘要: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在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原则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常规的换药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感染、血栓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加强换药中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
陈璐;
罗彩霞;
黄俊李;
林晓
-
-
摘要:
目的:了解经深静脉置管引起的血液透析相关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402例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导管长期留置与短期留置患者感染情况及导管长期留置与短期留置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402例患者中,58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占比14.43%(58/402);13例患者管腔内血液培养、导管顶端病原体培养阳性;发生相关性感染的患者中,约81%的患者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共检出54株常见病原菌,其中26株为革兰阳性菌、27株为革兰阴性菌、1株为真菌.导管长期留置患者感染率为16.34%,与导管短期留置患者的13.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长期留置患者病原菌检出率为15.38%,与短期留置患者的12.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时间与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是相关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
-
陈敏
-
-
摘要:
目的 探索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在实施深静脉留置导管换药中应用护理干预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2019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4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换药护理手段,而观察组应用的是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发现,观察组发生的不良事件,比如脱管、血栓等都要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在进行换药的时候实施妥善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
-
-
张旭
-
-
摘要:
目的 观察每月初应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及护理.将22例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常规组各11例.常规组为透析结束后给于肝素钠封管,对照组在每月初给于10万单位尿激酶联合肝素钠封管,其他时间段给于肝素钠封管.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功能情况.结果常规组有4例保持通畅,对照组有9例保持通畅.结论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钠封管能延长深静脉留置导管使用年限.做好导管的维护是保证其畅通的基础.
-
-
化俊飞
- 《第九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暨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千日感染率的控制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院进行深静脉导管血液透析的患者共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感染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导管的护理指导以及感染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千日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两种不同护理的方式后,观察组的导管千日感染率是3‰,对照组千日感染率是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8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千日感染率,提高透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千日感染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
金骊珠;
崔天蕾;
高志卿;
唐建;
张翥;
周莉;
陶冶;
付平
- 《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第九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目的:近年来带涤纶套的双腔长期留置导管虽然在国内己开始应用,可经验不多,导管功能障碍仍有较高的发生率。探讨带cuff的深静脉置管导管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对保护好正在使用的cuff导管、延长其寿命,保证顺利透析、减少住院、降低费用有实际意义。本文就3年来我院以带cuff的深静脉置管为血管通路的122例患者的相关情况作一分析与探讨,以研究与带cuff的深静脉留置导管发生功能障碍有关的影响因素。结论:为了更好的保护cuff导管功能,应避免反复多次静脉插管,同时在导管维护阶段行定期尿激酶封管可降低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