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利用率
消化利用率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12346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科技致富向导、畜禽业、畜牧兽医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五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畜禽传染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三届猪病学术研讨会、中国奶业协会2009年会等;消化利用率的相关文献由24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振、于智慧、刘吉山等。
消化利用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2346篇
占比:99.96%
总计:312483篇
消化利用率
-研究学者
- 李振
- 于智慧
- 刘吉山
- 李峰
- 洪学
- 王明君
- 于海波
- 付兵
- 余德光
- 刘万珍
- 刘云礼
- 刘勇
- 张凯
- 李志斐
- 王峰
- 王希忠
- 王广军
- 田晶晶
- 白云
- 白金山
- 苏占锋
- 谢海刚
- 谢骏
- 郁二蒙
- 郭明磊
- 龚望宝
- 丁昌春
- 于攀业
- 于松叶
- 何京
- 何伟宁
- 何鑫淼
- 余江
- 余进峰
- 冯定远
- 冯文喜
- 冯艳忠
- 刘京堂
- 刘则学
- 刘宁强
- 刘定发
- 刘尚文
- 刘崇新
- 刘建军
- 刘建华
- 刘明珠
- 刘显斌
- 刘桂兰
- 刘毅
- 刘海东
-
-
尤久杰;
刘跃光;
李术梅
-
-
摘要:
畜禽机体的抗氧化性能对于畜禽的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状况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机体抗氧化水平对于抵御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机体应激等均有积极的影响,同时畜禽的饲料养分代谢率直接关系到畜禽的生产性能。桑叶粉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例如黄酮和多酚类物质,可以有效的改善畜禽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本文对桑叶粉对在畜禽饲粮中添加使用对其抗氧化能力及养分代谢的影响进行介绍,旨在为桑叶粉的推广应用带来帮助。
-
-
许兴萍
-
-
摘要:
当前随着规模化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养殖密度增加背景下,各种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肉牛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会面临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在牛诸多传染性疾病当中,体表寄生虫病是威胁较为严重的一类常发病和高发病,发病周期相对较长,发病较为缓慢,发病初期阶段由于寄生虫的数量相对较少,没有出现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往往不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当出现典型临床特征之后,表示整个牛群已经普遍发生流行。疥癣病是牛常见寄生虫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发病之后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表现为身体瘙痒,身体严重消瘦,影响到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威胁到牛群的健康生长发育,往往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就要求养殖户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肉牛疥癣病流行病学的有效调查,并指导养殖户加强对常见传染性疾病的科学防治,降低疥癣病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
-
-
-
摘要:
当前词料行业的热点话题一定是词料产品的禁抗、无抗,围绕这一焦点人们在广泛深人地探讨替抗的实施方案。从替代抗生素产品的选择到改善肠道环境的产品的推广,从使用可提高词料消化利用率产品更加全面的应用到对饲料原料进行体外酶解预消化处理、生物发酵、膨化及精加工,从生产设备的改良到加工工艺的改进……所有的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高效发展中。
-
-
于松叶;
江楠;
于攀业;
魏强
-
-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相同饲养环境条件下,通过饲喂3种不同国产酵母培养物产品,荷斯坦奶牛饲料消化率的变化.试验组选用3种不同国产酵母培养物产品,添加量均为100g/d·头,试验期17d;对照组选用同饲养环境条件下基础日粮一致、不添加酵母培养物的牛只.结果表明:不同国产酵母培养物产品对奶牛饲料消化率具有差异性,产品C在饲喂14d后底层粪筛占比从60.56%升高到79.51%.因此,根据本试验条件下粪筛数据,可推论饲喂国产酵母培养物产品C可明显提高奶牛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P<0.05).
-
-
姚军虎;
郭龙;
曹阳春
-
-
摘要:
反刍动物消化系统在结构上与单胃动物不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存在差异。营养物质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利用,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被瘤胃壁吸收供能;菌体蛋白与未降解的饲料流入小肠,由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被小肠上皮直接吸收利用。理论上小肠内淀粉类营养物质化学性消化利用效率远高于瘤胃,但淀粉小肠内的消化受到胰腺淀粉酶分泌不足的限制,因此调控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对于高产奶牛更加迫切。本课题组从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调控入手,研究反刍动物小肠营养物质的化学性消化的调控,尤其是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及功能性氨基酸的调控作用。基于此,本文综述反刍动物胰腺的生理结构、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外分泌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机理,旨在为提高反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效率、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提供理论依据。
-
-
李涛;
屈平平;
王志远
-
-
摘要:
本文综述了植酸酶的种类、来源和作用机制以及植酸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表明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猪的生长性能、提高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及利用率,减少粪尿中磷的排放及对环境的污染,并简要阐述了添加植酸酶应注意的事项.
-
-
谢海刚
-
-
摘要:
植物蛋白原料对蛋鸡产蛋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笔者对几种常用植物蛋白原料中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原料消化率比较、植物蛋白原料中存在抗营养因子和霉菌毒素及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合理配制蛋鸡蛋白饲料,提高其产蛋性能.
-
-
谢海刚
-
-
摘要:
植物蛋白原料对蛋鸡产蛋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笔者对几种常用植物蛋白原料中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原料消化率比较、植物蛋白原料中存在抗营养因子和霉菌毒素及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合理配制蛋鸡蛋白饲料,提高其产蛋性能。
-
-
-
王凯英;
鲍坤;
徐超;
王夕国;
岳志刚;
李光玉
-
-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不同水平磷酸、柠檬酸、乳酸对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小肠绒毛形态及N、P环境排放量的比较,筛选适宜水貂使用的酸化剂种类及其水平.将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育成短毛黑水貂10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鲜料,Ⅱ~Ⅹ组分别在鲜料中添加0.4%、0.6%、0.8%磷酸;0.5%、1.0%、1.5%柠檬酸;0.5%、1.0%、1.5%乳酸.结果表明,各组间干物质采食量(DMI)及干物质(DM)、粗蛋白(CP)、钙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酸化剂添加而升高的趋势明显;Ⅰ、Ⅳ组粗脂肪(EE)消化率显著高于Ⅴ、Ⅸ、Ⅹ组(P<0.05);Ⅷ、Ⅸ组磷消化率极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1),Ⅸ组磷消化率最高;各组间水貂小肠绒毛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Ⅷ组小肠绒毛平均高度最大,是最小的Ⅲ组的145.8%,是对照组的120.3%;不同处理组水貂小肠绒毛表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但Ⅷ组小肠绒毛平均表面积最大,是最小的Ⅲ组的160.24%,是对照组的131.77%;各组间水貂小肠绒毛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水貂N环境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添加酸化剂N环境排放量下降趋势明显,对照组比最低的Ⅷ组高34.02%;对P环境排放量影响极显著(P<0.001),Ⅷ组最低,比对照组低57.33%.综上表明:饲料酸化剂促进小肠绒毛发育、改善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环境氮、磷排放量作用明显,本研究范围内0.5%乳酸效果较好.
-
-
-
-
张宇宏;
郭玉光;
杜红方;
王小龙
- 《第四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
| 2016年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饲料行业开始普遍使用酶制剂.经过近30年的发展,酶制剂已经成为动物日粮中不可或缺的饲料添加剂,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饲用酶制剂的发展及意义、饲用酶制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饲用酶制剂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饲用酶制剂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综合来看,饲料中最主要的成分仍然淀粉、蛋白和脂肪,但时至今日,这些营养成分的消化利用率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应注重开发饲料专用酶并实现廉价生产,应制定适合饲用酶制剂特点的分类细化检测方法和酶学特性判断标准,规范饲用酶制剂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建立有效的体外模拟系统和动物试验规范。
-
-
章双杰;
郭军;
汤青萍;
邹剑敏;
朱春红;
陆火林;
苏建东
- 《第十五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 2011年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微生物制剂对秸秆中纤维的降解效果.试验以18只成年太湖鹅公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随机选取一组为内源排泄物对照组.空腹24h后,一组强饲花生藤,一组强饲用微生物制剂发酵过的花生藤,内源排泄物对照组不强饲.采用平板收粪法,收集24h排泄物.试验测定了花生藤和发酵花生藤代谢能(ME)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HC)利用率.同时将200只刚出生的太湖鹅雏鹅,随机分为2组,进行饲养对比试验,对比在相同饲养环境和添加量下,花生藤和发酵花生藤对增重和料肉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鹅对花生藤和发酵花生藤在代谢能值和纤维利用率上差异不显著,在增重和料肉比上差异也不显著.试验证明微生物制剂并不能真正降解秸秆中的纤维,也不能提高其消化利用率.
-
-
崔久辉;
郭德瑞;
吴宏军;
管延江;
王东升
- 《中国奶业协会2009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选用健康无病,胎次、体重基本相近的泌乳中期红白花三河牛45头,分为三组,每组各15头。试验Ⅰ组喂以1(油菜秸秆粉):15(青贮玉米)的比例贮存发酵的发酵饲料(以下简称青黄贮)25kg。试验Ⅱ组喂青贮和油菜秸秆粉(5~8cm长,油菜秸秆粉:青贮玉米=1:15)25kg,对照组喂玉米青贮25kg。进行了60d饲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产奶量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2.3kg/d·头、1.6kg/d·头、2.5kg/a·头。相对于对照组奶产量降低分别为0.2kg/d·头、0.9kg/d·头。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试验Ⅰ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试验Ⅰ组较试验Ⅱ组产奶量提高0·7kg/d·头,试验I组与试验II组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表明青黄贮可提高奶牛产奶量,并在1:15(油菜秸秆:青贮玉米)比列下不影响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能大幅提高油菜秸秆的营养价值及消化利用率,有推广应用价值。
-
-
李丽立;
李爱科;
方热军;
张彬;
印遇龙
- 《中国粮油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粮油学会第四届年会》
| 2006年
-
摘要:
采用8头初始体重为(27.2±2.3)kg、在回肠末端装有简单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公猪,手术康复后随机分成2组,每组4头,每组采用同一豆粕-玉米淀粉基础日粮,按拉丁方设计,用于测定豆粕、棉粕、菜粕、稻谷、油糠、统糠和玉米7种饲料原料的回肠和粪氨基酸消化率.结果表明:所测氨基酸平均表观消化率回肠比粪低5-8个百分点(P<0.05);稻谷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比玉米低5%;所测原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与中国饲料数据库等报道结果基本吻合.
-
-
林勇;
刘定发;
符利辉;
徐有良;
禹慧明;
陈平洁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 2005年
-
摘要:
试验选用1日龄雏鸡48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组1(基础日粮中用小麦代替50%的玉米)、试验组2(基础日粮中添加0.1%的复合酶制剂)、试验组3(基础日粮中用小麦代替50%的玉米后添加0.1%的复合酶制剂),研究日粮中添加0.1%的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0.1%的复合酶制剂后,日增重最高(p<0.05),平均日采食量略有提高,差异不明显,饲料利用率大大提高.鸡日粮中补充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肉仔鸡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大大降低肉仔鸡的死淘率,尤其是在前期效果更明显.基础日粮中用小麦代替50%的玉米后添加0.1%的复合酶制剂,各项生产性能大大提高,达到饲喂基础日粮的水平.消化试验表明,鸡粗蛋白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4.18%~14.11%,显著提高了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