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味结合蛋白

气味结合蛋白

气味结合蛋白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昆虫学、植物保护、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72240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育科研研讨会暨赵善欢学术思想与研究实践讨论会等;气味结合蛋白的相关文献由61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军、刘清君、卢妍利等。

气味结合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2240 占比:99.91%

总计:172398篇

气味结合蛋白—发文趋势图

气味结合蛋白

-研究学者

  • 张永军
  • 刘清君
  • 卢妍利
  • 张倩
  • 张迪鸣
  • 李红亮
  • 尹姣
  • 李克斌
  • 姚瑶
  • 曹雅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慧婷; 彭竹; 姜玉锁; 赵淑果; 黄丽; 杜亚丽; 郭丽娜
    • 摘要: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是我国本土蜂种,也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和经济昆虫。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是蜜蜂嗅觉感知中的关键蛋白。在前人对中蜂AcerOBP7基因序列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对其表达特性及与气味物质的结合能力进行探究,为揭示气味结合蛋白在中蜂嗅觉系统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qRT-PCR检测AcerOBP7在工蜂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特性;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AcerOBP7融合蛋白,使用Ni-NTA柱进行蛋白纯化;采用荧光竞争结合法,以1-NPN(N-phenyl-1-naphthylamine)为荧光探针,测定AcerOBP7与信息素及植物挥发物的结合能力;设计并合成dsAcerOBP7,采用饲喂法对该基因进行沉默,通过qRT-PCR测定沉默效率;结合RNAi,利用EAG检测并比较对照组与干扰组中蜜蜂触角对待测物质反应值的差异。【结果】qRT-PCR结果显示,AcerOBP7 mRNA在工蜂触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且在2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低。成功构建了pET28a/AcerOBP7表达载体,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与37种配体分子的荧光竞争结合试验表明,AcerOBP7与9-ODA、1-壬醇结合能力最强,Ki值均为1.85μmol·L^(-1),其次与(+)-柠檬烯、1-辛烯-3-醇、芳樟醇、反式肉桂酸乙酯、桉树脑、(+)-3-蒈烯及壬醛有较强的结合活性,Ki值分别为1.87、2.66、2.72、3.05、3.88、4.14和4.40μmol·L^(-1),与所选择的幼虫信息素均无结合能力。使用饲喂dsRNA的方法成功干扰了AcerOBP7的表达,干扰效率最高可达70.63%。干扰后的EAG试验表明,中蜂触角对所测气味物质的反应强度均有所下降,其中1-辛烯-3-醇、壬醛、桉树脑和9-ODA的EAG相对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AcerOBP7在中蜂采集蜂触角中高表达,重组蛋白能与多种气味分子结合,表明AcerOBP7是一种广谱型结合蛋白,推测其可能在工蜂采集和哺育蜂王的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1-辛烯-3-醇、壬醛、桉树脑和9-ODA可能是AcerOBP7结合特异性较高的配体物质。
    • 桑育黎; 石磊; 辛跃强; 韩甜甜; 范广文
    • 摘要: 赤拟谷盗是一种世界性的储粮害虫,在粮食储藏过程中,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防治赤拟谷盗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使用化学保护剂、通过气调熏蒸、控制温湿度、机械防治及行为调控等,其中行为调控是防治赤拟谷盗的一种重要手段.行为调控防治手段主要依赖调控赤拟谷盗嗅觉系统对其觅食、防御、交配、繁殖、信息交流等行为产生影响,以此形成驱避与触杀作用,而气味结合蛋白在嗅觉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昆虫的气味结合蛋白具有稳定的三维结构,有利于与气味分子进行结合,并且在昆虫体内表达有差异,而目前主流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赤拟谷盗气味结合蛋白的结构、种类、表达分布及主流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昆虫气味结合蛋白及防治赤拟谷盗等害虫提供理论参考.
    • 和东风; 张雪; 黄聪; 武强; 邢龙生; 刘博; 郭建洋; 万方浩; 钱万强; 王文凯
    • 摘要: 【目的】通过克隆苹果蠹蛾气味结合蛋白CpomO BP20基因cD NA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和表达谱,旨在更好地了解OBP基因在苹果蠹蛾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为该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苹果蠹蛾气味结合蛋白CpomO BP20基因cD NA序列,并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基于qP CR技术分析CpomO BP20基因在苹果蠹蛾4龄幼虫不同组织(头、血淋巴、表皮、脂肪体、中肠、马氏管和唾液腺)以及雌雄成虫不同末端组织(头、触角、下唇须、喙、足和翅)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分子对接研究了CpomO BP20与3种保幼激素的结合能力。【结果】苹果蠹蛾气味结合蛋白CpomO BP20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459 bp,共编码152个氨基酸,等电点为6.30,蛋白分子质量为16.264 ku,N末端具有20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蛋白质序列中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属于Classical OBP。序列分析表明,CpomO BP20的氨基酸序列与小菜蛾OBP (XP;11557123.1)的一致性最高,在亲缘关系上更加接近。qP CR结果表明,CpomO BP20基因在苹果蠹蛾4龄幼虫以及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4龄幼虫的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在雌雄成虫表达量最高的分别是翅和足,其次是头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CpomO BP20与3种保幼激素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可能参与保幼激素的结合与转运。【结论】本研究明确了CpomO BP20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组成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并推测CpomO BP20的作用可能不仅局限于嗅觉识别,在非嗅觉器官中也可能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为今后更深入地探究气味结合蛋白在苹果蠹蛾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理提供数据支撑。
    • 李文红; 程英; 金剑雪; 周宇航; 李凤良
    • 摘要: 【目的】对菜蚜(桃蚜、甘蓝蚜和萝卜蚜)的OBP和CSP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和结构分析,为菜蚜气味识别和化学感受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公共转录组数据,采用BLAST、多序列比对、保守半胱氨酸序列分析、进化发育树构建和蛋白三维结构同源建模等方法鉴定和分析甘蓝蚜和萝卜蚜的OBP和CSP基因。【结果】甘蓝蚜鉴定出12个OBP基因、8个CSP基因,萝卜蚜鉴定出12个OBP基因和12个CSP基因;经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直系同源基因在3种菜蚜(甘蓝蚜、萝卜蚜及桃蚜)之间相似度较高,但不同OBP和CSP基因分化明显;基于保守半胱氨酸序列分析发现,菜蚜的OBP1-4、OBP7-12和OBP14-17属于Classic OBP亚家族,OBP5和OBP6属于Plus-C OBP亚家族,菜蚜CSP基因的半胱氨酸模式序列较保守;Motif特征分析表明菜蚜CSP基因比OBP基因更保守;采用同源建模方法发现豌豆蚜和3种菜蚜的OBP3蛋白三维结构极其相似。【结论】3种菜蚜OBP基因和CSP基因在基因数目和序列特征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是直系同源基因之间非常保守。
    • 秦耀果; 杨朝凯; 张以涵; 周雨蓓; 潘世香; 刘彦; 石卓; 杨新玲
    • 摘要: 为了发现结构新颖的蚜虫行为控制剂,以课题组发现的高活性化合物3e(2-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香叶酯)为先导,利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设计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2-烷氧基取代苯甲酸香叶酯类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EβF)衍生物,其结构经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光谱(IR)和高分辨质谱(HRMS)的确证。蚜虫驱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μg剂量下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驱避活性,其中化合物6i活性最高,驱避率达到60.9%,与先导化合物3e的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靶标蛋白结合实验证明,部分目标化合物与气味结合蛋白ApisOBP9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尤其是化合物6i与ApisOBP9的结合常数达到(4.92±0.18)μmol/L。进一步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6i与靶标ApisOBP9具有较好的结合作用力,能很好地结合到靶标蛋白的活性位点,其结合模式和先导化合物相似。本研究对后续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刘盼静; 魏洪义; 郭坤; 马广源; 张涛
    • 摘要: 【目的】建立绿芫菁Lytta caraganae成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库,并挖掘和鉴定其成虫触角中嗅觉识别相关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和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基因。【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平台对绿芫菁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分析,比对NR,NT,KO,Pfam,Swiss-Prot,GO和KOG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根据注释信息筛选绿芫菁OBP和CSP基因;利用ClustalX 1.83和MEGA 7.0软件分别分析OBP和CSP基因结构特点及进化关系;通过qRT-PCR技术测定绿芫菁雌雄成虫触角中OBP和CSP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从绿芫菁成虫触角转录组中共获得51028条transcripts和41998条unigenes;基因注释结果表明,在NR数据库中匹配度最高(87.3%)的物种是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筛选到22个OBP基因和7个CSP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有13个LcarOBPs包含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属于classic OBPs;系统进化树表明,绿芫菁的OBPs和LcarCSPs分别与眼斑沟芫菁Hycleus cichorii和大斑沟芫菁H.phaleratus的OBPs和CSPs序列氨基酸一致性最高,表明进化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2个LcarOBPs基因和2个LcarCSP基因在绿芫菁雄成虫触角中高表达,10个LcarOBP基因和2个LcarCSP基因在雌成虫触角中高表达。【结论】本研究首次鉴定了绿芫菁成虫触角中的OBP和CSP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绿芫菁嗅觉识别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唐浩宇; 刘靖涛; 谢佼昕; 羿超群; 刘晓旭; 张永军; 孙洋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HvarOBP2,并解析这一蛋白的配体结合特征。【方法】采用BLAST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多异瓢虫成虫触角转录组中鉴定候选气味结合蛋白基因HvarOBP2,PCR特异扩增HvarOBP2基因全长cDNA序列;通过体外原核表达和亲和柱层析等手段获得HvarOBP2重组蛋白;运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重组蛋白HvarOBP2与40种植物挥发物组分以及24种蚜虫相关挥发物组分的结合能力;使用PyMOL1.9.0进行重组蛋白HvarOBP2与4种配体(β-紫罗兰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酸和橙花叔醇)的分子对接模拟。【结果】HvarOBP2(GenBank登录号:OK340816)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447 bp,其编码蛋白N端有1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属于classical OBPs亚家族。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HvarOBP2与植物挥发物组分油酸(解离常数K i=1.68±0.04μmol/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K i=8.77±0.19μmol/L)、橙花叔醇(K i=15.93±0.33μmol/L)和β-紫罗兰酮(K i=10.79±0.24μmol/L)有较强的结合能力;重组蛋白HvarOBP2与上述4种配体的分子对接模拟表明,HvarOBP2的Phe12和Phe118是与多个配体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结论】结果提示HvarOBP2参与多异瓢虫识别植物挥发物、间接定位猎物栖息地等行为,这些与HvarOBP2强结合的化合物在多异瓢虫搜寻定位寄主过程发挥作用。
    • 汪斌伟; 柯莎; 李珣; 袁盛勇; 孔琼; 王传铭; 张晓媛; 李秀芳; 杨华芳
    • 摘要: 为研究南瓜实蝇的植物源干扰剂提供数据和筛选出与南瓜实蝇OBPs可能结合的小分子配体,本文采用南瓜实蝇OBP2、OBP8、OBP9的氨基酸序列和十七烷、十八烯、D-香茅醇、D-柠檬烯4种小分子物质为材料,进行了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D-香茅醇与OBP2、OBP8、OBP9对接效果最好;十七烷与OBP8、OBP9对接效果较好;D-柠檬烯仅与OBP2有较好对接效果;而十八烯与3个南瓜实蝇OBP对接效果均较差.因此D-香茅醇、十七烷和D-柠檬烯可作为南瓜实蝇田间防治的昆虫行为干扰剂备选材料.
    • 宋玄; 王泽华; 单双; 张永军; 王山宁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解析白蜡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3在触角中的定位及配体结合特性,同时比较AplaOBP3与已报道的AplaOBPl和AplaOBP2的功能异同.[方法]原核表达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3,制备多克隆抗体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白蜡窄吉丁触角感器中对AplaOBP3的表达进行定位;通过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分析AplaOBP3重组蛋白与58种化合物的结合特性,并与前期报道的白蜡窄吉丁AplaOBP1和AplaOBP2蛋白的配体结合特性进行比较.[结果]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AplaOBP3重组蛋白;免疫定位结果显示AplaOBP3在白蜡窄吉丁触角的锥形感器类型Ⅰ中表达.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结果表明,重组AplaOBP3蛋白与反-2-己烯醛、苯甲醛、4'-乙基苯乙酮、β-紫罗兰酮和罗勒烯具有强的结合能力,其解离常数KD值分别为6.20,4.03,5.24,1.72和4.83 μmol/L.AplaOBP3与AplaOBP2具有相似的表达及配体结合特性.[结论]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3与AplaOBP2具有相似的表达及配体结合特性,它们可能共同参与白蜡窄吉丁的嗅觉感受,在白蜡窄吉丁寄主定位过程中发挥作用.
    • 彭竹; 黄丽; 赵淑果; 吕建华; 赵慧婷
    • 摘要: [目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在昆虫寄主定位、产卵地选择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AcerOBP14与配体的结合特性有助于阐明中华蜜蜂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qRT-PCR测定OBP14在20日龄中华蜜蜂成年工蜂、20日龄中华蜜蜂成年雄蜂、中华蜜蜂采粉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采粉蜂触角中的表达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4cerOBP14,表达并分离纯化重组蛋白AcerOBP14.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检测AcerOBP14与37种气味配体化合物的结合特性.[结果]qRT-PCR分析发现,OBP14在中华蜜蜂采粉蜂触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20日龄中华蜜蜂成年工蜂和雄蜂以及意大利蜜蜂采粉蜂中的.荧光竞争结合实验表明,AcerOBP14与蜂王信息素、告警信息素、那氏信息素及多种植物挥发物都具有结合能力,其中与β-罗勒烯的结合能力最强,解离常数Ki=0.297 μmol/L.[结论]AcerOBP14的配体结合谱较宽,暗示其可能参与了中华蜜蜂的多种生理行为反应,且在中华蜜蜂的采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