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角电位反应
触角电位反应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72篇,主要集中在昆虫学、植物保护、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6884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等;触角电位反应的相关文献由230位作者贡献,包括肖春、董文霞、陈家骅等。
触角电位反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6884篇
占比:99.96%
总计:176955篇
触角电位反应
-研究学者
- 肖春
- 董文霞
- 陈家骅
- 涂蓉
- 严善春
- 季清娥
- 常明山
- 张钟宁
- 杨建全
- 田厚军
- 程红
- 陈秀琳
- 陈艺欣
- 魏辉
- 严乃胜
- 党志红
- 刘强
- 占志雄
- 吴耀军
- 季清蛾
- 张健
- 徐齐云
- 曹丽娟
- 李广伟
- 李敏
- 李新岗
- 李正跃
- 李祥
- 李继泉
- 李耀发
- 杜家纬
- 杨伟
- 杨春平
- 杨桦
- 杨立军
- 潘文亮
- 王志英
- 王睿
- 罗庆怀
- 罗辑
- 蒋兴川
- 蒙兰杨
- 谢兴伟
- 赵鹏飞
- 迟德富
- 邱良妙
- 陈斌
- 陈艳萍
- 韦卫
- 高占林
-
-
杨璇;
杜田华;
何章章;
梁鹏;
刘文茹;
华登科;
陈前;
王福莲;
张国辉;
桂连友
-
-
摘要:
为了有效防控柑橘大实蝇,本文利用触角电位仪和“Y”形嗅觉仪测定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对4种不同浓度(0.5、1.0、5.0、10.0μg/μL)的14种板栗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柠檬烯、α-蒎烯、苯乙酸甲酯、异丁醛、芳樟醇、β-石竹烯和苯乙醛对初羽化柑橘大实蝇成虫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引诱作用,戊醛、乙偶姻、乙酸芳樟酯和水杨酸甲酯对柑橘大实蝇成虫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壬醛对柑橘大实蝇雌虫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对柑橘大实蝇雄虫具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对14种板栗挥发物之间的EAG反应存在极显著差异,对柠檬烯的EAG反应相对值最高(2.060±0.071),对戊醛的EAG反应相对值最低(0.455±0.050),其最高EAG反应相对值是最低的4.52倍;其余12种挥发物的EAG反应相对值介于二者之间。
-
-
李广伟;
陈玉鑫;
闫瑞;
雷怡雪;
陈秀琳;
李伯辽
-
-
摘要:
【目的】苹褐带卷蛾Adoxophyes orana是危害苹果、桃、梨、枣等果树的一种重要昆虫。近年来在陕西苹果和红枣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严重。本研究旨在明确寄主植物挥发物在苹褐带卷蛾成虫嗅觉通讯中的作用,为开发植物源引诱剂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仪测定苹褐带卷蛾2日龄未交配雌、雄成虫对51种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EAG反应;利用本实验室开发的小型蛾类昆虫嗅觉行为测试装置测定苹褐带卷蛾成虫对15种具有显著EAG反应的挥发性化合物的行为反应。【结果】EAG测试结果表明,苹褐带卷蛾成虫对不同挥发性化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有显著差异,雌、雄成虫对顺-3-己烯-1-醇、反-2-己烯-1-醇、1-己醇、1-庚醇、己醛、反-2-己烯醛、庚醛、辛醛、壬醛、乙酸丁酯、乙酸异戊酯和乙酸-顺-3-己烯酯的EAG反应较强。此外,雄成虫对3-甲基-1-丁醇、1-戊烯-3-醇、苯甲醛、丁酸丁酯、乙酸乙酯、三甲基巴豆酸乙酯、己酸乙酯、丙酸丁酯、异戊酸-顺-3-己烯酯、苯甲腈和柠檬腈的反应较强。在待测的51种挥发性化合物中,苹褐带卷蛾成虫对29种化合物的EAG反应具有明显性别差异,除雌虫对(-)-α-水芹烯和莰烯的EAG反应显著高于雄虫外,雌虫对其他27种挥发性化合物的EAG反应显著低于雄虫。当测试的挥发性化合物剂量在0.02~20μg时,随剂量的增大成虫的EAG反应变化不明显;当挥发物剂量在20~200μg时,成虫的EAG反应随剂量的增大显著升高。嗅觉行为选择试验结果表明,雌成虫对己醛、庚醛、辛醛和乙酸-顺-3-己烯酯有明显的趋性,选择率均高于58%;雄成虫对1-己醇、庚醛、乙酸异戊酯和苯甲腈有明显的趋性。【结论】苹褐带卷蛾未交配雄成虫对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EAG反应较未交配雌成虫灵敏,1-己醇、己醛、庚醛、辛醛、乙酸-顺-3-己烯酯、乙酸异戊酯和苯甲腈对苹褐带卷蛾雌蛾或雄蛾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可以用于开发该害虫的植物源引诱剂。
-
-
李祥;
张小娇;
肖春;
董文霞
-
-
摘要:
[目的]探明不同性别和交配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对寄主植物(马铃薯)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的差异,为利用化学生态手段防治马铃薯块茎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EAG),测定未交配雌蛾、交配雌蛾、未交配雄蛾3种不同生理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对马铃薯块茎和植株释放的16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6种脂肪族化合物:1-辛烯-3-醇、丁醇、庚醛、辛醛、壬醛、癸醛;4种芳香族化合物:苯乙醇、苯乙醛、苯乙酮、水杨酸甲酯;6种萜类化合物:α-蒎烯、对-聚伞花素、反-β-罗勒烯、桉叶油醇、反-β-法尼烯、茉莉酸甲酯)的电生理反应及对其中6种化合物(1-辛烯-3-醇、庚醛、壬醛、苯乙酮、水杨酸甲酯、反-β-罗勒烯)的剂量反应.[结果]马铃薯块茎蛾对这16种化合物均能产生触角电位反应,其中未交配雌蛾和雄蛾对脂肪族醇类化合物的EAG反应值较高,交配雌蛾对脂肪族醛类化合物的EAG反应值较高,3种不同生理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对萜类化合物的EAG反应值均较低.当刺激剂量为1000μg时,不同性别和交配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对同种化合物的反应差异较大,未交配雌蛾对辛醛、水杨酸甲酯、反-β-罗勒烯的反应强于交配雌蛾和未交配雄蛾,交配雌蛾对庚醛、壬醛、α-蒎烯的反应强于未交配雌蛾和雄蛾,未交配雄蛾对1-辛烯-3醇、苯乙醇、苯乙醛的反应强于雌蛾.在测试剂量范围内(1、10、100、1000μg),3种生理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对6种化合物的EAG反应值随刺激剂量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均未达到饱和阈值,交配雌蛾对同一化合物不同剂量的反应差异更为明显.[结论]马铃薯块茎蛾未交配雌蛾和雄蛾对脂肪族醇类化合物较敏感,交配雌蛾对脂肪族醛类化合物较敏感,雌、雄蛾对萜类化合物均不敏感;对于单个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交配雌蛾对庚醛、壬醛、α-蒎烯更为敏感;对同一化合物不同剂量的电生理反应,交配雌蛾同样更为敏感.
-
-
刘刚
-
-
摘要:
为研制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的植物源引诱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选取7种植物挥发物单体,筛选各单体最佳引诱浓度并据此设计35个三元配方,通过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触角电位反应试验及进一步的趋势行为反应试验筛选出对华北大黑鳃金龟雌、雄成虫引诱作用较强的配方,并通过笼罩引诱试验测试所筛选配方对成虫的引诱效果。
-
-
-
-
李九一;
陈立;
尹标林
-
-
摘要:
Spiroacetal motif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many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of different origins and essentially contributes to various bioactivities.In this paper,two series of spiroacetals were synthesized and biologically evaluated as insect sex attractant towards oriental fruit flies (Bactrocera dorsalis) using methyleugenol as the standard.Biological evaluation demonstrated that a large part of the tested compounds triggered apparent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from both male and female fruit flies.The stereochemistry of the spiroacetals and the substitution on their phenyl rings influenced the responses to some degree.%螺环缩酮结构片段广泛存在于许多具有不同来源的生物活性天然产物中,该片段往往对生物活性起着重要作用.合成了两类结构新颖的螺环缩酮类化合物,并以甲基丁香酚为标准品对照,测试其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电生理活性.结果表明:雄性和雌性桔蝇对大部分化合物小实有明显的电生理响应.螺环缩酮的立体化学和其苯环上取代基对电生理响应有一定的影响.
-
-
常明山;
吴耀军;
赵鹏飞;
罗辑;
黄华艳;
蒙兰杨
-
-
摘要:
采用Z8-12AC,E8-12AC,Z8-12OH,Z7-12AC等4种性信息素组分,应用昆虫触角电位仪检测性信息素对荔枝异形小卷蛾成虫触角的电生理活性,并利用配制的性信息素诱芯结合诱捕器开展诱捕试验,以期寻找具有明显诱捕效果的最佳性信息素组分配方。结果表明:筛选出荔枝异形小卷蛾最优的性信息素二元组分为Z8-12AC+Z8-12OH,三元组分为Z8-12AC++Z8-12OH+Z7-12AC,并制作了相应的诱芯,还发现了E8-12AC的加入导致了其他性信息素组分对雄成虫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减小,同时也弱化了主成分Z8-12AC引诱雄成虫的效果。上述性信息素引诱剂对雄成虫诱捕效果很好,但是对雌成虫的诱捕效果不好。同时,建议制作荔枝异形小卷蛾成虫的性信息素引诱剂中不加入E8-12AC;采用性信息素最优的二元组分配方的效果性价比最高。
-
-
刘燕;
谢冬生;
胡纯华;
董文霞;
张峰;
张金平;
肖春
-
-
摘要: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是浆果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为了明确β-石竹烯对斑翅果蝇定向和产卵行为中的作用,本研究测定了雌虫对β-石竹烯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嗅觉行为反应及产卵选择反应.结果表明,斑翅果蝇雌虫对不同剂量的β-石竹烯(0.01,0.1,1,10,100 μg)均有EAG反应,已交配雌成虫的EAG反应值随β-石竹烯剂量升高而升高(P<0.05),但是各剂量间未交配雌成虫EAG反应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斑翅果蝇在Y型嗅觉仪中对不同剂量的β-石竹烯(0.01,0.1,1,10,100 μg)选择结果表明:低剂量的β-石竹烯对雌成虫具有引诱效果,高剂量的β-石竹烯具有驱避效果.斑翅果蝇对不同剂量β-石竹烯(0.1,1,10 μg)的产卵选择反应表明:β-石竹烯在低剂量(0.1 μg和1μg)下,对雌成虫产卵行为表现为引诱效果,高剂量(10μg)下对其表现为产卵驱避效果,且随剂量升高,单雌累积产卵量呈下降趋势.总之,β-石竹烯可用来调控斑翅果蝇的定向和产卵行为.
-
-
王薇;
李继泉;
崔建州;
李增良;
张情;
田红雨;
唐哲
-
-
摘要:
[Aim] This study aims to clarify the electroantennographic and olfactory responses of female wasps of the eulophid Aprostocetus prolixus to volatiles of Morus alba branches induced by jasmonic acid (JA),so as to reveal the chemical mechanisms of indirect resistance in M.alba branches against Apriona germari.[Methods] The volatiles from M.alba branches treated with JA were collected by using the dynamic headspace volatile collection method.The electroantennographically active compounds for female wasps of A.prolixus were screened and indentified by coupled 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or (GC-EAD) and GC/MS,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s in emission rates of the EAD-active components between the JA-treated M.alba branches and the water-treated control branches were also compared.Furthermore,the volatile compounds attractive to female A.prolixus were determined by Y-tube olfactometer.[Resul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Z-3-hexenol,β-terpinene,β-phallandrene,perillene,methyl salicylate and other three unknown chemicals from M.alba branches treated with JA elicited significant GC-EAD responses in female wasps of A.prolixus.The emission rates of β-phallandrene,perillene and methyl salicylate from the JA-treated M.alba branch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the control branches.Furthermore,β-phallandrene and perillene were detected only in the volatiles of the JA-treated plants.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mission rate of Z-3-hexenol between the JA-treated plants and the control plants.And 0.1% β-phallandrene,0.1% perillene and 0.01% and 0.001% methyl salicylate were significantly attractive to female wasps of A.prolixus.[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ly elevated emission of β-phallandrene,perillene and methyl salicylate from the JA-treated M.alba branch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of the JA-induced indirect resistance in M.alba tree against A.germari.%[目的]明确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雌蜂对茉莉酸诱导的桑Morus alba枝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嗅觉反应,有利于揭示茉莉酸诱导桑枝产生间接抗性的化学机制.[方法]采用动态顶空气体法收集茉莉酸处理后的桑枝挥发物,分别通过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筛选和鉴定对桑天牛卵啮小蜂雌蜂有EAD活性的化合物,并比较这些活性组分的释放速率在茉莉酸处理桑枝与蒸馏水处理的对照桑枝间的差异,最后利用Y-型嗅觉测定仪明确对该寄生蜂有引诱活性的组分.[结果]桑枝经茉莉酸处理后,其挥发物中的Z-3-己烯醇、γ-萜品烯、β-水芹烯、紫苏烯、水杨酸甲酯及3种未知化合物使桑天牛卵啮小蜂雌蜂产生明显的EAD反应,并且β-水芹烯、紫苏烯和水杨酸甲酯的释放量明显高于对照,其中β-水芹烯和紫苏烯仅存在于茉莉酸处理后桑枝的挥发物中,而Z-3-已烯醇的释放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0.1%β-水芹烯、0.1%紫苏烯以及0.01%和0.001%水杨酸甲酯对该蜂雌蜂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结论]结果提示,茉莉酸促进桑枝大量释放β-水芹烯、紫苏烯和水杨酸甲酯,是茉莉酸诱导桑树对桑天牛产生间接抗性的重要机制.
-
-
-
CAO Lijuan;
曹丽娟;
LIU Qiang;
刘强;
ZHU Gengping;
朱耿平;
LI Min;
李敏;
CHEN Yanping;
陈艳萍;
CHEN Yitong;
陈易彤;
XIE Xiao;
谢晓
- 《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红缘天牛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为了开发防治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的生物诱剂,研究了红缘天牛对不同化合物的反应.选取沙棘的7种挥发物成分,以单一组分和多组分混合配方作用于红缘天牛,观测其嗅觉行为和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7种单一成分中,除了戊醛、2-甲基丁醛和壬烷3种化合物外,2,3-丁二酮、正辛烷、正十一烷和正庚烷4种化合物对雌性和雄性红缘天牛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引诱活性.而且雌、雄虫均对一定体积分数的2,3-丁二酮和正辛烷具有较强的EAG和嗅觉行为反应.多组分配方实验中,11种配方对红缘天牛均具有引诱活性.雌虫对配方G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6;其次是配方C和E,EAG相对值均超过1.35,3种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虫对配方C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5,同对照组之问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O.01);其次是配方B和J,EAG相对值分别为1.37和1.40;再次是配方G、H和K,5个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K(p<0.05).11种配方中,配方C和G对雌、雄虫均有强烈的引诱作用.
-
-
CAO Lijuan;
曹丽娟;
LIU Qiang;
刘强;
ZHU Gengping;
朱耿平;
LI Min;
李敏;
CHEN Yanping;
陈艳萍;
CHEN Yitong;
陈易彤;
XIE Xiao;
谢晓
- 《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红缘天牛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为了开发防治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的生物诱剂,研究了红缘天牛对不同化合物的反应.选取沙棘的7种挥发物成分,以单一组分和多组分混合配方作用于红缘天牛,观测其嗅觉行为和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7种单一成分中,除了戊醛、2-甲基丁醛和壬烷3种化合物外,2,3-丁二酮、正辛烷、正十一烷和正庚烷4种化合物对雌性和雄性红缘天牛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引诱活性.而且雌、雄虫均对一定体积分数的2,3-丁二酮和正辛烷具有较强的EAG和嗅觉行为反应.多组分配方实验中,11种配方对红缘天牛均具有引诱活性.雌虫对配方G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6;其次是配方C和E,EAG相对值均超过1.35,3种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虫对配方C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5,同对照组之问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O.01);其次是配方B和J,EAG相对值分别为1.37和1.40;再次是配方G、H和K,5个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K(p<0.05).11种配方中,配方C和G对雌、雄虫均有强烈的引诱作用.
-
-
CAO Lijuan;
曹丽娟;
LIU Qiang;
刘强;
ZHU Gengping;
朱耿平;
LI Min;
李敏;
CHEN Yanping;
陈艳萍;
CHEN Yitong;
陈易彤;
XIE Xiao;
谢晓
- 《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红缘天牛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为了开发防治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的生物诱剂,研究了红缘天牛对不同化合物的反应.选取沙棘的7种挥发物成分,以单一组分和多组分混合配方作用于红缘天牛,观测其嗅觉行为和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7种单一成分中,除了戊醛、2-甲基丁醛和壬烷3种化合物外,2,3-丁二酮、正辛烷、正十一烷和正庚烷4种化合物对雌性和雄性红缘天牛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引诱活性.而且雌、雄虫均对一定体积分数的2,3-丁二酮和正辛烷具有较强的EAG和嗅觉行为反应.多组分配方实验中,11种配方对红缘天牛均具有引诱活性.雌虫对配方G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6;其次是配方C和E,EAG相对值均超过1.35,3种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虫对配方C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5,同对照组之问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O.01);其次是配方B和J,EAG相对值分别为1.37和1.40;再次是配方G、H和K,5个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K(p<0.05).11种配方中,配方C和G对雌、雄虫均有强烈的引诱作用.
-
-
CAO Lijuan;
曹丽娟;
LIU Qiang;
刘强;
ZHU Gengping;
朱耿平;
LI Min;
李敏;
CHEN Yanping;
陈艳萍;
CHEN Yitong;
陈易彤;
XIE Xiao;
谢晓
- 《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红缘天牛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为了开发防治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的生物诱剂,研究了红缘天牛对不同化合物的反应.选取沙棘的7种挥发物成分,以单一组分和多组分混合配方作用于红缘天牛,观测其嗅觉行为和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7种单一成分中,除了戊醛、2-甲基丁醛和壬烷3种化合物外,2,3-丁二酮、正辛烷、正十一烷和正庚烷4种化合物对雌性和雄性红缘天牛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引诱活性.而且雌、雄虫均对一定体积分数的2,3-丁二酮和正辛烷具有较强的EAG和嗅觉行为反应.多组分配方实验中,11种配方对红缘天牛均具有引诱活性.雌虫对配方G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6;其次是配方C和E,EAG相对值均超过1.35,3种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虫对配方C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5,同对照组之问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O.01);其次是配方B和J,EAG相对值分别为1.37和1.40;再次是配方G、H和K,5个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K(p<0.05).11种配方中,配方C和G对雌、雄虫均有强烈的引诱作用.
-
-
CAO Lijuan;
曹丽娟;
LIU Qiang;
刘强;
ZHU Gengping;
朱耿平;
LI Min;
李敏;
CHEN Yanping;
陈艳萍;
CHEN Yitong;
陈易彤;
XIE Xiao;
谢晓
- 《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红缘天牛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为了开发防治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的生物诱剂,研究了红缘天牛对不同化合物的反应.选取沙棘的7种挥发物成分,以单一组分和多组分混合配方作用于红缘天牛,观测其嗅觉行为和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7种单一成分中,除了戊醛、2-甲基丁醛和壬烷3种化合物外,2,3-丁二酮、正辛烷、正十一烷和正庚烷4种化合物对雌性和雄性红缘天牛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引诱活性.而且雌、雄虫均对一定体积分数的2,3-丁二酮和正辛烷具有较强的EAG和嗅觉行为反应.多组分配方实验中,11种配方对红缘天牛均具有引诱活性.雌虫对配方G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6;其次是配方C和E,EAG相对值均超过1.35,3种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虫对配方C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5,同对照组之问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O.01);其次是配方B和J,EAG相对值分别为1.37和1.40;再次是配方G、H和K,5个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K(p<0.05).11种配方中,配方C和G对雌、雄虫均有强烈的引诱作用.
-
-
CAO Lijuan;
曹丽娟;
LIU Qiang;
刘强;
ZHU Gengping;
朱耿平;
LI Min;
李敏;
CHEN Yanping;
陈艳萍;
CHEN Yitong;
陈易彤;
XIE Xiao;
谢晓
- 《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红缘天牛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为了开发防治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的生物诱剂,研究了红缘天牛对不同化合物的反应.选取沙棘的7种挥发物成分,以单一组分和多组分混合配方作用于红缘天牛,观测其嗅觉行为和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7种单一成分中,除了戊醛、2-甲基丁醛和壬烷3种化合物外,2,3-丁二酮、正辛烷、正十一烷和正庚烷4种化合物对雌性和雄性红缘天牛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引诱活性.而且雌、雄虫均对一定体积分数的2,3-丁二酮和正辛烷具有较强的EAG和嗅觉行为反应.多组分配方实验中,11种配方对红缘天牛均具有引诱活性.雌虫对配方G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6;其次是配方C和E,EAG相对值均超过1.35,3种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虫对配方C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5,同对照组之问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O.01);其次是配方B和J,EAG相对值分别为1.37和1.40;再次是配方G、H和K,5个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K(p<0.05).11种配方中,配方C和G对雌、雄虫均有强烈的引诱作用.
-
-
CAO Lijuan;
曹丽娟;
LIU Qiang;
刘强;
ZHU Gengping;
朱耿平;
LI Min;
李敏;
CHEN Yanping;
陈艳萍;
CHEN Yitong;
陈易彤;
XIE Xiao;
谢晓
- 《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红缘天牛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为了开发防治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的生物诱剂,研究了红缘天牛对不同化合物的反应.选取沙棘的7种挥发物成分,以单一组分和多组分混合配方作用于红缘天牛,观测其嗅觉行为和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7种单一成分中,除了戊醛、2-甲基丁醛和壬烷3种化合物外,2,3-丁二酮、正辛烷、正十一烷和正庚烷4种化合物对雌性和雄性红缘天牛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引诱活性.而且雌、雄虫均对一定体积分数的2,3-丁二酮和正辛烷具有较强的EAG和嗅觉行为反应.多组分配方实验中,11种配方对红缘天牛均具有引诱活性.雌虫对配方G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6;其次是配方C和E,EAG相对值均超过1.35,3种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虫对配方C的EAG相对值最高,为1.45,同对照组之问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O.01);其次是配方B和J,EAG相对值分别为1.37和1.40;再次是配方G、H和K,5个配方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K(p<0.05).11种配方中,配方C和G对雌、雄虫均有强烈的引诱作用.
-
-
李石力;
李梦;
张永强;
罗金香;
丁伟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了小地老虎成虫对15种植物挥发性物质、性信息素(Z7-12:Ac、Z9-14:Ac、Z11-16:Ac)及两者混合物(质量比1∶1)的触角电位仪反应(EAG)值.结果表明,小地老虎雌雄蛾对15种挥发物质的EAG反应差异显著(P<0.05),其中,叶醇、正庚醛的反应最高,分别为8.48mV、5.38mV、4.86mV与6.71mV、6.43mV、5.20mV,说明了15种挥发物质对小地老虎成虫的感应功能有所不同.6种寄主植物挥发物与性信息素主要组分混合后能引起雄蛾EAG反应明显高于单独性信息素的反应,其中,有4种挥发性物质明显增强小地老虎对性信息素的反应(P<0.05),为叶醇、正庚醛、苯乙醛、甲基环己酮,其EAG反应值分别为10.65mV、9.92mV、10.87mV、9.97mV.而性信息素与几种挥发物组合引起雄蛾的EAG反应,以2种挥发物SP+Phenylacetaldehyde+3-Hexen-1-ol最大,为11.15mV.
-
-
李石力;
李梦;
张永强;
罗金香;
丁伟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了小地老虎成虫对15种植物挥发性物质、性信息素(Z7-12:Ac、Z9-14:Ac、Z11-16:Ac)及两者混合物(质量比1∶1)的触角电位仪反应(EAG)值.结果表明,小地老虎雌雄蛾对15种挥发物质的EAG反应差异显著(P<0.05),其中,叶醇、正庚醛的反应最高,分别为8.48mV、5.38mV、4.86mV与6.71mV、6.43mV、5.20mV,说明了15种挥发物质对小地老虎成虫的感应功能有所不同.6种寄主植物挥发物与性信息素主要组分混合后能引起雄蛾EAG反应明显高于单独性信息素的反应,其中,有4种挥发性物质明显增强小地老虎对性信息素的反应(P<0.05),为叶醇、正庚醛、苯乙醛、甲基环己酮,其EAG反应值分别为10.65mV、9.92mV、10.87mV、9.97mV.而性信息素与几种挥发物组合引起雄蛾的EAG反应,以2种挥发物SP+Phenylacetaldehyde+3-Hexen-1-ol最大,为11.15mV.
-
-
-
-
-
-
-
-
-
-
-
- 云南农业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14-05-14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洲玉米螟雌蛾对玉米植株挥发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亚洲玉米螟在人工气候箱用人工饲料饲养,连续繁殖多代,成虫羽化当天,将雄雌虫按不低于2:1的比例放在养虫笼中自由交配,并喂以10%的蜂蜜水以补充营养,交配3天后的雌蛾作为实验的供试虫源;选取20种玉米挥发物标准化合物,将每种样品溶于液体石蜡中,在漩涡混合器中充分混合,配成5×10-4g/ml的溶液用于EAG测定;对供试虫源进行触角电位测定。本发明显示亚洲玉米螟对玉米的不同挥发物组分EAG反应值不同,说明其嗅觉感受器对来自寄主生境的气味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选择性,为研制亚洲玉米螟产卵引诱剂或者驱避剂提供了依据,探索了新的害虫防治手段。