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滑桩

抗滑桩

抗滑桩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4119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43篇、会议论文233篇、专利文献843篇;相关期刊666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71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第十二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等;抗滑桩的相关文献由762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长冬、胡新丽、唐辉明等。

抗滑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43 占比:73.88%

会议论文>

论文:233 占比:5.66%

专利文献>

论文:843 占比:20.47%

总计:4119篇

抗滑桩—发文趋势图

抗滑桩

-研究学者

  • 李长冬
  • 胡新丽
  • 唐辉明
  • 肖世国
  • 杨涛
  • 黄静
  • 王强
  • 雍睿
  • 吴红刚
  • 李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延; 陈雪亮
    • 摘要: 考虑到现有悬臂梁式抗滑桩设计的劣势,以某地区边坡工程为研究背景,结合有限元原理,利用强度折减法对不同排布方式下的边坡稳定系数进行求解,从而分析弧形布置连系梁抗滑桩在不同构造方式下加固边坡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弧形布置连系梁抗滑桩能有效抑制边坡滑移,减缓塑性区的发展;同时能有效减小边坡塑性区域和剪切应变增量值,保护边坡的稳定。另外,连系梁和抗滑桩顶部连接,也能有效加强抗滑桩间的联系作用,提高结构刚度,抑制结构整体形变,为抗滑桩加固边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式。
    • 解瑞松; 巩悦; 韩飞; 张蛟; 尹培杰; 晏长根
    • 摘要: 当桥梁桩基设置在滑坡上时,常采用抗滑桩作为支挡结构,抗滑桩和桥梁桩基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以子-姚高速崖坬沟3号大桥为研究背景,对桥梁桩基及抗滑桩的桩顶位移及桩侧土压力进行监测,分析抗滑桩与桥梁桩基相对位置改变对桥梁桩基受力变形的影响。同时,基于ABAQUS软件分析前后排抗滑桩不同埋置位置下抗滑桩对坡脚桥梁桩基及坡中桥梁桩基的影响。现场监测数据表明抗滑桩与桥梁桩基相对位置对桥梁桩基水平位移及桩侧土压力均有影响,在抗滑桩距离桥基8 m和4 m时,间距8 m加固效果更佳。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后排抗滑桩距离桥梁桩基过远或过近均对桥梁桩基加固效果有限,抗滑桩加固桥梁桩基存在一个最佳距离,对于坡脚桥梁桩基抗滑桩加固最佳距离为3h~5h(h为抗滑桩沿滑坡走向的截面长度),对于坡中桩抗滑桩加固最佳距离为2h~4h,而前排抗滑桩离桥基越近,其加固效果越好。如果桥梁桩基在坡体中上部时,桥梁桩基前部土体较多可能会形成牵引式滑坡,需设置前排抗滑桩进行支护,综合考虑确定合理的加固位置。
    • 何菲
    • 摘要: 渣场的选址和方案设计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及风险程度,通过晋红高速陆家屯渣场的选择及方案设计和施工介绍,对于难以找到合适场地堆放弃渣时,选择在沟道弃渣,并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板墙方式防护起到很好的效果,既可保证渣场的安全,又可控制施工成本。
    • 何潘
    • 摘要: 建设单位出于工程质量和造价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在岩土工程项目中倾向于选择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文章介绍了一体化模式的诸多优势,结合某工程实例,分别从勘察环节的勘察孔布置、钻探成孔,设计环节的边坡设计与稳定性分析,以及施工环节的抗滑桩施工与成桩质量检测等方面,就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展开分析。总结了创新管理思维、完善配套制度、引进信息技术等保障该模式应用的经验,为土建行业推广使用这一模式提供借鉴。
    • 席新林; 姬云平; 李明
    • 摘要: 为评价采用抗滑桩支护后的边坡稳定性,从设计和验算2个角度着手,基于Morgenstern-Price(M-P)法建立了抗滑桩支护边坡的分析模型,进而得到了抗滑桩下滑力和边坡安全系数的表达式;通过引入自适应遗传优化算法,建立边坡稳定性分析优化模型,搜索采用抗滑桩支护边坡的非圆弧最危险滑动面;从确定安全系数求抗滑桩所受下滑力和确定抗滑桩抗力求边坡最小安全系数2种情况出发,探讨了抗滑桩位置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搜索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边坡非圆弧最危险滑动面,并且能够得到抗滑桩的下滑力或边坡的最小安全系数,相同条件下抗滑桩应设置在边坡中部,才能最大发挥抗滑桩的加固作用。
    • 雷晨民
    • 摘要: 伴随着交通建设工程逐渐向着复杂的特殊地质中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大量亟需治理的滑坡体。对于如何治理滑坡问题,需要从抗滑桩的施工为切入口。抗滑桩工程的施工方法要从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钢筋加工及安装、地下水处理、桩身混凝土灌注依次进行。抗滑桩工程的施工技术为:①封闭滑坡范围内的裂缝;②借助挖孔,避免加剧滑坡问题;③对桩和桩身情况进行检查;④合理安排施工步骤;⑤监测施工时滑坡体变化;⑥监测滑坡体的多点位移情况。
    • 李明
    • 摘要: 滑坡灾害常常影响整个铁路线的正常运营,选用合理的治理方案尤为重要。以襄渝铁路为背景,通过对襄渝铁路下行K322+020~K322+340石庙沟车站中型滑坡病害的全面分析及治理方案进行研究,在治理效果、经济性和施工难易程度对比下,选用更为优化的加固治理措施:抗滑桩+坡面修复+深层排水孔的综合整治措施。该治理措施考虑全面,施工难度适中、投资小且治理效果显著,对既有铁路滑坡治理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陈建峰; 郭小鹏; 田丹; 俞松波
    • 摘要: 利用透明土技术开展不同锚固长度抗滑桩加固均质边坡可视化模型试验,并结合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展现抗滑桩加固均质边坡内部位移场演化及其滑移破坏过程,以揭示锚固长度对均质边坡滑动面和抗滑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滑动面深度随抗滑桩锚固长度的增加而加深,同时抗滑能力得到提高,但当锚固长度超过其最优锚固长度后滑动面变浅,表现为越顶破坏,使得抗滑桩抗滑能力大幅降低;当抗滑桩锚固长度达到其最优锚固长度时,出现靠近桩底端位置和越顶的两个深浅不一的滑动面;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抗滑桩上部外侧受拉区减小,而下部内侧受拉区增大,最大弯矩位置均在距桩顶约0.4倍桩长处,而当锚固长度超过其最优锚固长度后,则出现下部外侧受拉而中上部内侧受拉,其最大弯矩位置在距桩顶约0.35倍桩长处;抗滑桩最优锚固长度与岩性、桩间距、桩体刚度等因素相关,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考虑这些因素以确定优化的锚固长度。
    • 陈鸿; 吴娟
    • 摘要: 成都市某在建污水处理场地位于一个体积约118万m^(3)的古滑坡体中前部,因施工开挖导致古滑坡前缘局部复活。通过现场调查、试验及力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古滑坡开挖前后的稳定性,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和滑坡体特征提出两种治理方案,并对两种治理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确立了最终治理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该边坡滑坡问题。
    • 陈元勇
    • 摘要: 结合某工程实例,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时,分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两种工况,采用不平衡推力法进行计算,正常工况下,该滑坡的整体稳定性较好,在非正常工况下,主滑体在路基开挖前及开挖后整体稳定性均较好,但次级滑体在路基开挖前及开挖后稳定性均较差。计算分析表明,该滑坡整体推力较大,单排抗滑桩支挡时难以对滑坡进行有效治理,需要采取双排抗滑桩进行支挡,结合不平衡推力法计算出的结果,确定预设抗滑桩位置的滑坡推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