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量
水土流失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林业、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0359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陕西气象、水土保持应用技术、中国水土保持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六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生态清洁小流域与美丽乡村建设国际研讨会等;水土流失量的相关文献由30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行、卢北华、唐亮等。
水土流失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0359篇
占比:99.88%
总计:70446篇
水土流失量
-研究学者
- 刘行
- 卢北华
- 唐亮
- 唐焱
- 孟繁盛
- 张应红
- 徐晋勇
- 李学伟
- 李彩林
- 熊文清
- 罗则栋
- 罗远略
- 肖盛文
- 赵健
- 马亮
- 丁京平
- 余新晓
- 刘德桦
- 刘旦旦
- 刘顺华
- 吴远举
- 唐鑫
- 夏小林
- 姚庆宇
- 娜仁图雅
- 尚小静
- 张卫
- 张志芬
- 张旭
- 张晓东
- 张海辉
- 张超
- 张靖雨
- 朱昊宇
- 李健
- 李娇
- 李想
- 李海林
- 李自莲
- 李钊成
- 杨全
- 杨坤
- 杨洵
- 武晓丽
- 殷水清
- 汪邦稳
- 潘朋
- 牛健植
- 王心
- 符素华
-
-
蒲朝勇
-
-
摘要:
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重要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进入新发展阶段,水利部党组提出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体系构造、目标任务,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之一,并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来看,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局部地区严重的状况没有改变.
-
-
-
-
-
-
-
-
黄煜煜
-
-
摘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南水北调各项工程顺利的完成,国家明确将陕西丹汉江流域划至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水源区,并重点开展启动了水源区域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量的的调控与研究.所涉及到的项目包括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布设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等相关生态建设工作.建设与实现目标就是尽快解决当地水源区的生态安全.借助GIS信息技术,针对水土保持与调控,以及小流域养分流失量进行预测.
-
-
臧茹芬
-
-
摘要:
现在的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其中水土流失就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对水土流失量与养分流失量进行预测,设计预测的模型,利用世界上先进的流失方程USLE来预测水土流失的状况,预测土壤的侵蚀量,模拟人工降雨来探究土壤养分流失量,研究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的关系,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文章从开源节流方面提出一些建议,通过模拟预测,为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提供借鉴经验,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参考的数据.
-
-
-
-
袁爱萍;
张超;
杨坤;
符素华;
殷水清
- 《全国第六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简要回顾了北京山区坡地水土流失计算方法,分析了径流小区推算区域水土流失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土壤流失方程和径流曲线数模型的坡地水土流失量计算方法,探讨了坡地水土流失量计算的具体步骤,并以2013年为例,计算了北京山区坡地年土壤流失量和径流量.本研究结果有较好的实用性,不仅提出了可以作为北京地区计算水土流失量的方法,而且可为其它地区测算辖区水土流失量提供参考.
-
-
-
邹维
-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洒水降尘是水土保持方案三大防治措施之一,即临时措施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此法具有方法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降尘效果明显等特点,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施工条件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通过洒水降尘原理,介绍了洒水方式、洒水区域、洒水频率、洒水方法及过程分析等,经过洒水量计算和对水土流失量的案例分析,阐述了洒水降尘的对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和显著效果。
-
-
-
吕东冶;
王心毅;
高莹
- 《第二届全国绿色公路发展技术交流会暨长白山区鹤大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由于白山至临江段高速公路地处山区,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填挖方,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过大,造成自然环境破坏.需要对该项目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和治理措施,预测采用分单元的方式进行计算,根据《吉林省水土保持普查公报数据》中提供的资料,借鉴周围项目的治理经验和数据,利用经验公式法计算地表流失量.通过对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土场区、施工场地区、临时道路区的防治,减少水土流失量.采取拦挡、固化等工程措施,将工程产生的临时堆土基本拦住,防止临时堆放土方的再次流失;采取植物绿化措施,有效地控制松散土的流失,随着植被发育及覆盖率的逐步提高,项目建设各区域在自然恢复期侵蚀强度明显降低.工程建设期采用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减少水土流失总量约为97599.08t.
-
-
-
宁堆虎
-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各类生产建设活动规模空前,对地表扰动强烈,由此造成大量人为水土流失.但如何定量计算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过去只有个别的研究和实验,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此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划分为水蚀和风蚀两大类,水蚀分为一般扰动地表、工程开挖面、工程堆积体和其他侵蚀四类,风蚀分为一般扰动地表、工程堆积体、工程碾压地表三类,个别类型又划分为若干亚类.以类型或亚类为研究单元进行试验和建立模型.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降雨试验和风洞试验,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各类型或亚类的测算模型,同时开展了自然降雨和自然风试验验证.
-
-
-
周耀华
-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武汉市黄阪北部低山区降雨、土壤抗蚀性基本相同,仅考虑坡长坡度因子、植被与经营管理因子、水土保持因子的变化对土壤流失量的影响,以野佛沟径流场22年实测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为特征值,建立武汉市水土流失同类型区(武汉市黄陂北部低山区)土壤流失量预测模型,可作为黄阪北部低山区河流、水库、塘堰泥沙淤积预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非耕地水土流失背景值预测的类比依据,预测的是土壤流失量(为土壤侵蚀量的一部分,土壤流失量除以泥沙输移比为土壤侵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