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类型
流体类型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78466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海相油气地质、石油天然气学报、测井技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9届年会、中国工程检测疑难问题研究进展研讨会、2000年中国国际石油天然气会议等;流体类型的相关文献由33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鹏、吴大奎、彭湃等。
流体类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8466篇
占比:99.91%
总计:78540篇
流体类型
-研究学者
- 刘晓鹏
- 吴大奎
- 彭湃
- 李兆影
- 王君
- 费怀义
- 郑淑芬
- 陈杰
- 陈虹
- 高俊华
- 尹平
- 赵辉
- 倪朋勃
- 卢毓周
- 毛敏
- 魏斌
- 石新
- 胡云
- 谭忠健
- 韩翀
- 马金鑫
- A·C·巴卡尔特
- D·O·艾弗森
- E·温斯克
- G·G·内宁格
- H·库鲍克
- R·D·豪斯
- Willi.D
- 丁晓炯
- 于本志
- 冯琼
- 刘坤
- 刘萱
- 司马立强
- 吴鑫
- 唐家琼
- 夏震
- 孙赞东
- 庞江平
- 张丰收
- 张凤山
- 张国栋
- 张建斌
- 张梦琳
- 徐星
- 戴诗华
- 朱文戈
- 李彬
- 李浩
- 杨慧珠
-
-
田青青;
郭明宇;
李鸿儒;
黄子舰;
方铁园;
李艳霞
-
-
摘要: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方向逐渐向深层推进,近年来渤海油田潜山储层获得了较大的勘探突破,然而针对潜山储层复杂多变的流体类型识别较为困难,流体类型的混淆会给后期储量的预估及提交带来较大的困难。通过对轻烃录井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探索适用于渤海西部海域潜山储层流体相识别的方法,建立了含水性识别及流体相识别图板,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储层含水性及流体相变化特征。利用该图板对渤海西部海域BZ 19-A、BZ 13-A、CFD 2-A构造潜山储层进行快速流体类型识别分析研究发现:BZ 19-A构造潜山储层流体以凝析气藏为主,且本构造部分井潜山储层存在含水特征;BZ 13-A构造潜山储层流体以挥发性油为主;CFD 2-A构造潜山储层流体以轻质油为主。采用该方法分析所得的结论与试油结论完全相符。
-
-
易斌
-
-
摘要:
文昌X区储层含泥质较重、砂体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导致依靠常规单一录井技术识别流体类型困难。文章通过综合应用常规气测录井、地化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优选敏感参数,建立解释标准及解释图版,解决了文昌X区快速识别流体类型难题。该解释标准在A2井的实践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录井解释结果的准确性显著提高,助推了文昌区块勘探效益提升。
-
-
程卫;
巴晶;
马汝鹏;
张琳
-
-
摘要:
地质成因和构造/热应力导致地壳岩石中的孔隙结构(裂隙和粒间孔)的变化.影响岩石黏弹性的因素包括压力、孔隙度、孔隙中包含的流体和孔隙几何形状等.相对于岩石中的硬孔隙,岩石黏弹性(衰减和频散)受软孔隙(裂隙)的影响更大.本文选取三块白云岩样本,进行了不同围压和流体条件下的超声波实验测量.利用CPEM(Cracks and Pores Effective Medium,裂隙和孔隙有效介质)模型获得了岩石高、低频极限的弹性模量,并通过Zener体(标准线性体)模型将CPEM模型拓展到全频带而得到CPEM-Zener模型,用该模型拟合岩石松弛和非松弛状态下的实验数据,本文得到平均裂隙纵横比和裂隙孔隙度以及纵波速度和品质因子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饱水岩石的平均裂隙纵横比和裂隙孔隙度均高于饱油岩石,随着压差(围压和孔隙压力的差值)的增加,饱油岩石中的裂隙首先闭合.并且压差在70 MPa以内时,随着压差增大,岩石的平均裂隙纵横比和裂隙孔隙度在饱水和饱油时的差值增大,此时流体类型对于岩石裂隙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此外,对饱水岩石,平均裂隙纵横比随压差增加而增大,这可能是由于岩石中纵横比较小的裂隙会随压差增大而逐渐趋于闭合.在饱水和饱油岩石中,裂隙孔隙度和裂隙密度都随着压差增加而减小.通过对裂隙密度和压差的关系进行指数拟合,本文获得压差趋于0时的裂隙密度,且裂隙密度随孔隙度增大而增大,增大速率随压差增加而降低.针对饱水和饱油的白云岩样本,CPEM-Zener模型预测的纵波频散随压差增大而减小,此变化趋势和实验测得的逆品质因子随压差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由此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本研究对岩石的孔隙结构和黏弹性分析以及声波测井、地震勘探的现场应用有指导意义.
-
-
何滨;
杨友国;
李想;
阮新芳;
卢轶宽;
邹德昊;
李金泽
-
-
摘要:
渤海湾中部海域渤中13-1油田在ODP阶段认为该油田流体性质为高挥发油,投产3年来,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40.5MPa)约20MPa,生产气油比仍保持平稳,与油气相态理论不符,影响开发方式的选择。本文利用相态分析方法,推测出油田属于近临界态油气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利用A6井区概念模型,对比衰竭开发、注水开发和注气开发方式的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渤中13-1油田流体性质为近临界态油气藏,采用注水开发方式可以提高采出程度,方案预测油气采收率对比ODP提高4.7%和10.3%。
-
-
张炜(编译);
王小宁(审校)
-
-
摘要:
斯伦贝谢公司的高精度核磁共振仪器CMR-MagniPHI,主要针对有机页岩和非常规页岩,可以从非常小的孔隙中获取高清核磁共振数据,提高对不同流体类型的识别。该仪器在回波间隔只有200μs的情况下,进行连续的T 1纵向弛豫时间测量,确定出页岩孔隙度和储层流体类型和体积,用于求解可动油和不可动油、高黏度碳氢化合物、游离水、毛细管束缚水和黏土束缚水。
-
-
张小菊;
邓虎成;
罗斌;
毕钰
-
-
摘要:
低孔渗油气层的复杂油气藏越来越多,而这些区块又具有良好的资源开发潜力,是油田上产的主力区。这些区块不仅油藏复杂,而且水平井技术应用广泛,对于水平井而言,其钻井方式相当特殊,且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测井响应特征更加复杂,致使油水层识别更难,同时给油藏评价带来很大困难。然而油水层识别出后,不仅可以为后期投产的油井有效厚度的划分和一些缓钻井是否实施提供一定的依据,而且为油田新区射孔方案及井别方案编制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基础数据。因此,以泾河油田17井区长8油藏为例,针对该研究区的典型水平井提取多个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参数,利用图版法建立交会图,先划分出水平井剖面流体类型的电性参数识别标准,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再根据P1/2正态概率法进一步划分水平井油水层识别标准,编制计算机代码,执行宏命令对研究区典型水平井进行油水层识别,并结合生产动态数据进行验证;其吻合度较高,说明该套综合性流体类型识别方法在水平井中行之有效,在地质条件相当的区块此方法可以推广运用。%There are more and mor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nd complicated reservoirs ,and these districts are with goo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resources ,it is the main production zone for the oil field .The reservoirs of these districts are not only complex , and horizontal well technology in these districts is also applied widely , for horizontal wells , the drilling way is so special ,and affected by other factors it makes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gging is more complicated ,it is so harder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oil and water layer ,meanwhile it brings great dif-ficulty for the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However , after the oil and water layer is identified ,it can provide some basics for the effective thickness division of oil well which is in the late production and whether some slow drilling is imple -mented,and more accurate basic data for the perforation scheme of oilfield and compiling the well types scheme . Therefore, this article mainly takes Jinghe 17 well area and chang 8 reservoir as an example,extracting multiple conventional lo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typical horizontal wells in the study area , establishing a crossplot by the engraving method ,differentiating the standard of electrical parameters of horizontal well section for fluid type identification firstly ,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 according to the P1/2 normal probability method for identifying oil and water layer further , preparing the computer code and carrying macro command , and identifying oil-water layer of the typical horizontal well in the study area , combining with production dynamic data for valida-tion,the goodness of fit is high ,it means that the set of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fluid types of hori-zontal well is effective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widely in the simi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 .
-
-
马猛;
谭忠健;
谭伟雄;
胡云;
李戈东;
马金鑫;
杜波
-
-
摘要:
海上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可利用丰富的气测参数建立多种交会图板,用于油气层的快速识别评价.为了确定最优解释图板,首先从参数优选出发,在分析渤海X油田地层流体性质及气测录井特征的基础上,以井深2150 m为界将X油田地层分为浅层和中深层;然后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按层位分别从气测幅度指数(DF)、重烃指数(CHS)、含油丰度指数(TCS)、油性指数(DY)4个气测派生参数中优选出对储集层含油性最敏感的2个参数:浅层为DF和TCS,中深层为DF和DY;最后利用敏感参数建立了渤海X油田气测解释交会图板:DF与TCS图板(浅层)和DF与DY图板(中深层).所建立的图板经过X油田6口井21个层的验证,总体符合率达90.5%,证明了图板的有效性.
-
-
-
-
陈现军;
郭书生;
黄浩;
付群超
-
-
摘要:
在油田勘探开发系统工程中油气水层解释评价是重中之重,录井解释常用的手段是利用气测录井对储集层进行含油气性评价.基于地下单位体积岩石含气率的解释方法研究以常规录井数据、气测数据为基础,用地层取样、地层测试等结论来验证,通过整合不同区块、层组已钻探井的储集层流体结论信息,对不同流体类型的常规录井气测数据进行计算及特征统计,消除井筒环境参数、钻井工程参数的影响,建立地下单位体积岩石含气率的储集层评价方法及标准.经录井现场实例验证,地下单位体积岩石含气率解释评价方法适用于南海西部各盆地中不同地层的各种流体类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地下单位体积岩石含气率计算入手,从还原地层真实含油气信息的角度进行储集层解释评价,逐步提高了录井资料解释应用的精准度和可信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
卢毓周;
魏斌;
清华大学;
李彬
- 《中国工程检测疑难问题研究进展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裂缝性储层流体类型识别一直是测井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方面裂缝性储层具有岩性复杂、储集类型多样、物性变化大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而其测井解释和流体类型识别要复杂和困难得多.另一方面,复杂岩性油气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流体类型影响因素的分析,认识到不同流体类型与电阻率比值的高低、粘土含量的多少以及孔隙度的大小密切相关.提出了综合考虑上述三项因素的流体类型识别参数FTI.该方法应用于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变质岩和碳酸盐岩潜山地层流体类型识别,效果良好.
-
-
陶果;
岳文正;
朱世和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9届年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应用纵横波速度联合确定储层孔隙度、流体类型和饱和度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质上是Berryman(1998,2000)提出的拉梅系数变换法的扩展和进一步定量实用化.此方法在某油田进行了实验,应用于现代的纵、横波全波测井资料解释和计算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
-
-
-
-
罗鑫;
陈学华;
吕丙南;
瞿雷;
李泂;
蒋伟
- 《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
-
摘要:
研究表明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频散现象对流体识别至关重要,Chapman基于喷射流理论,提出动态等效介质模型,描述岩石中流体流动所引起的速度频散与衰减效应,并且研究发现表明流体敏感的频散衰减效应会导致地震波产生依赖频率的AVO响应,即地震反射系数不仅与入射角有关,且随频率而变.而常规的AVO反演技术没有考虑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和速度频散,忽略了频率的因素,利用这种频散和衰减属性进行流体识别就成了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基于Gray提出的反射系数公式,实现了拉梅系数的频散参数反演,并将其与纵横波频散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了频散参数对不同流体类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流体类型的频散程度有所不同,而且不同的频散参数对不同流体的敏感性也有所差异,气层和水层对拉梅系数频散参数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而对纵横波频散参数的敏感性较差,因此,利用拉梅系数频散参数可为识别储层所含流体类型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
-
韩永亮;
宋建国
- 《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
-
摘要:
岩石物理模型是联系岩石弹性参数与地震响应重要的桥梁.岩石物理分析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研究岩石地震速度在流体替换前后的变化,以及引起地震响应的变化.本文在流体替换的基础上,利用Zoeppritz方程分析流体替换前后不同入射角反射系数的变化,进而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区分不同流体的响应特征,实现储层流体类型识别.
-
-
DING Xiao-jiong;
丁晓炯
- 《2016中国生物发酵产业系列专题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在线粘度测量是目前很多化妆品、食品、石油、化工、电子、造纸等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技术,在线粘度的测量方法很多,主要有毛细管式、旋转式、振动式、注塞式等,而测量对象、流体的流变特性、应用面也各不相同.从仪器和流变学的角度出发,对在线粘度测量的方法、流体的流变学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实际选型和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
-
DING Xiao-jiong;
丁晓炯
- 《2016中国生物发酵产业系列专题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在线粘度测量是目前很多化妆品、食品、石油、化工、电子、造纸等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技术,在线粘度的测量方法很多,主要有毛细管式、旋转式、振动式、注塞式等,而测量对象、流体的流变特性、应用面也各不相同.从仪器和流变学的角度出发,对在线粘度测量的方法、流体的流变学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实际选型和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