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模型辨识

模型辨识

模型辨识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820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航空、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0篇、会议论文75篇、专利文献155845篇;相关期刊281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自动化仪表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仿真应用分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全国仿真技术学术会议、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2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等;模型辨识的相关文献由198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华军、李俊红、周登科等。

模型辨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0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7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55845 占比:99.64%

总计:156410篇

模型辨识—发文趋势图

模型辨识

-研究学者

  • 张华军
  • 李俊红
  • 周登科
  • 蔡炜
  • 宗天成
  • 尉强
  • 褚学征
  • 陈方元
  • 雎刚
  • 李本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勇; 陈瑞阳; 顾亚; 杨溢
    • 摘要: 针对单步迟延状态空间模型在非平稳工况下的建模分析,给出该模型平稳工况和非平稳工况的数学描述,研究对比该模型在工况变化下运用递推最小二乘方法、辅助模型最小二乘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模的输出与误差。对于平稳工况的输入输出数据,借助最小二乘方法、辅助模型最小二乘方法对该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同时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该模型的逼近模型,在模型训练之后对比分析辨识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与误差;接着改变操作变量的边界条件来模拟工况变化,并给出3种方法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以对模型结构已知的系统进行模拟跟踪,在平稳工况下辅助模型最小二乘方法要优于神经网络方法;尤其是在工况发生变化时,辅助模型最小二乘方法的优势更加明显。
    • 杨康; 尹玉兰; 祝建飞; 邱寅祺; 李万军; 陈欢乐
    • 摘要: 凝结水节流调频技术能够兼顾电网一次调频及机组经济运行的要求,在超(超)临界机组上具有较多的应用案例。但国内尚未建立凝结水调频机组的调速系统模型,采用该技术的运行机组无法满足国能安全、电监安全等相关要求,利用Apros平台搭建凝结水调频机组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试验数据对田集4号机组调速系统进行了模型等效和稳定计算用模型的辨识,得到了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的模型卡参数,推动了超(超)临界机组节能运行及灵活性控制技术的发展。
    • 董庆; 李本威
    • 摘要: 针对传统的采用解析法建立涡轴发动机起动过程模型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步长萤火虫算法优化的有外部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网络(CSFA-NARX)的涡轴发动机起动过程模型辨识方法。以涡轴发动机起动过程试车试验数据为数据样本,利用CSFA-NARX网络模型辨识得到涡轴发动机起动过程模型,并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方法对辨识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得到的辨识模型输出参数,如燃气发生器转速n_(g)、输出轴转速n_(r)和涡轮后温度T_(4)都较好地逼近了试车实测数据,各参数验证样本最大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90%、1.51%、和2.01%;在相同训练与验证样本情况下,得到的辨识模型精度优于采用萤火虫算法优化的NARX网络(FA-NARX)、NARX网络和变步长萤火虫算法优化的BP网络(CSFA-BP)模型精度。
    • 王美琪; 王艺; 陈恩利; 刘永强; 刘鹏飞
    • 摘要: 针对高速列车车轮踏面磨耗单一模型无法对各种复杂工况下列车车轮踏面磨耗进行定量计算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恒等映射多层极限学习机的高速列车车轮踏面磨耗测量方法.首先将恒等映射引入到多层极限学习机中,提出一种基于恒等映射的多层极限学习机模型(identity multilayer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I-MLELM),采用机器学习公共数据集对该模型进行性能验证,数值结果表明I-ML-ELM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泛化性;然后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高速列车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模拟列车运行的不同工况,观测和分析高速列车的车轮踏面磨耗情况,并通过I-ML-ELM预测模型对高速列车车轮踏面磨耗量进行学习及预测;最后应用高速列车车轮踏面磨耗的实际测量值对I-ML-ELM预测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I-ML-ELM预测模型的各项性能参数指标在整体上优于以下五种网络:ELM,FLN,ML-ELM,ML-KELM和DLSFLN,通过高速列车线路实测数据的进一步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I-ML-ELM的高速列车车轮踏面磨耗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参数对高速列车车轮踏面磨耗值的影响规律.
    • 刘建勋; 翟旭升; 谢岩甫; 罗志煌; 答宇航
    • 摘要: 为有效评定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的检查更换周期,防止叶片过度使用危及飞行安全,将叶片在不同使用阶段的装机工作时间,及典型部位的表面残余应力,作为表征叶片剩余寿命的状态参数,提出了叶片剩余寿命模型的表达形式。以现役航空发动机部分转子叶片为对象,跟踪获得叶片工作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状态参数以及叶片到寿失效信息,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和滚动优化方式,建立了叶片剩余寿命状态参数辨识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准确性随着时间增长和可用样本数量增加而逐渐提高,预期应用价值明显。
    • 孙家庆; 张培珍; 曹秀芳; 翟丽娟; 韩宁
    • 摘要: 以阀控非对称缸系统为研究对象,为得到系统的准确模型以及提高系统的位置控制精度,对系统进行辨识。针对液压缸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提出基于位置基准和位置闭环双PID相结合的位置控制方法。建立阀控缸系统数学模型;依托力士乐液压实验平台和NI测控系统,分别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对阀控缸系统进行辨识,得到系统准确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特性。对所设计的阀控非对称缸位置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保证系统稳定裕量的前提下,该系统可实现较高精度的位置控制。
    • 周亮; 甘杨俊杰
    • 摘要: 对某磁悬浮轴承系统进行了理论建模,并进行了试验.由于建模时忽略了功率放大器和位移传感器的影响,磁悬浮轴承系统理论模型与其实际特性有较大差异,磁悬浮轴承系统是一个三阶模型,而非理论模型的二阶模型,基于理论模型设计的控制器难以获得较好的控制性能,建模时需考虑功率放大器和位移传感器的影响.为优化控制性能,采用频域辨识法对实际系统进行模型辨识,得到系统的频率特性,并对辨识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在辨识得到的三阶模型基础上,采用极点配置法重新设计控制器,对转子进行悬浮控制,转子稳定悬浮时的位移波动量降低了约60%.
    • 白杰; 张正; 王伟
    • 摘要: 针对基于部件级航空发动机稳态建模过程中完整、准确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特性数据往往难以获取,建模时间长等现象,提出使用实验数据进行辨识建模的方法;为了建立航空发动机的稳态模型,通过对某轻型飞机实验台的飞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使用BP神经网络对发动机重要参数进行建模,同时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最后,使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IPSO)对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IPSO-BP网络建立的发动机模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 陈明霞; 周冬冬; 张寒
    • 摘要: 为了确定橡胶复合挤出机控制过程中主要干扰变量与内部耦合关系并较好实现温度压力控制系统的模型辨识自适应控制与精确解耦控制,结合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与PID神经元结构,设计了一个基于RBF神经网络辨识模型与自适应控制的模型,用于完成对熔体温度、机头压力的模型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并采用优化RBF神经网络进行精确解耦控制.利用MATLAB软件建立温度压力耦合系统的辨识模型,并与传统辨识模型和解耦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干扰作用下,基于优化RBF神经网络的系统具有较好的辨识能力,能自适应地完成系统解耦控制;采用优化RBF神经网络建立的耦合辨识模型的耦合辨识与解耦效果理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温度压力控制系统精度和挤出半成品质量,实现精密化挤出成型.
    • 张永亮; 赵众
    • 摘要: 工控领域中工况变化、设施老旧以及维护不及时会导致常规PID控制器的自控性能无法满足要求.为了准确评价并提高常规PID控制器的控制性能,提出基于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跟踪指数、稳定指数和精确度指数)的智能PID参数优化方法.采用子空间模型辨识法辨识对象模型,根据对象模型计算控制性能指标并给出综合性能等级.当诊断结果较差时,采用内模控制方法在线优化PID参数,通过调节灵敏度函数和互补灵敏度函数,提升控制器的鲁棒性和跟踪性能.经操作工确认无误后应用到控制器,以提升控制性能.根据所提方法开发控制系统评价与自愈软件.仿真和现场应用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