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式
虹吸式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93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393992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城市建筑、建厂科技交流、甘肃水利水电技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8年度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给水分会·热水分会·青年工程师协会联合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机电委员会三届六次年会等;虹吸式的相关文献由3500位作者贡献,包括顾永洪、关义明、寿志满等。
虹吸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93992篇
占比:99.99%
总计:2394228篇
虹吸式
-研究学者
- 顾永洪
- 关义明
- 寿志满
- 马爱军
- 孙仕良
- 李树元
- 金翔
- 马倩
- 佟双喜
- 姬祖春
- 张刚
- 王瑞雪
- 顾晓明
- 顾祖良
- 不公告发明人
- 吕艳茶
- 王银环
- 郭金健
- 吴康兵
- 回中兴
- 孟青
- 蒋咏铙
- 许小华
- 黄樟焱
- 徐磊
- 李鹏
- 洪光明
- 谢炜
- 陆林广
- 刘军
- 方友焕
- 李清双
- 董珊珊
- 谢伟藩
- 陆伟刚
- 陈小练
- 陈金寿
- 韩德福
- 刘兴国
- 刘勇
- 叶留朴
- 张斌
- 张鹏飞
- 方宇
- 施克鑫
- 李万红
- 王亮
- 王雪峰
- 甘继东
- 田昌凤
-
-
赵水汨;
张前进;
力刚;
周根富;
赵文军
-
-
摘要:
针对泗阳二站的现状和加固改造需求,保留目前泵站的站身、虹吸式出水流道,对虹吸式出水流道进行优化设计,给出优化设计指标和优化目标。通过现状虹吸式出水流道水力设计参数和隔墩,针对三种情况下隔墩起始位置对虹吸式出水流道水力损失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出水流道内流场进行分析和对水力损失进行计算。根据CFD分析结果,在该站加固改造中,优化设计的肘型进水流道与中隔墩优选设计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组合,预计能提高水泵装置效率1%左右。
-
-
田昌凤;
吴凡;
车轩;
刘兴国;
张俊;
陈晓龙
-
-
摘要:
针对国内吸鱼泵产品匮乏、研发周期长等问题,以现有的一种虹吸式吸鱼泵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计算模拟了3种不同进水速度下(1 m/s、1.5 m/s、2 m/s)吸鱼泵内的三维水流场,得到了其内部流动特性,包括速度分布、涡流黏度、压力分布等,同时结合试验测试结果验证数值计算的有效性。结果显示:随着进口速度的增加,压强、流速都呈现增大的趋势,且压强最大处主要集中在吸鱼泵出口侧上端,该处会对鱼体产生一定的冲击,此外来流撞到吸鱼泵壁面后形成回流,回流落点处也容易对鱼体产生二次损伤;当进口速度为1 m/s时,吸鱼泵底部壁面的流速模拟值为0.13 m/s,试验值为0.15 m/s,吸鱼泵样机试验结果和数值模结果相差约为13.3%,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有效性。该研究为吸鱼泵后续的研发和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
-
朱佳佳;
刘斌
-
-
摘要:
大型泵站通常采用卷扬式快速门、液压快速门和真空破坏阀来实现断流.通过详细论述卷扬式快速门、液压快速门和真空破坏阀断流方式的工作原理,分析比较各种断流方式的利弊和应用范围,提出在泵站实际情况允许条件下,优先选用真空破坏阀断流方式.
-
-
陈群
-
-
摘要:
国内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是绘图设计与水力计算分离进行,而水力计算复杂且工作量大,更缺乏有效的支持工具.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通过管系建模,并巧妙设置水力计算的参数初值及合规验算的次序与方法,借助"允许管径矩阵表",可以快速自动完成管径推算,省时省力地高效率生成最简省的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统设计方案.
-
-
李丽雄
-
-
摘要:
虹吸式雨水排水技术适用于大型房屋建筑工程的排水,本文概述了虹吸式雨水排水技术的原理、排水系统的设置及应用优势,分析了虹吸式雨水排水技术在应用中的不足,探讨该技术实践中可行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理论参考.
-
-
李维;
丁云松;
杨晓东
-
-
摘要:
传统"中进周出"式二沉池使用的全桥式刮吸泥机,其实际吸污排泥能力十分有限,而且对于二沉池池底的污泥浓度有一定要求,刮吸泥效果相对较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气提为基本原理的虹吸式刮吸泥机,详细探讨了气提原理在虹吸式刮吸泥机的研究与应用.
-
-
-
李宏伟
-
-
摘要:
工程屋面面积约17100 m2,雨水设计流量较大,屋面局部为种植屋面,通过比较重力式排水系统和压力流(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得出在本工程中后者明显优于前者,并进一步介绍压力流(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选用、设计和在大型建筑上的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