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浅层滑坡

浅层滑坡

浅层滑坡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756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灾害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等;浅层滑坡的相关文献由381位作者贡献,包括范文、余斌、吕佼佼等。

浅层滑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1.3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756 占比:98.67%

总计:6847篇

浅层滑坡—发文趋势图

浅层滑坡

-研究学者

  • 范文
  • 余斌
  • 吕佼佼
  • 王涛
  • 许建聪
  • 余舜
  • 倪欣
  • 刘佑祥
  • 吕远强
  • 周国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婧; 卢玲; 唐泽
    • 摘要: 应用瞬态降雨入渗和基于网格的区域边坡稳定模型(TRIGRS),选取研究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环境水文地质参数和气象参数,分析了2010年“8·13”特大暴雨过程中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流域内的边坡稳定性。将模拟得到的不稳定区域与实际发生滑坡的区域进行对比分析,检验模型的合理性。结果显示,TRIGRS模型可以用来计算区域边坡的稳定系数。模拟结果与“8·13”特大暴雨诱发的滑坡较为吻合。随着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的增大,红椿沟流域内不稳定的区域逐渐增大。在降雨历时较长的情况下,随着降雨的持续,红椿沟流域内仍有可能形成新的滑坡。
    • 孙何生; 邱海军; 朱亚茹; 刘雅; 高祥语
    • 摘要: 黄河中上游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区域,了解这些滑坡的空间分布对于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至关重要。三维确定性模型Scoops3D模型能很好地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化分析,但是关于输入参数对模型结果影响的研究很少。为了定量化分析不同输入参数组合对模型结果的影响,以黄河上游甲加沟为例,基于Scoops3D模型对滑坡的空间位置进行预测分析。并对影响模拟效果的两种因素(数字高程模型(DEM)分辨率和搜索面积)进行分析对比。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得出的模拟结果,发现DEM分辨率和滑坡搜索面积对模拟结果都有显著的影响。首先,DEM分辨率越高,模拟效果越好,但是也存在大量的过度识别;其次,对于同一DEM分辨率而言,不同的滑坡搜索范围对于模型结果的影响也不同,并且随着DEM分辨率越来越低,这种影响也越来越大;最后,低分辨率DEM条件下较大的搜索范围也能得到较好的模拟效果。因此,在为模型选择合适的参数时,要对区域的滑坡大小有充分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
    • 缪海波; 王功辉
    • 摘要: 强对流或台风等极端天气下乔木坡地发生浅层滑坡灾害往往是暴雨和强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皖南山区一处暴雨型浅层滑坡——畈章组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气象资料的分析表明,除暴雨外风荷载也有可能促进滑坡的启动。为揭示该滑坡启动与破坏后这一完整运动过程的演化机制,首先基于无限斜坡模型分析了实际降雨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然后对取自于滑坡体内乔木根系周围和滑动面附近的两种土样利用DPRI型环剪仪,分别开展了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和自然排水残余剪切试验。结果表明:①降雨入渗引起滑动面孔隙水压力的上升,并导致稳定性的降低是畈章组滑坡启动的直接原因;②乔木根系周围的饱和土在风振作用产生的动剪切荷载下易形成高的超孔隙水压力,并导致浅表层的局部失稳滑动,增加了畈章组滑坡整体破坏的可能性;③滑动面土体的残余强度具有强烈的“正速率效应”,从而控制了畈章组滑坡启动后不会表现出高速远程的运动特征,与现场调查结论一致。研究结果可以为暴雨协同风振作用下富乔木坡地浅层滑坡的预警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 刘银鹏; 李同录; 胡向阳; 李萍; 付昱凯
    • 摘要: 黄土地区降雨导致的水毁灾害常有发生,造成严重的工程灾害和人员伤亡。对已有水毁灾害的调查和成因分析,可为防治区灾害提供经验。2021年8月中旬至10月初,在陇东陕甘边界黄土地区持续了50多天降雨,引发了大量水毁灾害,导致G211国道中断两周。文中介绍了这次降雨在G211沿线及其附近的村镇引起水毁灾害的现场调查情况,发生在村镇的水毁灾害有黄土窑洞塌陷、土质房屋和夯土围墙倒塌;发生在道路上的水毁灾害有路基外缘沉陷开裂,路基内侧边坡崩塌、斜坡浅层滑移及滑坡泥流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规模小、影响范围不大;但数量多、致灾性较为普遍。文章还调查了植被对黄土斜坡稳定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针对水毁灾害,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村镇和道路建设中针对此类水毁灾害的预防措施。
    • 闫永富; 王文才; 师强强
    • 摘要: 白云西矿碎软岩边坡在春季开化后经常发生浅层坍塌,分析研究碎软岩边坡在冻融期发生的形变特点,获得冻融对软岩边坡形变的影响规律。首先对软岩岩块进行冻融试验获得岩块的崩解率,再对冻融期边坡的表面位移监测获得边坡体在冻融期的形变特点,最后对边坡坡面碎裂层的温度惰性反应进行分析,以及结合现边坡发生的浅层滑塌,综合分析冻融期白云西矿软岩边坡的形变特点。研究获得冻融期软岩边坡的日变形速度在±2 mm/d之间,边坡碎裂层具有保温、缓冲形变的特点,边坡岩石的冻融试验与岩体的真实冻融形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 袁畅; 宋雁; 李慧生; 蓝天助
    • 摘要: 降雨极易诱发浅层土质滑坡,降雨入渗后土质边坡会产生湿润锋,边坡会沿着湿润锋形成的“软弱结构面”发生平面滑动。基于Green-Ampt降雨入渗模型,采用计算区域边坡单元体稳定性系数的定量方法进行区域群发性浅层滑坡灾害预警。通过湿润锋最大深度与相对雨强、降雨历时的关系,建立了边坡稳定性系数与降雨参数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降雨监测的区域群发性滑坡灾害预警系统设计。系统通过对降雨监测数据实时采集、DEM图边坡单元体自动划分、物理力学参数合理调取,利用预警分析功能,批量计算边坡单元体稳定性系数,实现区域群发性灾害空间范围的分级预警。
    • 许阳光; 郭文召; 王文龙; 罗少辉; 陈卓鑫; 娄义宝; 费建坪
    • 摘要: 植被恢复作为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但极端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在植被恢复的沟坡上频繁发生,影响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基于野外原位模拟降雨试验,在60 mm/h降雨强度下,研究草被沟坡浅层滑坡发生特征及其发生前后的产流产沙差异。结果表明:(1)极端降雨所诱发的草被沟坡上的浅层滑坡深度为14—36 cm,与自然强降雨所导致的浅层滑坡深度相贴合,均是低于50 cm。(2)植被根系与土壤容重、孔隙度等土壤性质显著相关(P90%),导致浅层滑坡的发生。(3)草被坡面浅层滑坡后的径流与产沙均显著增大(P<0.05)。三个小区的平均径流率在滑坡后增大了4.0—13.1倍,其平均含沙量和产沙率在滑坡后分别增大了9.9—54.9倍和70—841倍。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了解植被沟坡的侵蚀产沙机理,并为浅层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李阳; 张建军; 魏广阔; 胡亚伟; 赵宇辉; 唐鹏
    • 摘要: 极端降雨引发的浅层滑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与社会经济损失。为探究极端降雨条件下土地利用、植被类型和地形因素对浅层滑坡的影响,通过对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2021年10月3—6日极端降雨引发的浅层滑坡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极端降雨的特征与过程,不同土地利用和植被状况条件下、不同地形条件下浅层滑坡的数量与破损面积。结果表明:(1)极端降雨降雨量为年平均降雨量的31.2%,达到了161.3 mm,降雨历时84 h,峰值降雨强度7 mm/h,平均降雨强度2.1 mm/h,发生该种程度降雨的频率为0.16%,为625年一遇的极端降雨。(2)蔡家川流域内的农地小流域、人工林小流域和次生林小流域共计发生浅层滑坡479处,破损面积达183881 m^(2),90%的浅层滑坡面积小于885 m^(2)。(3)单位面积上浅层滑坡的数量与破损面积均表现为农地小流域(214个/km^(2),109241 m^(2)/km^(2))>人工林小流域(163个/km^(2),48779 m^(2)/km^(2))>次生林小流域(42个/km^(2),17176 m^(2)/km^(2)),在小流域尺度上森林植被对浅层滑坡的防治作用显著高于农地,且次生林地预防浅层滑坡的作用优于人工林地。(4)浅层滑坡发生的坡面坡度为10°~80°,浅层滑坡数量与破损面积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在40°~50°达到峰值,坡度>50°后,浅层滑坡数量与破损面积随坡度增大而减少,坡度是影响浅层滑坡的主导因素。(5)浅层滑坡发生在坡向为22.5°~337.5°的坡面上,浅层滑坡数量和破损面积随坡向变化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坡向对浅层滑坡的影响不大。
    • 李启阔
    • 摘要: 本文研究了植被对非饱和瞬态条件下浅层土壤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植被对边坡稳定性的两个主要积极影响。利用生态水文模型对根系分布进行了评价,预测了根系密度随当地气候条件的变化,得出结论土壤力学效应往往比雨季土壤水文效应更为相关,其深度可达平均根系深度的两倍。
    • 邵晨灿; 向喜琼
    • 摘要: 土层厚度于浅层滑坡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为得到区域尺度的土层厚度分布,借鉴土壤学领域基于环境相关推理的方法,结合地质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定性定量分析了各成因类型土层厚度的影响因素,以贵州省瓮安县为研究区,考虑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层厚度影响因素不同,将研究区按类型划分制图单元,运用决策树模型建立各类型土层厚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推测出了研究区土层厚度空间分布图,并利用混淆矩阵对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基于土的成因分类进行土层厚度空间分布推测是可行的,文中利用决策树模型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可信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