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物挥发物

植物挥发物

植物挥发物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18826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07年大连国际色谱学术报告会、2005年全国面向新世纪的花卉研究与生产技术开发学术研讨会等;植物挥发物的相关文献由692位作者贡献,包括董文霞、尹姣、张雅君等。

植物挥发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8826 占比:99.85%

总计:119004篇

植物挥发物—发文趋势图

植物挥发物

-研究学者

  • 董文霞
  • 尹姣
  • 张雅君
  • 曹雅忠
  • 李克斌
  • 李正跃
  • 梁佳勇
  • 梁红
  • 严善春
  • 修春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小玲; 罗会兰; 秦燕
    • 摘要: 植物遭遇植食性昆虫取食时,会向外界环境释放挥发物,这些挥发物可以诱发附近植物产生防御物质抵御昆虫的取食或吸引昆虫天敌捕杀昆虫虫咬诱导产生的挥发物是植食性昆虫和植物长期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的产物,挥发物的种类和浓度因植物种类、昆虫种类、昆虫龄期的不同而不同。挥发物的生态功能是近年来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我们对植物防御挥发物的种类、挥发物的成分及其调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利用植物挥发物进行农业害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徐元; 潘洪生; 修春丽; 杨益众; 陆宴辉
    • 摘要: 茶翅蝽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为害程度呈现加重趋势。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行为研究,评价了茶翅蝽成虫对不同植物种类的选择偏好程度。在田间25科115种植物中,84种植物上调查到茶翅蝽成虫,种群发生密度整体较低,但寒麻、芝麻、红麻、籽粒苋、向日葵、大豆、白花菜等植物上成虫密度相对偏高。在室内Y型嗅觉仪测试中,与空白对照相比,茶翅蝽雌雄成虫对苗期和花期的向日葵、大豆、白花菜植株气味均表现出了明显的趋好行为。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我国茶翅蝽区域分布与发生消长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 陈萍; 刘丹丹; 修小鉴; 于晶; 侯茂林
    • 摘要: 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严重为害玉米但极少为害水稻。本研究旨在明确对草地贪夜蛾有嗅觉生理活性的玉米和水稻挥发物组分。笼罩试验表明,草地贪夜蛾偏好在玉米上产卵,触角切除后在玉米上的产卵量下降。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玉米和水稻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确定挥发物中活性组分,发现玉米和水稻挥发物中分别有12种和10种能引起草地贪夜蛾嗅觉反应的活性组分,分属于绿叶气味、萜类物质、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其中,8种组分为玉米和水稻共有,4种玉米特有,2种水稻特有。采用触角电位仪测定草地贪夜蛾对不同浓度挥发物组分的触角电位反应(EAG),发现EAG反应随浓度(0.1~100μg/μL)增大而增强,但对某些组分的EAG反应在一定浓度后趋于稳定。癸醛、壬醛、反-2-己烯醛、反-2-己烯醇能引起草地贪夜蛾强烈的EAG反应。综上所述,玉米和水稻挥发物中对草地贪夜蛾有嗅觉生理活性的组分存在差异,这为进一步明确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和水稻的产卵选择行为奠定基础。
    • 刘佳; 马继芳; 王永芳; 白辉; 张梦雅; 董志平; 李志勇
    • 摘要: 为了探讨粟负泥虫(Oulema tristis)对不同植物的产卵选择与幼虫取食选择之间的关联度,选取谷子、高粱、糜子、玉米、小麦和狗尾草6种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笼罩法测定了成虫对不同植物的产卵选择行为,采用叶碟法测定了1~4龄幼虫对不同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雌成虫对不同植物挥发物的趋性。结果表明:粟负泥虫最喜欢在谷子上产卵,在谷子上的落卵量是狗尾草上的6.9倍,是高粱、糜子、小麦、玉米上的20.7~165.3倍;粟负泥虫1~4龄幼虫对植物的取食选择性相同,均对谷子的选择性显著高于其他植物;雌成虫对谷子挥发物的趋性最强,与其产卵的选择性一致。本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粟负泥虫严重为害谷子并成为谷子主要害虫的原因,为制定该虫的绿色防控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 顾亚欣; 王向向; 母泽祺; 任丽娜; 崔洁; 唐晓琴
    • 摘要: 研究植物挥发物影响植食性昆虫的定向行为对于绿色防治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概述植物挥发物的类型、植食性昆虫的类型、植物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的定向行为影响以及植物挥发物在绿色防治上的应用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挥发物具有多种功能,经过长时间的相互作用,植食性昆虫与植物之间已产生了互作关系;在自然环境中,植物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整个生理周期的定向行为都有着较大的影响;经过昆虫诱导侵蚀的植物产生的挥发物进一步影响原有昆虫定向行为,通过植物挥发物的识别鉴定与开发研究,可给植食性害虫的有效防治提供便利。
    • 贾志飞; 仇延鑫; 赵永超; 闫雪艳; 薛明; 赵海朋
    • 摘要: 植物挥发物属于植物次生化学物质,在促进植物与昆虫交流、调节昆虫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挥发物可以驱避害虫保护植物、参与害虫的寄主选择行为或者作为吸引天敌定位害虫的信号物质。基于植物挥发物开发的驱避剂可用于田间害虫防治,引诱剂可用于诱捕害虫或诱集天敌防御害虫,此外,昆虫引诱剂与昆虫信息素或黄板联用可以达到增效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挥发物对昆虫驱避和引诱作用的研究概况,总结了其在田间应用中亟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和重要价值。
    • 姚玮宸; 徐继伟; 徐鹿; 朱秀云; 张亚楠
    • 摘要: 【目的】梨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梨树害虫。本研究通过分析梨木虱化学感受蛋白8(chemosensory protein 8,CchiCSP8)与梨树挥发物的结合特性,综合研究CchiCSP8的嗅觉功能,为今后阐释梨木虱定位梨树的嗅觉机理提供前期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CchiCSP8的全长开放阅读框序列,并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半翅目昆虫CSPs进行同源比对和进化分析;构建pET30a(+)-CchiCSP8的原核表达载体,通过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体外表达、组氨酸标签蛋白镍磁珠纯化技术和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共测定了重组蛋白CchiCSP8与41种梨树挥发物的结合能力。随后对CchiCSP8进行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克隆获得了CchiCSP8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全长426 bp,编码141个氨基酸,N端有一个包含2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成熟的CchiCSP8蛋白的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5.02 kD和9.77;与其他半翅目昆虫CSPs的序列比对发现,CchiCSP8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并与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化学感受蛋白DcitCSP11的进化关系最近;pET30a(+)-CchiCSP8在IPTG诱导下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通过镍磁珠纯化获得纯净的CchiCSP8蛋白;采用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分析重组蛋白CchiCSP8的结合特性,结果显示CchiCSP8对18种梨树植物挥发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结合能力(Ki=14~30μmol/L),包括4种烯烃、6种醇类、4种醛类、1种酮、1种酯类和2种芳香类物质,CchiCSP8与配体的结合力表现出了随碳原子数不同而变化的特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CchiCSP8和每个配体之间的结合能相差不大(-4.2~6.0 kJ/mol),这与上述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的结果一致。在CchiCSP8与不同配体结合过程中,存在多个共有氨基酸残基,其中5个非极性残基(A38,A42,L93,L99和V100)以及2个极性残基(Q107和K46)的作用最为突出。【结论】CchiCSP8能够结合18种不同类型的梨树挥发物,推测其在梨木虱识别梨树挥发物的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明晰梨木虱在定位梨树过程中的嗅觉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开发基于扰乱嗅觉行为的新型梨木虱行为调控技术提供新思路。
    • 梁薇; 麻亚辉; 陈丽慧; 魏洪义
    • 摘要: 取食是昆虫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活行为,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是一种昆虫与植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对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机制及寄主植物、植物挥发物对昆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明确了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作关系,了解昆虫的为害机制,并为今后利用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防治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 熊肸; 金荷仙; 黄倩
    • 摘要: 常绿钩吻藤(Gelsemium sempervirens)为常绿木质藤本,花色金黄,气味香甜,深受百姓喜爱。探究常绿钩吻藤花香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期为城市园林绿化中科学应用提供参考。使用动态顶空套袋法和GC-MS技术对常绿钩吻藤一天中3个时间段花香挥发物进行采集和检测,采用脑电等生理指标结合心理量表以获得直观的生理反应和自评变化。共得到花香挥发物31种,其中上午(9:00—9:30)22种,下午(13:00—13:30)20种,晚上(18:00—18:30)20种。结果显示,嗅闻常绿钩吻藤能够有效缓解人的焦虑情绪,提高人的注意力水平,调节血压。嗅闻常绿钩吻藤存在日变化差异、闻香时长差异和性别差异,闻香益处的日变化差异可能与挥发物释放的日变化差异有关。
    • 郭洪刚; 魏春花; 张民照; 覃晓春; 杜艳丽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在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化学感受过程中的生理功能,为以OBPs蛋白为防治靶标的桃蛀螟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前期桃蛀螟触角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PCR技术从桃蛀螟触角中获得桃蛀螟气味结合蛋白基因CpunOBP3和CpunOBP4的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 CpunOBP3和pET-30a/ CpunOBP4,原核表达并纯化获得重组目的蛋白CpunOBP3和CpunOBP4;最后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了重组蛋白CpunOBP3和CpunOBP4对24种配体的结合能力.[结果]克隆获得桃蛀螟气味结合蛋白基因CpunOBP3(GenBank登录号:GEDO010000010.1),开放阅读框全长387 bp,编码12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大小为14.72 kD;CpunOBP4(GenBank登录号:GEDO010000011.1)开放阅读框全长438 bp,编码145个氨基酸,去除信号肽的CpunOBP4蛋白预测分子量大小为12.82 kD.CpunOBP3和CpunOBP4均具有OBPs的典型特征,即含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punOBP3和CpunOBP4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发现,CpunOBP3重组蛋白能与测试的7种植物挥发物有效结合,尤其与3-蒈烯的结合能力最强,解离常数Ki值为10.33 μmol/L,但不能与测试的2种桃蛀螟性信息素有效结合;而CpunOBP4重组蛋白既可以与测试的2种性信息素(顺-10-十六碳烯醛和十六醛)结合(解离常数Ki值分别为14.65 μmol/L和7.83 μmol/L),又可以与测试的8种植物挥发物有效结合,尤其与丁酸乙酯的结合能力最强,解离常数Ki值为4.32 μmol/L.[结论]根据这些结果,我们推测CpunOBP3主要在桃蛀螟寄主定位与寄主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CpunOBP4在桃蛀螟识别性信息素和寄主植物挥发物过程中发挥双重作用.研究结果为利用干扰桃蛀螟嗅觉感受从而调控其发生与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