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人类学

法人类学

法人类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社会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781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甘肃政法学院学报、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现代法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游牧民族法律文化研究专题会、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等;法人类学的相关文献由94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清燕、刘洋、曾晓林等。

法人类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781 占比:99.44%

总计:16875篇

法人类学—发文趋势图

法人类学

-研究学者

  • 彭清燕
  • 刘洋
  • 曾晓林
  • 李杰
  • 谢晖
  • 严文强
  • 余金阳
  • 华热·多杰
  • 常安
  • 徐晓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余舟
    • 摘要: 周星教授所著《死给你看:对一类自杀现象的法人类学研究》一书,系统地从法人类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凉山彝族社会中一种独特的“死给”自杀现象,同时也将其与汉族地区的“打人命”习俗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周星教授通过采用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层层剖析了“死给”现象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结构、文化逻辑和价值观。本书凝结了周星教授多年来对法人类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的深刻思考,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法人类学研究力作。
    • 高其才
    • 摘要: 广西金秀瑶山的田野调查实践在我国法人类学的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20世纪前半期,任国荣对金秀瑶山的"制度"、费孝通和王同惠对"石碑"(石牌)、徐益棠对"石牌规矩"等进行了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1956年10月至1957年9月调查基础上整理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辑)》专门就石牌制度进行了介绍.从接续学术传统、弘扬良善规范出发,自2004年开始,作者在金秀瑶山进行围绕习惯法的法人类学调查、研究,以典型地区为样本,以当代时段为视域,以个案活动为对象,以连续观察为基础,以理论分析为目标,以形成范例为追求,在研究思路、整体框架、材料获取、基本判断等方面有独特追求,发现固有习惯法的许多规范传承、保留到了当代金秀瑶山社会,并主要通过村规民约形式予以呈现.总结法人类学金秀瑶山实践对推进我国法人类学的成熟是有一定意义的.我们需要深入思考金秀瑶山法人类学研究应该汲取的经验、坚持的原则、进一步突破的重点、避免的误区等.
    • 高其才
    • 摘要: 广西金秀瑶山的田野调查实践在我国法人类学的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20世纪前半期,任国荣对金秀瑶山的“制度”、费孝通和王同惠对“石碑”(石牌)、徐益棠对“石牌规矩”等进行了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1956年10月至1957年9月调查基础上整理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辑)》专门就石牌制度进行了介绍。从接续学术传统、弘扬良善规范出发,自2004年开始,作者在金秀瑶山进行围绕习惯法的法人类学调查、研究,以典型地区为样本,以当代时段为视域,以个案活动为对象,以连续观察为基础,以理论分析为目标,以形成范例为追求,在研究思路、整体框架、材料获取、基本判断等方面有独特追求,发现固有习惯法的许多规范传承、保留到了当代金秀瑶山社会,并主要通过村规民约形式予以呈现。总结法人类学金秀瑶山实践对推进我国法人类学的成熟是有一定意义的。我们需要深入思考金秀瑶山法人类学研究应该汲取的经验、坚持的原则、进一步突破的重点、避免的误区等。
    • 李远龙
    • 摘要: 从法人类学意义上来说,南方民族走廊民间信仰仪式中影响较大的有"做盘王""跳天""祭甘王""唱哈""度戒"等."做盘王"又叫做"跳盘王""游盘王",有的称作"还盘王愿""祖公愿",还有的称作"祭盘王""祭盘古""打盘王斋";"祭甘王"的功能与"做盘王"有异曲同工之妙;"跳天"是现今生活在广西防城港市十万大山南麓防城区峒中、板八、里火、滩散、六市等地一支被称为"偏人"的壮族祭神歌舞,其民间信仰的功能就是请天神下界与凡人共享节庆之喜;"唱哈"中的"哈",一为"歌""唱"之意,因而"哈节"就是"歌节""唱歌节"的意思,另一种意思是"吃";瑶族男子成年之时,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参与一些特殊的社会活动,成为宗教师,一般都要"度戒",度戒可视作一种成年礼.总而言之,这些民间信仰仪式充分反映了南方民族走廊各民族群众步入成年、融入社会、祀神、祭祖、娱人等法人类学功能.
    • 孙涛; 赵飞
    • 摘要: 走婚习惯法有效地维系了摩梭两性关系的和谐稳定,对于母系文化的延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摩梭母系文化是走婚习惯法传承至今的深层次力量,走婚习惯法所蕴含的法理基础是其流衍至今的运作机理.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和旅游业冲击的背景下,走婚习惯法面临着走婚价值观转变、禁忌律条松懈等层层挑战.以法人类学视角检视走婚习惯法的"变"与"不变",将在新的维度上推进摩梭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曲艳红
    • 摘要: 民族法学是我国法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 其研究内容以民族法律制度为主, 这一观点已为学界共识.然而对于民族法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研究价值等还存在一定争论.运用学科理论与法学原理对民族法学进行精准的学科定位, 可得出其为法学下属的特色分支学科的结论.在民族法学与法人类学、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成果形式等存在诸多交叉的今天, 比较学科间的异同, 目的不在于划清学科界限, 而恰在于摒弃门户之见.就民族法学而言, 进行跨学科间的对话, 具有拓展知识结构、借鉴其他学科精神与研究态度、尤其是促进研究方法的互动与革新的意义, 并最终达到推进民族法学学科发展与提高民族法实效的目的.
    • 颜瑾瑾
    • 摘要: 本文从以人类学中事实建构及垂直切片的理论分析于欢案件中事实构建的问题及不同阶层发声对案件的推动作用,旨在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上提出建议.
    • 江钦辉
    • 摘要: 当前,哈萨克族彩礼返还纠纷案件是困扰当地法院审判实务中的一大难题.在司法审判中,法官对引入哈萨克族彩礼返还习俗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哈萨族彩礼返还习俗司法适用的困境在于:国家法忽略了哈萨克族传统婚姻习俗以举办婚礼这一"仪式婚"作为婚姻关系成立的标志,导致了习俗与国家法的差异;习俗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以致在补充国家法规定不足时容易导致对彩礼范围和返还比例等问题的裁判不一.对此,有必要通过自治机关行使变通立法权,为哈萨克族彩礼返还习俗进入司法提供法源基础;通过自治区高院发布审判业务指导意见和参考性案例,以规范哈萨克族彩礼返还纠纷案件彩礼范围和返还比例的裁判标准和尺度.
    • 杜抱朴; 杜靖
    • 摘要: 20世纪以来,中国法律人类学先后经历了结构-功能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社区变迁论、文化实践论等若干研究范式的尝试与转换,但大多忽略了法律活动中行动者的主体性.而对于法学研究来说,往往只专注法律条文或契约条款的社会背景和语义学分析以及对权利和责任的追究,同样遗忘了法律活动中人这个行动的主体.法律场景中,人如何理解、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如何行动、如何操弄、如何表演、并最终如何生成他所期乎的目标,是本项研究思考的终极目的.本研究通过选取互动-生成理论来展现法律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和科学合同的确立,希望这个观察视角能引起法人类学界的注意.
    • 何彬
    • 摘要: 本文探讨了法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认为法律多元是法人类学的基本立场.中国的法人类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包括: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 民族法学、 法律的人类学研究.中国法人类学的发展需要:重视都市法人类学的研究;关注处理纠纷的典型案例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