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损失
水力损失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水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9513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20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第十九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等;水力损失的相关文献由53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超、汤方平、袁寿其等。
水力损失—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513篇
占比:98.91%
总计:19729篇
水力损失
-研究学者
- 刘超
- 汤方平
- 袁寿其
- 仇宝云
- 周大庆
- 石丽建
- 谢荣盛
- 陆林广
- 施卫东
- 杨军虎
- 谢传流
- 陈松山
- 严登丰
- 冯晓莉
- 刘军
- 刘厚林
- 林海江
- 黄季艳
- 黄金军
- 万仁伟
- 冷豫
- 刘海宇
- 吴开平
- 周岭
- 周正富
- 周济人
- 徐磊
- 李仁年
- 李家虎
- 李新
- 杨阳
- 梁金栋
- 王小锋
- 秦战生
- 谈明高
- 陆伟刚
- 陈阿萍
- 严天序
- 久保田乔
- 付静
- 任禹
- 何钟宁
- 俞军锋
- 冯旭松
- 刘斌
- 刘胜柱
- 刘荣华
- 刘鑫
- 包永权
- 史广泰
-
-
赵水汨;
张前进;
力刚;
周根富;
赵文军
-
-
摘要:
针对泗阳二站的现状和加固改造需求,保留目前泵站的站身、虹吸式出水流道,对虹吸式出水流道进行优化设计,给出优化设计指标和优化目标。通过现状虹吸式出水流道水力设计参数和隔墩,针对三种情况下隔墩起始位置对虹吸式出水流道水力损失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出水流道内流场进行分析和对水力损失进行计算。根据CFD分析结果,在该站加固改造中,优化设计的肘型进水流道与中隔墩优选设计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组合,预计能提高水泵装置效率1%左右。
-
-
王欣宇;
翟林鹏;
汤方平;
石丽建;
孙壮壮;
张文鹏;
刘海宇
-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导叶参数对箱涵式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选取导叶叶片数、相对位置及扫掠角作为设计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组合,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3个因素对泵装置效率、出水流道轴向均匀度、导叶体水力损失及出口处平均涡角的影响规律,最终综合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改变导叶的参数,导叶叶片数对导叶出口处的平均涡角和出水流道轴向均匀度影响较大;导叶相对位置在对泵装置的效率和导叶体水力损失影响因素中占主导地位;随着导叶扫掠角增大,泵装置效率、出水流道轴向均匀度、导叶体水力损失先增大后减小,平均涡角影响较小;对比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的结果,在设计工况附近效率基本吻合,扬程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研究结果可为箱涵式轴流泵装置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
付建国;
李宁
-
-
摘要:
基于RNG k-ε紊流模型,雷诺时均N-S方程,运用流体计算CFD软件对某泵站前池和开敞式进水流道进行三维流动数值模拟以及水力性能的优化设计。采用先局部后整体的优化方法,先对进水流道的底部坡度进行优化,再通过不断改变前池进水流道的总宽度,对泵站进水结构进行整体的优化设计。以进水结构出口断面速度均匀度和水力损失为目标函数,针对设计流量工况点做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优化后进水结构的水力损失由0.0035 m降低到0.0015 m,进水结构出口流速均匀度由38.62%提高到74.94%。优化后进水结构无漩涡产生,流态均匀,进水结构经优化后水力损失较小,说明数值模拟参与到前池和进水流道的优化缩短了试验周期,节约了成本,可以准确、可靠地指导工程应用,为同类泵站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
-
孙翀;
肖正友;
张泽玉;
陈松山
-
-
摘要:
为研究泵站快速闸门上小拍门的水力损失特性,设计制作模型水泵装置,根据能量相减法,分析4种拍门孔口面积占比和5种开度角方案下拍门的水力损失特性.结果表明,拍门开度角和孔口面积与水力损失系数曲线呈非线性单调变化,水力损失系数随开度角和孔口面积的减小而增大,而流道出口Froude数对其影响较小;拍门开度角小于35°,孔口面积比小于25%时,水力损失系数急增;根据BP神经网络计算得到的水力损失系数的权重系数矩阵和阈值,可预测任意开度角和孔口面积比下的水力损失系数.
-
-
胡旭财;
胡亚辉;
宁图增;
李俊
-
-
摘要:
针对消防流道系统渐扩管局部水力损失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对渐扩管内部流动进行分析,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对渐扩管局部损失系数进行计算,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渐扩管结构。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小。在不同流量下,渐扩管水力损失符合二次抛物线规律。扩张角与管径比对渐扩管水力损失有显著影响,在扩张角为8.6°,管径比为1.4时,水力损失最小。工程应用中应重视渐扩管选型,降低局部水力损失,提高流道效率。
-
-
罗马尼亚A.I.Bosioc
-
-
摘要:
1引言目前,工业化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如太阳能、风能会在电网中产生波动,因此,水轮机需要在远离最佳效率点的较大范围内运行以减轻类似波动。尾水管锥管是中、低水头水轮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它是水轮机能量回收最重要的部分。当水轮机远离最佳效率点运行时,水力损失急剧增加。
-
-
陈晓宇;
吴迎新;
冯珂
-
-
摘要:
叶片数是影响超低比转速斜流式水轮机水力性能的因素之一.文章利用Fluent 16.0软件,研究分析了不同叶片数模型在不同流量工况下,外特性曲线以及内部流场分布图.结果表明:不同叶片数时,流量从最高效率点向小流量变化时效率下降的速度要比从最高效率点向大流量变化时的快.对于具体参数组合的超低比转速斜流式水轮机,存在最优的叶片数使得其水力性能最优.
-
-
张胜;
乔金宇
-
-
摘要:
为了对水环真空泵水力损失进行准确计算,首先从理论上对轴功率的各部分功耗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各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式;基于水环真空泵工作原理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出泵进、出口流体总比焓的关系式,得出流体的机械问题中的能量平衡问题可以从热传导中的热平衡问题解决的论断;然后对总比焓中的热能、动能、静压能和重力势能进行分析,得到水力损失的理论计算公式;最后对6种型号的水环真空泵的水力损失的公式计算值和经验值分别进行计算,通过对公式计算值偏离经验值的百分比进行分析,从而验证理论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推导出的水力损失功率的理论计算公式是准确的,在水环真空泵水力损失计算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朱国俊;
冯建军;
戈振国;
刘可然;
罗兴锜
-
-
摘要:
潮汐双向贯流式水轮机与常规贯流式水轮机的重要区别在于其需要兼顾正向和反向来流工况。为了均衡提升双向贯流式水轮机正反向运行条件下的性能,针对某潮汐双向贯流式水轮机,本文采用商业软件ANSYS CFX,研究了不同后置导叶位置和数量对双向贯流式水轮机性能及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对比结果可知,后置导叶位置和后置导叶数量对机组反向发电时的性能影响较大,后置导叶安放位置系数为0.5和后置导叶数量为8时,机组总体性能较好。随着后置导叶数量增加,正向工况时尾水管水力损失减小,后置导叶通道水力损失反而增大;反向工况时转轮水力损失不断减小,转轮效率逐渐增大。研究成果为潮汐双向贯流式水轮机关键过流部件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
-
-
刘胜柱;
李昀哲
- 《2018年水力机械信息网技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在我国低水头大流量且水头变幅较大的水力资源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获得轴流式机组各主要过流部件内水力损失的分布情况,本文借助流体数值仿真分析方法,以全流道数值模拟为基础,选取一系列性能优良的轴流转桨武水轮机模型并对其在最优工况下的内部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统计得出了各过流部件的水力损失,并建立各部件水力损失随相应工况单位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为从事轴流转桨式水轮机相关设计及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设计依据和方向.
-
-
刘胜柱;
朱国俊;
张铮
- 《第20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
| 2015年
-
摘要:
高性能混流式水轮机的各主要过流部件应该具有较少的水力损失,为了获得混流式水轮机各主要过流部件的水力损失随机组应用水头的变化趋势,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对40.00~700.00m水头段范围内一系列性能优良的混流式水轮机模型在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动特性进行了全流道分析,统计得出了混流式水轮机模型在设计工况下各主要过流部件的水力损失,并通过建立各部件水力损失随水头的变化关系,为从事混流式水轮机水力设计及性能研究的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
-
-
汤远;
王福军;
赵浩儒;
张驰也;
谢丽华;
苏胜利;
朱泉荣;
宋梦斌
- 《力学与工程——数值计算和数据分析2019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叶轮旋转部件的流动求解常用的数值方法为稳态的MMRF模式和瞬态SMM模式,但是对叶轮叶片数较少的斜轴泵而言,受稳态模式对动静区域和其交界面流动参数处理方式影响,其数值结果与瞬态模式的差异仍有待进一步分析.本文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分别采用RANS和URANS方法开展了斜式轴流泵外特性预测的稳态和瞬态计算,分析了两种计算模式下所得的斜轴泵扬程、轴功率以及过流部件水力损失、流态分布等特性差异.结果表明,稳态比瞬态下叶轮2°为时间步长时获得稳定结果的收敛时长少84.6%,但受两种模式下流动参数计算方法导致的分布差异影响,相比扬程的试验值,瞬态比稳态相对误差降低3.93%.稳态模式的时均化计算所得出水流道内流态相比瞬态光顺且涡强度更低,但稳态模式所得流道内平均流速较高,而瞬态模式下出水流道有明显偏流及局部低流速区,综合导致进出水流道水力损失在偏工况时稳态模式预测偏高,叶片过流部件的水力损失则在设计工况及小流量工况时瞬态预测结果偏大.
-
-
关天乙;
刘鑫;
王军;
王朝霞;
安小萌
- 《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在泵主要几何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叶轮流道出进口有效过流面积比来实现泵性能的优化,借助准正交方法来实现叶轮流道出进口有效过流面积比的改变.以超低比转速离心泵M23-12.5为研究对象,在该泵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构造7个不同叶轮流道出进口有效过流断面面积比的叶轮,并构造包括前后泵腔及密封环的完整几何模型,借助CFD方法,分析不同出进口面积比对超低比转速离心泵性能、流场结构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轮流道有效过流面积比的减小,扬程、轴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效率均有所上升,因此保证效率提高的前提下,面积比做适当减小;随着叶轮流道的进一步收窄,流道内部轴向漩涡减小,水力损失变小;由于流道收窄后出口绝对速度增大,使得叶顶间隙附近漩涡增强,水力损失增大.
-
-
王洪杰;
陈丽霞;
宫汝志;
项高明;
魏显著
- 《第十九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准确计算水轮机中水力损失的大小及发生的位置对提高其水力性能至关重要,但分析水轮机中水力损失的手段不够直观.本文基于流动熵产理论,对模型水轮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其流动及水力损失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蜗壳及固定导叶区域的能量损失小;活动导叶中水力损失主要发生在导叶尾部;转轮流道中的能量耗散非常大;转轮出口涡带引起尾水管内的水头损失.本文的分析说明,运用流动熵产理论来分析水轮机内流动损失情况是可行的,且非常直观,它可以得到流动过程中任意位置的能量损失情况,更好地评估水轮机的性能,并对设计和优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
-
-
-
-
陈柳;
于纪幸;
姜明利;
任绍成
- 《第十七届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
| 2009年
-
摘要:
本文采用基于(k)—ω模型的SST切应力输运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2套具有不同尺寸尾水管的低水头混流式水轮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尾水管扩散段长度及出口宽度对其水力损失及回能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水头混流式水轮机中,采用扩散段长度较短、出口宽度较宽的尾水管,有利于减小其水力损失,提高回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