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液透析通路

血液透析通路

血液透析通路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7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6378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大理学院学报、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解剖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4全国临床医学新进展学术交流会、2018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等;血液透析通路的相关文献由187位作者贡献,包括傅麒宁、刘杨东、刘思洁等。

血液透析通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6378 占比:99.83%

总计:36441篇

血液透析通路—发文趋势图

血液透析通路

-研究学者

  • 傅麒宁
  • 刘杨东
  • 刘思洁
  • 叶志东
  • 张建彬
  • 施娅雪
  • 朱恩帅
  • 杨莉
  • 殷雷珍
  • 王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敬德; 陆珊珊
    •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通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根据有无并发症将患者分为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组36例与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组24例,予以所有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指数情况。结果:60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4例,其中血栓形成15例,内瘘狭窄6例,盗血综合征3例,总发生率为40.00%。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血栓形成患者头部静脉血管明显增粗,可观察加压管腔无明显变形,患者局部无血流情况;内瘘狭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瘘口出血狭窄,血流通畅性较差。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组患者在桡动脉内径与血流峰值流速分别为(187.51±25.62)mm、(5.34±1.25)cm/s,大于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组患者的(147.51±15.60)mm、(4.12±1.0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通路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助于对患者透析血管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这对开展早期介入治疗等方面有着积极性影响,符合临床需求,值得持续性推广与应用。
    • 李云峰; 郭红霞; 史振伟
    • 摘要: 血液透析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通路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寿命。介入下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是解决通路狭窄、血栓的重要方法,由于其微创、保留了原有通路、不影响透析等特点,近年来被推广于临床,但因其价格相对较高,其社会经济性及并发症情况仍是多数医生及患者考量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针对药物涂层球囊在血液透析通路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吴厂; 米兰化; 施娅雪; 刘思洁; 鲍雪东; 于敏; 胡文平
    • 摘要: 目的总结FLIXENE(Atrium,Hudson,NH,USA)即穿型人工血管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回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血管外科2019年08月~2021年10月建立的48例FLIXENE即穿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首次穿刺时间、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8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8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06±11.93)岁。首次穿刺时间15~336h,中位穿刺时间20(18,22)h。平均随访时间(224.77±151.73)d,随访率100%,血栓2例,狭窄9例,感染2例,无穿刺点血肿、血清肿、假性动脉瘤、窃血综合征发生。3、6和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5.3%、87.4%和63.0%;初级辅助通畅率分别为100%、97.4%和92.2%;次级通畅率均为100%。结论FLIXENE即穿型人工血管术后早期穿刺血液透析是安全可行的。
    • 孙岩; 王玉涛; 张十一; 吴学君
    •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上肢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上肢血液透析通路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前臂血管耗竭.采用前臂"U"型或桡侧直行皮下隧道,于下肢取适当长度大隐静脉行预扩张,两端修剪成斜面,远心端与腕部桡动脉或肘部肱动脉行端侧吻合,近心端与上臂头静脉或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行端端吻合,完成血透通路.结果 本组手术血管吻合均获成功,血管震颤明显,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于术后1年死于心力衰竭,1例术后2年死于消化道出血,失访7例.术后3、6、12、18和24个月移植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7.87%、93.62%、80.85%、76.09%和71.79%.结论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上肢血液透析通路,手术简单,术后并发症少,使用方便,通畅率高,为上肢血管耗竭的患者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 郑磊; 赵豪; 马博; 陈洁; 张建彬; 叶志东
    • 摘要: 目的 比较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PTFE(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瘘的通畅率及相关并发症风险.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纳入到2020年3月为止发表的关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和普通PTFE人工.血管对比研究的文章,提取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以及感染发生、假性动脉瘤形成以及随访过程中的死亡人数进行meta分析.根据结果的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10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篇,观察性研究8篇,共1 069条人工血管植入.分析结果显示即穿型人工血管与普通PTFE人工血管相比12个月初级通畅率(HR=1.075;95%CI:0.871~1.327,P=0.501),18个月初级通畅率(HR=1.127,95%CI:0.0.910~1.395,P=0.273),24个月初级通畅率(HR=1.079,95%CI:0.0.793~1.470,P=0.628),24个月次级通畅率(HR=1.474,95%CI:0.901~2.412,P=0.122),感染发生例数(OR=1.204,95%CI:0.765~1.896,P=0.423)以及死亡人数(OR=0.929,95%CI:0.567~1.515,P=0.7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次级通畅率(HR=1.427,95%CI:1.048~1.944,P=0.024)和 18个月次级通畅率(HR=1.531;95%CI:1.128~2.079,P=0.006)方面,普通 PTFE人工血管高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假性动脉瘤发生率(OR=0.361;95%CI:0.138~0.943;P=0.038)方面,普通PTFE人工血管高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PTFE人工血管内瘘相比,虽然在并发症风险上,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几率更低,但两种治疗方案在24个月使用过程中通畅率没有明显差异,均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 郑磊; 赵豪; 马博; 陈洁; 张建彬; 叶志东
    • 摘要: 目的比较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PTFE(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瘘的通畅率及相关并发症风险。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纳入到2020年3月为止发表的关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和普通PTFE人工血管对比研究的文章,提取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以及感染发生、假性动脉瘤形成以及随访过程中的死亡人数进行meta分析。根据结果的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计纳入10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篇,观察性研究8篇,共1069条人工血管植入。分析结果显示即穿型人工血管与普通PTFE人工血管相比12个月初级通畅率(HR=1.075;95%CI:0.871~1.327,P=0.501),18个月初级通畅率(HR=1.127,95%CI:0.0.910~1.395,P=0.273),24个月初级通畅率(HR=1.079,95%CI:0.0.793~1.470,P=0.628),24个月次级通畅率(HR=1.474,95%CI:0.901~2.412,P=0.122),感染发生例数(OR=1.204,95%CI:0.765~1.896,P=0.423)以及死亡人数(OR=0.929,95%CI:0.567~1.515,P=0.7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次级通畅率(HR=1.427,95%CI:1.048~1.944,P=0.024)和18个月次级通畅率(HR=1.531;95%CI:1.128~2.079,P=0.006)方面,普通PTFE人工血管高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假性动脉瘤发生率(OR=0.361;95%CI:0.138~0.943;P=0.038)方面,普通PTFE人工血管高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PTFE人工血管内瘘相比,虽然在并发症风险上,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几率更低,但两种治疗方案在24个月使用过程中通畅率没有明显差异,均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 董俊秀; 柯栋; 胡良柱; 刘杨东; 傅麒宁
    • 摘要: 目的 探讨解剖压迫性左头臂静脉狭窄的解剖学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有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且行胸部增强CT扫描的血液透析患者107例作为观察组,2019年7-9月行胸部增强CT扫描的非血透患者758例作为对照组.观测指标:左头臂静脉最小前后径(D1)、胸骨与主动脉弓(或头臂干)之间的最短前后距离(D2)、胸廓前后内径(D3).分析:(1)D1、D2、D3之间关系;(2)D1、D2与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的关系;(3)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内瘘存续时间对D1、D2的影响;(4)D1≤2 mm患者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年龄更大、高血压病史者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性别、身高、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观察组D1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513±3.337)mm、(7.812±3.1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D1与D2均呈正态分布、线性相关(r=0.663、0.694,P值均<0.01),与D3均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2)身高、体质量与D1、D2均无明显的线性关系(P值均>0.05).男性的D1、D2均较女性大:观察组的D2以及对照组的D1、D2,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23、2.048、5.721,P值均<0.01).对照组患者的D1、D2随着年龄增高而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025、11.822,P值均<0.01).(3)患者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内瘘存续的时间与D1、D2均无线性关系(r=0.471、0.223,P值均>0.05).(4)D1≤2 mm的患者在两组中比例相当,观察组2.8%(3/107)、对照组3.6%(27/758):观察组3例有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透析患者均未报告左上肢肿胀症状;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在经左侧置入导管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左上肢肿胀症状,其中2例被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左头臂静脉最小前后径与同层面胸骨与主动脉弓(或头臂干)之间的最短距离密切相关,解剖压迫性左头臂静脉狭窄可能增加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建立后出现左上肢水肿以及静脉治疗导管置入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刘丽; 陈勤; 沈茜; 崔天蕾
    • 摘要: 目的 评估库克经皮导入器对右无名静脉或双侧无名静脉闭塞的患者进行经皮穿刺置入隧道式透析导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所有通过库克经皮导入器经皮穿刺置入隧道式透析导管的右/双侧无名静脉闭塞的患者.在X光引导下,将该套件中的穿刺针朝着放置在上腔静脉中心侧的血管造影导管推进,随后交换导丝放置隧道式透析导管.评估手术成功率、导管通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35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在随访期间[10(6,20)m],有2名患者出现导管功能障碍,1名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其余的患者导管功能均良好直到随访期结束.手术中没有发生置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或死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纵隔血肿(n=3),其中最大血肿的直径为1.8cm,均自行消退.结论 对于中心静脉或常规置管部位闭塞的患者,库克经皮导入器可以安全地经皮放置隧道式透析导管.
    • 王国胜; 林小缘; 罗庚; 郭现辉
    • 摘要: 目的评估ACUSEAL即穿型人工血管在上肢血液透析通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以人工血管建立上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的人工血管类型将患者分为ACUSEAL组(采用ACUSEAL即穿型人工血管,n=32)和INTERING组(采用INTERING标准人工血管,n=58)。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穿刺时间、术后透析血流量;术后随访1年,评价两组的人工血管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以及人工血管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ACUSEAL组术后首次穿刺时间明显短于INTERING组(P0.05)。随访1年时共有22例患者出现AVG失功能,其中因感染导致AVG失功能13例,因血栓形成失功能6例,因假性动脉瘤形成失功能1例,因窃血综合征结扎1例,因人工血管分层导致失功能1例。两组均没有出现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两组人工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ACUSEAL即穿型人工血管进行造瘘可以在早期进行穿刺,通畅率高、并发症少,在血液透析通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