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鱼类
淡水养殖鱼类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农业经济、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4472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淡水渔业、河北渔业、科学养鱼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5年中国水产学会全国水产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研讨会等;淡水养殖鱼类的相关文献由289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建国、张璐、刘康等。
淡水养殖鱼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4472篇
占比:99.78%
总计:94685篇
淡水养殖鱼类
-研究学者
- 汪建国
- 张璐
- 刘康
- 刘晋
- 庞观宏
- 张其华
- 程开敏
- 郑石轩
- 马学坤
- 刘丽燕
- 文晓丽
- 潘炯华
- 郑文彪
- 金梅
- 钟小庆
- 龚珞军
- 傅凯
- 刘家照
- 刘忠
- 刘贤敏
- 刘韬
- 勾毅越
- 叶卫
- 吴湘生
- 周岐存
- 宋国宝
- 巩俊霞
- 廖婉琴
- 张延华
- 杨兰松
- 杨玲
- 林天福
- 林礼堂
- 梁旭方
- 江乌
- 汪文忠
- 王勋伟
- 王琳
- 端金霞
- 符云
- 胡大胜
- 谢刚
- 谢德钦
- 赵亚东
- 郑慧丽
- 郑真龙
- 钟海浪
- 陈小佳
- 陈志东
- 马俊
-
-
-
-
-
摘要:
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也是国民喜爱的水产品。但近年来在监管中发现仍然存在违法使用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氧氟沙星等停用药物、地西泮等未经批准使用的药物,以及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常规药物残留平均超标3.3倍问题。为确保鳊鱼质量安全,特制定技术性指导意见。一、不得使用禁用药物、停用药物及未批准使用的药物,(一)不得使用的药物种类,1.禁用药物: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呋喃它酮、呋喃唑酮、五氯酚酸钠、己烯雌酚、甲基睾丸酮等(具体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为准)。
-
-
杨瑞;
刘春玲;
张磊;
郜华桥;
高勇;
王顺;
刘新凤
-
-
摘要: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嘎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由于其没有肌间刺、口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据调查,仅北京、天津、河北等城市黄颡鱼的日销售量在20000kg以上,市场价格达到26-38元/kg,已经成为继鳜鱼、生鱼及鲈鱼之外的重要淡水养殖鱼类。北方地区缺少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积累,在生产过程中盲目水质良好,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
-
唐成婷;
董丹丹;
赵平;
陈庆梅
-
-
摘要:
鲫(Carassius auratus)是我国淡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品种之一。鲫因营养丰富、肉质鲜嫩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根据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9年全国鲫养殖总产量为277.6万t,其中江苏省的产量排第一,约62.4万t。鲫养殖分为苗种养殖和成鱼养殖2个阶段,其中苗种的健康养殖技术尤为重要.
-
-
鹿锋
-
-
摘要:
鳜鱼是名贵食用鱼类,有着广泛的消费基础,是我国特种淡水养殖鱼类之一。近年来,随着鳜鱼集约化养殖的普遍推行,疾病发生已成为发展鳜鱼养殖的制约因素之一。笔者就如何做好鳜鱼的病害防治介绍如下:鳜鱼生活的水体,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在鳜鱼养殖的整个过程中,若水体发生了鳜鱼不能适应的变化,如水温、水质的骤变,有毒物质的进入.
-
-
陈观凤(文/图)
-
-
摘要:
草鱼作为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中.产量最大的品种,有深厚的根基和重要地位。近几年全国草鱼价格高企,养殖户信心高涨,不仅投苗积极性提升,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同时也吸引了众多人投人草鱼养殖行列,全国,总产量更是逐年增长。但今年鱼价并没有预期的顺利,鱼价起伏大,6月中旬3~6斤草鱼已跌至6元/斤,养殖利润得不到保证。
-
-
黄丽萍
-
-
摘要:
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俗称非洲鲫,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产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外形类似鲫,鳍条多棘,形似鳜,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自1956年首次从越南引入莫桑比克罗非鱼,因其形状似鲫,故又称非洲鲫,此后先后引入各种罗非鱼。
-
-
胡俊康
-
-
摘要:
草鱼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产量占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产量的1/5。一直以来,草鱼养殖以技术成熟、投人成本低、管理难度小、养殖成活率高、消费市场稳定等因素而备受生产者青,并逐渐形成了从育种、养殖、饲料、病害防控到加工、流通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近年来,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渔业绿色发展等政策影响。
-
-
鹿锋
-
-
摘要:
鳜鱼是名贵食用鱼类,有着广泛的消费基础,是我国特种淡水养殖鱼类之一。近年来,随着鳜鱼集约化养殖的普遍推行,疾病发生已成为发展鳜鱼养殖的制约因素之一。笔者就如何做好鳜鱼的病害防治介绍如下。一、病害发生原因导致鳜鱼病害发病的原因很多,主要致病因素是环境恶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以及鳜鱼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等。
-
-
-
-
摘要: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产量占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产量的1/5。-直以来,草鱼以其养殖技术成熟、投入成本低、管理难度小、养殖成活率高、消费市场稳定而备受生产者青睐,并据此形成了--条从育种、养殖、饲料、病害防控到加工、流通和销售--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近年来,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渔业绿色发展等政策影响,草鱼产业经历转型调整的过程,-批草鱼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
田静云;
聂品
- 《2005年中国水产学会全国水产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鳜(Sinipercachuatsi)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分类上属于鲈形目,鮨科,鳜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以及朝鲜、日本等国家.但近年来高密度养殖模式引起鳜病害的频繁发生,其产量和质量受到细菌及病毒的严重威胁,导致大规模疾病的爆发,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鱼类在与病原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靠其免疫系统来抵御外来病原生物的侵害,通过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免疫防御机制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鳜免疫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认识鱼体同病原间的作用方式,还可用以研究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的进化规律.本研究主要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三个层次上来研究鳜的免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