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混流式水轮机

混流式水轮机

混流式水轮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417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水利工程、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5篇、会议论文193篇、专利文献155152篇;相关期刊233种,包括排灌机械工程学报、大电机技术、东方电气评论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第20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第十七届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第十六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等;混流式水轮机的相关文献由221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小兵、吴玉林、郑源等。

混流式水轮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5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193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55152 占比:99.30%

总计:156250篇

混流式水轮机—发文趋势图

混流式水轮机

-研究学者

  • 刘小兵
  • 吴玉林
  • 郑源
  • 刘树红
  • 郭鹏程
  • 张梁
  • 张立翔
  • 魏显著
  • 徐洪泉
  • 王正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应金仁; 李华
    •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高水头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的修复及性能优化情况,重点介绍了水轮机转轮经过若干年运行磨蚀后采用了全修复技术以及转轮修复的性能保证措施。修复后的转轮能够重新投入稳定运行,提高了水轮机核心部件即转轮重新利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对其他高水头电站水轮机转轮修复改造提供了借鉴。
    • 杨峰; 王旭
    • 摘要: 针对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叶片头部区域破坏严重、机组运行时噪音较大、振动频繁等问题,文章在分析电站的水头、流量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活动导叶数量以及更换尾水管的优化设计措施。在额定工况下,采用CFD技术对改造前后机组的流场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改造后机组流场的顺畅性较之改造前有了较大的提升,转轮叶片头部区域的旋涡等现象消失,且尾水管的涡带水平降低、机组工作效率提升至预期水平。根据真机运行的结果显示,较之改造前,转轮叶片头部区域的破坏程度下降较多,机组的噪音明显减小,振动的频率显著下降,且额定工况下的效率达到了93%。由此可知,增加导叶数量和更换尾水管的方式能够提升组的水力特性。
    • 赵炜; 邹晓阳; 闵占奎; 王文欢; 王颢钧
    • 摘要: 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发电排沙时容易因轴向水推力过大发生推力轴瓦烧损事故。基于CFD仿真分析某过流泥沙含量较大的水轮机的轴向水推力。建立水轮机主流道、上冠流道和下环流道的仿真模型,在ANSYS FLUNET中采用雷诺时均N-S方法(RANS)求解各流道含沙水的稳态湍流流场,其中含沙水流通过MIXTURE多相流模型模拟,湍流模型采用RNG k-ε两方程模型。分析了由各流道轴向水推力合成的水轮机全流道水推力随工况参数和含沙水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水轮机转速、水头和泥沙颗粒直径对轴向水推力影响较小,流量、泥沙密度和泥沙含量的影响较大,轴向水推力随流量、泥沙密度或泥沙含量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为采取有效措施减小水轮机轴向水推力起到了指导作用。
    • 牛新有
    • 摘要: 为缩短小型混流式水轮机设计周期,确保机组良好的发电性能,文章采用相似理论对某水电站的小型混流式水轮机进行设计,并建立了机组流道的三维模型,通过CFD分析显示,在额定工况下,该机组的水力特性基本满足要求,其能量转化率和发电效率均符合预期目标。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似理论的水轮机设计,是一种可以有效缩短设计周期,保证机组良好性能的方法。
    • 马腾宇; 唐雯; 徐连琛; 刘小兵
    • 摘要: 为探究水光互补系统中混流式水轮机在非设计工况下转轮的结构稳定性,基于单向流固耦合理论,采用ANSYS软件对猛固桥水电站混流式水轮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转轮上较大等效应力区域出现在叶片出水边与上冠连接部分,而较大变形量分别位于叶片与下环连接处和叶片出水边靠近上冠位置;在模态分析中预应力对转轮固有频率影响较小;受导叶出口不稳定流动的影响,转轮结构极易发生径向变形,对叶片与下环连接处影响最大,易引起变形和断裂。研究成果可为水光互补系统中混流式水轮机结构稳定性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 康永刚; 况勋图; 严利军; 刘阳; 卢进玉
    • 摘要: 为了解某混流式水轮机超出力运行的可行性,借助ANSYS计算平台,分析额定工况及水头超10%出力工况下流场及结构场进行的数值仿真计算,所得尾水管脉动压力、转轮叶片静应力等均满足规范要求;对尾水管锥管段等关键部位压力脉动监测结果也表明,各观测值均满足设计要求,说明水轮机在一定高水头区域超出力运行是可行的。
    • 徐洪泉; 王福军; 孟龙; 廖翠林; 刘振; 王武昌; 何磊
    • 摘要: 自激振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水电站运行中最常见的当属混流式水轮机的自激弓状回旋,给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危害。混流式水轮机自激弓状回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特征和规律的总结,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首先阐述了存在负阻尼是自激振动本质特征这一机理性认识,分析了间隙空化后空化、空腔作用力的变化及其负阻尼作用,提出该负阻尼作用是自激弓状回旋发生的主要源动力这一观点。通过对现有的增大迷宫间隙、向迷宫间隙处补气、减小顶盖排水等减轻自激振动措施的分析,间接证明了该观点的正确性。研究发现,常规弓状回旋公转频率和自转频率相同,但自激振动后公转频率和自转频率不同,公转频率达到临界转速频率后发生共振。本文还论证分析了自激弓状回旋和转轮转向相同、相反两种状况的启动力矩来源,发现并指出了自激弓状回旋和转轮转向相反时,振动频率等于主轴临界转速频率减转速频率这一规律。
    • 梁武科; 严欣; 刘帆; 董玮; 吴子娟
    • 摘要: 空化空蚀作为水轮机运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水轮机性能以及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影响。该研究以HLX80-LJ-145混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在原始转轮的基础上增加襟翼,利用ANSYS CFX对流量0.6Q_(d)、0.8Q_(d)和设计流量Q_(d)工况点下清水与含沙水的转轮空化现象展开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转轮叶片吸力面靠近转轮出口边出现大面积空化;增加襟翼后转轮进口来流得到分流,水流流态变好,流线顺畅,水流和泥沙流速均减小,空泡体积分数减小,清水介质中流量0.6Q_(d)工况点减小最为明显,相对减小约16.35%;泥沙对转轮内的破坏减弱,含沙水介质中流量0.6Q_(d)工况点最大空泡体积分数相对减小约11.34%,空化性能得到改善。
    • 马腾宇
    • 摘要: 为研究低开度下混流式水轮机的流固耦合特性,根据单向流固耦合理论,采用ANSYS软件中WorkBench中流固耦合计算模块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低开度下混流式水轮机转轮最大等效应力值出现在转轮叶片出水口与上冠连接处;在极低开度下,转轮最大位移变形值在叶片出口边中部有小范围分布。另外,还发现活动导叶开度的上升会造成最大位移值与等效应力值的上升。该研究结果可为经常运行于低开度情况下的混流式水轮机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马希金; 宛航; 韩作鹏
    • 摘要: 对于投运多年的水电站,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普遍暴露出效率低、水力稳定性差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之初的自然环境已发生巨大改变,设计理念的不成熟以及生产制造技术的精度跟不上,加上运行过程中的必要损耗,故而造成机组存在多方面的隐患,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威胁。对于老旧电站,现阶段提升水轮机的水力性能主要通过技术改造更换水轮机转轮和导水机构或切割叶片出口边来实现。常规的转轮改造方法是选用型谱中出力更大的转轮匹配原有流道实现提升机组出力,但是近年来数值模拟技术在水力机械优化设计中广泛应用,为水轮机的增容改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经过对国内某水电站HL160-WJ-84型号混流式水轮机组水力参数的探讨和设计理念的研究,最后决定采用负倾角叶片设计理念来设计转轮叶片代替传统二维设计方法设计出来的叶片。对转轮采用重新设计流道、减少叶片数为15片、装载新式叶片的改型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