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母质

母质

母质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6160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山地学报、生态学报、土壤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农业硫肥研究和使用国际研讨会等;母质的相关文献由37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志军、盛浩、卢红等。

母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6160 占比:99.88%

总计:86267篇

母质—发文趋势图

母质

-研究学者

  • 张志军
  • 盛浩
  • 卢红
  • 吕云
  • 周路
  • 夏谦
  • 宋建乔
  • 李正芳
  • 姜福杰
  • 孟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颖超; 张心昱; 戴晓琴; 吕斯丹; 杨洋; 史丽娟
    • 摘要: 土壤剖面中20cm以下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占土壤剖面总SOC储量50%左右,由于土壤微生物残体碳(MRC)是稳定土壤碳库的重要来源,因此研究土壤剖面中MRC对SOC的贡献对于评估土壤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MRC含量及其对SOC贡献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土壤表层,在土壤剖面和母质中尚不清楚。选取江西省千烟洲亚热带典型森林红壤剖面,通过氨基糖与磷脂脂肪酸(PLFA)微生物标志物分析方法,分析红壤剖面和母质中MRC的影响机制及其对SOC贡献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MRC含量随着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在整个土壤剖面中,细菌MRC对SOC贡献为6%-12%,真菌MRC对SOC贡献为12%-36%,MRC对SOC贡献为18%-46%。从土壤表层至母质,真菌MRC对SOC贡献高于细菌MRC。(2)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在土壤剖面中,MRC含量主要受到微生物-PLFA含量、容重和溶解态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研究量化了红壤剖面中MRC对SOC的贡献,表明在20cm以下土壤及母质中,微生物残体碳对红壤地区生态系统碳库具有重要贡献。
    • 赵春梅; 王文斌; Didier Lesueur; 张永发; 薛欣欣; 罗雪华; 李晓波
    • 摘要: 【目的】研究海南不同母质发育橡胶林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量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母质之间肥力差异,探究影响橡胶林土壤肥力的环境影响因素,旨在为海南不同土壤条件下橡胶林施肥管理和土壤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南四大成土母质(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和浅海沉积物)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取样和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不同母质条件下橡胶林土壤含水量、有机碳等13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碳等微生物指标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母质发育橡胶林土壤在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微生物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玄武岩理化指标和微生物量含量最高,其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特征优于其他3种母质。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土壤肥力综合得分分别为1.90(玄武岩)、1.88(浅海沉积物)、1.59(变质岩)、-5.37(花岗岩),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量氮(MBN)、微生物量碳(MBC)、含水量、土壤温度、有效氮等指标。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状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影响微生物量含量的主要理化因子为土壤含水量、pH、全钾、土壤温度、全磷、有效氮等。【结论】说明橡胶林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并且不同母质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因此在橡胶林土壤质量评价与管理等研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母质与其他耕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及其耦合关系。
    • 周峻宇; 李明德; 周旋; 唐珍琦; 谷雨; 吴海勇; 刘琼峰
    • 摘要: 明确我国南方典型母质发育水稻土的剖面酸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稻田土壤酸化有效防控及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湖南长株潭区域不同母质(板页岩、第四纪红土、花岗岩、河流冲积物、砂岩、石灰岩及紫色砂页岩)发育的潴育性水稻土剖面,分别测定耕作层(A)、犁底层(P)、潴育层(W)及母质层(C)各层次的土壤pH,利用A与C层间pH的变化差异来表征表层土壤是否酸化及其酸化程度,并分析A层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总氮及颗粒组成,探究影响耕作层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南方典型母质发育的潴育性水稻土酸化特征表现为:石灰岩剖面土壤的pH最高,达6.39~6.92;其次为河流冲积物(6.24~6.66)及紫色砂页岩土壤(5.90~6.57),均呈微酸性至中性;再次是板页岩土壤(5.91~6.46),呈微酸性;最后依次为第四纪红土(5.45~6.12)、花岗岩(5.47~5.88)及砂岩土壤(5.47~5.85),均呈酸性至微酸性。不同母质发育的潴育性水稻土A与C层土壤pH存在明显差异,均表现出酸化现象,且酸化程度大小依次为:紫色砂页岩、第四纪红土>板页岩、石灰岩、花岗岩>河流冲积物、砂岩。对可能影响表层土壤酸化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表层水稻土酸化差值呈显著负相关。总体而言,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不同母质发育的潴育性水稻土表层酸化的主要因素。
    • 高家勇; 李瑞; 杨坪坪; 盘礼东; 黄凯
    • 摘要: 为揭示贵州省土壤对侵蚀的敏感程度,阐明贵州省土壤可蚀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调查数据及《贵州土种志》,采用EPIC(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模型计算贵州省全省土壤可蚀性K值,在ArcGIS中运用克里金插值法,对贵州省土壤可蚀性K值进行了空间插值,探究了土壤可蚀性的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分析成土母质、海拔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对K值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贵州省各土壤类型表层土的平均K值介于0.0230~0.0477 t·hm^(2)·h/(MJ·mm·hm^(2)),其中红黏土的K值最大,为0.0477 t·hm^(2)·h/(MJ·mm·hm^(2)),其次是潮土为0.0460 t·hm^(2)·h/(MJ·mm·hm^(2)),新积土的K值最小,为0.0230 t·hm^(2)·h/(MJ·mm·hm^(2));(2)全省以中低和中可蚀性土壤为主,土壤可蚀性值较高,土壤侵蚀风险大;(3)全省K值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较大,从西向东逐渐增加,呈黔东>黔中部>黔西的变化趋势,南北方向上呈黔北南部>黔中>黔北北部>黔南的变化趋势;(4)各类成土母质形成土壤的可蚀性值介于0.0284~0.0468 t·hm^(2)·h/(MJ·mm·hm^(2)),页岩发育形成土壤的K值都较大(黄棕壤除外),砂岩发育形成土壤的K值较小;(5)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可蚀性K值总体上呈现出降低的趋势;(6)土地利用方式对K值有明显的影响,其土壤可蚀性值大小依次为水田>旱地>草地>灌木>林地。研究结果较好地显示了贵州省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为贵州省土壤流失预报、水土保持普查等提供参考。
    • 张天然; 张平究; 杨艳芳; 张经纬
    • 摘要: 十五里河是巢湖流域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河道,其河流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对水体环境分析有重要意义.对十五里河沉积物进行采样,并对其沉积物中的化学元素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元素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母质作用的影响,与河流上下游并无明显相关性;CaO、Nb等元素及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受到河流作用影响;受人类活动污染和元素迁移性的影响,部分元素含量存在异常升高.
    • 卢小霞
    • 摘要: 文章在广西那坡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表层土壤硒含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受控因素.结果 表明,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53 mg/kg,含量介于0.08~16.20mg/kg之间,高于中国土壤(A层)背景值0.29 mg/kg,属于富硒土壤.表层土壤中硒含量与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Fe、Al、Mn金属氧化物含量密切相关,当土壤酸性越强,有机质越丰富,Fe、Al、Mn氧化物含量越高,土壤中的硒越富集.
    • 张群; 唐贤; 周海燕; 蔡泽江; 徐明岗; 文石林; 高强
    • 摘要: 为探讨红壤性水稻土剖面酸度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集了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县域(余江县)4种母质(红砂岩,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红土和板页岩)发育的25个不同深度水稻土样品(0~20,20~ 40,40~60,60~80,80~100 cm),分析了土壤酸度和养分指标.结果 表明:在0~ 20 cm土层,水稻土酸度显著高于60~100 cm土层,其中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土壤交换性Ca2+、Mg2+含量显著高于板页岩母质发育土壤,红砂岩与河流冲积物母质差异不显著.与0~20 cm土层相比,水稻土pH在20~ 80 cm土层显著增加了0.54~1.26,交换性H+含量显著降低了0.12~0.15 cmol/kg,交换性Al3+含量显著降低了1.06~1.38 cmol/kg,交换性Ca2+含量显著增加了0.81~2.22 cmol/kg,交换性Mg2+含量显著增加了0.30~ 1.08 cmol/kg,不同母质之间差异不显著;在80~100 cm土层,第四纪红土、红砂岩与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水稻土pH和交换性Ca2+含量显著高于板页岩母质,板页岩母质发育水稻土交换性Al3+含量显著高于第四纪红土,红砂岩与河流冲积物母质则差异不显著,第四纪红土、红砂岩和板页岩母质发育水稻土交换性Mg2+含量显著高于河流冲积物母质.水稻土pH均与交换性H+、A13+、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交换性Ca2+、Mg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0~100 cm土层,水稻土酸度表现为在0~ 20 cm土层较大,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交换性H+、Al3+、Ca2+、Mg2+、有机质、全氮)的影响,在80~ 100 cm土层较小,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其中红砂岩、河流冲积物和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酸度小于板页岩.
    • 马冉; 刘洪斌; 武伟
    • 摘要: 为探究流域尺度下地形属性对土壤质地类型变异的影响,以西南地区重庆市彭水县的一个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成土母质和地形因子,运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对研究区1165个样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土母质和地形因子均对土壤质地类型有重要影响,相对重要性较高的因子排序:成土母质(PAR)>风效应(WindEff)>地形湿度指数(SAGATWI);不同母质、不同质地之间地形因子存在显著差异,风效应(WindEff)和漫射辐射(DiffuseIns)分别是奥陶系和志留系母质条件下影响土壤质地分类的相对重要性最高的地形因子;流域尺度CART模型解释率为86.3%,说明CART模型对土壤质地分类精度高.研究表明,基于成土母质和地形因子构建的模型解释效果好,影响显著,可为该地区土壤利用区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韩光中; 谢贤健; 李山泉
    • 摘要: 如何度量水耕人为土的发育程度和发育速率是土壤发生学的一个难题.选择南方丘陵区3种常见母质(紫色砂页岩类坡积物PS、第四纪红黏土RC和红砂岩类坡积物RS)发育的水耕人为土时间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利用属性距离和土壤发育指数来表征水耕人为土的发育程度,揭示母质对水耕人为土发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耕人为土剖面形态特征经定量后和属性距离一样能够表征水耕人为土发育的时间趋势,在指示水耕人为土的发育程度和估算发育速率上有重要意义.有机碳(SOC)、pH、黏粒含量和磁化率(MS)在计算发生层距离(HD)中贡献很大,而土壤颜色和湿结持性在计算发生层指数(HI)中起着重要作用.RC母质的土壤,土层较厚,颜色红,黏粒含量较高,保肥和保水状况好,土粒的黏结性和可塑性较好,SOC容易累积,发育速率最快.PS母质的土壤,土层较厚,细颗粒(黏粒+细粉粒,<0.01mm)含量高,保肥和保水状况好,土粒有一定的黏结性和可塑性,SOC容易累积,发育速率次之.RS母质的土壤,黏粒和细颗粒含量均很低,土层薄,保肥和保水状况以及黏结性和可塑性差,SOC很难累积,发育速率最慢.母质对水耕人为土发育过程的影响可以通过影响其发育速率表现出来.研究同时显示,水耕人为土平均发育速率远较自然土壤快,并在人为培育下快速定向发育.但随着种稻年限的增加,水耕人为土的发育速率普遍下降,水耕人为土发育速率和成土年龄的关系大致符合对数关系.这种定量方法可以提高对水耕人为土形成过程的理解并能实现不同地区水耕人为发育速率的定量比较,有较好的使用前景.但此方法仍处于试验探讨阶段,有待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和改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